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提高江都泵站进水池水位的措施和改造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水情、工情分析,提出处理三站电缆沟、改变西闸控制运用方式、增设三站下游挡水墙、东闸与宜陵闸、宜北闸联合运用等技术措施和改造方案,以充分利用长江潮位优势,全面提高江都泵站进水池水位,从而降低泵站扬程,增大抽水能力,减少电能消耗,提高运行可靠性。本方案可显著地提高江都泵站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江都排灌站,是江苏省江都水利纽枢工程中四座大型抽水站的总称,它位于江苏省扬州市以东14公里处的江都县境内,在京杭大运河、新通扬运河和淮河入江尾闾芒稻河的交汇处。它和芒稻闸、江都西闸、邵仙闸洞,运盐闸、江都东闸、宜陵闸、宜陵地  相似文献   

3.
江都抽水站引河流态改善的模型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正军 《排灌机械》2007,25(6):42-45
针对泵站进水流态不良,影响水泵装置性能的发挥及泵站的安全运行等问题,采用模型试验研究进水流态,建立模型比为1∶50的江都东闸至西闸间的整体进水河段及4座泵站引河的整体模型,改善了不良流态。以Froude准则为基础,适当提高模型水流流速,准确地模拟泵站的进水流态。提出的在江都抽水站引河内加设倒"Y"形导流墩及底坎的整流工程措施,消除了进水引河内水流的大尺度回旋和泥砂淤积,为泵站经济、安全运行提供了良好的进水条件。  相似文献   

4.
闵贵德 《排灌机械》2003,21(4):17-19
结合贲家集提水二站枢纽工程施工实际,针对闸站薄壁连底结构墙体所出现的裂缝现象,根据其所产生的位置与特征,进行了裂缝形成原因及机理分析,采取了相应的防治措施,有效地控制了裂缝的扩展。供闸站建设及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5.
沈敏  陈红勋 《排灌机械》1998,16(3):54-56
1概述目前,我国大型泵站的计算机监控系统,一般为采集数据,控制的部分相当少。‘在位于浙江省海宁市盐官镇以东钱塘江畔的国家重点大型站闸排涝工程中,使用可编程控制器PLC作为下位机进行测控,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站闸排涝工程的自动化水平,为.今后大型站闸排涝工程甚至其它领域自动化的实现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介绍盐官站闸排涝工程中的计算机监控系统,主要介绍排涝闸部分的下位机部分。2计算机监控系统的作用、结构盐官站闸排涝工程的排涝闸部分有六个闸孔,每个闸孔有前后两扇闸门,共12扇闸门。当排涝时上游(内河)水位高于下…  相似文献   

6.
江都水利枢纽工程第三抽水站是我国首座抽水、发电两用的可逆式大型泵站。总结了TJ05-ZL-01水力模型和变频发电新技术,弹性金属塑料瓦新材料,水泵部件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加工、堆焊等新工艺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江都三站加固改造过程中的具体应用,确保了泵站安全可靠运行,充分发挥了泵站工程效益,达到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江都三站改造工程"设备一流、性能优秀"的设计初衷。实践也证明了这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江都三站加固改造工程中的应用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7.
江都第三抽水站(简称江都三站)与江都其它三座泵站及相关配套工程共同组成江都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引江桥南,地处京杭大运河、新通扬运河和淮河入江尾闾芒稻河的交汇处,具有灌溉、排涝、泄洪、通航、发电、改善生态环境等综合功能。枢纽工程既是江苏省江水北调的龙头,也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  相似文献   

8.
基于数值模拟的闸站结合布置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原闸站枢纽工程采用水闸泵站结合布置方式,具有布置紧凑、占地少等优点,但同时亦存在局部回流和强横流等不利流态.选取新沟河延伸拓浚工程遥观北枢纽闸站结合布置方案为例,采用二维水流数模计算方法,对闸站结合布置进行优化设计,论证闸站工程总体布置的合理性以及船舶通航的安全性,并提出优化方案.研究结果表明:为了减轻偏流等不利流态及满足通航要求,闸、站上下游以导流墙(导航墙)相隔是合适的,导流墙的设置可使回流区上移,且导流墙长度的增加可降低横流区横向流速;闸站结合布置形式中,泵站进水侧布置清污机桥,一方面可清除污物,提高泵站效率和机组运行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清污机墩可改善站前水流流态.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汤正军 《排灌机械》2007,25(4):34-37
喷锚支护是应用于遂道开挖或建筑物深基础开挖过程中土坡稳定的一项新技术,目前在水利工程的施工中使用较少,江都一、二站翼墙的除险加固应用了这项新技术。在江都一二站的应用工程中,与挡土墙方案比较,采用喷锚支护不但工期短、开挖量小、施工方便,而且其造价也较低,可节约工程投资33%左右。江都一、二站采用墙后挖土减载换煤碴,埋设透水软管以降低墙后水位,临公路侧的开挖面采用喷锚支护的方案,喷锚支护的设计采用了加大喷锚孔径、重力注浆、增大主筋直径、增加锚固深度、加强与增加面筋、缩小锚固间距等措施。根据喷锚支护的设计原则,以江都一、二站喷锚支护为例,计算了喷锚支护的受力及安全系数,结果表明使用喷锚支护技术后边坡稳定好,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基于N-S方程和标准 k-ε模型,对上海青草沙水库上游取水泵闸工程泵站前池水流流动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针对闸站合建枢纽的泵站进水特点,提出了增设底坎加导流墩、延长导流墙等改善前池流态的工程措施,有效地改善了前池的水流流态,提高了水泵的进流条件,并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对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成果可为同类泵站的前池水力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闵贵德 《排灌机械》2004,22(2):24-26
根据海安县里下河地区闸站的更新改造状况,结合工程结构的设计特点,提出在该类工程建设过程中相关施工工法的采用;并从各工法的拟定思路、工艺流程、工艺技术优势、适用范围,以及经济效益、建设周期等方面予以分析和评估,为典型工法在该类工程建设中的推行提供依据,供闸站及类似工程建设借鉴。  相似文献   

12.
江都泵站四站更新改造工程应用LZK-3型微机晶闸管励磁装置,装置具有主机起动平稳、投励准确等优点和实时参数液晶汉字显示、参数修改、故障记忆报警等技术特性。介绍了泵站改造、励磁装置组成、装置技术特性等情况。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大型泵站中,随着水利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传统的电磁型继电保护方式不能满足自动化要求问题,根据微机保护装置80年代就已经在电力系统应用的实际,针对江都四站的更新改造工程要求,介绍了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的构成、原理、特点和各部门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水务工程的发展,工程与周围环境景观的协调性也不断加强,对水利的景观性要求也不断提高。结合F1水闸的设计实例,从总体布局、闸型比较选定、溢流堰、控制房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堰闸的景观化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15.
江都县昭关自流灌区位于淮河下游,京杭大运河东岸,属苏北里下河地区。总面积为207.7公里~2,受益范围有10个乡91个村,895个生产队,灌溉面积为20.16万亩。灌区自大运河引水自流灌溉,水源来自淮河流域的洪泽湖,当淮水不足时,由江都抽水站翻引江水进行灌溉。灌区有总,干,支、斗、农五级渠道,共4710条,全长994公里;五级排水沟3720条,长1433公里,建成涵、闸、桥等各类建筑物7638座,平均每28亩有一座;建补水电站3座,装机54台,1992千瓦(2710马力)。目前,灌区的工程巳基本配套,初步建成了稳产、高产、旱涝保收的基本农田。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实现多级提灌工程中支渠流量的计算机控制,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在分析闸孔出流水力计算的基础上,得出了闸孔出水流量与闸门开度、闸前水头调节控制的计算机监控数学模型,并提出了实现闸前水头监测转换和闸门开度调节控制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7.
设计了基于MSP430的数据采集终端装置,采用小型PLC控制技术、变频调速技术实现了闸站的闸门启闭控制.基于GPRS/GSM混合无线通讯方式实现了远程控制和监测数据采集.本文介绍了系统的工作原理,并对其进行了总体设计和系统硬件设计.经调试运行证明,该系统方案可行,且易于实现.该方法能有效提高农业水网中闸站的工作可靠性及自动化程度,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8.
推力轴承是立式泵机组的重要部件,承受机组转动部分的轴向力,常因瓦温过高发生烧损事故,不仅影响机组运行可靠性,而且缩短机组大修周期,降低经济效益。通过分析影响大型立式泵机组电机巴氏合金推力瓦瓦温的几个因素,提出推力瓦荷载分析计算方法,并据此计算出江都二站电机推力瓦单位面积荷载,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从而找出江都二站推力瓦瓦温偏高的原因,建议泵站更新改造中推力瓦选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对泵站更新改造和新建泵站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东深供水改造工程系统的运用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深供水工程是一个由多级泵站、隧洞和箱涵、水库和调节控制闸等组成的长距离输水系统。由于受地形地质条件和工程投资的影响,东深供水工程没有较大的调蓄能力,因而要求在控制运用中进行流量控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整个工程的调度运行要作为一个整体通过计算机控制,以保证整个供水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20.
洪金灌区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开发与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健 《节水灌溉》2008,(5):34-37
洪金灌区自动化控制系统是通过2 MB数字网、光纤混合局域网、RS485总线网组成的一个集数据采集、图像传输、闸门自动控制为一体的系统。系统包括灌区实时水情预报与分析、灌区远程监控、灌区远程监测和实时水情语音查询等5大部分。目前,共建成1个中心控制站,9个现地控制与远程控制站。实现了对整个灌区的现地控制与远程控制,可以对灌区渠首闸以及干渠沿线9座节制闸的上下游水位、每孔闸的闸位、过闸流量、实时图像进行实时测量和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