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南主产烟区烤烟感官质量比较及其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河南主产烟区37份烤烟样品进行感官评吸和对比分析,并根据烤烟感官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①河南主产烟区烤烟的感官评吸得分在53.68~77.49,烤烟感官质量指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②河南不同产区烤烟的感官质量总分高低表现为郏县>襄城>卢氏>灵宝>临颍>方城>内乡>汝阳>济源;③烤烟香气质、香气量、浓度、劲头、杂气、刺激性、余味等指标的得分和评吸总分均为中部叶>上部叶>下部叶,燃烧性的得分为中部叶>下部叶>上部叶,烤烟感官指标在不同部位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④烤烟样品中橘黄色烟叶的各项感官指标、评吸总分的平均值高于柠檬黄色烟叶;⑤根据烤烟的感官质量进行聚类,河南主产烟区烤烟可以分为3类:第1类为卢氏烤烟、襄城烤烟、灵宝烤烟、临颍烤烟、郏县烤烟,第2类为内乡烤烟、方城烤烟,第3类为济源烤烟、汝阳烤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烤烟中性致香成分与感官评吸质量的关系,提高平顶山烟区烟叶质量及工业可用性。[方法]以平顶山市5个县市的3个烤烟主栽品种为材料,对烤烟下部、中部、上部叶片的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和感官评吸质量进行了分析,并对二者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同时对平顶山烟叶的中性香气成分与津巴布韦烟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平顶山烟区叶片共检出28种主要中性香气物质,且下部叶(1 298.60μg/g)、中部叶(1 084.77μg/g)、上部叶(1 223.35μg/g)中性香气物质总含量均高于津巴布韦对应部位烟叶,下部、中部叶片的酯类物质含量显著低于津巴布韦烟叶,但上部叶片酯类物质含量显著高于津巴布韦烟叶。不同中性香气物质对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不同,醇类物质对余味、甜度影响最大,对香气质、透发性影响最小;醛类物质对香气量、杂气、劲头影响最大,酮类物质对香气量影响最小;酯类物质对刺激性、浓度影响最大,对杂气、柔细度影响最小;新植二烯对香气质、柔细度、透发性影响最大,对余味、甜度、刺激性、劲头、浓度影响最小,而新植二烯和酯类物质对总体感官评吸质量影响最大。对平顶山与津巴布韦的烟叶中性香气成分进行聚类分析,上部叶以郏县、叶县、鲁山烟叶与津巴布韦烟叶较为接近,中部、下部叶以叶县烟叶与津巴布韦烟叶最为接近。[结论]从中性香气成分含量看,平顶山烟叶具有优质烟叶的潜质,从中性香气成分与感官评吸质量的关系看,在今后的科研、生产中应更注重烟叶新植二烯和酯类物质含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安徽中烟池州烟草基地单元初烤烟叶取样进行外观评价,以了解池州植烟生态区烟叶外观质量。结果表明,池州烟叶外观质量整体较好,上部叶总体评价得分为74.47,中部叶为76.66,下部叶为63.64。池州烟叶颜色橘黄,中部叶成熟度好于上部叶和下部叶,因此,其颜色和组织结构好于上部叶,但其油分、色度略低于上部叶;上部叶和中部叶的颜色、成熟度、组织结构、油分和色度都明显好于下部叶。池州烟叶总体感官质量较好,上部叶总体得分为65.34,中部叶为64.15。中部叶的香气质好于上部叶,二者香气量差异不大;中部叶杂气略重于上部叶;上部叶劲头高于中部叶,两者的浓度和刺激性差异不大;上部叶的甜度和余味明显低于中部叶。  相似文献   

4.
凉山烤烟淀粉含量状况及与感官质量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析四川凉山6个烟区195份烟叶样品的测试数据,运用多重比较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研究了凉山烤烟淀粉含量状况及与其感官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凉山烟区烟叶淀粉平均含量为4.29%,多分布在2.00%~6.00%之间。淀粉平均含量在不同区域间表现为:宁南县>会东县>普格县>会理县>冕宁县>德昌县;各香型间烟叶淀粉平均含量为:中间香型>中偏清>清香型>清偏中;淀粉平均含量在部位间的分布表现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高、中、低淀粉含量组别间的香气量、余味、刺激性、灰色、燃烧性得分和评吸总分的差异达到了1%极显著水平;不同组别间的香气质和浓度得分的差异达到了5%显著水平。各感官质量指标与淀粉的关联顺序为:劲头>总分>香气量>浓度>香气质>杂气>灰色>刺激性>燃烧性>余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采收成熟度与烟叶品质和可应用性的关系,为提高烤烟品质和工业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方法】通过烟叶不同田间外观特征设置不同采收成熟度处理,分析不同成熟度对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化学成分、感官质量等的影响。【结果】下部不同成熟度烟叶外观质量无差异,中部和上部成熟烟叶的外观质量较尚熟和过熟好;上部尚熟、中部尚熟或成熟及下部尚熟烟叶物理性状较好。3个部位不同成熟度烟叶总糖、钾离子、还原糖、氯离子、总氮含量及糖碱比、钾氯比均在较适宜范围,内在质量较好。感官评吸结果表明,上部成熟烟叶吃味醇和,刺激性和劲头较小,余味较好;中部成熟烟叶香气质最好,浓度、刺激、杂气、劲头较小;下部尚熟烟叶香气量好,浓度适宜,吃味醇和。【结论】景东地区烟叶下部尚熟及中、上部成熟时采收有利于提高烤烟叶品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采收成熟度与烟叶品质和可应用性的关系,为提高烤烟品质和工业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方法】通过烟叶不同田间外观特征设置不同采收成熟度处理,分析不同成熟度对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化学成分、感官质量等的影响。【结果】下部不同成熟度烟叶外观质量无差异,中部和上部成熟烟叶的外观质量较尚熟和过熟好;上部尚熟、中部尚熟或成熟及下部尚熟烟叶物理性状较好。3个部位不同成熟度烟叶总糖、钾离子、还原糖、氯离子、总氮含量及糖碱比、钾氯比均在较适宜范围,内在质量较好。感官评吸结果表明,上部成熟烟叶吃味醇和,刺激性和劲头较小,余味较好;中部成熟烟叶香气质最好,浓度、刺激、杂气、劲头较小;下部尚熟烟叶香气量好,浓度适宜,吃味醇和。【结论】景东地区烟叶下部尚熟及中、上部成熟时采收有利于提高烤烟叶品质。  相似文献   

7.
对烤烟品种云烟97的上、中、下3个部位的烟叶分别设计7个烘烤工艺条件处理,对烤后烟叶的感官质量进行了因子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香气质、香气量、杂气、劲头、浓度、甜度和余味7个指标对感官质量评价的影响较大,11个指标间的相关系数有67.27%达到显著水平。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综合得分=0.58587F1+0.26588F2",得出:下部叶在变黄末期42℃延长8 h、中部叶在主变黄期38℃延长12 h、上部叶在42℃延长20 h有利于提高烤后烟叶的感官质量。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不同部位烤烟挥发性有机酸含量和烟叶品质之间的关系,选取我国11个产区297份不同部位陈化烟叶,测定挥发性有机酸含量并对其进行描述统计,采用简单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典型相关分析的方法,探讨不同部位烤烟挥发性有机酸含量与化学指标、感官评价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上、中、下部叶挥发性有机酸平均含量分别为15.63、13.56、11.92μg/g,且各个部位间差异极显著。各部位烟叶挥发性有机酸含量与化学指标的相关性不同,其中,挥发性有机酸总量与pH值、钾含量呈负相关。各个部位挥发性有机酸含量与感官评吸指标也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挥发性有机酸总量对口感特性影响较大,上部叶挥发性有机酸含量与感官评吸指标呈正相关,中、下部叶挥发性有机酸含量与感官评吸指标呈负相关。典型相关分析表明,上部叶正丁酸、异戊酸、己酸含量对浓度、香气量影响明显,壬酸、庚酸含量对杂气、余味影响较明显;中部叶β-甲基戊酸、异戊酸、己酸含量对浓度影响较大;挥发性有机酸总量中异戊酸、己酸含量对香气质、浓度影响明显,戊酸、辛酸含量对劲头、刺激性影响明显。综合分析,上、中、下部叶挥发性有机酸含量均对pH值、余味、刺激性有着显著影响。为实现优质烟叶生产,应采取适当措施增加上部叶挥发性有机酸含量,适当调控中、下部叶挥发性有机酸含量,以提高烟叶品质。  相似文献   

9.
刘挺  卢迪  张春华  游连尉  张轩槐  赵福杨  于建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3,(36):14014-14016,14052
[目的]研究凉山烤烟还原糖含量状况及与其与感官质量的关系.[方法]以凉山州主产烟区烤烟样品为材料,运用多重比较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分析了凉山10个烟区177份烟叶样品的测试数据.[结果]凉山烟区烟叶还原糖平均含量为29.76%,烟叶还原糖含量多分布在22.50%~ 35.00%;还原糖平均含量在部位间的分布特征表现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高、中、低还原糖含量组别间的香气量、余味、杂气、回甜感、成团性得分和评吸总分的差异均达到了1%极显著水平,不同组别间的香气质和细腻度得分的差异达到了5%显著水平;感官质量各指标与还原糖的关联顺序为余味>杂气>回甜感>干燥感>刺激性>香气质>细腻度>香气量>成团性.[结论]该研究为凉山地区烟叶质量的提高、烟叶香吃味的改善以及烤烟原料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烤烟品种云烟97的上、中、下3个部位的烟叶分别设计7个烘烤工艺条件处理,对烤后烟叶的感官质量进行了因子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香气质、香气量、杂气、劲头、浓度、甜度和余味7个指标对感官质量评价的影响较大,11个指标间的相关系数有67.27%达到显著水平。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综合得分=0.58587F1+0.26588F2",得出:下部叶在变黄末期42℃延长8 h、中部叶在主变黄期38℃延长12 h、上部叶在42℃延长20 h有利于提高烤后烟叶的感官质量。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三门峡烟区典型烟叶样品为研究样本,探索三门峡烟区质量指标的缺陷,为三门峡烟区调整烟叶生产关键技术措施,进一步提高烟叶工业可用性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通过分析河南省三门峡市46个烟站的184份烟叶样品,运用因子分析、通径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等统计方法,系统研究了三门峡烟区烤烟感官质量与化学成分、矿质元素的关系。结果发现,三门峡烟区感官质量各指标在样品间的变异较为稳定;还原糖、总糖、总氮、烟碱、钾、氯和钾氯比等7项指标平均值均在质量目标范围内,淀粉平均含量略高于目标范围,而糖碱比和氮碱比略低于目标范围下限;钙含量优于全国平均值,硼、铁、锰和锌含量较适宜,磷、镁含量稍低,铜含量缺乏;对感官质量总分的影响顺序依次为燃烧性因子>碳氮因子>醇和因子>淀粉因子;在通径分析中,与感官质量总分存在正效应的指标主要包括钾、锰和铜,存在负效应的指标主要包括锌、镁、硼和氯。三门峡烟区烤烟感官质量大多数处于中等+至较好档次,杂气和刺激性得分仍有较大的进步空间,烟叶化学成分的钾含量仍需进一步提高。在烟叶生产中,要注意适当增加锰肥和铜肥等微肥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12.
不同地表覆盖对烤烟香气成分和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地表覆盖的栽培模式,探讨了不同地表覆盖对豫西烤烟烟叶香气成分及其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豫西烤烟烟叶香气物质总量变化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盖膜条件下加大了3部位的差异,盖膜盖草改变了3部位的香气物质总量变化规律,显著促进了中上部烟叶香气物质总量的提高。盖膜和盖膜盖草促进烟叶中上部叶片类西柏烷类和上部叶片苯丙氨酸类香气物质的合成,盖膜促进下部叶片棕色化产物类致香物质的合成,盖膜盖草有利于提高中部叶片中类胡萝卜素类致香物质的含量。盖膜和盖膜盖草促进中部叶、上部叶品质的提高,有利于豫西烟叶中、上部高端原料的生产。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烤烟上部叶片中纤维素、木质素的含量及其与烟叶质量指标间相关关系,以武陵山区7个县2011~2012年的48个B2F烤烟样品为材料,测定了烟叶中纤维素、木质素的含量,分析了不同年份及品种间的差异。同时,对烟叶纤维素、木质素含量与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常规化学成分、感官质量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纤维素、木质素含量在年份、品种间没有显著差异;纤维素含量与外观质量、物理指标、常规化学成分、感官质量中部分指标的相关性呈显著水平;木质素含量与灰色、油分间相关性显著,与其他烟叶质量指标相关性不显著。可见,纤维素、木质素含量在不同年份及品种间差异不显著,纤维素含量与烟叶质量指标间关系密切,木质素含量对烟叶质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辽宁烟区烤烟感官质量的差异分析和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焦敬华  陈晓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580-19582
[目的]分析辽宁各烟区烤烟感官质量的差异,为当地烟草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辽宁省9个植烟县为对象,采集了烟株上、中、下部叶烟叶样品共86个,对辽宁烟区烤烟感官质量进行差异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辽宁各烟区烤烟上部叶感官质量综合评价得分以北票最高,开原和凤城的综合评价得分均较低;中部叶以北票和宽甸总体感官评定和综合评价得分表现较好;下部叶以西丰、昌图、北票和建平总体感官评定和使用性较好,综合评价得分也较高。2007、2008及2010年各产区中部叶评吸质量综合评价得分变化基本一致,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全省中部叶评吸质量平均值随年份增加也略有提高。[结论]总体上辽宁各烟区北票产烟叶感官质量表现较好,凤城则表现较差;中部烟叶评吸质量呈逐年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赵曼  王戈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878-6880
[目的]考察工艺分级中,烤烟的身份及颜色对烟叶质量的影响。[方法]在烤烟国家分级标准及公司原有工艺分级的基础上,对云南省12个地州市468个烟叶样品的外观、感官质量及内在化学品质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分析表明,烟叶身份薄至稍薄(X)多为下部叶,身份中等(C)多为中部叶,身份稍厚(H)至厚(B)多为上部叶;桔色(F)和浅桔色(O)所占比例较大。相同颜色情况下,烟叶身份C与H的感官质量得分差异较大,H与B基本无差异;相同身份情况下,烟叶O色与浅柠檬色(L)感官质量得分差异下部叶差异较大,中部叶较小,各部位O色与F色以及F色与深桔色(E)得分差异均较小。相同颜色情况下,随烤烟身份从薄到厚,烟叶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烟叶尼古丁和总氮含量呈增加趋势;相同身份情况下,随烟叶颜色加深,烟叶总糖和还原糖呈弱减小趋势,尼古丁和总氮含量呈增加趋势,且各颜色之间均达极显著差异。[结论]研究可为烟叶工艺分级标准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使工艺分级应用起来更具操作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来凤县雪茄烟核心区烟叶矿质元素含量与感官质量的关系,在来凤县漫水乡、绿水乡、旧司镇采集了雪茄烟叶样品,并进行烟叶氮、磷、钾、钙、镁、硫、硼、锌、铁和感官质量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来凤县雪茄烟叶氮、硫、钾、锌和氯含量以绿水乡烟区较高,磷和铁含量以漫水乡烟区较高,钙和镁含量以旧司镇和漫水乡烟区较高。感官质量以漫水乡烟区雪茄烟叶最好,其次为旧司镇烟区。雪茄烟叶感官质量与烟叶氮、钾、氯、硫、锌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08、-0.753、-0.627、-0.616、-0.757;与烟叶钙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63。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影响雪茄烟叶感官质量的主要矿质元素为氮和钾含量(均为负相关),回归方程为Y=107.08-6.22X1-2.24X2(R=0.854)。  相似文献   

17.
对2013年抚州6个烤烟主产县69个烤烟样品的烟叶质量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并将各项指标与东南烟区及全国平均值进行了比对.分析表明:烟叶质量总体较好,吸湿性、韧性和填充性较好,拉力适宜,部分烟叶样品略薄,含梗率偏高.烟叶钾含量较高,淀粉含量较低,钾氯比值较高,中部烟叶化学协调性较好,感官质量整体较好,在“中等~中偏上”档次,大部分中部和上部烟叶样品香气质“中偏上”,香气量“尚足”,烟气较浓,而下部烟叶香气量和浓度略显不足.从得分比对来看,下部烟叶样品外观指标得分略低于东南烟区和全国平均值;中部烟叶成熟度、叶片结构分值与东南烟区及全国平均值相当;上部烟叶油分分值与东南烟区相当,其余指标分值略低.中下部烟叶吸湿性和韧性优于东南烟区及全国平均水平.总植物碱、中下部还原糖含量、钾含量高于东南烟区和全国平均水平,下部和上部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评价分值略低于东南烟区和全国均值.3个部位烟叶感官质量与东南烟区及全国平均水平相当,上部烟叶浓度分值略高.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烤烟品种云烟85不同着生位置烟叶碳氮积累的差异性,利用全自动元素分析仪对该品种不同叶位烟叶的碳、氮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叶位烟叶的碳元素相对含量随叶位降低呈明显减小规律,绝对含量随叶位降低呈先增加后减小规律,很多叶位之间的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或显著水平,在部位上的差异更大;氮元素相对含量随叶位降低呈先降低后增大的趋势,上部叶与中、下部叶的差异极显著,中部叶和下部叶的差异不显著;氮元素绝对含量随叶位降低呈先增加后减小规律,很多叶位之间的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或显著水平;碳氮比以中部叶位最高,下部叶位次高,上部叶位最低,三大部位的平均值相互差异极显著。结论:云烟85不同叶位和不同部位烤后烟叶碳含量、氮含量及碳氮比的差异大多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在吉安烟区使用钼肥对烟叶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探究了钼肥喷施次数对烤烟矿质元素及常规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钼肥可以提高烟叶中的钼元素含量,降低烟叶中镁元素含量,对其他矿质元素的影响因烟叶部位而异,并且能够抑制中部叶硫、锰、铜、硼、镁元素增加,促进上部叶铜、锰、锌元素积累;铁元素均表现为成苗期喷施1次钼酸铵含量最高。喷施钼酸铵能够降低中部烟叶烟碱含量、提高糖含量,明显改善中部烟叶的糖碱比;降低烤后烟叶淀粉含量,增加上部烟叶总氮、钾含量,因此适宜喷施钼酸铵对改善烟叶化学成分、提升烟叶质量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云南烤烟不同品种和产区还原糖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对1998~2008年全省12个植烟州(市)的19 207个烤烟烟叶样品进行了不同州市和不同主栽品种烟叶中的还原糖分析,并对2004~2008年的12 910个数据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云南烤烟还原糖含量保持在较高水平,上部叶还原糖含量平均为23.08%,中部叶平均为24.85%,下部叶平均为25.15%;还原糖含量呈增长趋势,近2年来趋于平稳。各州(市)间烤烟相同部位的还原糖含量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楚雄烤烟的还原糖含量相对较高,文山相对较低。云南4个烤烟主栽品种烟叶还原糖含量总体上是云烟87较高,上部叶和中部叶与其它品种差异达显著水平;K326较低,中部叶和下部叶与其它品种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