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适宜放牧的根蘖型苜蓿生理特性及营养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进国外根蘖型苜蓿Heinrichs、spreador、Drylander、Rambler、Trek、Roam、Kane、Rangelander品种和国内育成的“中图 3号”和“中图 4号”根蘖型苜蓿 ,进行生理特性及营养动态研究。研究表明 ,国内育成的根蘖型苜蓿在抗旱耐牧、营养成分和生物产量上均优于国外的根蘖型苜蓿品种  相似文献   

2.
选择国外根蘖型苜蓿Heinrichs,Spreador,Drylander,Ramlber,Trek,Roamer和国内育成的“中图”3号、4号根蘖型苜蓿进行营养动态及生理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国内育成的根蘖苜型蓿在抗旱在耐牧,营养成分和生物产量上均优于国外根蘖型苜蓿品种。  相似文献   

3.
适宜放牧的根蘖型苜蓿生理特性及营养动态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选择国外根蘖型苜蓿润布勒 (Rambler)、兰吉兰德 (Rangelander)品种和国内育成的综合种 4号、5号、6号根蘖型苜蓿 ,进行生理特性及营养动态研究。结果表明 ,国内育成的根蘖型苜蓿在抗旱、营养成分和生物产量上均优于国外根蘖型苜蓿品种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北方半干旱牧区生境特点和发展草原畜牧业的需要,育成适宜放牧的根蘖型苜蓿新品种--中图3号和中图4号。研究表明,按放牧前后植被特征和产草量比较,育成的新品种均优于加拿大根蘖型苜蓿Heinrichs和Trek品种,适宜在天然草地补播或混播和建立人工放牧草地上应用。  相似文献   

5.
根蘖型苜蓿能在水平根上形成根蘖,进而形成枝条的苜蓿。对国内育成的公农3号、图牧3号、图牧4号等苜蓿品种,进行根蘖性状及持久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根蘖苗在距主根40~80cm处匍匐根分生组织最活跃,单株根蘖苗数达144.2~185.8个,比加拿大Heinrichs、Spreador根蘖型品种(对照)增加19.57%~91.74%,以逐年产草量来衡量,国内育成品种产草量比对照增产16.02%~29.41%,持久性能亦较好。  相似文献   

6.
回顾了建国以来国内苜蓿的育种发展状况,进行了苜蓿的种质评价与筛选,地方品种的系统化,育成了抗寒新品种草原1号、草原2号,抗病品种中兰一号,耐盐品种中苜一号,耐牧根蘖品种公农3号、中图3号、中图4号,高产的公农1号等.提出了在我国苜蓿育种方法上,杂交育种与基本育种方法在当代育种中将继续存在,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将加快育种进程;指出了我国苜蓿育种存在的问题是育种体系不健全,育种手段方法落后,抗性育种缓慢,对引入品种缺少理论与实践的鉴定、评价,国内育成品种少,高层知识力量薄弱等.  相似文献   

7.
中国苜蓿繁育概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回顾了建国以来国内苜蓿的育种发展状况,进行了苜蓿的种质评价与筛选,地方品种的系统化,育成了抗寒新品种草原1号、草原2号,抗病品种中兰一号,耐盐品种中苜一号,耐牧根蘖品种公农3号、中图3号、中图4号,高产的公农1号等。提出了在我国苜蓿育种方法上,杂交育种与基本育种方法在当代育种中将继续存在,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将加快育种进程;指出了我国苜蓿育种存在的问题是育种体系不健全,育种手段方法落后,抗性育种缓慢,对引入品种缺少理论与实践的鉴定、评价,国内育成品种少,高层知识力量薄弱等。  相似文献   

8.
筛选新育成的根蘖型苜蓿品种综合种4号、5号、6号共三个品系,建立人工放牧草地,第二年进行2次放牧。按放牧前后植被特征(盖度、密度、株高、根蘖发生率等)和产草量来比较,综合种6号、5号、4号均优于加拿大兰吉兰德根蘖型苜蓿和公农1号紫花苜蓿,并具有耐牧性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适宜放牧的根蘖型苜蓿新品种放牧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筛选新育成的根蘖型苜蓿品种综合种 4号、5号、6号共三个品系 ,建立人工放牧草地 ,第二年进行2次放牧。按放牧前后植被特征 (盖度、密度、株高、根蘖发生率等 )和产草量来比较 ,综合种 6号、5号、4号均优于加拿大兰吉兰德根蘖型苜蓿和公农 1号紫花苜蓿 ,并具有耐牧性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北方广大半干旱草原的生境条件,培育适宜放牧的根蘖型苜蓿新品种是当务之急。我所于1984年开始采用综合育种手段,育成“图牧3号”和“图牧4号”根蘖型苜蓿新品种,经7年时间生产应用,鲜草产量明显高于加拿大“Rangelander”苜蓿和内蒙地方品种准噶尔苜蓿。1995年起建立单播和混播人工草地,根蘖率和产草量完全超过育种指标,具有持久、耐牧和抗逆性强等特点。2000年先后在美国和加拿大半干旱草原带试种,放牧利用效果显著。目前在国内已建立2个种子繁育基地,为提供天然草地补播和建立人工放牧草地所需要的种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