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大豆主要品质性状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年海  刘忠堂 《大豆科学》1997,16(2):118-124
以生育期相近的25个品系为材料,在8个地点同时进行试验,对大豆的主要品质性状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主要品质性状的稳定性存在明显差异,蛋白质+脂肪总量最稳定,其次是蛋白质含量及脂肪含量,这3个性状均较各脂肪酸稳定,亚麻酸的稳定性最差,这也表明其最易受环境的影响。不同品种同一性状的稳定性也存在明显差异。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及蛋白质+脂肪含量与其本身的稳定性无关,亚麻酸含量低的品系稳定性较好。稳  相似文献   

2.
东北地区几个大豆品种的蛋白质、脂肪含量的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东北三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 11个试点 5个参试品种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测定结果 ,研究了各品种 (基因型 )、地点、品种×地点互作效应相对变异。结果表明 ,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和蛋白脂肪总含量在品种间、地点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 ,而且存在品种×地点交互作用。三个品质性状均以品种效应的相对变异最大 ,品种×地点交互作用的相对变异次之 ,地点效应的相对变异最小。各品质性状的品种主效应和品种×地点交互作用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3.
在贵州省内不同海拔高度的4个地点分4个播期研究了海拔高度和播期对大豆子粒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地理海拔高度的地点间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脂肪含量除最低海拔点(镇远)略低于较低海拔点(贵阳)之外,基本趋势是随海拔高度增高而下降;地点间蛋白质含量虽存在显著的差异,但未发现与海拔高度呈规律率性变化。播期对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基本无显著的影响,表明本试验所设的4个播期无显著的提高或降低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东北大豆脂肪、蛋白质含量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采用 5个在各地都能够正常成熟的品质有差异的品种在东北三省有代表性的 11个地点种植 ,分析了解各地点脂肪、蛋白质含量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 ,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和蛋白脂肪总含量在品种间、地点环境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 ,而且存在品种×地点交互作用。三个品质特性均以品种效应的相对变异最大 ,品种×地点交互作用的相对变异次之 ,地点效应的相对变异最小。各生态地点的品质主效应和品种×地点交互作用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栽培地点对“东农163”大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蛋白质、脂肪及蛋白脂肪总含量在地点间有极差异,其中脂肪含量受地点影响最大,蛋白脂肪总含量受地点影响最小。黑龙江省的明水、集贤属于高蛋白栽培区,虎林、绥化、依兰属于蛋白和脂肪含量双高栽培区,汤原、红兴隆属于高油栽培区。  相似文献   

6.
不同花生品种荚果发育及有机物积累动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淮区花生不同品种荚果发育动态及有机物积累过程的研究表明,86036-26-1荚果发育早,速度快,持续时间短,海花1号发育晚、速度慢,持续时间长,不同品种籽仁干物重,脂肪及蛋白质积累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快速增加阶段。86036-26-1籽仁的各种有机物增加快而多,但籽仁脂肪含量及蛋白质含量较低;豫花7号的各种有机物增加较快而多,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不同结荚习性大豆节位间产量和品质的变化规律,以无限结荚习性品种元宝金和金元1号,亚有限结荚习性品种吉农7号和吉林45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节位的产量、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结果表明:各大豆品种不同节位间的产量、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均存在差异。元宝金和金元1号的产量中部最高,蛋白质含量上部最高,脂肪含量下部最高;吉农7号和吉林45的产量、蛋白质含量均为上部最高,脂肪含量中部最高。金元1号上部籽粒产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产量与脂肪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吉农7号下部籽粒产量与蛋白质及脂肪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吉林45下部籽粒产量与蛋白质及脂肪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结果为大豆不同节位籽粒合理化利用以及产量与品质关系的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徐永华  何志鸿 《大豆科学》1996,15(2):119-125
研究了大豆品种Williams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在世界各地的表现。结果表明,在不同生态地理域间,大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有很大的差异。纬度0-20°59′区域内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最高,但在此区域内,海拔500-1000米的中等海拔地区蛋白质含量最高,0-500米的低海拔地区脂肪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9.
盐胁迫下大豆耐盐性与籽粒化学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不同盐浓度胁迫下,研究了不同耐盐类型大豆品种耐盐性的表现和耐盐性与籽粒化学品质的关系。在14-15ds/m低盐浓度下大豆籽粒蛋白质,脂肪含量降低,18-20ds/m高盐浓度下蛋白质含量极显著提高,脂肪含量极显著降低,高盐浓度对蛋白质的胁迫效应和方向与低浓度相反。在低盐浓度下棕榈酸,亚油酸降低,油酸,硬脂酸,亚麻酸相对含量对IUFA(脂肪酸不饱和指数)提高。高盐浓度下油酸提高,其它脂肪酸降低,耐盐品种的油酸,亚油酸变化方向与敏感品种相反。相同盐浓度对不同耐盐类型品种作用效应不同,耐盐 蛋白质,亚油酸,亚麻酸含量及IUFA高于盐敏感品种,品质优于敏感品种。相关分析表明,大豆蛋白质,亚麻酸,亚油酸与IUFA呈极显著正相关,脂肪及油酸与IUFA极显著负相关。同一性状在不同盐浓度下相关方向有异同。  相似文献   

10.
以3个高油大豆品种(绥农14、红丰9、东农47)为试验材料,在2003—2004不同年份探讨高油大豆品种 蛋白质和脂肪积累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高油大豆品种在不同年份间,脂肪含量的相对排序保持不变。油分含 量高的品种,蛋白质含量年份间变异较小;油分含量低的品种,则变异较大。高油大豆的蛋白质含量积累呈现出 “高—低—高”趋势,并且种子成熟后的蛋白质含量要小于初期测量时的含量;高油大豆脂肪含量积累呈现了“低— 高—低”趋势,并且种子成熟后的脂肪含量要高于初期测量时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
不同生态区域环境对大豆蛋白质、脂肪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陈霞 《大豆科学》2001,20(4):280-284
通过 1999- 2 0 0 0年黑龙江省内五个不同生态区主栽 73个大豆品种蛋白质、脂肪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 :大豆蛋白质、脂肪含量 ,除受品种本身内遗传基因控制外 ,生态环境因素 (纬度、温度、降雨等 )对其有一定的影响。不同生态地理区域间 ,蛋白质、脂肪含量有差异 ,不同年度间蛋白质、脂肪含量有差异。就黑龙江省五个生态区栽培大豆品种蛋白质含量以安达、佳木斯最高 ,含量为4 1.4 2 %、4 1.33% ,脂肪含量以哈尔滨最高 ,含量为 2 1.2 4 % ,蛋白质含量与纬度、温度、降雨相关不明显 ,脂肪含量与纬度、降水量呈显著的负相关 ,与温度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采用来自辽宁、吉林、黑龙江三地的成熟期不同的三个大豆品种,研究其品种间籽粒体积积累、含水量变化、脂肪和蛋白质的积累动态以及各个过程的关系并比较出各品种间的异同.结果是:在籽粒从开始鼓粒到成熟期间各品种籽粒体积都是先鼓胀到一个最高值然后迅速回落.此期间的籽粒含水量都一直在下降,从开始鼓粒到体积最大期间含水量下降缓慢,而在体积达最大值后到成熟期间含水量下降迅速,很快接近稳定值.各品种脂肪积累总体上是先稳定上升,在接近成熟时略有下降.蛋白质的积累同样是缓慢上升至接近成熟时稳中有降.各品种在这四个指标积累过程中除含水量变化曲线基本无明显差别外,另三个指标变化曲线都有一些各自的特点.四个指标总体平均数之间的相关系数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3.
磷素水平对不同大豆品种氮素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用近年来黑龙江省推广面积比较大并具有代表性的3个大豆品种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在N、K肥 施用量一定的基础上,设4个P处理,利用凯氏定氮法测定了不同大豆品种各器官氮素含量。结果表明,施磷对大 豆植株及各器官氮素含量有较大影响, 3个品种不同处理全株氮素含量从分枝期逐渐增加,成熟期达到高峰;同一 品种不同处理表现为适宜的磷水平有利于氮素的积累, 3个品种花期后都是P5 (每千克土施P2O5 0. 033g)处理全 株氮素含量最高,说明适宜的施磷有利于促进氮素积累。同一处理不同品种间高蛋白品种的氮素含量多于中间型 品种和高油品种,说明高蛋白品种需氮量多于中间型品种和高油品种。植株氮素含量高表现为单株产量和蛋白质 含量高,而脂肪含量却不是最高,氮素对脂肪形成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大豆推广品种脂肪、蛋白质含量地理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刘忠堂 《大豆科学》2002,21(4):250-254
系统地分析了黑龙江省1951-2000年50年200个育成大豆品种的脂肪、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脂肪含量最高的是60年代和70年代,分别为21.67%和21.20%,最小为90年代为20.03%。200个品种平均脂肪含量为20.74%,蛋白质含量平均为40.25%。进一步分析1951-2000年不同生态区育成的172个品种认为,脂肪、蛋白质含量有明显地理分布现象。西部干旱区为高脂肪区,北部高寒区为低脂肪区;高蛋白质区在南部黑土区和东部低湿区,低蛋白区在西部干旱区。这种明显的地理分布现象为大豆优质品种的区域化种植和专业化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不同大豆基因型氮素积累运转研究简报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利用两个蛋白质含量不同 ,但生育期相同的大豆品种 ,在盆栽条件下 ,研究了营养体氮素积累及其运转的特性 ,结果表明 :高蛋白品种无论是氮素积累 ,还是氮素转运效率都明显高于蛋白质含量低的品种 ,高蛋白品种的叶部含氮量显著高于茎的含量 ,而低蛋白品种相差不大 ,并且高蛋白品种的氮素积累高峰期迟于低蛋白品种  相似文献   

16.
以3个高油大豆品种(绥农14、红丰9、东农47)为试验材料,在2002年与2003年不同年份间探讨高油大豆品种蛋白质和脂肪积累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高油大豆品种在不同年份间,脂肪含量的相对排序保持不变.在不利脂肪形成的年份,蛋白质形成呈上升的趋势;在有利脂肪形成的年份,蛋白质含量积累呈现了凹型的曲线分布,而种子成熟后的蛋白质含量要小于大豆开花后50天时形成的蛋白质含量.脂肪的积累,在不利脂肪形成的年份,各品种由于其遗传特点变化较大,在大豆开花后70天是形成一个平衡的趋势与下降的趋势;在有利脂肪形成的年份,高油品种呈现了相同趋势的脂肪积累过程,都由开始的低,逐步上升,达到一个最高值以后,保持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7.
东北地区5个大豆品种球蛋白含量的分析及利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线性梯度SDS—PAGE方法分析东北地区(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11个地点的5个大豆品种的7S和11S球蛋白含量。结果分析表明:7S和11S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同一品种7S球蛋白和11S球蛋白含量在不同地区差异较大;7S和11S球蛋白含量在品种间和地点间差异显著或板显著,地点和品种间互作则不显著;利用11S/7S值可以评价大豆蛋白质营养品质的优劣。5个大豆品种中九农7714和东农42品质较佳。  相似文献   

18.
磷素水平对不同基因型大豆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蔡柏岩  祖伟  葛菁萍 《大豆科学》2004,23(4):273-280
通过磷素水平对不同基因型大豆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影响的研究表明:施磷量对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有较大影响,提高施磷量能增加大豆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但施磷量过高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反而减少,高蛋白品种和高油品种分别以P10处理和Ps处理为最佳施P量.干物质分配开花期以前以叶为主,花期以茎为主,花期后生长中心开始转移到豆荚中.  相似文献   

19.
以不同生态区的主栽品种和改良创新的品种为试材,分别对其糖份和球蛋白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7S含量大于30%的品种有合丰25、合丰43、哈交20-5022、哈交20-5489、哈交20-5651-3、哈交99-5657、哈交99-5138、黑农45、黑农44、哈交20-5214,其中黑农45的7S球蛋白含量最高.2.11S含量大于70%的品种有黑农37和哈交20-51004.3.哈96-3是一个理想的菜用大豆新种质,黑农37是制作酱油加工原料的好品种.4.大豆品种中糖份与脂肪含量间的关系为正相关,与蛋白质之间成不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南方春大豆春,秋播与籽粒蛋白质脂肪含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赵政文  马继凤 《大豆科学》1999,18(3):183-189
以24个南方春大豆品种(系)为材料,进行春,秋播研究不同播季对籽粒蛋白质,脂肪,以及蛋白质,脂肪合计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季间蛋白质,脂肪,以及蛋白质,脂肪合计含量均达1%的差异显著水平,蛋白质含量与出苗至开花期日均温,最高温和最低温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开花至成熟期日均温,最高温和最低温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脂肪含量则恰好与之相反,因此,湖南秋播气候条件有利蛋白质的形成,故蛋白质含量比春播高,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