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庐山博物馆绿地改造工程的设计思路是:尊重自然,保留原有的地形;尊重历史,保留原有的大树、树形完好的植被,保留原有的主干道;并考虑到绿地景观的延续性和延展性,科学合理地增添次级道路和休闲设备,使新、旧景观融为一体,起到焕然一新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花卉》2018,(24)
庐山具有丰富的野生观赏兰科植物资源,野生观赏兰科植物具有极高的园林观赏价值。对此,要深入考察庐山野生观赏兰科植物资源,强化对野生观赏兰科植物的有效保护,并促进庐山野生观赏兰科植物资源在园林建设中的应用。本文浅析了庐山及其野生观赏兰科植物资源的概况,探究了庐山野生观赏兰科植物的保护措施以及庐山野生观赏兰科植物的园林应用,以期为庐山野生观赏兰科植物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及园林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庐山于1996年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也是孕育中国文明的"摇篮",这里的佛教、道教庙观、白鹿洞书院,都独立且各具特色地藏在庐山这一自然美景当中,集美学和文学于一体的庐山,更是利用其神秘而独特的美丽吸引着各地游客。因此,在发掘庐山文化旅游产业的同时,一系列的问题和矛盾也逐渐浮出水面,严重影响了庐山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如何将我们的文化遗产资源持续利用下去成为了当下必须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于杰  王伟佳 《花卉》2021,(4):287-288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生态旅游建设的发展也有了提高。由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生态旅游分会和中国生态学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组织编撰的《中国生态旅游发展报告》是一部专业介绍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趋势的专著,按照生态旅游对象类型可以将当前的生态旅游划分为森林生态景区、草原生态景区、观鸟生态景区、山岳生态景区、湖泊生态景区、农业旅游生态景区等不同类型,也可以根据旅游资源的文化属性等将其划分为大众观光旅游和文化旅游两类。在当前生态旅游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提升生态旅游开发的层次及文化内涵是当务之急,有必要系统地梳理生态旅游开发的层次,进一步探讨生态旅游文化的内涵,促进生态旅游业实现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生态旅游在我国的大力推广,环境问题及可持续发展问题不断出现在生态旅游中,直接影响到生态旅游的最后效果。因此,本文主要就生态旅游的环境问题及可持续发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漳江口红树林保护区具有开展生态旅游的便利条件,本文通过生态旅游资源质量、区域环境质量、旅游开发条件进行综合资源质量等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漳江口红树林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质量等级评定为37.8分,说明该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质量较好,区位优势明显,开发条件也较为成熟,在此基础上,提出保护区生态旅游产品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为类似保护区或生态旅游景区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曹军 《现代园艺》2012,(22):113
自2006年开始,庐山管理局便对有观赏价值的别墅进行窗台花卉的设计与摆放,现已成为庐山的一道景观,在保护的前提下,如何美化庐山的别墅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议题。本文就在庐山的窗台美化的相关操作、具体办法和注意事项做了可行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林业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对人们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放松身心都有着重要意义。林业生态旅游的开发,是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一项挑战。目前在林业生态旅游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经验的不足,使得林业生态旅游的质量还不高。根据林业生态旅游中出现的若干问题,提出了对策分析,为林业生态旅游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
曹静 《花卉》2020,(20):293-294
本文以塞罕坝生态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研究内容,首先阐述塞罕坝生态旅游产业现阶段发展情况,然后分析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促进塞罕坝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希望为相关行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庐山猕猴桃属植物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庐山植物园是全国最早从事猕猴桃资源调查和野生群体单株选优研究工作的单位之一,20世纪50年代,我园采集了大量的猕猴桃植物标本,摸清了猕猴桃属植物资源在江西的分布状况。在对中华猕猴桃品种的实生选育研究工作中,庐山植物园对野生优株的驯化栽培、品种稳定性比较以及区域推广试验等做了大量工作。庐山地区的猕猴桃属植物资源较为丰富,共14种(包括变种),占江西总数的50%;本文介绍了猕猴桃属植物资源在庐山的分布情况,以及猕猴桃属植物在庐山的引种驯化、实生选种、资源保存、蜡叶标本的收集等。  相似文献   

11.
秦春林 《北方园艺》2011,(24):127-129
旅游景区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建设与发展中融入生态景观设计的思想,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又具有刻不容缓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在分析生态景观设计的内涵、在旅游景区建设中的意义及设计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对成都活水公园生态景观设计的个案分析,进一步阐明了旅游景区中生态景观设计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野生食用菌历史,奠定了云南野生食用菌的重要地位与属性,云南也逐渐将野生食用菌资源纳入到生态休闲观光旅游的范畴,并成为云南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结合云南的野生食用菌栽培及旅游模式开发的现状,发现云南在野生食用菌生态休闲观光旅游探索上存在的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对云南野生食用菌的生态休闲观光旅游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朋飞  屈永建 《中国园艺文摘》2013,(11):116-117,223
从生态旅游的理念和设计原则出发,在分析华清池景区主题文化广场设计的基础上,结合旅游资源开发和客源市场的各种因素,对其进行旅游功能分区、项目策划、形象策划以及交通道路的整体规划。在整个项目的总体规划中突出自然山水的生态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
曾莉 《中国食用菌》2020,(3):204-206
在以食用菌资源为特色的基础上,对食用菌产业的生态观光、旅游休闲等功能进行深度剖析,利用食用菌产业与地方旅游进行紧密融合,实现食用菌产业链条的延伸。通过旅游开发方案的推广让更多人认识食用菌,创新旅游产业发展,使食用菌与旅游产业协调发展,促进当地经济水平增长,打造绿色、和谐的产业发展局面。  相似文献   

15.
针对食用菌的类型和特点进行深入的和分析和研究,对食用菌旅游资源开发思路进行明确,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合理的开发策略。旨在丰富食用菌旅游资源的内涵,对农业旅游资源开发方式进行有效的创新,使农业旅游产业得到快速的发展,促进当地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16.
主要用生态学、旅游学的观点分析永丰县的“古色、红色、绿色”三色资源潜力,提出发展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环境优美、文明富裕的生态村建设,是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行动。生态村建设就是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为主要对象,从而有效改善区域内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论述乡村生态农业建设、生态林业建设、生态旅游建设及实施的具体工程,研究提出的生态建设任务对促进乡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食用菌创意景观设计进行研究,分析具体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在食用菌创意景观打造过程中融入艺术技巧和文化特色,营造独特的食用菌旅游观光资源,创造更多农业生产附加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了降低农业观光园中的农业和旅游业的过度开发对远郊自然环境的干扰,运用城市规划学和生态规划的综合理论,对农业观光园进行规划,规划出一种既满足功能使用要求,最大程度的提供生态服务产品,又能持续发展的生态格局.  相似文献   

20.
王莹  董广平  彭磊 《北方园艺》2011,(20):192-194
发展观光性有机生态果园,生产优质果品的最基本条件为恢复沃土,减少对土壤的污染和伤害.果园土壤管理最好的方法是免耕生草法.通过研究果园免耕生草所形成的植物群落的生态特征及功能,进一步发展果园免耕技术,探讨形成有机观光果园优美宜人的生态小环境的可行性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