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弥渡县少林、造林树种单一和林业发展需要。根据适地树的原则,结合该县自然地理条件,选择出比较适合该县生长的造林树种63种次,分别林种列表介绍了各树种的特性、生境条件等,并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物性、立地条件、造林目的的当地经济条件,分别不同林种、树种配置了相应的造林密度。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高原寒旱山地进行造林试验,调查分析不同坡向、不同整地方式、不同造林树种、不同造林季节以及采取地膜覆盖造林方式下,影响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因素。试验表明,选择抗旱树种、采用汇集径流提前整地、地膜覆盖抗旱造林措施,以及选择阴坡地春季造林,可以提高寒旱山地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3.
贵州喀斯特山地主要造林树种生长耗水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我省喀斯特山地临时性干旱影响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问题,分别测定了花椒、香椿等24个主要造林树种水分耗损量,根据不同树种3、4、5、6月份生长所需水量,为喀斯特山地造林树种和造林季节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几种常见树种在徐州山地造林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几种常见树种在徐州山地造林中的生长及性状表现,刺槐、楝树、栾树、乌桕、红叶石楠等树种较适宜在山地绿化中应用种植,针对不同树种的特点,总结了相应造林技术,为进一步选择适应本地土壤、气候和水分等条件的山地造林树种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高寒山区提高人工造林成活率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寒山区是我国西部生态建设的主要造林地区,由于高寒山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容易导致造林成活率偏低。为了保证高寒山区造林质量,提高造林成活率,必须改进高寒山区人工造林的技术措施。一、选择适宜树种 高寒山区造林要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尽量选择乡土树种,充分考虑造林树种的抗旱、抗寒能力,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适宜生长的树种和品种,做到针、阔、灌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神池县属半干旱亚寒大陆性季风气候,山高坡陡,土壤瘠薄,降水量少,自然环境恶劣,造林成活率低,给造林绿化带来许多困难。为了以最简单的工序,最少的投入,选择最适宜山区的造林树种和最大限度地利用拦蓄天然降水,提高造林成活率,该县把山杏作为当地抗旱造林的先锋树种,结合生产实践,先后在不同立地条件下、不同造林季节,以不同整地方式、不同造林方式进行了造林试验。现将该试验简介下,供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7.
适地适树是造林的六大措施之一,也是造林成败的首要环节。在相同的立地条件下,不同的树种生长情况不同,立地条件越好,林木生长差别越大。所以在造林前必须根据所划分的立地条件类型进行规划设计,把符合目的,最适当、经济价值最大的树种做为造林树种,还可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制定营林措施,做到适地适树,提高造林质量。  相似文献   

8.
造林树种生态适应性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树种选择和立地类型研究这两个造林的必备条件,综述了单一树种、同类树种、多类树种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生态适应性评价方法。旨在通过对不同立地条件下树木生长表现出的差异性进行生态适应性评价,确定不同立地类型适宜的造林树种,为选择造林树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我国石漠化区域划分及造林树种选择探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提出了石漠化地区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对我国南方石漠化区域进行了区划,并据此提出了不同区域适宜的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10.
郑少华 《防护林科技》2012,(5):46-47,54
为了探索防护林阔叶树造林的树种,在福建省福安市进行了不同海拔阔叶树造林树种选择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海拔适应的阔叶树造林树种有木荷、枫香、杜英等3种,其适应性好,生长量高,造林成活率均在87.5%以上。防护林造林应选择与立地条件相适宜的阔叶树造林树种,才能发挥最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程海流域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天然植被稀少,生态环境脆弱,造林难度较大,树种选择适当与否是造林成败的关键因子。文中阐述了程海流域现有的植被分布情况和主要造林树种,对程海流域造林存在的自然环境恶劣、自然灾害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提出适地适树、生物多样性丰富和效益最大化等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并对该区域立地条件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从不同抗逆性特征、不同坡度、不同海拔以及不同坡位等方面,总结出适合程海流域造林的备选树种和干热河谷区造林及树种选择的要点,以期为金沙江流域干热河谷区造林树种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乌江沿岸典型地段设立不同造林试验点,利用不同覆盖保水方法进行造林试验,通过对几个造林树种造林当年成活率、两年后保存率和3年生幼树生长情况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覆盖方式对不同树种当年造林成活率均产生显著影响,地膜覆盖当年保存率比其它两种方式好,草覆盖苗木保存率较其它两种方法高。黄花槐、刺桐在乌江瘠薄地造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秃杉林冠下造林效果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不同造林方法对秃杉的生长有着不同的影响。分析了秃杉在湿地松林冠下造林和迹地更新造林两种不同方法造林后产生的不同效果,为残次林分改造选择造林树种,寻找最佳造林方法,充分发挥林地生产力,营造生物多样性,达到秃杉速生丰产目的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指出了毛竹是粤北地区短轮伐期先锋树种,用途广、经济价值高,探讨了母竹移栽造林不同造林清理方式、不同造林时间、不同种苗产地对毛竹成活率、出笋率的影响,为林业生产单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毛竹造林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毛竹是粤北地区短轮伐期先锋树种,用途广、经济价值高,探讨了母竹移栽造林不同造林清理方式、不同造林时间、不同种苗产地对毛竹成活率、出笋率的影响,为林业生产单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黄河中上游地区采用不同造林树种和不同保水剂进行造林,观察不同树种与不同保水剂对造林成活率及林木长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保水袋能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和地上生长量,使用其他保水剂对树种成活率及地上生长量的影响不是很大;造林成活率的大小与选择树种的种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针对弥渡县少林、造林树种单一和林业发展需要,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结合该县自然地理条件,选择出比较适合该县生长的造林树种63种次,分别林种列表介绍了各树种的特性、生境条件等,并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物性、立地条件、造林目的和当地经济条件,分别不同林种、树种配置了相应的造林密度。  相似文献   

18.
毛乌素沙地沙柳不同季节造林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论述了沙柳不同季节的造林方式,造林成活率,生长状况和沙柳推迟造林及。次生长的性。试验研究表明,毛乌素沙地的主要造林树种沙柳,雨季造林较春季造林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19.
由于干旱区环境条件的限制,除了在树种选择、立地分析及密度管理等技术上作充分的研究,还要注重树种间的搭配问题。采用不同树种进行混交造林,是干旱区造林不容忽视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庆阳退耕还林林药间作模式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决荒山造林与“退耕还林”后的早期经济效益问题,通过6年的探索、实践,总结出几种林药间作的造林新模式:针对不同的树种、同一树种不同的树龄,林地不同的地势、不同坡向选择不同的药材,初步试验结果为在庆阳林地间作大黄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