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4月1日,天津科润北方种衣剂有限公司获批登记了我国首个用于玉米种子包衣的氟虫腈产品——8%氟虫腈悬浮种衣剂,登记防治对象为蛴螬。  相似文献   

2.
<正>4月22日,山东省青岛凯源祥化工有限公司获批登记第6个氟虫腈旱田种子包衣剂产品——5%氟虫腈悬浮种衣剂,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为玉米蛴螬。  相似文献   

3.
8%氟虫腈悬浮种衣剂是天津科润北方种衣剂有限公司开发的用于防治玉米田地下害虫蛴螬的新型种衣剂,在2009~2010年我们委托江苏省农药检定所、黑龙江省农药检定所、吉林省农药检定所和天津市农药检定所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4.
为评价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及其制剂在甘蓝和土壤使用后的生态环境安全性,指导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科学合理使用,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在甘蓝及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进行研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测定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残留量,并对其在甘蓝上的安全使用进行评价。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0.2~12.6天,药后28天消解80%以上,在甘蓝中的半衰期为1.9~2.3天,药后7天消解90%以上。最终残留量试验结果表明:2.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在甘蓝上以3.3 g a.i./hm2、4.95 g a.i./hm2,连续喷药2~3次,喷药后7天、14天、21天收获的甘蓝中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残留量均未检出(<0.001 mg/kg),均低于MRL值0.05 mg/kg。因此,按照推荐使用剂量在甘蓝上使用,按采收间隔期7天收获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5.
正1示范材料及设计1.1示范材料示范作物:玉米。作物品种:京科糯120。供试药剂:8%氟虫腈悬浮种衣剂,由天津科润北方种衣剂有限公司提供。1.2示范田设计示范采取大区对比法,处理区面积6.7hm~2,空白对照区0.7hm~2,处理随机排列,不设重复。处理区:采用8%氟虫腈悬浮种衣剂进行玉米种子包衣,药种比1:300,即1kg种衣剂对水稀释3倍后包300kg玉米种子。对照区:未进行种子包衣处理。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10%烯酰吗啉水乳剂在葡萄和土壤中残留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的研究。结果表明,以375 mg/L剂量施药4次,距离最后1次施药后21 d,烯酰吗啉最终在葡萄中的残留量均<0.5 mg/kg,在土壤中均<0.7 mg/kg,烯酰吗啉在葡萄和土壤中消解较快,其残留消解动态曲线符合化学反应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在葡萄上为9.3~14.8 d,在土壤中为11.2~15.8 d。  相似文献   

7.
氟硅唑、腈菌唑和戊唑醇在梨上登记用于防治梨黑星病,且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为筛选高防效和低残留的农药种类,采用气相色谱和液质联用法分析了上述3种农药在梨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特征。结果显示,氟硅唑、腈菌唑和戊唑醇在梨上的半衰期分别为8.83、14.44、4.70天,在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8.38、17.32、16.50天,戊唑醇在梨和土壤中的消解速率均最快。中国制定的氟硅唑、腈菌唑和戊唑醇在梨中的最大残留限量(MRL)分别为0.2、0.5、0.5 mg/kg。按最高推荐剂量的1倍和1.5倍对梨和土壤分别施用3种农药,末次施药后21天,氟硅唑在收获梨上的最大残留值为0.109 mg/kg,达到了MRL值的54.5%;腈菌唑在收获梨上的最大残留值为0.42 mg/kg,达到了MRL值的84%;戊唑醇在收获梨上的最大残留值<0.1 mg/kg,远低于国家规定的MRL值。对3种杀菌剂在梨和土壤中的消解和残留特征等综合进行分析,戊唑醇对膳食和环境的风险更小。研究结果为防治梨黑星病过程中高防效、低残留农药的筛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有效控制玉米地下害虫、蚜虫和茎基腐病的危害,筛选具有较好控制作用的种衣剂,笔者开展了14种悬浮种衣剂田间药效试验。试验表明:14种种衣剂对供试玉米品种出苗安全;氟虫腈·噻虫嗪(30%悬浮种衣剂)(1:1000)处理的出苗率96.7%为最高值。氟虫腈·噻虫嗪(30%悬浮种衣剂)(1:1000)对玉米地下害虫、玉米蚜虫的防治效果分别达84.8%、80.0%。精甲·咯·嘧菌(11%悬浮种衣剂)(1:2000)对玉米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达73.7%。说明以噻虫嗪、氟虫腈和甲霜灵为主的复配防治玉米地下害虫、蚜虫、茎基腐病,能够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建议针对不同的生态类型区域,结合品种、施肥、管理等措施选用不同的配方,以取得最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3%阿维菌素ME在梨和土壤中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3%阿维菌素ME在梨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情况,为其在梨上安全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笔者采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维菌素在梨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方法的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符合残留检测要求;阿维菌素在梨和土壤中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1~2.6天和2.1~5.7天;梨中阿维菌素的最终残留量最高为0.0090 mg/kg、土壤中最高为0.0157 mg/kg。中国规定梨中阿维菌素的最大残留限量值(MRL)0.02 mg/kg,以此依据,3%阿维菌素微乳剂用于防治梨木虱,于梨木虱若虫发生期田间喷雾,施药剂量不超过18 mg a.i./kg,施药3~4次,安全间隔期为7天。  相似文献   

10.
摘 要:为有效控制玉米地下害虫、蚜虫和茎基腐病的常年危害,筛选具有较好控制作用的种衣剂,笔者开展了14种悬浮种衣剂田间药效试验。试验表明:14种种衣剂对供试玉米品种出苗安全;氟虫腈?噻虫嗪(30%悬浮种衣剂)(1:1000)处理的出苗率96.7%为最高值。氟虫腈?噻虫嗪(30%悬浮种衣剂)(1:1000)对玉米地下害虫、玉米蚜虫的防治效果分别达84.8%、80.0%。精甲?咯?嘧菌(11%悬浮种衣剂)(1:2000)对玉米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达73.7%。说明以噻虫嗪、氟虫腈和甲霜灵为主的复配防治玉米地下害虫、蚜虫、茎基腐病,能够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建议针对不同的生态类型区域,结合品种、施肥、管理等措施选用不同的配方,以取得最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谷物及土壤中氟虫腈残留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报道了稻米、小麦、玉米等谷物及水稻秸秆和土壤中氟虫腈残留量检测方法。样品采用乙腈为提取溶剂,超声波振荡提取,谷物及秸秆提取液经柱层析净化,采用气相色谱电子俘获检测器检测。在0.01~0.5mg/kg的添加浓度范围内,氟虫腈的平均回收率在80.60%~99.6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低于9%,最小检测浓度为0.01mg/kg。方法的灵敏度与准确度符合农药残留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12.
王梅  陈雨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1):52-58
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EC是中国防治小麦纹枯病的主要杀菌剂之一。为明确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EC在小麦籽粒、植株及土壤中的残留与消解动态,分别于2011和2012年在小麦田进行小麦纹枯病防治试验,并在施药后不同时期采集小麦籽粒、植株与土壤样本,通过气谱(配ECD检测器)进行相关样本的药剂残留检测。检测结果表明,2011年,苯醚甲环唑在土壤和小麦植株上的原始沉积量分别为0.1033 mg/kg和4.0498 mg/kg,半衰期(T1/2)分别为15.5天和8.6天,丙环唑在土壤和小麦植株上的原始沉积量分别为0.0940 mg/kg和2.0329 mg/kg,T1/2分别为23.9天和6.8天;2012年,苯醚甲环唑在土壤和小麦植株上的原始沉积量分别为0.0910 g/kg和4.0498 mg/kg,T1/2分别为13.0天和8.6天,丙环唑在土壤和小麦植株上的原始沉积量分别为0.0723 mg/kg和2.3507 mg/kg,T1/2分别为22.1天和6.5天。最终残留试验表明:苯醚甲环唑在小麦植株、小麦籽粒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分别为0.0730~2.0880 mg/kg、<0.01~0.0363 mg/kg和<0.01~0.3649 mg/kg;丙环唑在小麦植株、小麦籽粒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分别为0.0461~1.6396 mg/kg、<0.005~0.0307 mg/kg和<0.005~0.1036 mg/kg。由此得出,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EC可以在小麦上使用,但施药剂量最高为135 a.i.g/hm2,施药3~4次,安全间隔期为35天。  相似文献   

13.
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在小白菜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 研究了高效氯氟氰菊酯在小白菜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 应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高效氯氟氰菊酯在小白菜和土壤中的残留量。本方法小白菜中高效氯氟氰菊酯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1.03%-94.39%;土壤中高效氯氟氰菊酯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8.72%-91.70%。结果表明,高效氯氟氰菊酯在小白菜和土壤中消解较快, 其半衰期分别为5.53d -7.37d和3.09d -7.15d。在小白菜上使用25g/l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 按照推荐使用剂量(有效成分7.5g/hm2 )最多施药3次, 最后一次施药7d后,采收的小白菜中高效氯氟氰菊酯残留量小于0.2 mg/kg。  相似文献   

14.
为科学评价丙炔噁草酮在水稻田中安全性,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监测了丙炔噁草酮在水稻和稻田环境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稻壳样品采用二氯甲烷提取,稻田水、土壤、植株和糙米样品用乙腈振荡提取,经玻璃层析柱净化,气相电子捕获检测器分析测定。结果表明:稻田水、土壤、植株、稻壳和糙米中丙炔噁草酮添加浓度为0.01~1.0 mg/kg时,平均添加回收率为82.4%~99.6%,相对标准偏差为1.62%~7.56%,方法最低检测浓度均为0.01 mg/kg。丙炔噁草酮在田水、土壤和植株中的消解规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Ct=Coekt,消解半衰期分别为2.4~5.4、10.0~12.7、2.4~5.8天。以低剂量112.5 g a.i./hm2和高剂量168.75 g a.i./hm2施药丙炔噁草酮一次,收获期在土壤、植株、稻壳和糙米中的最终残留量均低于检出限。丙炔噁草酮在糙米中的残留量低于中国和欧盟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MRL)标准。  相似文献   

15.
生物炭对土壤残留异噁草松的生物有害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混土施药模拟长残效除草剂的土壤残留环境,揭示生物炭对异噁草松土壤残留的生物有害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异噁草松残留量低于0.12mg/kg,对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高于该阈值,逐渐表现为抑制作用;异噁草松残留达到0.96mg/kg时,幼苗生长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施入生物炭能够有效降低其生物有害性;异噁草松残留超过0.72mg/kg时,不加生物炭处理,造成穗秃尖率大、结实率低、子粒成熟度差、含水率高;添加生物炭对玉米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产量平均增加10.25%;通过模拟试验预测:前茬大豆田异噁草松施用量低于2250mL/hm2,对下茬玉米生长可能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连续几年喷药量高于4500mL/hm2,可产生一定程度的药害。生物炭对土壤中一定阈值范围内的异噁草松残留具有降低生物有害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有效监测水果中吡唑醚菌酯残留,建立了苹果和土壤中吡唑醚菌酯残留量的快速、简单检测方法。用乙酸乙酯和丙酮的混合溶液提取苹果和土壤样品,氮气吹干后用甲醇定容,经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检测。结果表明:当添加水平为0.01~5.0 mg/kg时,吡唑醚菌酯在苹果和土壤中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6.7%~98.2%、79.8%~90.5%;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01%~4.1%、0.2%~2.5%;最低检出浓度为0.01 mg/kg。该方法简单、快速,杂质干扰少,灵敏度高,完全能满足残留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螺螨酯在柑橘和土壤中残留及消解动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评价螺螨酯在柑橘和土壤中的安全性,建立其在柑橘中的使用规范,于2010、2011年在长沙、杭州两地进行田间试验,研究螺螨酯在柑橘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和消解动态。结果表明:螺螨酯在柑橘和土壤中的添加回收率为82.2%~110%,相对标准偏差为2.55%~9.84%;螺螨酯在柑橘和土壤中的最低检出限均为0.0035 mg/kg。螺螨酯在柑橘和土壤中的消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消解半衰期分别为5.18~8.49天,5.19~7.85天。螺螨酯最终残留在橘肉、橘皮和土壤中的质量分数分别是未检出(<0.0035 mg/kg),未检出(<0.0035 mg/kg)~0.1978 mg/kg,未检出(<0.0035 mg/kg)~0.2401 mg/kg,均低于欧盟规定的在柑橘上的最大残留限量0.5 mg/kg。参考欧盟制定的柑橘中螺螨酯的最大残留限量(0.5 mg/kg),按推荐施药剂量和次数施用螺螨酯,防治柑橘红蜘蛛,施药后20天以后收获柑橘,食用是安全。  相似文献   

18.
为评价肟菌酯在水稻和环境中的安全性,笔者开展肟菌酯在水稻和稻田环境中的残留量及消解动态研究。笔者进行2年3地田间试验。植株消解动态试验按84.37 g a.i./hm2,土壤、田水消解按562.5 g a.i./hm2各施药1次;最终残留试验按84.37 g a.i./hm2(高剂量)和56.25 g a.i./hm2(低剂量)分别施药3次和4次,水稻收获期采样。结果表明,肟菌酯在田水、土壤和植株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8~7.3天、2.4~9.7天、1.4~12.4天。肟菌酯在土壤、植株、谷壳和糙米中的最高残留量分别为0.293、4.435、8.569、0.901 mg/kg。糙米最终残留量低于CAC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MRL)5.0 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