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意大利杨树六个无性系Ⅰ—72/58、Ⅰ—69/55、Ⅰ—63/51、Ⅰ—214、Ⅰ—45/51和加龙引种我省业已开花.1980年春我所进行人工有性杂交,获得杂种,播种又得到一批杂交苗木.现将不同杂交方法对69×63杨杂种种实发育和苗木生长影响简报如下:一、杂交方法以63杨为母本,69杨为父本,采用以下三种杂交方法:1.温室切枝杂交 1980年3月4日从大树上采集花枝,在温室内进行水培.4月2—4日连续3次进行人工授粉.5月11—26日朔果成熟.  相似文献   

2.
1975年我县从南京引进黑杨派六个新无性系,即Ⅰ—214,Ⅰ—45/51,Ⅰ—63/51,Ⅰ—69/55,Ⅰ—72/58,加龙杨.总的说来,这六个新无性系在泗阳地区的生长表现,都比当地栽植的加杨小意杨突出,它们都具有主干通直,生长极为迅速,出材量大,具有早期速生丰产的特性,因此,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经过四年试验证明:以Ⅰ—214为对照,加龙杨生长量仅次于214,Ⅰ—45杨秋季易感病害,这两个品种暂不发展.Ⅰ—214,Ⅰ—63/51,Ⅰ—69/55,Ⅰ—72/58四个品种是我县主要推广品种.但除214外,其余三个品种,  相似文献   

3.
我国引种的Ⅰ—214、Ⅰ—72/58、Ⅰ—69/55、Ⅰ—63/51 4个杨树无性系,已在生产上推广,但Ⅰ—63/51、Ⅰ—72/58、Ⅰ—69/55生根比较困难,移栽成活率较低,给大面积推广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为了给淮北地区增加一批生长快、干形好、抗病、易成活的优良杨树无性系,进一步提高杨树生产水平,我们进行了杨树人工杂种新无性系引种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速生杨树即Ⅰ—72/58、Ⅰ—63/51、Ⅰ—214、Ⅰ—69/55、Ⅰ—45/51和加龙杨,于1973年引入我省,经过几年的引种试验,已经表现出生长迅速、适应性强、繁殖容易、成材期短等优点,是优良的速生用材树种,目前正在全省普遍推广.1980年我们曾用63、72、69、214和加龙杨进行人工控制授粉,并采收了自由授粉的72及69杨的种子,共得F_1苗木2,334株.今年我们对F_1苗木生长及形态变异进行了调查,并进行苗期选择.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我省林业到本世纪的任务是:森林覆被率要从现有的8%提高到12%,地产木材增加1.5倍,即年产木材达到100多万立方米。而提高森林覆被率和增加木材产量,其中意杨是我省主要栽植的速生用材树种之一(现在我们所称的“意大利杨树”主要指美洲黑杨Ⅰ—69/55、Ⅰ—63/51;欧美杨Ⅰ—72/58、Ⅰ—45/51、Ⅰ—214五个品种)。 最近,由我厅牵头,组织教育、用材等部门,对意杨木材的工业利用和现有意杨资源问题进行了考察。现从徐淮扬意杨生长情况,为提供木材加工原料的可能性,作如下探讨。 一、意杨在我省生长迅速,成材很快 我省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和,土壤深厚肥沃。年降雨量一般在1,000毫米左右,适合意杨生长。据调查,泗阳县林苗圃1975年2月  相似文献   

6.
<正> 意杨新无性系——鲁克斯杨(Ⅰ—69/55).圣马丁诺杨(Ⅰ—72/59)、哈佛杨(Ⅰ—63/51),均为速生优良品种。自一九七二年由原中国农林科学院从意大利引种在江苏泗阳县试种初步成功后,全国各地相继引种扩大区域造林试验,  相似文献   

7.
杨树抗蝉害性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两片杨树林的20个杨树无性系的蝉害调查,初步确认其中3个杨树无性系具较强的抗蝉害性。即Ⅰ—69杨×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es cv‘Lux’×P.deltoides)的两个无性系52号和66号,Ⅰ—69杨(P.deltoides cv‘Lux’)。  相似文献   

8.
1972年农林部由意大利都灵杨树研究所引进的1—45/51杨、1—63/51杨、1—69/55杨、1—72/58杨,首先在江苏省泗阳县引种成功。后来,我省先后从泗阳转引,目前全省各地都正在进行引种试验。关于这几个品种的适应性,我们曾在茌平县王老苗圃、邹平县东范后大队、肥城县宋台大队作过调查,现整理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意大利杨树,即Ⅰ—214、Ⅰ—72/58,Ⅰ—69/53和63/51杨等,于一九七二年引进我国,次年引入我省,一九七六年由南京林产工业学院和省林科所共同主持,泗阳县林苗圃、睢宁县林科所等单位协作,进行区域性试验,现已获得良好结果,一九七九年经省科委组织鉴定,目前正在我省大力推广。 实践证明,这类杨树具有生长快、抗性强,适合平原地区生长的特点。这组照片就是泗阳引种点的杨树生长情况的掠影。该县106万亩耕地,已有一半农田实现杨树林网化,绿化公路230公里,5年全县共植500万株左右,营造试验林、成片林18600多亩,育苗1240余万株,并先后有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154个单位引种。 我们要大力推广意大利杨树,  相似文献   

10.
欧美杨I—72/58、美州黑杨I—69/55、I—63/51三个无性系杨树良种,由于它们的亲缘相近,更由于环境和立地条件的改变,形态常随之有所变异.故区别较为困难,现就泗阳县林苗圃对这三个无性系苗期的观察,比较其形态特征如下,供鉴别时参改.  相似文献   

11.
1 引种与推广概况我省杨树引种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3—1974年,引种了沙南杨、银白杨、北京杨和163、169、172、加龙杨等,在澧县、西湖农场、岳阳等地栽植成功但未形成规模;第二阶段是1976年—1978年江苏泗阳全国平原绿化会议后,我省汉寿、沅江、澧县先后引进黑杨派Ⅰ63、Ⅰ69、Ⅰ72、Ⅰ214和Ⅰ45、加龙杨六个无性系。1978年汉寿县林科所用扦插苗营造试验林9.6亩,沅江林科所扦插栽植试验林30亩。引种试验表明,Ⅰ63、Ⅰ69、Ⅰ72  相似文献   

12.
本文估算了Ⅰ—69杨×青杨、Ⅰ—69杨×小青杨、Ⅰ—69杨×美洲黑杨的 F_1群体苗木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认为依据苗木生长的表型值进行 F_1无性系选择是可行的。由1~7年生林木生长相关分析结果,提出7年生时是选择优良无性系的合理时机。通过杂种无性系生长特性的测定与分析,选出两个优良无性系——Ⅰ—69杨×美洲黑杨52号和Ⅰ—69杨×青杨(长安)1062号,选择后的遗传增益分别为20.23%、101.15%。  相似文献   

13.
用法国Beaufils的综合诊断法[Di-agnose and Recom mendation Inte—grated System(DRIS)]通过对杂交杨无性系Ⅰ—45/51的叶片分析,诊断养份的平衡。对试验田进行施肥处理,用林木直径增长量评定氮、磷、钾、钙及镁的标准量。  相似文献   

14.
意大利杨树生产实践表明:通过遗传改良的途径,选育速生、抗病及符合木材工业生产要求的栽培品种(无性系),是保障杨树栽培获得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在意大利杨柳研究中,遗传改良处于首位,栽培、防治病虫害、木材利用及林业经济等方面的研究都结合新品种选育来进行,研究成果十分突出,已选育出著名的1214、1262、I455、I45/51、I63/51、I72/51、I72/58、I37/61、ICB_2、IBL等欧美杨和美洲黑杨优良无性系,其中以I214推广数量最多,约占50%,由于I214易感褐斑病,随后又选育出抗褐斑病的LuisaAvanzo、Cima、Bellini等无性系.近期选育的Eridano、PE24—62、35/66、PE4—68、114/69、06/70、70/76、74/76、81/74、77/74、MC、Bellotto等无性系生长显著超过I214,接近或略高于L.Avanzo,如06/704年生每公顷树干胸高断面积为17.1平方米,  相似文献   

15.
<正> 襄阳县位于汉江中游,地处南阳盆地南缘,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具有黑杨派某些无性系原产地相似的气候条件。特别是汉江、唐白河两岸的滩洲地,土层深厚肥沃,物理性状良好,pH值在7~8之间,适宜杨树的生长。自1979年,我县引进了Ⅰ—63、Ⅰ—69、Ⅰ—72、214和沙兰杨五个无性系,进行了繁殖、栽培试验。经过几年的观察,选出了适宜我县的Ⅰ—69、Ⅰ—72、Ⅰ  相似文献   

16.
一九七五年以来,我们在本省南京、泗阳,沭阳、丰县、射阳、仪征、南通、武进、太仓等地进行了Ⅰ—214杨、Ⅰ—72/58杨、Ⅰ—45/51杨、Ⅰ—63/51杨、Ⅰ—69/55杨、哈佛杨、鲁克斯杨、加龙杨8个杨树新品种的区域试验。为了掌握这些杨树新品种的生育特性及其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1975—1976年在南京、泗阳两地系统观察了杨树新品种的生育期、高生长、胸径生长、材积生长进程。现将两年来的试验结果整理于后,供参考。 一、年生育期 植物的年周期生长发育能否正常进行,常作为判断引种成功与否的标志之一。杨树新品种的年生育期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17.
在黑杨派南方型无性系Ⅰ—63、Ⅰ—69和Ⅰ—72的主要引种区,设立112块标准地,利用获得的原始数据,采用单分子生长模型拟合树高生长曲线,以基准年龄为6年,间距为2米,编制了3个无性系的立地指数表。  相似文献   

18.
为了尽快解决我县用材,烧柴。1981年春,引种Ⅰ—69和Ⅰ—72黑杨穗条500多节,在县重龙山苗圃扦插育苗0.15亩,当年产合格苗486株,平均苗高3.85米,平均地径3.62厘米,1982年又从山东兖州引进Ⅰ—63、Ⅰ—69、Ⅰ—72、Ⅰ—214和沙兰等黑杨的5个无性系穗条70余万节。产壮苗46.2万株,除留作穗条外,在沱江两岸和乡镇作了适生性试验栽培。翌年春,植树25万多株。造林3年,Ⅰ—63,Ⅰ—69,Ⅰ—72,3个新无性系平均树高12.05—  相似文献   

19.
豫东刺槐无性系的生长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豫东开封8个刺槐无性系9年生试验材料表明:参试无性系树高、胸径和材积差异达显著水平,用布雷津综合评价法对无性系进行排序,选择出1个刺槐优良无性系3—Ⅰ,9年生树高、胸径、材积分别超豫刺槐1号22 75%、27 38%、73 14%。  相似文献   

20.
对我省两批各4个试验点杉木无性系2—3年生测定林的生长量,进行方差分析和LSD法、PL法测定及GE稳定性分析。从136个无性系中选出13个优良无性系,入选无性系可划分为稳定速生,较稳定速生和不稳定速生型。在适生地区种植入选无性系平均树高增益可吃53·3%’在试用入选无性系的同时,要加强无性系在各地适生性的测定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