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明确宿迁市宿豫区长时间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连续6年研究了秸秆还田对土壤pH值和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土壤肥力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全量还田后,土壤pH值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逐渐稳定在中性范围。秸秆还田后5年土壤平均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分别为25.45 g/kg、1.56 g/kg、27.52 mg/kg、115.38 mg/kg,较2012年分别增加了5.31%、17.19%、82.1%、18.4%。逐年的秸秆还田平均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呈极显著增加,而全氮保持在稳定水平,说明长期秸秆还田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和维持土壤肥力的长期稳定,对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实现区域耕地地力水平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缓解农业生产中化肥大量使用造成的土壤板结、肥力流失和水体污染等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实现农业资源的循环再利用,试验以菌糠作为土壤改良剂,将不同比例的新鲜菌糠或发酵菌糠与化学肥料配施加入土壤中,测定土壤的pH以及有机质、速效钾、有效磷、碱解氮含量,并对不同配方下的土壤养分进行综合评价,以筛选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土壤改良配方,为科学改良土地资源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菌糠施入量的不断增大,土壤中的有机质、速效钾、有效磷、碱解氮含量均呈递增趋势;与施入量相当的新鲜菌糠相比,发酵菌糠处理的有机质、速效钾、有效磷、碱解氮含量均较高,其中,有机质含量达到显著水平;与其他发酵菌糠、新鲜菌糠、化学肥料相比,发酵菌糠112.5 g+化学肥料1 g的处理组对土壤肥力的改善能力最高,与空白对照相比,该处理下,有机质含量提高250%,有效磷含量提高190.8%,速效钾含量提高176.2%,碱解氮含量提高90.1%,且均达到显著水平,该处理下的土壤pH值虽有下降,但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菌糠能够提高土壤肥力,且发酵菌糠的效果优于新鲜菌糠。  相似文献   

3.
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短期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水稻为试验材料,连续4 a年开展秸秆还田试验,研究前茬小麦秸秆还田对后茬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可增加后茬水稻产量,且水稻增产率随秸秆还田年限的增加而提高。连续实施秸秆还田3~4 a,土壤有机质水平显著高于对照,但秸秆还田对土壤全氮含量的短期效应尚未显现。与对照相比,秸秆还田提高了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且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随着秸秆还田开展年限的增加而提高。秸秆还田降低了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且秸秆还田年限越长,效果越明显。由此可见,秸秆还田是增加作物产量、提高土壤肥力的有效途径,秸秆还田对作物增产和耕地质量的提升效应随着实施年限的增加而越发突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食用菌菌糠对蔬菜保护地土壤的改良效果。[方法]用平菇菌糠作底肥,以番茄玛瓦为材料,于2002~2005年设计0(对照)、5、10、15、20 kg/15 m2 5个施肥处理,测定土壤的主要理化性质和番茄产量。[结果]与对照相比,施用菌糠后蔬菜保护地有机质增加0.7%~23.2%,全氮增加4.3%~57.1%,速效磷增加22.3%~170.8%,速效钾提高9.0%~64.0%,番茄产量增加1.5%~20.3%。20kg/15 m2处理的番茄产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5 kg/15 m2处理与对照的番茄产量无显著差异。[结论]施用菌糠能够有效地增加保护地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增加蔬菜产量,对蔬菜的长期生产极为有利。  相似文献   

5.
研究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氮肥对玉米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为玉米土壤培肥及氮肥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田间试验的方法设置常规氮肥(T1)、秸秆还田+常规氮肥(T2)、秸秆还田+控释氮肥(T3)、秸秆还田+控释氮肥减氮15%(T4)共4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玉米产量、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T1相比,T2和T3处理明显增加玉米产量,T3增加幅度大于T2,T4处理增加玉米产量不明显。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机质、全氮和土壤有效钾含量,但对土壤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影响不大。综上,玉米秸秆还田能够提高土壤肥力,增加玉米产量,减氮15%处理并未影响玉米产量,研究结果可为玉米土壤培肥与氮肥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进行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及产量的影响田间试验的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还田可以显著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容重;玉米秸秆与化肥配合施用,可以明显提高土壤氮、磷、钾含量,增加营养元素积累,改善土壤肥力;玉米秸秆还田可显著提高农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稻草还田腐熟技术对土壤培肥,增产节肥效果,2012~2014年在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开展稻草全量还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稻草还田3年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3.9g/kg、全氮含量增加0.15 g/kg、有效磷含量增加4.2 mg/kg、速效钾含量增加33 mg/kg,土壤容重降低0.0 5 g/cm3,连续3年稻草全量还田处理比稻草不还田处理分别增产6.77%、7.08%、7.54%.因此稻草全量还田对培肥地力,改良土壤结构,逐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水稻增产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秸秆还田对松嫩平原西部苏打盐碱地稻田土壤养分及水稻产量的影响,以长白9号作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5个秸秆还田处理,分别为CK(无秸秆还田)、S1(40%秸秆还田)、S2(60%秸秆还田)、S3(80%秸秆还田)、S4(100%秸秆还田).于水稻成熟期,采集0~20 cm耕层土壤测定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并测定水稻产量.秸秆还田处理显著提高土壤全氮、碱解氮、铵态氮、硝态氮和有机质含量,在S4处理增加最显著,但S4与S3处理间无显著差异;2017年增幅分别为11.54%~26.92%、11.84%~40.00%、17.1%~19.9%、6.0%~35.0%、18.3%~42.3%;2018年增幅分别为7.4%~33.3%、6.25%~40.63%、4.3%~25.4%、18.0%~36.0%、22.8%~35.2%.2年秸秆还田处理后土壤速效磷含量平均增加20.24%,增幅为11.26%~32.24%;土壤速效钾含量平均增加15.32%,增幅为10.80%~20.15%.秸秆还田处理显著提高水稻产量,2017年增幅为37.2%~100.6%,2018年增幅为43.0%~69.8%,2年均为S3增产效果最显著.有效穗数、穗粒数和结实率的增加是水稻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秸秆还田能显著提高松嫩平原西部苏打盐碱地稻田土壤养分含量和水稻产量,其中80%秸秆还田(5.6 t/hm2)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长期秸秆还田培肥砂姜黑土的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 ,研究长期秸秆还田和应用“3 0 1”菌速腐剂堆腐还田对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配施“3 0 1”菌速腐剂的秸秆直接还田处理 ,或秸秆堆腐后还田 ,均能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水平 ,促进作物生长发育 ,改善经济性状 ,提高产量。当季玉米增产 10 .5 5 % ,第 2季小麦增产 7.12 %~ 12 .93 %。  相似文献   

10.
油菜秸秆腐熟还田条件下配施化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了油菜秸秆腐熟还田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配施不同配比化肥处理显著提高了水稻成熟期单穗实粒数,提高了5.35%~ 10.47%,产量增加0.59%~3.35%,减少肥料用量5% ~ 10%.腐熟秸秆还田可以不同程度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效提升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的含量,并能促进土壤酶活性的提升,土壤有益微生物的数量增加,供作物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明自第二次土壤普查以来,吉林省梨树县黑钙土和风沙土有机质和氮、磷、钾的变异特征,以及在2007年实施秸秆全覆盖还田耕作技术后,对两种土壤类型有机质和氮、磷、钾的影响.于2009-2011年在梨树县高家村的黑钙土和付家街村的风沙土上连续3年进行定位取样,测定土壤中的有机质和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结果表明:高家村的黑钙土自第二次土壤普查以来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分别增加了0.35%、36.75 mg/kg、47.03 mg/kg、196.42 mg/kg,付家街村的风沙土有机质减少了0.38%,氮、磷、钾分别增加了25.34、41.11、88.23 mg/kg.2009-2011年实施秸秆全覆盖还田耕作技术后,3年间黑钙土和风沙土有机质分别增加了0.25%和0.49%,两种土壤的氮、磷、钾含量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2.
以2010年80个定点田块监测结果为依据,对海安县近十年来耕地土壤肥力演变趋势及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海安县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等指标稳定提高;耕地施肥总量得到有效控制,施肥结构趋于合理,作物产量稳定提高。同时指出了农户实际施肥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对耕地土壤肥力的潜在影响,并依此提出了"稳氮控氮、平衡磷钾,增施优质农家肥和商品有机肥,推广秸秆还田"等耕地土壤培肥措施。  相似文献   

13.
秸秆还田具有促进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等含量的增加,协调比例失调的矛盾。同时,还能提高土壤水分的保蓄能力。秸秆还田是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途径。秸秆还田能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加速生土熟化,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秸秆还田与地膜覆盖对东北稻区土壤改良及水稻增产的效果,选用吉粳88作为试验材料,在覆膜移栽(F)和不覆膜(F0)移栽2种栽培模式下设5组秸秆还田量梯度:0%、20%、40%、60%、100%(S0、S1、S2、S3、S4),探究秸秆还田和地膜覆盖对稻区土壤理化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 显示:在相同秸秆还田量下,覆膜处理土壤容重、pH值均低于不覆膜处理,覆膜处理土壤全氮、有机质(除S0处理)、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均高于不覆膜处理;且无论覆膜与否,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土壤容重、pH值均呈先降低再增加的趋势,土壤全氮、有机质(除S0处理)、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均呈先增加再降低的趋势.在相同秸秆还田量处理下,与不覆膜相比,地膜覆盖处理提高了籽粒产量;且随还田量的增加,籽粒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综上,60%的秸秆还田量与地膜覆盖相结合更能有效地培肥土壤,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5.
研究在配施氮肥的条件下,适量减少氮肥施入,增加钾肥施入量和秸秆还田,对稻 油轮作点油菜产量,作物氮、磷、钾吸收情况,以及对土壤改良和土壤硝态氮、铵态氮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减少氮肥施入,补充钾肥的施入和秸秆还田均可增加油菜产量,并促进作物对氮、钾元素的吸收,效果以秸秆还田配施钾肥效果最佳,相比常规对照可增产1074%,油菜籽氮含量增加1287%,钾含量增加704%;适当减少氮肥,增加钾肥施用量,可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有效钾含量;在相同施肥条件下,秸秆还田,对土壤全氮含量没有明显影响,但有利于提高土壤中的有机质和有效钾含量;减少氮肥施用量和秸秆还田均可显著减少土壤中的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在同等施肥条件下,秸秆还田土壤中硝态氮含量减少2093%,铵态氮含量减少2969。  相似文献   

16.
长期秸秆还田对黄土旱塬区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长期定位试验方法,研究分析了秸秆还田对黄土高原旱塬地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24a的长期施肥,表层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呈下降趋势,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富集趋势;秸秆与化肥配合施用时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的富集效应较明显,长期施用秸秆能加快土壤有机质转化速率,降低有机质的氧化稳定性,提高土壤肥力。长期秸秆还田对剖面养分的影响表现为随着土层的加深,养分含量呈现出减少趋势,有机质和全氮的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全磷含量在耕层较高,在80 cm土层形成最低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沿海滩涂土壤肥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方法]在稻田布置了连续3年的冬种紫云英、蚕豆翻压还田,研究水稻-绿肥轮作对滩涂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与冬闲处理相比,绿肥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经过3年的稻-绿肥轮作,紫云英对土壤肥力的提升效果优于蚕豆,紫云英区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分别提高了16.13%和14.81%。[结论]稻-紫云英轮作是一种较好的轮作模式。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不同稻草还田量对耕地土壤肥力及烟后稻农艺性状、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每667 m~2稻草还田500 kg,能有效地提高土壤肥力,有机质含量提高1.18 g/kg,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25.7 mg/kg、7.4 mg/kg和3.7 mg/kg;显著提高水稻结实率、千粒重,每667 m~2水稻产量增加69.9 kg,净收益增加216.9元。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秸秆还田后效对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在稻麦轮作下开展了长期钾肥施用和秸秆还田的田间试验,设置了秸秆不还田和不施用钾肥(CK)、秸秆还田(SR),只施用钾肥(K),秸秆还田和配施适量的钾肥(SR+K).结果表明:与CK相比,经过秸秆还田(SR+K、SR)和施用K的处理水稻产量分别提高了17.83%、9.39%和7.96%;秸秆还田处理和钾肥处理的产量无显著差异;SR+K处理的水稻秸秆氮磷钾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78.9%、38.5%、152.8%,养分吸收量分别增加41.4%、49.2%和159.2%,氮肥偏生产力提高了17.87%;秸秆还田(SR+K、SR)的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含量均显著增加,K处理的土壤养分没有显著变化.可知,对于粉沙壤水稻土,长期秸秆还田配施适量钾肥,可以维持土壤肥力,提高作物产量和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0.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小麦秸秆还田量(0、1500、3000、4500、6000 kg· hm-2)对水稻生长、土壤微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后,水稻分蘖数、株高、SPAD及干物质积累量均高于秸秆不还田(对照),但是未全部达到显著性差异;50%秸秆还田处理增产效果最显著(P<0.05),与对照相比,理论增产10.2%,实际增产9.0%;秸秆还田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全氮和速效氮含量,对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影响不显著;50%秸秆还田处理对微生物量碳、氮的提高作用最明显(P<0.05),分别较对照提高46.0%和90.0%;25%和50%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土壤脲酶活性(P<0.05);25%、50%和75%秸秆还田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较对照提高9.3%、12.1%和8.5%(P<0.05);与对照相比,50%秸秆还田土壤蔗糖酶活性提高20.3%(P<0.05).鉴于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长期效应以及对土壤微生物生理代谢影响的复杂性,合理秸秆还田量的选择还需进行长期定位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