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豆科学》2008,27(5)
一、农业部国家大豆改良中心概况 农业部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于1998年批准建设,2004年全面完成建设任务。中心设有大豆种质资源、大豆产量品质遗传改良、大豆抗性和大豆育种理论与生物技术4个研究室,并建有配套的江浦试验场试验基地,还在河南工业大学共建“大豆精深加工研究所”。在中心基础上,2006年申报获准建立“江苏省特色大豆种质基因库”。  相似文献   

2.
《大豆科学》2007,26(5):F0002-F0002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中心是“大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吉林分中心”、“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吉林分中心”的技术依托单位,设有杂交大豆、大豆育种 、种质资源、大豆栽培等7个研究室,高级研究人员17人。  相似文献   

3.
《中国马铃薯》2006,20(3):F0002-F0002
在位于世界著名三大黑土带之一黑龙江省克山县的土地上,坐落着有“掌上明珠”之称的黑龙江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2000年被农业部批准为国家马铃薯改良中心。2004年被国家农业部批准建设为“国家种质马铃薯试管苗保存库”。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种质在山东大豆品种改良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种间的地理远缘杂交对拓宽种质的遗传基础,扩大变异范围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山东省引用国内外种质的分析及育成推广品种的系谱分析,概述了国内外种质在山东的表现特点及对山东大豆改良的作用,阐述了大豆育种中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马铃薯》2006,20(2):F0002-F0002
在位于世界著名三大黑土带之一黑龙江省克山县的土地上,坐落着有“掌上明珠”之称的黑龙江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2000个被农业部批准为国家马铃薯改良中心。2004年被国家农业部批准建设为“国家种质马铃薯试营苗保存库”。  相似文献   

6.
我国玉米种质的改良创新与利用   总被引:32,自引:9,他引:32  
本文系统地总结了“六五”以来我国玉米种质改良创新与利用的现状,介绍了国外种质改良的研究现状及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国内玉米种质改良存在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地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7.
《中国马铃薯》2006,20(4):F0002-F0002
在位于世界著名三大黑土带之一黑龙江省克山县的土地上,坐落着有“掌上明珠”之称的黑龙江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2000年被农业部批准为国家马铃薯改良中心。2004年被国家农业部批准建设为“国家种质马铃薯试管苗保存库”。  相似文献   

8.
外源种质对大豆的遗传改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述了大豆外源种质对我国品种的遗传改良情况,指出遗传基础狭窄是制约大豆产量潜力提高的关键问题之一,建议广泛利用外国优异种质进行遗传改良,这是提高我国大豆产量潜力、改善品质和抗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超高产夏大豆种质JN96-2343创新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JN96—2343”大豆种质为优质双高种质,其蛋白质含量为45.3%,脂肪为20.1%,在适宜的肥水条件下,667m^2产量可达300kg以上。“JN96—2343”大豆种质叶片小,株型紧凑,荚粒数多,单株生产力高。高抗倒伏,适宜密植,生育期95-l00d。“JN96—2343”百粒重弹性大,可广泛用于豆制品及饲料加工业,也可做生豆芽或青豆苗的专用品种。  相似文献   

10.
克山大豆种质及其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克山大豆种质自1934年始创于前克山农事试验场,至今已形成了独具物色的种质体系。育种单位直接或间接地利用克山大豆种质,选育出了很多大面积高产优质抗病的大豆新品种。全省以有性杂交方式选育的119个大豆品种中,含有克山大豆种质的品种就有92个,占77.3%。为了进一步发挥克山大豆种质在育种中的作用,本文提出了改造和利用克山大豆种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大豆耐盐性种质的分子标记辅助鉴定及其利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大豆耐盐种质的鉴定对于促进大豆耐盐育种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利用已获得的大豆耐盐性基因的共显性PCR标记,对选自于国家作物种质库的59份耐盐和盐敏感种质加以鉴定,同时进行了田间耐盐性重复鉴定,并对种质库耐盐性记载结果、田间耐盐性重复鉴定结果与分子标记鉴定结果进行比较,从中选出田间耐盐性重复鉴定结果与分子标记鉴定结果一致的耐盐种质42份,分析了这些种质间的遗传多样性,为大豆处质资源的改良及耐盐遗传育种中的亲本选配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对分子标记应用于种质鉴定和育种实践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袁明 《大豆科技》2012,(5):17-19
开展选育大豆抗SCN3种质资源的创新及利用,有利于加快抗线大豆育种进程、缩短育种年限、增加农民收入;利用筛选和鉴定出的抗线大豆种质资源和优异的外引品种资源材料进行杂交、复合交时,基因发生重组、累加、互补与突变等遗传效应,对后代(F6)连续2年进行抗病鉴定分析,从中鉴定出抗SCN3的创新种质资源,并利用创新种质资源进行审定推广成为抗线大豆新品种,改良了遗传组成,拓宽了抗线大豆血缘,为今后抗SCN3育种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克山大豆种质及其利用研究(黑龙江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克山161006)赫世涛,牛若超克山大豆种质自1936年始创于前克山农事试验场,至今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种质体系。育种单位直接或间接地利用克山大豆种质,选育出了很多大面积高产优质抗病的大豆新品种。全省...  相似文献   

14.
《玉米科学》2006,14(5):F0002-F0002
国家玉米改良中心是1998年农业部批准成立建设的国家级玉米科学研究中心,中心依托于中国农业大学。下设品质改良、分子遗传、转基因、资源与育种、信息学5个实验室以及海南、昌平2个试验站,其任务是发展农业高新技术.创新玉米种质,开展技术培训和服务,提高全国玉米科学研究水平。中心现有工作人员26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9人。  相似文献   

15.
CIMMYT21世纪玉米种质改良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长玲  潘才暹 《玉米科学》1993,1(2):016-017
改良种质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其它技术的相应改变。种质改良是植物育种的一项长期目标,对21世纪种质的预测将影响目前及将来的育种战略决策,CIMMYT(国际玉米和小麦改良中心)考虑到21世纪全球玉米供求变化趋势,科技进步、生态环境的变化,CIMMYT本身条件及国家项目等因素,提出了下列7个种质改良的战略性问题,即21世纪的改良种质重点、广适性和特殊适应性、遗传变异、种质保护、遗传增益、逆境、布局。作者根据CIMMYT有关资料,综述了这7个种质改良战略性问题,供我国玉米育种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完成“九五”作物种质资源攻关项目,就作物优良种质的概念,综合评价的性状,标准及实施,种质改良和创新,遗传分析的性状和内容等问题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7.
“合丰25”在黑龙江省西北生态区大豆杂交育种中的应用,是一个好的亲本材料,它具有较好的配合力,后代材料表现突出,从所配组合中选育了较多的优良大豆品种。“合丰25”为黑龙江省西北生态区大豆品种的选育提供了宝贵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8.
对商丘大豆种质的历史演变历程、种质体系的建立、种质特性及利用进行综合剖析,为合理利用商丘大豆种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在吉林省应用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含热带、亚热带血缘的杂交种和自交系的适应性鉴定,分析了这些种质在吉林省温带高纬度地区的适应性,为进一步应用这些种质提供了理论依据,这些优良热带、亚热带种质是改良温带种质的良好资源。  相似文献   

20.
利用SSR分子标记鉴定"梅桥"大豆种质纯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桥"大豆是安徽省淮北地区农家菜用大豆品种,长年的连续种植导致纯度比较混杂,产量明显下降,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92单株"梅桥"大豆种质纯度进行鉴定,以期为梅桥大豆的提纯复壮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采用改良的CTAB方法,可以提取高质量的大豆基因组DNA;在优化SSR-PCR反应体系的基础上,筛选出8对SSR引物,平均每个引物得到条带数10.6个,条带的多态性频率为70.9%,梅桥大豆的种质纯度为38.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