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二化螟是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之一。由于受耕作制度变化、气候条件和害虫抗药性等因素的影响,水稻二化螟的发生与危害日趋严重,给水稻生产造成了较大的损失。为进一步控制二化螟危害,探索防治二化螟的新途径,现将水稻二化螟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二化螟、纵卷叶螟是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发生危害损失呈上升趋势,尤其是近几年来,二化螟和纵卷叶螟的抗药性日趋增强,发生及危害态势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3.
二化螟是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在新民市一年发生二代,对水稻产量影响很大,一般减产5%~10%,严重的减产达20%以上。每年都进行药剂防治,但效果不理想。为此,我们做了仔细调查,分析总结出二化螟发生重的原因及提高二化螟防治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水稻二化螟是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之一.由于受耕作制度变化、气候条件和害虫抗药性等因素的影响,水稻二化螟的发生与危害日趋严重,给水稻生产造成了较大的损失.为进一步控制二化螟危害,探索防治二化螟的新途径,现将水稻二化螟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据江苏省植保站分析预测,今年全省水稻中后期的主要害虫有褐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和三化螟,其中二化螟和三化螟的发生程度较轻,防治的重点仍然是褐飞虱和稻纵卷叶螟。有了去年稻纵卷叶螟和褐飞虱相继在全省大发生的经验教训,今年各地对这两大害虫的防治均十分重视。日前,省农科院植保所方继朝研究员提出,现阶段对这两种害虫的防治关键要把握用药时期和选准药剂品种。  相似文献   

6.
二化螟虫是水稻上主要害虫,尤其一代二化螟虫,我县连年大发生,危害重,为筛选防治二化螟有效,安全,经济的新农药,我们在早稻上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现将结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是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由于气候变暖、耕作制度改变、超高产品种种植面积扩大及害虫抗药性等原因,致使稻螟年年发生,对水稻的高产优质造成严重威胁。文章简要分析了东北地区二化螟发生规律及危害上升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水稻二化螟九十年代初在吉林省各地零星发生,1993年一些县份报告发现二化螟危害,局部造成减产。1994牟曾作了一次调查,各市县均有二化螟发生,并有成灾地块,但面积不是很大。到九十年代末,发生面积逐年成倍增长,全省水稻种植区都有发生,给水稻生产带来极大威胁,已成为吉林省最重要的水稻害虫之一。  相似文献   

9.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武穴市二化螟已成为危害水稻,影响产量的一种主要害虫。对二化螟的发生现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并结合实际,提出了绿色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栽培制度的不断变化,我区成为早、中、晚稻混栽区。由于分散耕作,各农户劳力不一,栽插时期参差不齐,品种多样,二化螟在我区发生逐年加重,成为水稻上发生面广、危害严重的害虫。为寻求有效防治药剂,2005年水稻二代二化螟大发生之际,我们进行了5%氟虫腈悬浮剂和其他几种药剂防治二化螟的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11.
随着耕作制度的改变,以及免耕面积、机收水稻面积的扩大,害虫耐药性的增强,以水稻二化螟为主的害虫对水稻的为害日趋猖獗。特别是水稻二化螟发生早、蛾峰多、发生时间长,比较难以防治。目前生产上使用的杀虫剂由于内吸性不强、持效期短,对二化螟、三化螟等钻蛀性害虫和稻苞虫、  相似文献   

12.
二化螟是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介绍了二化螟的发生与不同粗细茎秆水稻品种的关系及二化螟危害不同粗细茎秆水稻品种的特征,以便为二化螟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属鳞翅目螟蛾科,以幼虫钻蛀稻茎内危害,是上海地区水稻上主要害虫。多年来,防治二化螟一直使用杀虫单、三唑磷、锐劲特等农药,杀虫单因长期使用,害虫已产生明显抗性,而锐劲特价格较高,长期使用农民难以承受。为开发筛选高效、低毒、经济的杀虫剂,笔者于2006年水稻二化螟发生期,对5%氟虫腈悬浮剂进行了大田示范试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二化螟是舒兰市水稻上普遍发生的一种害虫。为了推进农药减量增效,笔者从农业防治、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科学用药等方面总结了绿色防控技术,建议加快绿色防控技术研发,加大示范推广和宣传力度,为二化螟的绿色防控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凤台县植保站胡学友孙友武20世纪70~80年代初,二化螟在我市发生较重,1981年全市水稻二化螟大发生,发生面积达3.0万公顷次左右.此后,二化螟种群数量急聚减少,在绝大部分地区对水稻生产已不构成威胁,二化螟由主要害虫变成次要害虫.90年代后期,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二化螟的种群数量快速回升,1999年二化螟在我市重发,当年全市发生面积5.3万公顷次左右,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也都偏重发生,在我市再度成为水稻主要害虫之一,对我市水稻丰产丰收构成极大威胁.  相似文献   

16.
水稻二化螟、纵卷叶螟是长江流域稻区近几年连续并发、重发的主要害虫。前几年广泛使用的沙蚕毒素类杀虫剂不仅对二化螟产生严重抗性,且对纵卷叶螟的防效有明显下降。生产上迫切需要筛选、寻找能兼治两虫且高效、环保的新药来控制其发生危害。为此,笔进行了三螟定等5种杀虫剂防治二化螟、纵卷叶螟的田间药效试验,取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7.
二化螟是水稻上另一种重要害虫,在中国各水稻产区都有发生,有的地区受害相当严重。它除了为害水稻,还可为害小麦、玉米等。  相似文献   

18.
二化螟是水稻的主要害虫,在南县已连续多年大发生。分析了二化螟大发生的原因.提出了二化螟无害化治理技术,并在试验、示范中证明了这项技术措施对二化螟的控制有较好的效果及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稻水象甲(Lissovhopitrns oryzopnilus Kuschel)、二化螟是我市早稻前期主要害虫。稻水象甲以成虫取食叶片,幼虫藏在土中为害根部,造成早稻分蘖减少、坐苗;二化螟以一代幼虫钻蛀水稻,造成枯梢、枯心。近年来,我市早稻一代二化螟发生和危害呈上升趋势,稻水象甲发生面积逐年扩大,严重影响早稻生长和产量,据笔者多年的调查和田间试验,初步摸清了稻水象甲和二化螟在我市的发生特点、危害规律与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20.
由于受耕作制度变化、气候条件和害虫抗药性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二化螟已经成为漳平市水稻的主要害虫,而且发生面积逐年扩大,为害程度逐年上升,给漳平市水稻生产造成了较大的损失。为此,笔者经过几年的调查,初步了解漳平市二化螟发生为害加剧的原因,并通过加强田间调查测报,掌握当地发生为害的特点,因地制宜运用综合防治措施,减轻为害,取得可喜的防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