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江苏省海安县角斜镇朱圩村养鹅户张某饲养的2000只雏鹅,发生腹部膨大、脐部肿胀、脐孔破溃等为特征的疾病,发病率在15%左右,经诊断为雏鹅脐炎型大肠杆菌病。  相似文献   

2.
2008年10月15日,养鹅户李某饲养的2000只雏鹅发生腹部膨大、脐部肿胀、脐孔破溃等为特征的疾病,发病率在15%左右,经诊断为雏鹅脐炎型大肠杆菌病。  相似文献   

3.
雏鹅脐炎是刚出壳的雏鹅因脐部尚未完全闭合,导致各种细菌进入雏鹅体内发生炎症。一般来说,出壳较晚的弱雏,尤其是卵黄吸收不好的雏鹅在受凉等应激状态下易发生本病。对于本病,应以预防为主。搞好种蛋和孵化器的消毒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孵化制度,掌握好孵化期间温度、湿度和通风,孵化出优质健雏,尽可能降低弱雏率。在助产时要注意,需待雏鹅的尿囊血管枯萎后方可进行,避免伤着脐部。育雏期间要为雏鹅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前一周尤为重要,要防止受凉,火炕育雏时,炕面温度要适宜,防伤热和着凉,以保证卵黄吸收良好。对卵黄吸收不好的雏鹅用2%…  相似文献   

4.
2003年6月15日,养鹅户王某饲养的2000只雏鹅发生腹部膨大、脐部肿胀、脐孔破溃等为特征的疾病,发病率在15%左右,经诊断为雏鹅脐炎型大肠杆菌病。一、发病情况因当时一直连续下雨,阴雨天气长达20多天,育雏舍内地面潮湿,没有干的垫料,不能及时更换;饲养密度过大(38只/米2),通风不  相似文献   

5.
葡萄球菌病是禽类的一种急性或慢性非接触性传染病,也是一种环境疾病,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一种以渗出性、出血、溶血和化脓性炎症等病理变化为局部感染或败血性疾病,一般在临床上主要有败血型、脐炎型和慢性关节炎型。发展很快,我市每年饲养肉仔鹅近百万只,葡萄球菌病已成为一些养鹅场(户)的常见多发病。我们在技术服务中,遇到一起1~3日龄开始发病的雏鹅脐炎型葡萄球菌典型病例,现将诊治经过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一、发病情况 2005年6月15日,养鹅户王某饲养的2000只雏鹅发生腹部膨大、脐部肿胀、脐孔破溃等为特征的疾病,发病率在25%左右,因当时一直下雨,阴雨天气长达20多天,育雏舍内地面潮湿,又不能及时更换垫料,再加上饲养密度过大(38只/平方米),通风不良,温度又偏低(白天17℃左右,夜间还要低)。  相似文献   

7.
1 育肥雏鹅的选择 雏鹅要体质健壮活泼,眼睛灵活有神,个体大,收腹好、无血脐、硬脐,口、鼻、肛门干净,全身绒毛黄、松、洁净,跖高粗壮,趾爪无弯曲损伤,发育正常。  相似文献   

8.
我市某乡一养鹅户购进雏鹅3500只,上午8时运到育雏舍,下午16时发现雏鹅死亡46只,养鹅户认为是运输不当引起的,当时在饮水中加入青霉素、多维葡萄糖,任其自行饮水。第二天又死亡200多只,又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钙、诺氟沙星,雏鹅病情没有多大好转。到第三天早上,已死亡雏鹅638只,死亡率达18.2%,死亡者多为一些体弱、大肚脐者。  相似文献   

9.
刘玉弟 《中国家禽》2004,26(7):14-14
1 雏鹅放牧的管理要点。雏鹅一般指0—30日龄的鹅,雏鹅身上仅长有绒毛,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不强,雏鹅从舍饲转为放牧,是生活条件的一个重大的改变,必须循序渐进。初次放牧时间最好是在外界与育雏室的温度接近时进行。热天在出壳后3—7天,冷天在15—20天进行初次放牧,任其  相似文献   

10.
《饲料工业》2002,23(8):56-56
1选好雏鹅苗雏鹅是指从出壳到一月龄的鹅苗。鹅苗应选自注射过鹅瘟疫苗的母鹅群体后代,选择体质健壮,体型较大,收腹好,无血脐、硬脐、口鼻肛门干净,精神活泼、爱动的鹅苗,瘦弱,残次的宜尽旱淘汰或隔离饲养。运输要平稳、快捷,运输途中要注意保温,最好在雏鹅出壳后就运输,因出壳后24小时内雏鹅可以不饮水不喂食。最好在出壳后10小时最好进入育雏室。2育雏室的准备育雏室要严格冲刷、清洗、消毒,地面墙壁消毒用10%的新鲜石灰水;用2%烧碱水洗刷用具。修理好门窗,做好保温工作。3防寒保暧雏鹅对温度的要求十分严格,温…  相似文献   

11.
1精心育雏育雏时,要认真做好雏鹅苗的挑选工作,控制好育雏室温度、湿度、通风、光照,合理分群,做好雏鹅的开食等关键性工作,确保雏鹅的成活率。1.1雏鹅苗选择应挑选活泼灵敏、眼睛有神、叫声宏亮、卵黄吸收良好、脐部柔软、羽毛蓬松发亮、重量中适的雏鹅。对大肚脐或钉脐并带有血污、软弱无力、叫声尖而低、羽毛干燥、眼睛  相似文献   

12.
1雏鹅的选择要选择注射过鹅瘟疫苗的母鹅群体的后代。雏鹅要选择体质健壮,体型较大,收腹好,无血脐、硬脐,口鼻及肛门干净,精神活泼爱动的雏鹅。瘦弱残次的雏鹅宜淘汰或分开饲养。需要长途运输的可在出雏后毛干即进行选雏,因为鹅在出雏后的24小时内可以不饮水喂食。不必长途运输的可在1天后选雏,这样更利于观察雏鹅的精神状态及活泼程度。  相似文献   

13.
冬春季是饲养雏鹅的旺季,雏鹅饲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雏鹅的发育和成活率,继而影响到育成鹅的生产性能。冬春季饲养雏鹅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去劣存优,严格淘汰:雏鹅应根据出壳时间和体质强弱严格淘汰。对表现举止活泼,眼大有神、反应灵敏、叫声响亮,挣扎迅速有力,毛色粗长光洁,卵黄吸收和脐带收缩良好,将雏鹅仰翻能很快站起,应选留;对腹大、血脐大肚脐、跛脚、瞎眼、歪头等弱雏,坚决淘汰。同时要选留生产性能高的壮年母鹅后代作种用。  相似文献   

14.
雏鹅是指出壳后30日龄以内的鹅。其主要特点是:生长发育快、消化能力弱、吸收能力差、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较差、易感染各种疾病。雏鹅阶段的饲养管理是整个饲养管理成功的关键。1雏鹅选育健康的雏鹅表现为绒毛细长、洁净、有光泽;卵黄吸收良好,脐带收缩完全,无脐伤,脐部周围无血斑和水肿;举止活泼,眼晴灵活有神,反应灵敏,叫声响亮,用手握住颈部提起雏鹅时两脚能迅速收缩并挣扎有力;将雏鹅翻放雏鹅很快能翻身站立。此外所选雏鹅还应具有该品种的特征。2雏舍消毒在进雏前要对育雏室作彻底消毒,通常每立方米空间可用福尔马林1…  相似文献   

15.
周以恒 《中国家禽》2000,22(3):36-36
在养鹅生产中 ,育雏是关键 ,冬春季节是养雏鹅的旺季 ,养得好与差 ,直接影响到雏鹅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 ,继而影响到育成鹅的生产性能。以下介绍在冬春季节饲养雏鹅的技术要点。1选好雏鹅雏鹅应按出壳的时间和体质强弱严格挑选 ,健壮雏鹅表现为举止活泼、眼大有神、反应灵敏、叫声响亮、挣扎迅速有力、毛色粗长光洁、卵黄吸收和脐带收缩良好 ,将雏鹅仰翻能很快站起。对腹大、血脐、大肚脐、跛脚、瞎眼、歪头等弱雏 ,坚决淘汰。要选留生产性能高的壮年母鹅后代作种用。2分群育雏根据雏鹅大小强弱合理分群 ,达到全群生长均匀、发育整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雏鹅放牧的管理要点雏鹅一般指0~30日龄的鹅,雏鹅从舍饲转为放牧,必须掌握好循序渐进。初次放牧时间最好是在外界与育雏室的温度接近时进行。热天在出壳后3~7天,冷天在15~20天进行初次放牧,任其自由下水几分钟,待其毛干后赶回育雏舍。放牧场地要近,路要平,要有水源、青草等。  相似文献   

17.
《水禽世界》2010,(3):57-57
养鹅能否取得成功,选择鹅雏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在长时间的养鹅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条选择鹅雏的经验,供养鹅者参考。1、看来源。主要看鹅雏的来源。要求鹅雏是健康无病、生长快、产蛋高的种鹅后代,鹅雏要符合品种的特征和特性。一般壮年鹅的后代要好于第一年种鹅的后代。  相似文献   

18.
1育雏前的准备工作 1.1选择优良鹅雏 雏鹅质量好坏是养鹅成败的关键。因此,雏鹅的来源及挑选健康合格的雏鹅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一般选择出壳及时、体质健壮、绒毛光亮和腹部柔软无硬脐的健雏作种雏鹅。  相似文献   

20.
<正>鹅大肠杆菌病是危害养鹅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严重的影响养鹅业的健康发展。临床上有多种类型,常见的有败血型、腹膜炎、心包炎、气囊炎、脐炎、胚胎病及全眼球炎型。不同品种不同日龄的鹅等均可感染,且本病易与其他细菌、病毒性疾病混合感染,给养鹅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1发病情况与临床症状2013年4月,吉林省镇赉县某养殖户饲养的500只10龄左右的雏鹅相继出现精神沉郁、拉稀、呼吸困难、腹部膨大、脐部肿胀以及眼炎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疾病,并有25只死亡,故联系笔者就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