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5 毫秒
1.
罗念涛 《河北渔业》2008,(11):23-23
白洋淀近几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重视下,淀区水位一直比较稳定,源源不断的补水使白洋淀水产养殖业不断发展。今年引黄人淀后水位达7.6m,水域面积达1.4万hm^2。由于今年白洋淀水位较高、水质较好,淀区及周边养殖户的养殖积极性增加。在巡回指导的时,发现不少渔民在放养鱼种时仍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影响放养成活率。根据多年实践,将白洋淀地区冬春季鱼种的放养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2019年4月、6月和9月分别对白洋淀淀区及府河、孝义河和白沟引河3条入淀河流的轮虫群落及水环境因子开展采样调查,探究了白洋淀河湖系统中轮虫群落结构时空动态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调查期间共检出白洋淀河湖系统轮虫30种,隶属于7科15属,其丰度和生物量年均值分别为(1.43±1.15)×103 ind.L-1和(0.67±0.71) mg.L-1。Jaccard群落相似性系数和NMDS分析综合表明,白洋淀河湖系统轮虫群落组成在季节和区域尺度上相似性均较低。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螺形龟甲轮虫无脊变种(Keratella cochlearis tecta)和异尾轮虫(Trichicerca sp.)是淀区和入淀河流的共同优势种。此外,3条入淀河流的优势种丰度占比均显著高于淀区。除孝义河外,淀区、府河和白沟引河轮虫群落的Shannon-Wiener和Margalef指数均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差异,且均在夏季最高。生物多样性指数和轮虫营养状态指数(TSIROT)综合指示白洋淀河湖系统为中-重度污染型及中-富营养型。RDA分析表明,营养物质(TN、TP)、透明度(SD)和溶解氧(DO)是影响白洋淀河湖系统轮虫群落结构的重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3.
《河北渔业》2004,(3):55-55
由于长时期干旱,造成白洋淀水位急剧下降。为了拯救白洋淀,当地政府采取了“引岳入淀”的措施。白洋淀入水以后,淀区渔业资源的生存环境得到了改善,渔业资源得到了部分恢复。此时,在利益驱动下,个别不法分子开始违法捕捞,“电鱼”、“密网”、“密箔”等灭绝性捕捞方式在淀区一  相似文献   

4.
根据2009年《国家水体污染与控制重大科技专项》白洋淀子专题对白洋淀水质的调查资料,应用模糊数学模型对白洋淀的水质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所调查的6个淀区的水质等级均为Ⅴ,主要污染物质是总氮和COD。总结了造成白洋淀有机物污染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正> 白洋淀过去以水闻名,以水养育了淀区几十万人民。现在重新蓄水。振兴白洋淀仍然应在“水”字上作文章,发挥水的功能,发挥水域的资源优势,使水造福人民。水的文章怎么作,首先要作一次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其中包括全淀生物学的基础调查以及水质分析等。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白洋淀的特点出发,重新认识白洋淀,重新建设白洋淀。发展淀区经济的指导思想应本着“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渔苇为主,农、渔、苇、牧、副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综合治理,积极发展旅游业,把白洋淀建成京、津、保、石四城市的副食品生产基地和水乡旅游胜地”。渔业应实行“以养为主,养殖、增殖、  相似文献   

6.
白洋淀重新蓄水后鱼类组成的生态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 白洋淀地处京、津、保三市之间,是华北平原上的最大湖泊,现有面积366平方公里。历史上鱼、米、粮、航四业兴旺。但自1983年来,连续干淀三次,严重破坏了原有的渔业资源,使鱼类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1988年8月,白洋淀重新蓄水,淀区的渔业资源开始恢复。为了摸清白洋淀重新蓄水后的鱼类组成和渔业资源现状,为白洋淀的渔业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和依据,我们于1991年4~8月两次对白洋淀的鱼类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7.
河流底泥的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治理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我国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的现状。结合土壤、污泥的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综述了国内外河流底泥的重金属污染治理进展。分析了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技术的优缺点。将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技术有机集成,实现经济、有效生态清淤与处置,将是河流底泥污染异位修复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正> 自1988年8月白洋淀蓄水以来,国家为了尽快恢复渔业资源,投资20万元,在淀内投放了大量的鱼种和蟹苗。然而由于淀区水域宽阔,地形复杂等原因,给渔政管理增加了难度,因而至今仍存存着许多问题,有待今后不断地进行改进和完善。据此,本文就当前白洋淀渔政管理问题,试作以下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一年多的渔政管理,使淀内的生产秩序有了明显变化,但是,仍有许多破坏资源的  相似文献   

9.
黄鑫  王菲  吴丹  孔凡青  王茜 《河北渔业》2023,(12):33-40
为探究白洋淀淀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20年10月在白洋淀淀区共设置10个采样点位,对其进行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调查及测定pH值、电导率、总磷、总氮等9个水质理化指标。结果表明:白洋淀淀区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3门,18科,28属,35种。其中,以节肢动物门为主,共11科,16属,17种;软体动物门次之,共5科,8属,14种;环节动物门最少,2科,4属,4种。基于PCA和RDA结果分析表明,COD、CODMn、TOC和pH值是影响白洋淀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0.
2009年5月17日上午,河北省水产局在白洋淀成功实施了中华绒螯蟹增殖放流工作。放流地点选择在泛鱼淀、池鱼淀、捞王淀、烧车淀、荷叶淀等11个水草茂盛、饵料丰富、水质优良的淀泊。此次放流共向淀内投放河蟹大眼幼体250kg.计人民币20万元,预计可增加渔业产值1000余万元。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卫河新乡市区河段底泥-间隙水-上覆水中营养盐的时空分布特征,分别于2013年1、4、7、10月对卫河新乡段上游(S1)、人口密集区(S2)、人工拓宽河道形成的牧野湖入湖水口(S3)、湖岸静水区(S4)、湖心处(S5)和湖区下游(S6)共计6个样点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1)S1和S2底泥中总氮(TN)、氨氮(NH4+-N)含量呈现随深度增加而上升的趋势,除S3外,各样点底泥中总磷(TP)含量的垂向分布在15~20 cm处比表层含量低,但并无明显规律性;(2)S2、S3、S4样点在4月时底泥(干重)中的TN含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5.8、2.2、1.7 g/kg,10月时TP含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88、0.22、0.21 g/kg,除S3号样点外,其余各样点底泥NH4+-N的含量均在7月出现最大值,按样点号依次为25.42、37.19、14.23、12.28、34.11 mg/kg;(3)间隙水中TN和NH4+-N含量的垂向分布与底泥中的分布相似,间隙水和底泥中的TN、NH4+-N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TP之间无明显相关性;(4)间隙水和上覆水中的各营养盐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2002~2003年对水口闽清库区、永定棉花滩水库、泰宁大金湖等渔业生态环境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表明:福建省淡水渔业水域大部分水质良好,只有九龙江流域龙岩段的水质处于污染状态,主要污染项目是总磷、亚硝酸盐和非离子氨;沉积物有机质超标,生物体内铅含量超标。  相似文献   

13.
探讨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磷、泥沙负荷以及截留能力的影响,为制定珠溪河流域面源磷污染治理措施提供重要支撑,也为鄱阳湖流域磷污染精准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基于2010年和2018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SWAT模型对珠溪河流域面源磷负荷、泥沙负荷以及径流进行了模拟研究,并结合水文水质实测数据对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相关系数R 2和Nash-Suttclife模型效率系数E NS均满足SWAT模型在研究区的适用要求;泥沙与总磷的负荷强度与耕地、建设用地的覆盖率呈正相关,与林地、草地的覆盖率呈负相关,且总磷负荷强度与泥沙负荷强度有较高的重合性;2010年、2018年土地利用数据的总磷、泥沙年均入河系数分别为0.535、0.736和0.558、0.752,2个时期的泥沙与总磷入河系数中北部大于南部。控制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的污染物排放是减少面源污染的重要措施,进行退耕还林或退耕还草能有效截留污染物质以及起到防沙固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湖泊生态需水对维持湖泊基本生态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保障生态需水已成为湖泊生态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湖泊生态需水的保障方法都是在同一时间尺度下维持一个确定的生态需水量;然而,湖泊水位是一个随机过程,湖泊生态状况与湖泊水位波动息息相关,仅保持湖泊在一个水位值不足以满足湖泊在不同时期的生态需水量;另一方面,生态系统的结果和功能在不断变化,导致湖泊的生态需水量也发生变化,只保障一个确定的生态需水量的方法不足以应对湖泊生态需水量未来可能存在的各种情况,也无法应对未来生态需水保障的不确定性。因此,亟需对湖泊生态需水进行不确定性研究,以保障不同时期的生态需水量。本研究以白洋淀为案例,将白洋淀水位划分成五个区间,代表五个水位时期,再将每个时期下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分析,得出每个时期有利于湖泊生物多样性的生态需水量。然后根据马尔可夫过程,利用改进加权马尔可夫链模型,计算出未来湖泊水位处于各个时期的概率,从而确定湖泊未来生态需水量的保障程度,对未来生态需水保障情况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5.
This study involved the determination of sediment quality and heavy metals in the water column and bottom sediment of a selected cage fish farm in Lake Volta, to assess the potential impact of metals and organic matter pollution on the lake due to cage fish farming. Sediment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texture of all sampling sites was sandy clay loam with sand dominating with a range of 31.5%–81.2%. The organic matter (TOM) ranged from 4.42%–8.89%, while organic carbon (TOC) was from 2.57%–5.22%. Total nitrogen (TN) fluctuated between 0.22% and 0.45%; total phosphate ranged between 0.22% and 5.30%. The TOC, TOM and TN content in the farm sediment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reference sites (ANOVA, p < .05). Lead, copper, cadmium and selenium were not detected in the water.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heavy metal concentrations in the water column and sediments were low and within tolerable levels, indicating no influence of metals from fish feed was observed on the lake water quality. However, the farm seemed to have moderate impact on sediment quality from organic matter. Water and sediment quality monitoring should be embarked upon periodically to ensure sustainable cage culture in the Lake Volta.  相似文献   

16.
城市静态小水体生态修复措施与生态服务价值评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静态小水体污染是城市环境污染的重要问题之一。针对城市静态小水体的特点,依据稳态转换理论和生物操纵理论,形成适应于城市静态小水体的生态修复措施,并运用于武汉市青山区倒口湖水生态修复工程。工程实施后湖水水质得到明显改善,其中,水体透明度由0.2~0.4m提高至1.0~1.5m,溶解氧浓度由1.82~2.35mg/L上升至5.21~6.28mg/L,CODMn浓度由14.96~16.3mg/L降低至3.56~5.01mg/L,TN浓度由2.61~2.99mg/L降至1.27~1.6mg/L,TP浓度由0.43~0.62mg/L降至0.06~0.12mg/L。进一步对倒口湖水生态系统的供给、调节、文化以及支持4方面的服务价值进行评估,通过对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指标计算得出,工程实施前后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为299.34万元和645.62万元,新增服务价值346.28万元。在增量价值中固碳释氧、净化水质指标占比最大,表明在水生系统动植物的协同作用下,倒口湖的水质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从水文水资源、水环境状况、河流的物理形态、生物状况和社会环境等5方面,基于2012年各河流水功能区水质监测数据以及1956-2010年长序列水文资料分析、各河流水生态现状调查及水质监测结果,应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建立水生态状况评价模型,评价辽河干流、浑河、太子河等12条河流水生态状况。浑江桓仁水库以下、蒲石河、爱河和大洋河总体评价为优,太子河葠窝水库以上段为良,清河、小凌河和六股河为中,辽河干流、绕阳河、浑河、太子河葠窝水库以下段、大凌河为劣。各河段的约束指标,浑江桓仁水库以下、爱河、蒲石河等为纵向连通性,清河和太子河葠窝水库以上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和纵向连通性,辽河干流、绕阳河和大凌河白石水库以下为生态基流满足程度和水功能区达标率,六股河为生态基流满足程度,小凌河为生态基流满足程度和纵向连通性,太子河葠窝水库以下河段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和水功能区达标率,浑河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生态基流满足程度、纵向连通性和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相似文献   

18.
以流溪河水库为对象研究了我国南亚热带地区水库建库以来底泥重金属长期变化特征,结合已有历史资料、水质、水文及人类活动数据,分析了该水库底泥对人类活动的响应记录。于2013年3月在流溪河水库采集泥柱,测定泥柱重金属等指标,并对数据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根据地积累指数和NYSDEC标准评价表明流溪河水库底泥早期重金属并未受污染,而在后期流溪河水库重金属污染逐渐加剧,部分达到中度污染程度。流溪河水库底泥对其流域内环境变化及人类活动做出了较好响应记录,与历史资料、文献记载具有较高吻合。底泥记录了水库5段重金属历史时期,第I时段较小的工农业规模不足以导致重金属污染;第II时段工农业规模相比前一时段有所增加但仍没有很大体量,也不足以导致水体大规模重金属污染,但底泥中重金属由于自然和人类活动长期输入开始缓慢富集;第III时段指示了人类活动对重金属污染的影响已开始显现出来,各重金属含量开始有较大增长。第IV时段初期底泥记录了一个显著的重金属含量上升过程,指示该时段重金属自然源已有限,重金属主要来源于人类活动产生的排放。底泥重金属在该时段含量变化比较大,指示该时段是污染最严重时期;第V时段指示了重金属污染得到较好控制,但由于前期污染积累,某些重金属含量仍要高于建库早期时段。该时段进入水库中的重金属主要仍是降低程度的人为污染及大气输送。古湖沼学方法能为水库水质有效管理提供长期数据支持及生态退化的预警服务。  相似文献   

19.
Attempts were made to identify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water quality parameters and the presence of Streptococcus agalactiae in cage cultured red hybrid tilapia, Oreochromis niloticus × O. mossambicus. Fish from commercial floating net cage‐culture systems in a river and lake were randomly sampled over a 24‐month period. Swabs from the brains, eyes and kidneys were streaked directly onto blood agar to isolate S. agalactiae. Water temperature, dissolved oxygen, pH, clarity, ammonia, nitrite, sulfide, rate of water flow and depth of water at sampling sites were measured at the same time of fish sampling. The prevalence of fish that were cultured positive to S. agalactia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lake compared with river. The length and weight of the infected fish were between 9 and 33 cm, and between 20 and 760 g respectively.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and positive strong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resence of S. agalactiae and fish mortalities in lake. All water quality parameter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river and lake. However, only water temperature, clarity and pH of lake and the ammonia, temperature and dissolved oxygen in river showed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the presence of S. agalactiae in the cultured fish. It was concluded that several unfavourable water quality in the fish farm influencing the presence of S. agalactiae in cultured red hybrid tilapia.  相似文献   

20.
近年,沿海各地区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由于内湾海区海水循环交换能力较弱,黑臭底泥的长期堆积,导致养殖水体水质和底质进一步恶化,然而这种问题普遍存在于封闭式或半封闭式水域环境中。对此,氢氧化镁作为水质、底质改良剂被应用于水环境的治理。本文概述了氢氧化镁的作用机理,包括氢氧化镁与悬浮颗粒物的静电、对氮磷的降解及对硫化氢的降解等作用;同时介绍了氢氧化镁在海水养殖场、淡水湖泊和水库、水华防控、赤潮防控及废水处理中的研究与应用;展望了氢氧化镁和纳米级氢氧化镁在水体环境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