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2 毫秒
1.
黑杨萎蔫枝叶对棉铃虫生殖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黑杨(Populus nigra)萎蔫枝叶及其气味对棉铃虫成虫的隐藏部位、产卵部位、交配率及产卵量等的影响,并对黑杨萎蔫枝把在田间诱集到的棉铃虫雌蛾进行了解剖观察。结果表明,在田间,黑杨萎蔫枝把诱集到的棉铃虫93.3%已经交配。在气候箱中,放置黑杨萎蔫枝叶的环境中配对饲养的棉铃虫,经过1个暗期和2个暗期后,其交配率与对照环境中的均无显著差异。在光期开始时,有51.5%的成虫隐藏在饲养笼内所设置的黑杨叶子圆片下,对照纱布圆片下仅有16.7%。叶子圆片所在区域的日平均落卵量显著大于对照区。黑杨萎蔫枝叶及其气味对棉铃虫的产卵前期、产卵持续期、成虫寿命和产下50%的卵所用的时间无显著影响,但饲养笼内有黑杨枝把或黑杨叶片气味存在时,棉铃虫的产卵量比模拟枝把和对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赤眼蜂科(Trichogrammatidae)5种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T.,japonicum,T.confusum,T.chilonis,和 T.ostriniae)在米蛾 Corcyracephalonica 卵以及 T.dendrolimi 在不同体积的寄主上产卵时的性控行为。观察结果表明,赤眼蜂雌蜂在产卵时,以不同的腹部运动分别产下雌性卵(受精卵)和雄性卵(未受精卵),具有对其子代的性别进行控制的能力。将观察估断的子代性别与实际羽化的仔蜂性别进行比较,估断正确率为94.20%,其中对雌性卵的估断正确率为95.48%;对雄性卵的为89.29%。赤眼蜂蜂种不同,雌蜂在产卵过程中各个行为阶段所持续的时间也不同,但在寄主相同时(如同为米蛾卵),这种差异并不明显。有些蜂种产雄性卵所花费的时间要比产雌性卵长(如 T.japonicum,T.confusum 和 T.chilonis);有些蜂种则相反(如 T.dendro-limi)。在对赤眼蜂雌蜂性控行为的观察中,我们还发现,未经交配过的赤眼蜂雌蜂(如 T.dendrolimi,T.confusum)在产卵时具有产雌性卵的腹部动作;而孤雌产雌的种类,如T.embryophayun,在产卵时的腹部动作中,不但具有产雌性卵的信号,而且尚有产雄性卵的信号。对此,本文进行了初步讨论,这些问题仍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赵敬钊 《昆虫天敌》1989,11(4):174-181
温度对八斑鞘蛛C.octomaculatum产卵前期、产卵袋数、卵袋内含卵粒数、卵袋形成时间、产卵量、孵化率和成蛛寿命均有较大的影响。最适宜温度范围是在20℃—30℃之间,在最适温度范围内,一般产卵前期为6天左右,平均可产4个卵袋,每个卵袋内平均有卵25—30粒左右,单雌平均产卵量在100粒左右,孵化率在90%以上,成蛛平均寿命为60天左右。当温度低于20℃或高于32℃,产卵量和孵化率就显著下降。在15℃恒温条件下,有40%的个体不能产卵;在35℃恒温条件下,有66%的个体不产卵。八斑鞘蛛有较强护卵习性。待雌蛛产卵后,人工摘去卵袋不让雌蛛护卵,可使产卵量提高48%。  相似文献   

4.
昆虫母代产卵部位的选择特点直接影响到子代的生存适应性,但已有研究对冬型中国梨木虱产卵部位选择特点尚未明确。本研究调查了冬型中国梨木虱随时间变化在梨树花芽、叶芽、枝条基部、花柄、幼叶上产卵特点的变化。结果表明,冬型梨木虱产卵期约45 d,以枝条基部刻痕处着卵量最大,显著高于其他部位。冬型梨木虱产卵部位的选择随梨树的物候变化而变化:萌芽前,优先选择枝条顶芽,其次在腋芽和枝条基部刻痕处产卵;花期和展叶期,花芽、叶芽、枝条基部刻痕处着卵量下降,主要于花柄和幼叶部位产卵;冬型梨木虱产卵部位的选择顺序依次为花芽、叶芽、枝条基部、花柄、幼叶。本研究明确了冬型梨木虱在梨树不同部位产卵的变化特点,研究结果可用于指导梨木虱防控。  相似文献   

5.
捕食性天敌食蚜瘿蚊是防治蚜虫的重要天敌,为揭示蚜虫密度如何影响食蚜瘿蚊的逐日产卵量、终身产卵量和卵孵化情况,采用非选择性试验,设置4个蚜虫密度斑块分别供食蚜瘿蚊产卵,观察逐日产卵量及其孵化率。蚜虫密度对食蚜瘿蚊的产卵量具有显著影响,日均产卵量和终身产卵量均随蚜虫密度增大而显著增大:日均产卵量从羽化后第3 d平均产18粒到第9 d产2粒,从在密度为5头/株的斑块上平均产5粒到在40头/株的斑块上产12粒卵;终身产卵量从低密度蚜虫斑块(5头/株)的18粒到高密度斑块(40头/株)的53粒。蚜虫密度不影响食蚜瘿蚊逐日产卵量随瘿蚊日龄的变化趋势,但影响卵孵化率随瘿蚊日龄的变化趋势,当蚜虫密度较低(≤20头/株)时,卵孵化率与瘿蚊日龄无关,卵孵化率在70%到90%之间;但当蚜虫密度较高(40头/株)时,卵孵化率随瘿蚊日龄增大而下降,卵孵化率从羽化后第3 d的约90%下降至第9 d的33%。研究结果表明,食蚜瘿蚊雌虫可根据蚜虫斑块中的蚜虫数量调节其产卵量水平,但食蚜瘿蚊应对高蚜虫密度所产卵的质量随瘿蚊日龄增大而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6.
柽柳粗角萤叶甲交配和产卵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柽柳的重要食叶昆虫———柽柳粗角萤叶甲的交配和产卵行为及其相互关系、产卵方式与被寄生的相关性等生殖行为进行了研究。该叶甲行多次交配和多次产卵,一次完整的交配过程包括交配前、交配中和交配后3阶段,对各阶段内不同的行为特征进行了描述。雌虫交配后28h开始产卵;室内条件下卵为聚产,每卵块平均7粒,但野外则多为散产(占57.7%);产卵历期11.4d,每雌产卵141粒。成虫羽化后14d累计卵量为总卵量的50%,28d达80%以上。柽柳粗角萤叶甲雌虫交配1次仅产卵7.5±2.8粒,产卵持续1.9±0.8d;而多次交配雌虫的产卵量为141.0±88.1粒,产卵历期11.4±5.9d。柽柳粗角萤叶甲的交配活动在上午和下午各有一高峰,产卵活动在中午和晚上各有一高峰。柄翅卵小蜂对第2代卵的寄生率(23.6%)高于第3代(5.96%),柽柳粗角萤叶甲二代卵块大小与被寄生率呈明显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三种赤眼蜂(稻螟赤眼蜂、拟澳洲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在正常繁殖条件下的逐日子代分配情况,以及雌蜂产卵前补充营养与雌蜂寿命和子代分配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寄主卵充足的情况下,赤眼蜂的雌蜂主要将卵分配在羽化后的头两天内产完,而其产卵高峰(产卵数约占总卵量的90%以上)在羽化后的第一日,第二日产卵量仅在10%左右,第三日产几粒卵甚至不产卵,产完卵后大部分雌蜂随即死亡。赤眼蜂无论是以群体形式寄生还是以个体形式寄生,雌蜂的繁殖力和逐日的子代数量分配,均没有显著差异。雌蜂产卵前是否补充过营养对雌蜂的产卵量和有效仔蜂数量的影响,存在种间差异。某些种类(如拟澳洲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的雌蜂,经卵产前补充营养,繁殖力有所增加;而另一些种类(如稻螟赤眼蜂)的雌蜂,经产卵前补充营养。产卵量并无明显增加。三种赤眼蜂的雌蜂在产卵前经补充营养(15%蜜糖液)后,均未发现产卵天数和雌蜂寿命有显著增加,雌蜂是否产完卵可能是决定雌蜂寿命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尚对寄生蜂补充营养的时间和营养量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为了高效防控果园李小食心虫, 本文研究了李小食心虫羽化规律、化蛹场所、成虫寿命、产卵习性等生物学特征, 结果表明:在1天之中有40.39%的李小食心虫在上午8:00-12:00羽化, 羽化后第4天成虫开始产卵, 并有2个产卵高峰期, 分别在羽化后第5~6天和第8~9天; 雌成虫平均寿命为8.60~9.08 d, 雄成虫为7.40~8.11 d, 不同营养对成虫寿命无显著影响, 但对产卵量有显著影响, 取食10%蜂蜜水的雌成虫产卵量最高, 平均达51.56粒/雌, 与不取食的雌成虫产卵量有显著性差异; 有83.34%的卵产在果实上, 显著高于在其他部位的产卵量; 产卵后第2天便有幼虫孵化, 第3天的卵孵化率为43.81%, 显著高于其他日龄卵的孵化率; 有47.40%的幼虫在0~3 cm深土壤中化蛹, 显著高于其他场所的化蛹量; 6月之前幼虫没有滞育现象, 7月上旬有53.58%的幼虫进入滞育。  相似文献   

9.
路定山 《植物保护》1990,16(5):28-28
通常调查棉铃虫累计卵量的方法是:定点定株,自始卵前到产卵终每天调查全棉株的着卵累计得出。但棉铃虫的产卵部位包括心叶、叶片、叶背、叶柄、腋芽、蕾、果枝、主茎等多部位,给调查工作带来很多不便:且因调查人员的经验不同而误差较大。为了寻求比较简便、快速、准确的调查方法,8年来,我们对二代棉铃虫卵的着落部位进行了系统的调查,从而测定了心叶及主茎上部4片叶的着卵量与累计卵量的相关性,并建立了回归式,经F测验和x~2测验理论值与实测值无显著差异,可以在测报工作中试用。  相似文献   

10.
玉米田玉米螟产卵部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玉米螟的产卵习性,1982-1985及1990年作者结合玉米螟系统查卵测报,在玉米螟产卵期间,选定不同生育期或不同长势的玉米田1-3块,每田顺单行选定100-200株,逐日调查玉米螟卵块数,详细记载着卵部位。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黄脊竹蝗(Ceracris kiangsu Tsai)的交配行为及产卵量和产卵习性,本研究以扁穗雀麦(Bromus cartharticus)、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和芭蕉(Musa basjoo)作为寄主植物,室内饲养黄脊竹蝗,人工观察法观测其交配过程和交配次数及其产卵日节律,并观察3种寄主植物对其产卵量的影响,同时用体式显微镜观察卵块及卵粒形态大小。结果表明,黄脊竹蝗为一雌多雄交配,其交配多集中在14∶00—17∶00,1头雌虫最多与6头雄虫交配。产卵时间多集中在15∶00—18∶00,完成一次产卵需要70~95 min,产卵时假产卵孔数量接近于真产卵孔的2倍,产完卵后部分假产卵孔裸露于地面形成直径0.5~0.65 mm的孔。不同食物源其产卵量不同,芭蕉饲养的黄脊竹蝗产卵量最多,平均为125粒,扁穗雀麦次之,平均为107粒,而毛竹饲养的产卵量最少,平均为91粒。黄脊竹蝗的卵块呈红褐色,由卵盖、卵囊壁和卵室组成,长21~25 mm,宽4~5 mm,卵粒呈黄色,长5.43~6.75 mm,宽0.52~2.63 mm。研究结果明晰了黄脊竹蝗的交配行为和产卵...  相似文献   

12.
寄主卵壳厚度对拟澳洲赤眼蜂寿命和产卵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敏玲 《昆虫天敌》1999,21(4):150-151
本文通过比较拟澳洲赤眼蜂(Trichogrammaconfusum)在不同卵壳厚度的寄主卵一米蛾卵,小菜蛾卵和柞蚕卵上的产卵时间(完成一次产卵动作所需的时间,从开始穿刺到拔出产卵管止)寿命,产卵历期和产卵量,表明寄主卵壳厚度对它们有较大的影响。在卵壳较薄的米蛾卵,产卵时间为1分6秒,雌蜂平均寿命为12.55天,产卵有效历期为10.64天,产卵雌蜂的平均产卵量为146.64粒,在小菜蛾卵上雌蜂平均为  相似文献   

13.
五种赤眼蜂产卵管大小及产卵行为与体外培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5~1985年,在赤眼蜂体外培育过程中,用同一培养基培养了10种赤眼蜂。试验表明:培养基的选择与蜂种的差异无关。体外培育的成功率取决于赤眼蜂雌蜂能否在人造寄主卵上产卵,以及产卵量的多少,这就决定于各种赤眼蜂产卵管的大小及产卵行为。我们清楚地观察到,赤眼蜂雌蜂每穿刺一次人造塑料卵所产下卵的多少是不同的,每完成一次穿刺和产卵所花时间也是不同的。在人造寄主卵中产的卵越多,培养基可被蜂幼吃的越多,营养充  相似文献   

14.
白蛾周氏啮小蜂雌蜂繁殖力与发育期及个体大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蛾周氏啮小蜂Chouioia cunea是我国重大检疫害虫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蛹期的重要寄生性天敌。以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蛹作为繁殖寄主,通过解剖利用该寄主繁殖出的白蛾周氏啮小蜂不同发育期(0~72h)的卵巢,观察统计雌蜂个体大小、怀卵量、逐日产卵量,进行雌蜂繁殖力与发育期及个体大小之间关系的探讨。结果表明,白蛾周氏啮小蜂羽化初期(0~4h),卵巢中的卵都已形成,但都处于未成熟状态;随着雌蜂发育期的变化,其卵不断成熟,雌蜂羽化24h后成熟卵量接近其卵巢容纳量,此时即可产卵。产卵高峰集中在前2d,第1d的产卵量占整个成虫期总产卵量的51.7%,第2d的产卵量占总产卵量的34.1%;产卵可持续到第5d。怀卵量随着雌蜂个体的增大而增加,呈线性正相关。个体大小可以作为评估白蛾周氏啮小蜂生殖潜能高低的一个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5.
福建水稻白背飞虱生活史及在杂草寄主上的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4~1975年在福建沙县和1982~1985年在福州等地对白背飞虱生活史和某些特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白背飞虱在沙县一年发生7~8代,世代历时夏季气温28~29℃为24~26天,秋冬季气温23~26℃时为32~40天。以卵越冬。一雌产卵量为180~300粒,多者达773粒。白背飞虱在稻株上的产卵部位,随水稻生育期的推延而逐渐上移。分蘖期卵多产在稻茎下部叶鞘组织内;孕穗期多产在稻茎中部;乳熟期多产在稻叶基部中肋组织中。水稻不同生育期长、短翅型成虫、幼龄和老龄若虫在稻株上取食栖息的部位不同。白背飞虱在稻田喜选择稗草产卵,并能取食,完成世代,“拔稗除卵”对防治稻飞虱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拟澳洲赤眼蜂对小菜蛾卵的适应能力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张敏玲 《昆虫天敌》1996,18(3):121-123
本文比较经米蛾卵繁殖的拟澳洲赤眼蜂在小菜蛾卵和米蛾卵上的产卵差别,结果为:不喂蜜糖水,拟澳洲赤眼蜂寿命短,不到一天,可在小菜蛾卵上产卵的雌蜂比 只有45.45%,比可在米蛾卵上产卵的雌蜂比例低得多,可产卵雌蜂的平均产卵量亦是在小菜蛾卵上的低,喂以蜜糖水,拟澳洲赤眼寿命得以延长,平均寿命达12天以上,可在小菜蛾卵上产卵的雌蜂比例为96.13%,与可在米蛾卵上产卵的雌蜂比例相当,并且在两种寄主卵上可产  相似文献   

17.
赤眼蜂寄生行为研究V——子代数量的逐日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三种赤眼蜂在正常繁殖条件下的逐日子代分配情况,以及雌蜂产卵前补充营养与雌蜂寿命和子代分配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寄主卵充足的情况下,赤眼蜂的雌蜂主要将卵分配在羽化后的头两天内产完,而其产卵高峰在羽化后的第一日,第二日产卵量仅在10%左右,第三日暗几粒卵甚至不产卵,产完卵后大部分雌蜂随即死亡。赤眼蜂无诊费 以群体形式寄生还是以个体形式寄生,雌蜂的繁殖力和逐日的子代数量分配,均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美丽青背姬小蜂寄生和繁殖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丽青背姬小蜂Chrysonotomyia formosa(Westwood)是美洲斑潜蝇的优势天敌,在美洲斑潜蝇的自然控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其寄生和繁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美丽青背姬小蜂主要将卵产于寄主幼虫的腹部,1头寄主幼虫体内可产1-5粒卵,但只有1粒卵能完成发育成为成蜂;不同温度下,雌蜂的繁殖能力不同,其中雌蜂在23℃时有最大的产卵量和最高的致死寄主个体数;提供10%的蜂蜜水可以显著提高雌蜂对寄主的寄生数、产卵量、刺死寄主数和总致死寄主数;美丽青背姬小蜂也能进行产雄孤雌生殖;营孤雌生殖的雌蜂与有性生殖的雌蜂在寿命、寄生寄主数、产卵数、刺死寄主数和总致死寄主数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用黄豆芽作产卵植物繁殖东亚小花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亚小花蝽产卵于植物组织内,为了寻找大量繁殖小花蝽时适用的优良产卵植物,在实验室采用3种植物供其选择产卵,结果小花蝽在黄豆芽、连翘嫩梢和菜豆荚上产的卵,分别占59.1~67.4%,23~32.9%和7.7~9.5%。在500毫升容器中饲养小花蝽,其产卵量随黄豆芽的增加而递增,当每头雌虫给予约一根黄豆芽供作产卵时,一生产卵51.9粒。产有小花蝽卵的黄豆芽在0~4℃冰箱中冷藏3~8天,孵化率均在90%以上。用黄豆芽作产卵植物繁殖小花蝽,成虫获得率可达50.1~84.4%。由于黄豆芽可在室内终年供应,手续简单,作为小花蝽产卵植物着卵多,孵化率高,耐冷藏,适用于室内大量繁殖。  相似文献   

20.
赤眼蜂寄生行为研究(Ⅳ)—子代数量分配和子代性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赤眼蜂性控行为研究的基础上〔3〕,进一步探讨了不同种赤眼蜂在同一种寄主不同分布以及同一蜂种(松毛虫赤眼蜂 Trichogramma dendrolimi)在不同种寄主上的子代数量分配和子代性分配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赤眼蜂具有根据寄主卵体积大小分配及调整其子代数量和子代性别的能力,在不同体积的寄主上具有明显不同的子代数量安排策略和子代性安排策略。在同一种寄主卵上,不同种的赤眼蜂对子代性分配的安排存在着较明显的种间差异.在米蛾卵上,松毛虫赤眼蜂的第一雄卵主要在其第一产卵序产出,稻螟赤眼蜂的第一雄卵主要在其第二产卵序产出,拟澳洲赤眼蜂产第一雄卵的位置比较分散,主要分布在前三卵序。松毛虫赤眼蜂大约每产6粒雌卵而产1粒雄卵;稻螟赤眼蜂和拟澳洲赤眼蜂大约每产5.33和3.37粒雌卵而产1粒雄卵(见表2).寄主卵的体积不同,雌蜂在不同寄主上所分配的子代数量也明显不同。松毛虫赤眼蜂在每粒米蛾卵上只安排1粒蜂卵;在每粒马尾松毛虫卵上平均安排18.64粒蜂卵;在每粒“人造卵”上平均安排33.15粒,在柞蚕卵上平均安排77.43粒蜂卵(见表3)。随着寄主卵体积的增大,雌蜂产第一雄卵的时间后移,在松毛虫卵上,松毛虫赤眼蜂雌蜂在产下第一粒雄卵后,大约以每产16粒雌卵而产1粒雄卵;在柞蚕卵上,大约每隔15粒雌卵产1粒雄卵;在“人造卵”上,产雄卵的间隔大约为9粒雌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