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旱地宽带宽厢不同种植模式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余庆县旱地宽带宽厢套种不同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产值,摸索最佳套种模式,提高旱地单位产出率。试验结果表明,以玉米套种辣椒产值最高达1096·58元/667m2,玉米套种花生产值居第2位达1062·64元/667m2,玉米套种甘薯产值居第3位达890·97元/667m2,净作玉米产值最低为574·53元/667m2。  相似文献   

2.
李连贵 《作物杂志》1999,15(2):31-31
山东省安丘市景芝镇实行小麦间作越冬菠菜套种生姜是1994~1998年开展间作套种试验中获得成功的一种新模式,推广面积200hm2以上,约占姜田面积的85%,小麦、生姜、菠菜纯收入共2万元/hm2左右。且生姜已出口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是本地区农业的主要出口创汇产品。1种植规格以生姜为主茬,按生姜行距70cm,在种小麦前作垄,垄的两边各种两行小麦,行距20ck,播种量105~120kg/hm2,于10月5日前播完。垄背为生姜套种行,在10月上旬先播一茬越冬菠菜,翌年清明节前收获。谷雨前4月中旬当5cm处地温稳定通过15~18℃时,在垄背播种1行生姜,株距15cm,密度107175万株/hm2……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目前小麦、玉米窄行套种与农业机械化之间的矛盾,试验研究了加宽小麦、玉米套种行距、改进农业机械及其栽培配套技术,为实现小麦、玉米套种机械化,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玉米套种西葫芦模式,西葫芦套种芥菜模式,玉米套种西葫芦、架豆复种大白菜模式,西瓜套种白萝卜复播红胡萝卜模式4种多作高效种植模式的比较研究得出,玉米套种西葫芦、架豆复种大白菜模式总产值达5377.6元/667m^2,为效益最高模式。其余模式虽西瓜套种白萝卜复播红胡萝卜模式产值相对较低,但产值也均在2000元/667m^2以上,相对玉米等粮食作物的产值要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5.
郭守政 《种子科技》2023,(19):84-86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与国民经济发展质量息息相关,小麦、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经济作物,其种植效益也受到了高度重视,为了实现增收增效的目标,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采用小麦套种玉米栽培模式。目前鄄城县在小麦套种玉米种植上已经有了较为成功的示范,部分地区农民也肯定了小麦套种玉米所带来的高效益,但是由于应用该栽培技术较晚,还有部分农民受到传统小农经济思想的影响,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小麦套种玉米的价值,在种植实践中还受制于自身种植技术的落后而导致小麦、玉米的产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小麦套种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以期能够为当地农民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机械套种包衣玉米对北疆农作制度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小麦生长的拔节期应用机械将包衣的玉米种子播在小麦行中,玉米采用高分子膜包裹,可延迟玉米种子发芽,缩短玉米在小麦行中的生长时间,并充分利用了小麦收获后的光热资源,这一技术实现了小麦大种玉米的机械化,改变了传统套种的方法,通过对机械套种包衣玉米的特点及北疆的气候条件,玉米生产的分析,总结了机械套种包衣玉米对北疆的农作制度,农业生产及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提出发展套种玉米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缅边境地区果园种植区以山地和丘陵为主,由于夏季多雨而春冬季干旱等季节性问题突出,果园内水土流失严重,套种牧草、作物是有效缓解水土流失问题的主要途径。为此,通过查阅文献、调研、试验实践的方式,就滇西南、滇东南地区果园牧草、一般经济作物的套种情况进行了分析比较,从产量、产值、覆盖度及水土保持效应等方面分析比较了不同牧草、一般经济作物的套种效果。结果表明:在中缅边境地区果园内,可套种的牧草种质资源丰富,套种豆科、禾本科牧草的混播产量产值最高,鲜重产量达79000~83000 kg/hm~2,产值13500~42000元/hm~2,均高于豆科、禾本科及菊科牧草单种;套种作物以小米辣、毛豆、生姜为主,经济效益在7500~36000元/hm~2之间,其中以套种生姜的效益最高。总体来看,在中缅边境地区果园内套种牧草以豆科、禾本科混播效益最佳,而套种牧草的经济、生态综合效益优于套种作物,因此推荐豆科、禾本科牧草混播的套种模式。  相似文献   

8.
麦垄套种夏玉米是在沟播小麦垄顶上套种一行夏玉米的种植技术。一般地块小麦每公顷产量8.25t,夏玉米每公顷产量9.0t,年收入2000元左右;高产地块小麦产量可达9t以上,夏玉米达10.5t以上,在确保小麦高产的前提下,要夺取麦垄套夏玉米  相似文献   

9.
玉米套种“堆堆苕”改变了红苕的传统种植,土壤温度升高、昼夜温差增大,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多;苕叶受光量增加,平均为26.63klx,较传统埂子蓉高1.04倍,净光合强度增强,平均为7.68mgCO_2/dm~2·hr,比埂子苕增加14.63%。因而玉米套种“堆堆苕”有利于红苕块根的形成和膨大及干物质的合成与积累。“堆堆苕”每公顷产鲜薯达20370kg,比埂子苕增产14.31%,而且“堆堆苕”大薯块较多。玉米套种“堆堆苕”的带距为1.27~1.47m产量较高;低台位土壤套种“堆堆苕”比高位土壤套种“堆堆苕”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小麦、洋芋与玉米套种面积有500多万亩,占玉米面积的80%。套种增加了熟制,但也增加了地力负担;群众历来用刨山土、烧火粪的方法向山林植被索取肥料。有些地方曾利用冬季预留行和夏季玉米的大行,间种冬、夏绿肥,但因品种、栽培技术不当,  相似文献   

11.
研究表明,北疆非传统小麦套种玉米分别比常规小麦套种玉米、小麦复播玉米子粒产量高2.7%、46.1%;生物产量高1.6%、4.3%,蛋白质产量高5.5%、26.6%.非传统小麦套种玉米土地当量比为1.54,光能利用率1.19%,温度利用率为100%,其生长季利用指数为1.12.非传统小麦套种玉米利用套作的时间延长功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光热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探讨了新植幼龄茶园中间作套种花生的适宜密度。试验表明:幼龄茶园大行距中间作3行花生为最佳密度,平均产量达到158.2kg,产值达791元,与当地种植玉米亩产值相当。实现茶树与花生同季管理,达到以种促管,以短养长,以管促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玉米杂交种豫玉27系洛阳市农科所选育,1999年4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1996-1997年参加河南省夏玉米套种组区域试验,两年产量均居第一位,平均667m2产量519.5kg;1998年参加河南省夏玉米套种组生产试验,产量水平再居第一位,达552.5kg,比对照种增  相似文献   

14.
夏玉米喜光耐热,实行宽行密植栽培,可与多种作物间作种植,在玉米不减产的情况下,使单位土地面积的收入显著提高。1夏玉米与花生夏玉米宽行密植,与花生高矮间作,可充分发挥边行优势。每1.6m宽为一种植带,5月中旬在每一种植带小麦行间套种5行花生,每667m21万墩左右。5月下旬在小麦畦垄上套种玉米,行距1.6m,株距13cm,或穴距26cm双株留苗,每667m23300株左右。2夏玉米与秋土豆土豆喜冷凉,不耐高温强光,与玉米高矮间作,可利用玉米遮荫降温。玉米于5月下旬播种在小麦垄背上,行距1.8m,株距10cm,每667m23500株左右。小麦收获后灭茬整地,于8月上旬在玉…  相似文献   

15.
生姜是贵州的主要蔬菜品种,蕺菜是贵州的特色蔬菜品种。生姜间套种蕺菜可以充分合理的利用姜叶的遮荫为蕺菜创造了适宜的生长环境条件,同时也利用了姜收获后的空闲时间,提高了姜地的利用率。在实施“名特优蔬菜无公害栽培综合增产技术”项目中,积极地推广应用了生姜套种蕺菜技术,并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16.
在旱地采用本地马铃薯优良品种“威芋3号”脱毒种与普通杂交玉米、糯玉米、秋白菜、春白菜、葱、生姜、折耳根、胡萝卜等作物间套种植,进行马铃薯不同间套作高产高效立体种植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投入产出效果最佳的模式是马铃薯套玉米间胡萝卜,其产投比和纯收入最高,分别达到2.6347和1155.00元/667m^2,适宜本地中海拔地区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7.
南疆小麦/玉米带田群体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小麦套种玉米吨粮田复群体干物质积累、光俣性能以及群体冠层的研究表明:小麦套种玉米带田种植高产形成机理:一是合理增加了叶面积指数且与作物生物学要求、与当地最佳自然资源相吻合,二是改善了群体的通风透光状况,表现出良好的边际效应;三是群体冠层分布合理,光合势高,群体光合速率高,光合净积累多。进一步提高产量,可通过调整作物行比、提早玉米播期、适当推迟小麦播期,延长玉米生长期特别灌浆时间来达到。其初步结论可为麦套种玉米的增产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目前小麦,玉米穿行套种与农业机械化之间的矛盾,试验研究了加宽小麦,玉米套种行距,改进农业机械及其栽培配套技术,为实现小麦,玉米套种机械化,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小麦与生姜套种是目前高效农业的种植方式之一。一年三熟,小麦行距50cm。小麦播种后,背垄中间套种大青菜、菠菜及黄、黑心乌。3月份青菜收获后,于4月底或5月初栽植生姜。一般产小麦350~375kg/667m~2,产青菜400kg/667m~2,产生姜4000kg/667m~2。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20.
重庆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南,属中亚热带蔗区,常年种植甘蔗近10万亩。广大蔗农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蔗地经济效益,习惯在蔗行间套种大豆、玉米,洋芋等作物。但是,等行距植蔗,玉米、大豆前期比甘蔗生长快,长势旺,对甘蔗有一定荫蔽影响,严重影响蔗苗生长、分蘖.特别是玉米株高叶形松散,成熱迟对甘蔗中期拔节伸长影响更大。甘蔗苗期氮肥用量大,造成黄豆早期徒长,空荚率高。结果,间种作物的增产潜力得不到应有的发挥.我们为了改善蔗地通风透光条件,利用蔗地前期裸露的空间优势,自1982年以来,对蔗地合理间套种的增产增益效果进行了研究。将甘蔗1米等行改为宽窄行(宽行133厘米、窄行67厘米)种植,在宽行套种经济价值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