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生态事件指由于自然、生物因素异常或人类活动干扰,引发生态系统的结构失衡,导致生态环境功能失调,造成严重生态后果的事件。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质量越来越关注。当前我国正处在生态事件频发,生态事件减灾技术研究正遭遇瓶颈的关键时期。对生态事件进行监测与预警是预防生态事件发生、减少生态事件危害的有效手段。该研究对我国生态事件监测与预警研究进行了综述,对生态事件概念进行了辨析,并且提出了构造生态事件监测与预警标准体系的框架,为构造区域性、多事件的生态事件监测与预警综合平台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生态安全评价与监测预警研究 --理论与指标体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孙凡 李天云 黄轲 肖强 袁红叶 SUN Fan LI Tian-yun HUANG Ke XIAO Qiang YUAN Hong-ye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7(6):757-762
通过对重庆市生态环境质量与生态安全的综合评价,确立了重庆市生态安全评价与监测预警机制的理论与指标体系。探索出了重庆市生态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的有效途径。以此为基础,根据重庆市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硬生态功能特征指标的异同,按照气候与地貌特征的一致性,对重庆市生态功能区进行了划分。具体化分为:4个一级区.7个二级区、13个三级区。这对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工农业生产布局及生态安全监测预警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
4.
于2010 ~2013年研究低空捕虫网在稻飞虱监测预警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低空捕虫网对灰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3种稻田飞虱都有捕获效果,对迁入飞虱种群的捕集效果较差,对本地羽化的飞虱捕集效果较好,特别是对灰飞虱,低空网捕集量大,峰次多,虫峰较诱虫灯明显,且不受风雨、电源等因素影响,虫情信息可靠,虫种比较单纯,容易分种计数,网捕灰飞虱成虫峰与田间虫峰有明显相关,验证了灰飞虱从小麦田向秧田扩散的对应关系.低空网对灰飞虱预测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但对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迁入预警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该文从监测网络(监测要素、监测点位、监测手段)以及监测能力(仪器设备、监测大楼、人员队伍)等方面回顾了崇明生态岛环境监测预警体系的建设成果;结合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要求,分析了监测预警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提高的方面;从进一步拓展自动监测技术应用、提高土壤与地下水监测及应急监测能力、进一步研究综合预警平台以及逐步加强人员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预警监测体系的完善方向。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生态质量监测评价及生态安全的预警系统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凡赵靖明张富华马生丽张磊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4(12)
通过对生态安全内涵以及重庆市生态环境安全问题的分析,论述了重庆市加强生态环境信息处理能力、建立生态环境质量动态监控信息系统、以数字化带动生态安全科学化和现代化的必要性、可行性.构建了重庆市生态环境质量动态监控信息网络、生态环境数据指标体系及结构体系、生态环境地理信息(GIS、GPS、RS)应用支撑平台、生态质量预警系统以及生态事件应急指挥系统,为提高重庆市生态环境管理以及生态质量监测评价及生态安全的预警的水平和效能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森林生态安全预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生态安全研究是城市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方面。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和预测了2011—2015年北京市森林生态安全状况,主要内容包括3个部分:1)通过压力—状态—响应的概念模型,构建森林生态安全预警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借助相对隶属度的概念和客观赋权的主成分分析,评价2001—2010年的北京市森林生态安全状态。结果表明北京市森林生态安全状态呈逐年转好趋势;2)利用指数平滑法预测2011—2015年的预警级别。结果表明预测时段内北京市森林生态安全状态继续转好,并将于2015年首次达到无警状态。3)根据各指标的权重排序,分析了压力层、状态层和响应层3个层次北京市森林生态安全的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8.
简述了GPS技术在柳州市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与防治上的应用进展,实现了病虫害发生信息的动态无纸化采集、病虫害发生防治信息数据的可视化,监测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准确地点、分布区域、做到及时防治,达到增加防治效果、提高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资源调查与监测是保护资源和环境、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建立非木材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预警机制是资源监测最有效手段和方法。利用MapObjects 2.2和ASA 7.0开发出非木材森林资源监测与预警系统,包括了非木材森林资源数据库建立,产量、质量等的相关监测指标和预警指标、预警模型,能实现监测数据的输入、存储、显示、查询、分析,以及发布预警信号和提供辅助决策等功能。系统除了能对非木材森林资源状态进行的测定、观察、记载、分析和评价外,还能揭示区域资源演变轨迹和变化趋势,满足国家对资源评价的需要,为合理管理非木材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依据综合性和主导性、符合地域特征、实用性和可操作、层次性和独立性等原则,采用层次分析法,在沙化宏观监测和定位监测的基础上,尝试从植被状况、景观格局、沙化状况、生态脆弱性、环境状况5个层次,综合提取影响北京市平原风沙区生态状况的典型或敏感因素,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配置指标权重值,以北京市平原地区生态建设总体目标以及国内外公认或普遍采用的评价标准和等级为衡量依据,计算综合评价指数,建立生态状况总体评估标准.并对大兴区2010年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大兴区2010年度整体生态状况处于良好偏下水平. 相似文献
15.
16.
针对目前人参种植管理环节中面临的生长环境要素监测难、病害发觉迟缓、自动化水平低等问题,设计出一种基于ZigBee网络的人参生长监测及环境关系敏感型病害自动化预警系统。利用ZigBee无线监测节点采集人参生长的环境要素信息,数据传输网关汇集相关信息发送至远程服务器,系统提取特征数据处理分析后自动向客户端推送实时监测数据,同时发出病害预警分析,提示管理人员做出应对措施。通过应用试验的验证,系统很好地解决了人参生长监测及环境关系敏感型病害预警的难题,提高了人参种植的科学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生态灌区基本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内涵,从灌区、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关系出发,构建了生态灌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分析了目前生态灌区综合评价方法,指出了各种方法在实践操作中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为了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在综合分析现有生态文明建设内涵与相关指标体系研究成果基础上,确立了衡量生态文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3个层次,第一层次分为3个指标,第二层次分为9个指标,第三层分为38个指标;并通过采用专家打分方法,赋予一级、二级、三级指标相应的权重,指标权重赋予表明生态文明建设对各指标元素的依赖程度,而经济发展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与关键;此外,根据不同区域实际所处功能区的不同,需要调整指标与相应权重以更贴近当地发展定位。研究最终结果将为实用层面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设计与计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的畜禽疫病监测预警系统的构建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疫病监测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依据畜禽疫病防控知识、专家经验,采用人工智能、GIS技术等相关技术,构建了河南省畜禽主要疫病监测预警系统,实现鸡、猪和牛等常见疫病的实时监测和预警。系统由服务器端和手持终端两部分组成。服务器端基于B/S架构,应用C#语言、VS2010工具进行开发。服务器端负责数据的汇总与分析,有系统管理、上报管理、流行病学分析、疫情分析、疫情预警和疫情决策6个功能模块。手持终端是利用Java语言、Eclipse平台开发的移动客户端应用。手持终端负责数据的实时采集和上传,保证了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系统可以满足防疫部门日常工作需要,也可以为疫情监测预警和应急指挥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