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研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一)水污染严重农业种植施用化肥和农药对农村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化学肥料、农药的大量施用,过量的肥料、农药渗入浅层地下水,使地下水硝酸盐含量增加,将加重水质的污染,造成水质净化难。尿素和碳氨过量施用,使水体氮含量增加,造成耕地退化。大量施用农药对植物和土壤的残留影响很大,尤其是剧毒农药和生长激素不但破坏了农产品品质,而且在大气、土壤、水体间残留短期内难以消减。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我国农业水质性缺水的现状,指出工业和生活污水向水体的排放,化肥、农药、化学除草剂在农业中的使用和生活垃圾、工业废弃物在近水处的堆放等是造成农业水质性缺水的主要因素:并对农业水质性缺水的危害作了阐述,提出了解决农业水质性缺水的农业水资源保护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农业面源污染主要包括化肥、农药、地膜残留、农业废弃物及污水灌溉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地膜及污水灌溉和大量农业废弃物随意丢弃,不仅对土壤、水体等造成严重污染,而且影响农产品质量,危害人民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4.
一、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一)水污染严重农业种植施用化肥和农药对农村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化学肥料、农药的大量施用,过量的肥料、农药渗入浅层地下水,使地下水硝酸盐含量增加,将加重水质的污染,造成水质净化难。尿素和碳氨过量施用,使水体氮含量增加,造成耕地退化。大量施用农药对植物和土壤的残留影响很大,尤其是剧毒农药和生长激素不但破坏了农产品品质,而且在大气、土壤、水体间残留短期内难以消减。  相似文献   

5.
水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问题已经成为困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发展的两大主要难题,为解决水资源问题,除了保护水库、河流外,还在积极开发第二水资源——再生水(中水),经过深度处理后的中水用于农业灌溉已被积极倡导。大观园是北京市第一家完全使用中水的单位,由于整个水体为封闭,整个水域内水藻密生,透明度急剧下降,呈现明显的富营养化现象。为解决水体水华,在试验的基础上建立水循环曝气系统、微生物制剂投放、水生植物、投鱼调水等综合治理办法,水质有治理之初的劣Ⅴ类转变Ⅳ类水体,水体水质得到极大改善。  相似文献   

6.
大伙房水库控制流域水质变化及污染源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识别大伙房水库控制流域水体水质现状及主要污染因子,通过统计分析2014—2018年大伙房水库控制流域水体的水质数据,采用综合加权指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开展了大伙房水库控制流域水体水质变化趋势及成因识别研究。结果表明:大伙房水库控制流域水体水质情况总体良好,主要污染因子为总氮和粪大肠菌群。库区水体营养状态整体为中营养,磷限制型,且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呈逐年下降趋势。水库控制流域水体水质受到地质、气候、农业、畜禽养殖、居民生活等复合影响,主要污染源为农业种植、农村生活及畜禽养殖等农业面源。农业种植源是水体中总氮的主要来源,其贡献总体上先增高再缓慢降低,而农村生活及畜禽养殖源是粪大肠菌群的主要来源,其贡献年际无明显变化。研究表明,大伙房水库控制流域水体中总氮超标严重,主要原因为农业面源污染的氮排放,同时水体中总磷的缺乏限制总氮的去除,加剧了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7.
<正>一、危害1.过量施用农药、化肥1大量农药、化肥随着水土流失和农田、鱼池排水进入沟渠、湖泊、河流,增加了水体中污染物总量,并残留在农产品和土壤中,降低农产品品质,还会导致土壤酸化、重金属超标、富营养化。2水产养殖投肥过量和实行高密度养殖,对水体造成了严重污染,水质很难恢复。3长期接触或食用含有农药残留的食品,可使农药在体内不断蓄积,对人的身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造成慢性中毒。4滥施和多施农药、化肥,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影响农民收入增长。  相似文献   

8.
任宏鹏 《新农业》2022,(7):60-62
农村污水主要包括农业污水、餐厨污水、畜牧污水等,常有水质复杂多变、水量随时间变化不定等特点,如果不及时进行处理,很容易造成河流和土壤面源污染.农村污水中生产的农业化肥、畜牧业粪便是污水中氮素的主要来源,而氮元素在水中过量累积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现象,这一现象造成水生植物过度生长,水中溶解氧含量下降,大量鱼虾因缺氧而死亡...  相似文献   

9.
湖南省农业面源污染与农村水环境质量的响应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揭示农业面源污染与农村水环境质量的响应关系,以湖南省46个区县为研究对象,核算了2019年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及农村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铵态氮(COD、TN、TP、NH+4-N)的排放量,采用水污染指数法量化了农村地表水水质类别,对农业面源等标污染负荷、单位国土面积和单位地表径流等标污染负荷与水质类别值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畜禽养殖和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是TN;COD的主要来源是畜禽养殖业,TP的主要来源是农村生活污水,而TN和NH+4-N的主要来源是种植业和畜禽养殖业。46个区县中,农村水体水质类别为Ⅲ类及以下的区县有19个,Ⅳ类15个、Ⅴ类7个、劣Ⅴ类5个,TN是造成水质较差的主要定类指标。等标污染负荷与水质类别无明显相关性,而单位国土面积和单位地表径流等标污染负荷与水质类别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79 2、0.993 3;4种污染物中,COD单位国土面积和单位地表径流等标污染负荷与水质类别无明显相关性,而TN、TP、NH+4-N与水质类别呈正相关,是湖南农村水体水质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其中TN是水质类别的决定性因子。利用本研究所得响应关系函数模型可以初步预测农村水体水质类别,进而有效降低农村水环境质量监测的难度和成本,同时为不同类别农业污染源监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布点监测,野外调查,搜集资料等方法,对白源煤矿的水体、土壤环境质量与植被现状作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白源小溪水质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二类标准,居民用井水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村民用井水细菌总数超标1倍,大肠菌群超标7.7倍,土壤未受到污染,自然植被景观已遭到人为活动的破坏。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国南方河网地区水质总体质量不高的现状,分析了养殖废弃物对土壤和水体造成的风险,从养殖场的科学管理、养殖废弃物生态处理和循环经济模式构建三个方面提出了污染废弃物的风险防控途径,可为南方河网农村畜禽清洁养殖和区域水环境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刘衍君  张保华  曹建荣  肖燕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8):5530-5530,5549
在灌溉期,粮食主产区农业生态安全受到灌溉水质的重要影响。以聊城市灌溉河流——黄河、徒骇河、马颊河、小运河、卫运河等作为研究对象,在春季灌溉期对地表水质状况进行调查,并采用改进的密切值法分析该时期地表灌溉水潜在的农业生态安全隐患。结果表明,聊城市地表水作为灌溉用水是达标的,CODCr和总铅是主要污染物,但近期对农业生态安全不会带来威胁。徒骇河水质对农业生态安全的影响最重,是急需治理的水体。  相似文献   

13.
上海辰山植物园规划区水土质量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上海辰山植物园的合理规划,对植物园规划区内的土壤和水体质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①植物园规划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质量分数平均达(31.50±12.60)g·kg-1;pH值中性偏碱性;主要土壤类型为水稻土,质地属于壤土类,以粉砂质黏壤土为主;电导率、阳离子交换量、通气孔隙度、水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中等或基本能满足植物生长需要;土壤密度偏高、质地黏重是该地区土壤的主要障碍因子;内梅罗综合指数分析显示,86.7%的土壤综合肥力一般,13.3%的土壤为贫瘠,土壤肥力需改善提高;②规划区内的3条主要河段水质为3级,但NO-3-N、总氮及重金属As、Cd、Zn含量超过地表水5级标准,其中老鱼塘污染情况最为严重;通过对地表水水质综合评价得知,3条河流水质随时间推移均有改善,老鱼塘污染最为严重,但老鱼塘水体自净能力最强.辰山植物园规划园区本底的土壤和水体质量存在一定缺陷,需采取措施改良土壤和提高水质,以满足植物园建园要求.  相似文献   

14.
《福建农业》2008,(10):33-33
农业面源污染源的污染物主要是土壤中的农业投入品(化肥、农药等),在降雨或灌溉过程中,经地表径流、农田排水、地下渗漏等途径进入水体造成水体污染。据美国1990年的调查评估报告显示,美国农业面源污染占面源污染总量的68%—83%,导致50%70%的地面水体受污染或受影响。经过10多年的有效治理控制,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广东省鹤地水库及上游九洲江水质保护工作为例,论述污染水体修复的一种理论——预留发展容量和环境改善容量,即不能把有限的环境容量资源利用殆尽,而是通过削减污染物排放量,预留部分环境容量资源供水体自然净化使用,修复污染水体,恢复水体环境功能。鹤地水库及九洲江上游每年接收2 260万t废水,15 234 t CODCr污染物(2000年预测值),但水库本身具有20 955 t CODCr环境容量,通过水体交换(进出水)、稀释、自然净化等自然作用,从而使水体水质基本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不仅大量"三废"排入农业环境,而且能耗的、效益低、结构简单、产品品种单一的传统农业,更多地依赖于传统的石油产品,造成土壤、水体和农产品的污染。另外,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导致了农业自然资源的的掠夺式开发和利用,使农业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所以说,我国的农业生态环境破坏尽管与自身生态环境脆弱有关,但是生态环境的恶化更多的是由人为的破坏所造成的。目前,我  相似文献   

17.
非点源污染的类型、特征、来源及控制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目前非点源污染容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降低环境质量,并构成水质环境恶化一大威胁的现状,为有效控制非点源污染,保证水资源得到永续利用,生态环境得到保护与改善,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文献调研基础上,综述了非点源污染的类型、特征、来源及控制技术.结果表明:非点源污染形成受地理、气候、土壤等多种因素影响,具有随机性大、分布范围广、影响因子多,形成机理复杂、潜伏滞后性强等特点,非点源污染的治理相对较难.目前非点源污染的治理主要包括工程技术和管理技术两大类.针对特定的非点源污染治理对象,根据总体方案设计方法,设计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的最佳总体方案对有效控制污染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滇池湖滨农业污染土壤的硝化过程及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流经农业区的河流水质监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现场采样分析、室外大型人工模拟装置和室内土柱的试验,研究了农业生产过程施肥与农村生活污水进入农田后,有机态和铵态氮素在土壤内的硝化过程特点以及减少硝态氮通过径流向水体迁移的方法。结果表明,耕层和不同深度土层中土壤有机态氮和铵态氮有少量积累,但在旱作时期又被消耗,且土壤矿质N素在这个时期发生NH 4-N向NO-3-N的转化,主要存在0 ̄60cm土层中。硝化作用强度与土壤水分、氮负荷率、停留时间和土壤有机质等因素有关。利用滇池流域湖滨区土壤潜水位埋深浅的自然特征,控制入渗水的深度和停留时间可有效地减少土壤硝态氮向地表水中迁移。  相似文献   

19.
一、施用微生物菌肥的现实意义 随着农业生产不断发展和复种指数的日益提高.化肥用量逐年增加,再加上施用技术欠佳,当季有效利用率低,大量残留物积累于土壤中,流失到河流中,散发在空气中,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逐年恶化,如水质富氧化,土壤盐碱化,板结.适耕性差,重金属离子含量增多等,给农业生产环境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造成农产品多级污染,品质每况愈下,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20.
近来,非点源(NPS)水污染在发展中国家日益受到关注。在塞拉里昂,农业和矿业是造成水资源受非点源污染的主要因素。引起水质下降的原因包括土壤的加速侵蚀、农业径流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和农药等污染物、来自畜牧场的病原菌和酸性矿排水等。由于污染物的转化机理与水力学、地形学、化学反应、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等多因素有关,这使得非点源污染管理变得很复杂。但是,最佳管理措施(BMPs)通过技术、规制和立法等手段能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