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9 毫秒
1.
小反刍兽疫又称羊瘟或伪牛瘟,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小反刍动物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疾病。临床症状是发病急骤、高热稽留、眼鼻分泌物增加、口腔糜烂、腹泻和肺炎。世界动物组织将其规定为A类烈性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类动物疫病。  相似文献   

2.
羊小反刍兽疫亦称羊瘟,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羊小反刍兽疫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口炎、腹泻、肺炎为特征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近期,我国多地发生羊小反刍兽疫,给养羊业生产造成较大影响。基于此,笔者对羊小反刍兽疫的防控策略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正>小反刍兽疫俗称羊瘟、假性羊瘟、肺肠炎、口炎肺肠炎复合症,是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小反刍动物,患病动物以发热、眼鼻分泌物增加、口腔糜烂、腹泻、支气管肺炎为主要特征,世界卫生组织(OIE)将该病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它定为A类疫病,是《国家动物疫病长期防治规划》(2012—2020年)中重点防范的外来疫病之一。1病原体小反刍兽疫病毒属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与牛瘟病毒有相  相似文献   

4.
<正>小反刍兽疫(PPR)又称羊瘟,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羊的高度接触性动物传染病,易感羊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该病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规定报告的动物疫病,也是全球计划根除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2007年小反刍兽疫首次传入我国西藏阿里地区,农业部会同地方政府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控制了疫情。2013年11月底小反刍兽疫再次传入我国,疫情波及多个省份,除福建、海  相似文献   

5.
《甘肃畜牧兽医》2014,(3):60-60
小反刍兽疫,又称羊瘟或伪牛瘟,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绵羊和山羊等小反刍兽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以高热、眼鼻有大量分泌物、上消化道溃疡和腹泻为主要特征。FAO和OIE均将本病规定为A类烈性传染病,我国也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相似文献   

6.
正小反刍兽疫也称羊瘟,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口炎、腹泻、肺炎为特征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山羊和绵羊易感,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小反刍兽疫是OIE法定报告动物疫病,也是全球计划根除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已列入强制免疫病种。2007年7月该病首次传入我国,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明确将其列入13种重点防范的外来动物疫病。我国是养羊大国,年养殖量约6亿只,做好小反刍兽疫防控工作,直接  相似文献   

7.
正小反刍兽疫又称"羊瘟",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羊高度接触性动物传染病,易感羊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该病是OIE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明确将其列入13种重点防范的外来动物疫病。2014年3月,大理州多个县(市)发生输入性疫  相似文献   

8.
正小反刍兽疫(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PPR,也称羊瘟)是由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引起的,以发热、口炎、腹泻、肺炎为特征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山羊和绵羊易感,山羊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2013年12月以来,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等省(区)相继发生该病。本次病例为  相似文献   

9.
正小反刍兽疫也称小反刍兽瘟或羊瘟,是由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小反刍兽疫病毒感染引起的,是以发热、口炎、腹泻、肺炎为特征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山羊和绵羊易感,山羊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羊小反刍兽疫疫情在北京昌平地区发生,昌平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辖区内的易感动物采取了封闭饲养、限制流动、加强检疫  相似文献   

10.
<正>小反刍兽疫又称"羊瘟",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高度接触性的一种动物传染病,易感羊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该病是OIE法定报告动物疫病,也是全球计划根除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和《浙江省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3-2020年)》明确将其列入13种重点防  相似文献   

11.
小反刍兽疫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的急性、烈性和接触性传染病,俗称"羊瘟",易感动物包括山羊、绵羊及野生小反刍动物。该病呈全球性自西向东的流行趋势,主要特征是发热、口腔炎、结膜炎、肠胃炎和肺炎。对我国畜牧业发展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影响。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规定的重点防范的外来疫病病种。我国2007年在西藏首次发现该病,2014年多省均有小反刍兽疫疫情发生,小反刍兽疫疫情有扩大趋势,防控形势异常严峻。  相似文献   

12.
小反刍兽疫(PPR,也称羊瘟)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引起的,以发热、口炎、腹泻、肺炎为特征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山羊和绵羊易感,山羊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小反刍兽疫首次发现于西非的科特迪瓦(象牙海岸),主要分布在撒哈拉沙漠以南及赤道以北的非洲国家,近年来,几乎遍及所有中东、西亚、南亚国家,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均呈地方性流行.我国2007年首次发现于西藏,2013年底又在新疆发现,疫情均由境外传入.2014年1月起,疫情迅速向内地传播扩散,据农业部通报,至4月11日,全国22个省区确诊发生小反刍兽疫.  相似文献   

13.
<正>小反刍兽疫(PPR),也俗称羊瘟、小反刍兽瘟,国家中长期规划明确将其列入13种重点防范的外来动物疫病之一。此病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引起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传染病,山羊、绵羊等小反刍动物是主要的易感动物,其中山羊的死亡率与发病率较高。此病对养羊业威胁很大,被列为一类动物疫病,发病率可达70%,致死率达50%以上,对肉羊养殖业造成极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正小反刍兽疫(又称羊瘟)是由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引起,以高热、口腔溃疡、腹泻、肺炎为特征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1症状山羊比绵羊症状明显。突然发热,第2~3天体温达40~42℃。发热持续3d左右,病羊死亡多集中在发热后期。病初有水样鼻液,此后变成大量的粘脓性鼻液,羊  相似文献   

15.
<正>小反刍兽疫又称为羊瘟,民间也称为肺肠炎、肺肠炎口炎综合征,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山羊、绵羊、野生小反刍兽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以发热、口炎、腹泻、肺炎为特征。该病毒不感染人,不属于人畜共患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是《国家动物疫病中长期防治规划(2012-2020年)》明确规定重点防范的外来动物疫病之一。2015年被农业部纳入政府强制免疫的重大动物疫病之一。1病原体  相似文献   

16.
李丽 《当代畜牧》2014,(36):18-19
小反刍兽疫也称羊瘟,是由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该病定为A类疾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其特征是发病急剧、高热稽留、眼鼻分泌物增加、口腔糜烂、腹泻和肺炎。本病主要感染山羊和绵羊,山羊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给养羊业带来很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正>小反刍兽疫又称羊瘟、小反刍兽瘟,是由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引起的绵羊、山羊、野生小反刍兽的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临床上以高热、眼鼻有大量分泌物、上消化道溃疡和腹泻为主要特征。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1发病情况2014年3月,我地养羊户卢某与其兄弟在自己家门前建造羊舍,3月7日左右从山东省某活羊交易市场,共购进432只肉羊,购进当天路途运输已死亡7只,到家后开始全群发  相似文献   

18.
小反刍兽疫的诊断与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反刍兽疫又称羊瘟、小反刍兽瘟,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是我国一类动物疫病。文章介绍了小反刍兽疫的病原特性、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正小反刍兽疫(PPR,也称羊瘟、小反刍兽瘟)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引起山羊、绵羊等小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以高热、眼鼻排出分泌物、口腔溃疡、腹泻、肺炎为主要特征。该病发病率通常达60%以上,病死率可达50%以上,给养殖业带来危害严重,对我国动物卫生安全已构成严重威胁,因此,我国农业部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也是国际兽医局(OIE)法定必须报告的疫病。1疫情现状  相似文献   

20.
<正>小反刍兽疫(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PPR)又称伪牛瘟,也叫羊瘟。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小反刍兽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主要症状为发热,口腔黏膜溃烂,进而引起腹泻和肺炎。与牛瘟病毒有交叉免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已把小反刍兽疫列为A类疫病,中国将小反刍兽疫定为一类传染病。绵羊腺病毒(Ovine adenoviruses,OA)的感染是由羊腺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引起羊的肺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