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促进机插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特选用“绿舟牌”49%掺混缓释肥,开展了同等施氮量条件下不同肥料运筹的机插水稻侧深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在每667 m2纯N施用量为18 kg的条件下,应用机插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施用“绿舟牌”49%掺混缓释肥,不同肥料运筹的水稻产量均较为理想,以在水稻秧苗机插时每667 m2侧深施缓释肥45.0 kg、在水稻秧苗机插后5~7 d每667 m2施尿素11.7 kg的水稻产量最高,每667 m2实际产量可达680.0 kg。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奥宝基肥、北大荒肥的侧深施,探讨侧深施肥对水稻产量的提升效果,能否达到节本增效的效果。结果表明:侧深施肥较常规施肥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北大荒肥侧深施比对照增产17.4kg,增产率3.2%。奥宝基肥侧深施产量比对照高12.1kg.增产率2.2%。水稻机播侧深施肥实现了水稻生产节本增效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明确侧深施肥对肥料利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寻求水稻种植节约成本新路径,舒城县开展了水稻机插侧深施肥简化减量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基肥机插侧深施肥+分蘖肥或穗肥处理,在施氮量为232.5~243.0 kg/hm~2时,水稻均表现出高产优势,增产和节肥2项都明显优于一次性机插侧深施肥和常规施肥。一次性机插侧深施肥在施氮量低于252 kg/hm~2的情况下,较常规施肥也有一定的产量优势。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奥宝基肥、北大荒肥的侧深施,探讨侧深施肥对水稻产量的提升效果,能否达到节本增效的效果。结果表明:侧深施肥较常规施肥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北大荒肥侧深施比对照增产17.4kg,增产率3.2%。奥宝基肥侧深施产量比对照高12.1kg,增产率2.2%。水稻机播侧深施肥实现了水稻生产节本增效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不同类型肥料的侧深施肥技术对机插单季稻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于2020—2021年采用田间大区试验,以浙优18为材料,设置不施肥(T1)、常规施肥(T2)、专用肥减氮10%撒施(T3)、专用肥减氮10%侧深施(T4)、专用肥减氮20%侧深施(T5)、缓释肥减氮10%撒施(T6)、缓释肥减氮10%侧深施(T7)、缓释肥减氮20%侧深施(T8)和缓释肥减氮10%一次性深施(T9)9个处理。结果表明,2020年和2021年不同施肥处理水稻产量分别为10 965~12 166 kg·hm-2和11 073~12 546 kg·hm-2。与T2处理相比,T8和T9水稻产量分别增加1.8%~4.4%和3.5%~4.7%。缓释肥的增产稳产效果优于专用肥。缓释肥侧深施处理的水稻氮、磷、钾养分吸收量高于或接近T2处理,而专用肥侧深施处理的水稻氮素吸收量低于T2处理。可见,缓释肥减氮10%一次性深施既能降低投入成本,同时还能增产,是一项适宜于当地水稻生产的轻简化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6.
采用田间大区对比试验,研究不同氮肥运筹比例时基肥侧深施肥对水稻氮素和氨挥发损失的影响,为机插侧深施肥技术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设置不施氮(N0)、常规施肥(FF)、基肥侧深施(40% NDF)、基肥增氮侧深施(55% NDF)和一次性侧深施(100% NDF)5个处理,分析基肥侧深施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和氨挥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等施氮量(225 kg·hm-2)下,侧深施肥各处理水稻产量与常规施肥处理间没有明显差异,但显著提高了水稻地上部氮素吸收量,氮肥利用率比常规施肥处理提高了13.1~16.5百分点。40% NDF和55% NDF处理基肥氨挥发量和FF处理间差异不显著,100% NDF处理显著增加了基肥的氨挥发量,侧深施肥各处理基肥氨挥发比例和FF处理间差异不显著。55% NDF和100% NDF处理显著降低了水稻生育期总氨挥发量和总损失率,100% NDF处理对氨挥发的抑制效果优于55% NDF处理。机插侧深施肥技术对稻田氨挥发的抑制效果受到稻田平整度的影响,应加强配套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侧深施肥不同用量对中籼杂交稻两优688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便合理使用化肥,寻求更科学的施肥方法.[方法]试验设5个处理(处理①为基肥用缓释肥375.0 kg/hm2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在倒二叶时追施187.5 kg/hm2复合肥作穗肥;处理②为基肥用缓释肥450.0 kg/hm2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在倒二叶时追施187.5 kg/hm2复合肥作穗肥;处理③为基肥用缓释肥525.0 kg/hm2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在倒二叶时追施187.5 kg/hm2复合肥作穗肥;CK1为基肥用复合肥450.0 kg/hm2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在倒二叶时追施187.5 kg/hm2复合肥作穗肥;CK2为基肥用复合肥450.0 kg/hm2旋耕前人工撒施,机插后8和15 d分别追施尿素75.0、150.0 kg/hm2,倒二叶时追施复合肥187.5 kg/hm2做穗肥),对比分析各处理条件下水稻生育进程、分蘖动态和产量的差异.[结果]各处理生育期由长到短排序为处理③、处理②、处理①、CK1、CK2,其中处理③生育期最长,CK1、CK2均最短;各处理最终有效穗数的差异较小,但成穗率差异较明显,处理①成穗率最高;CK2倒三叶长度最长,处理①长度较为适中;实际产量由大到小排序为处理①、处理③、处理②、CK1、CK2.[结论]常量侧深施肥可以为水稻定量、均匀施肥提供保证,可提高水稻对肥料的利用率,促进形成大穗和高产,同时可降低肥料的损失和对环境的污染,值得在大规模水稻生产中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侧深机施在江苏省江阴市水稻生产上的具体应用效果,在施氮总量不变的条件下,通过人工撒施、机械侧深施肥两种施肥方式,采用侧深施水稻专用复合肥、缓释肥两种肥料,验证了不同施肥处理对江阴市水稻植物学性状、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基蘖肥采用机械侧深施缓释肥,再适当施用拔节孕穗肥,能起到增穗、增重、增产的作用,同时有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实现化肥减量增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9.
机械侧深施肥对机插晚稻产量及农学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稳定性肥料的侧深施肥技术对机插晚稻产量和农学性状的影响,试验以甬优1540为材料,设置空白对照、中量稳定性肥撒施、中量稳定性肥侧深施、高量稳定性肥撒施和高量稳定性肥侧深施5个处理。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下水稻籽粒产量为10 234~11 134 kg·hm-2,高量稳定性肥侧深施处理产量最高。与人工撒施处理相比,采用机械侧深施肥可使水稻增产3.7%~4.2%,提高了有效穗数和千粒重。肥料侧深施处理下氮肥农学效率为14.6~15.1 kg·kg-1,氮肥偏生产力随施氮量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高于人工撒施处理。可见,机械侧深施肥能够增加水稻籽粒产量、改善水稻农学性状和提高肥料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0.
陈晨  陈良兴 《农技服务》2023,(12):37-39
为实现水稻生产减肥增效、机械化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开展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条件下不同追肥次数对比试验,探究不同追肥方式、次数对水稻产量、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侧深施肥一次基肥+一次追肥的产量和收益均最高,分别为795.67 kg/667m2,2 036.92元/667m2;比侧深施肥一次基肥+二次追肥增产59.91 kg/667m2,增收163.52元/667m2;侧深施肥一次基肥+二次追肥比人工施肥一次基肥+二次追肥增产82.29 kg/667m2,增收212.67元/667m2。  相似文献   

11.
通过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应用3种不同肥料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应用中化水稻掺混肥并施用穗肥处理产量最高,为7591.5kg/hm~2,应用碳基复合肥并施用穗肥和单独应用荣和大三元水稻掺混肥处理产量接近,分别为7492.5kg/hm~2和7350.0kg/hm~2。在该试验中,中化水稻掺混肥作基肥并施用穗肥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水稻产量,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肥料施用方式,本文研究以江苏省常见的优质水稻品种及县域测土配方推荐配比为基础,选择适宜农机类型,系统研究了不同肥料配比和施用方式的水稻机械侧深施肥技术模式,通过对比不同模式下的水稻产量,得出最优化的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普通撒施,各种侧深施肥技术模式均能够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其中一次性侧深施复合肥增产8.7%,一次性侧深施缓释肥增产22.6%,侧深施复合肥并且追肥一次可以增产28.4%;侧深施缓释肥并减肥30%的情况下,补充一定比例有机肥,仍然可以增产18%。研究还发现侧深施肥增产的原因主要是显著提高了水稻分蘖数,从而增加了有效穗数,而对于株高、穗粒数和千粒重等农艺指标并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控失复合肥基肥减量侧深施用对机插水稻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本试验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习惯施肥(CF)、控失复合肥同步侧深施基肥一次性施用(LCF100%)、控失复合肥同步侧深施基肥减施15%(LCF85%)和控失复合肥同步侧深施基肥减施30%(LCF70%)。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控失复合肥基肥减施对机插水稻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失复合肥基肥侧深施用较农民习惯均能延长水稻齐穗期和成熟期。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控失复合肥基肥侧深施用均能一定量增加分蘖数,以LCF85%增幅最高。控失复合肥基肥同步侧深施肥较农民习惯水稻显著增产7.27%~13.96%,通过提高水稻产量构成中的有效穗数和成穗率来提高水稻产量,且以控失复合肥减施15%增幅最高。本试验条件下,机插水稻生产上控失复合肥基肥减施15%侧深施用增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利用大区对比的方法,研究3种不同侧深施肥方式对水稻的增产效果。结果表明,垄作双侧双深施肥、宽窄行侧深施肥、常规侧深施肥3种不同侧深施肥方式的水稻生育进程无明显变化,均较常规插秧早1~3 d。宽窄行侧深施肥产量最高,为9 549.0 kg/hm~2,垄作双侧双深施肥产量为9 285.0 kg/hm~2,常规侧深施肥产量为9 048.0 kg/hm~2,分别较常规插秧增产1 015.5、751.5、514.5 kg/hm~2,增产率分别为11.9%、8.8%和6.0%,增产的主要原因是肥料利用率提高和单位面积收获穗数增加。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集成水稻侧深施肥、水稻专用配方肥、缓释肥、根外追肥等技术,形成水稻全程机械化轻简施肥模式。通过大田对比试验,研究该模式对水稻产量、效益、肥料当季利用率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基肥撒施相比,采用插秧施肥一体机侧深施用专用配方肥或缓释肥,水稻全生育期可以减少氮肥用量19%~34%,减少机械作业次数1~4次,水稻产量提高21.7~111.2 kg/亩。因肥料减量及机械施肥减次,水稻生产成本下降27.3~56.4元/亩,净收益增加170.7~496.5元/亩。另外叶面硅肥施用可有效提升水稻产量,增产率约为8.7%。基于侧深施肥的全程机械化轻简施肥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氮肥农学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适宜白城市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的最佳施氮量,以吉粳816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常规施肥为对照,探讨了3个不同侧深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侧深施肥能够显著增加水稻株高、茎蘖数、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产量提升的途径主要通过亩有效穗数、穗粒数与结实率3个方面。亩侧深施氮量分别为6.7、10.0 kg时获得的产量与经济效益均高于常规施肥,以亩侧深施氮量为10.0 kg为最佳。  相似文献   

17.
试验研究海田有机缓释肥侧深施肥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生育进程无明显影响,水稻返青期、分蘖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差异不明显。施用海田有机缓释肥的处理与对照相比,分蘖数增加0.2个,平方米有效穗数增加7.2~7.6穗,穗粒数增加0.5~0.7粒,结实率提高0.4~0.5个百分点,千粒重增加0.1g。施用海田有机缓释肥(18∶7∶10)450kg/hm~2的处理2产量最高,为9720kg/hm~2,比常规对照增产3.2%。  相似文献   

18.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的氮肥减施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侧深施肥技术对水稻产量、氮肥表观利用率及氨挥发的影响。试验设置5个处理:不施氮肥(N0)、常规施肥(CF)、复合肥侧深施(90%CFD)、缓释肥撒施(80%CRF)和缓释肥侧深施(80%CRFD)。结果表明:与CF相比,90%CFD、80%CRF与80%CRFD处理水稻氮素投入虽然分别减少10%和20%,但早稻和单季晚稻产量差异都不显著;80%CRFD处理相较于80%CRF处理显著提高了单季晚稻产量。3个处理(90%CFD、80%CRF和80%CRFD)的早稻和单季晚稻生长期间稻田氨挥发总量分别在12.45~18.50 kg/hm~2和18.75~26.23kg/hm~2之间,都显著低于CF处理;氨挥发率分别为9.3%~12.6%和10.4%~12.9%,比CF处理分别降低了2.0~5.3和2.4~4.9百分点。80%CRFD处理在早稻和单季晚稻上的氨挥发损失都显著低于80%CRF处理。早稻试验中3个处理(90%CFD、80%CRF和80%CRFD)的氮素表观利用率为35.6%~46.9%,比CF处理增加了4.0~15.3百分点;90%CFD和80%CRFD处理的单季晚稻氮肥表观利用率也显著高于CF处理,但80%CRF处理的氮肥表观利用率与CF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综合分析,早稻生产中复合肥减量10%侧深施、缓释肥减量20%侧深施或撒施,都能实现氮肥减施稳产的目标,单季晚稻生产中则适宜采用复合肥减量10%侧深施或缓释肥减量20%侧深施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19.
水稻是宣城市宣州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提高水稻产量和种植效益,提升化肥使用效果,是关系当地粮食安全和推进化肥减量增效的重要关键环节。水稻机插侧深施肥是近年新兴的施肥技术,为进一步探明适合本地的机插侧深施肥简化减量技术,2022年在宣州区青草湖农场开展不同机插侧深施肥模式对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一次性机插侧深施51%水稻专用控释肥(26-10-15)750、675、600 kg/hm2 3种模式下,水稻种植综合效益较优;一次性机插侧深施51%水稻专用控释肥(26-10-15)600 kg/hm2模式下,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最优,与常规施肥相比,产量增加3.52%,纯收益增加1 857.0元/hm2。  相似文献   

20.
控失复合肥侧深施对机插水稻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控失复合肥侧深施技术对机插水稻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本试验设置习惯施肥、控失复合肥同步侧深施基肥一次性施用、控失复合肥基肥同步侧深施配施分蘖肥和控失复合肥基肥同步侧深施配施穗肥4个处理。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控失复合肥同步侧深施施肥技术对机插水稻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失复合肥基肥侧深施配施分蘖肥或穗肥均能延长水稻齐穗期和成熟期,其中配施穗肥高于配施分蘖肥。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控失复合肥基肥一次性施用较分蘖数降低。控失复合肥基肥同步侧深施配施穗肥较农民习惯水稻增产7.27%,其通过提高成穗率和产量构成中的有效穗数、穗实粒数来提高产量。本试验条件下,机插水稻生产上控失复合肥基肥同步侧深施配合穗肥施用水稻增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