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一字形,一会儿排成人字形……”在很多人,尤其是各国传染病学家和政府官员眼中,今年秋天的候鸟迁徙可能不会像往年那样具有浪漫色彩。当一只野鸭从欧洲大陆腹地凉爽的乌拉尔山振翅南飞的时候,有关一种致命疾病——禽流感的担忧也在欧洲大陆上酝酿。今年春夏之际。北上的候鸟已经把这种致命病毒带到了欧洲内陆,现在,即将再次迁徙的候鸟会把它带到更多地方吗?禽流感就此全球流行的危险会有多大呢?  相似文献   

2.
<正>你一定看到过排成V形的雁群从头上飞过,留下渐渐远去的鸣叫声,那正是你所看到的卓越的领导模式。大雁的这种行为蕴含着科学道理:V形构成挡风墙减少雁群总体花费的力气,领头雁正面迎风,而飞在它后面的雁受到的气流冲击将减弱,因此飞行起来毫不费力。但是,领头雁也不能长时间处在风口的位置上,这就是为什么飞在后面的大雁频繁而有秩序地换位  相似文献   

3.
管理寓言     
大雁怎么吃 兄弟俩打猎,一只大雁飞过来。 “我把它射下来煮着吃。”哥哥拉开弓瞄准说。 “鹅是煮着吃,但大雁还是烤着吃更香。”弟弟说。 “煮的好吃!” “烤的好吃!”  相似文献   

4.
于晓平 《野生动物》2002,23(1):18-19
每年的春天,在自家的屋檐下总有几只呢哺筑巢的家燕。初夏的原野里,金黄色的麦田上空处处回荡着四声杜鹃的鸣叫声。晚秋时节,田野里一株株火红的柿子树上集结着一群群啁啾不休的灰惊鸟。大雪覆盖地面的时候,成群的麻雀会闯进堂屋里来寻找食物。 我的童年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度过的。1969年夏天,5岁的我随母亲被“流放”到了农村,从乡下人的鄙夷眼光中,我知道我们是不受欢迎的。所以很少有同龄的伙伴与我这“狗崽子”玩耍,我只好独自一人坐在天井里,注视着这寂寞庭院里所发生的一切。天空飞过的小鸟,墙角吟唱的蟋蟀,地面上徐…  相似文献   

5.
2001年1月18日11时许,随着一连串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沉浸在春节喜悦中的大凉山腹地的美姑县各族人民,迎来了由林业公安干警从美姑尔合乡尔合村小心翼翼护迭来的“贵客”──大熊猫。 这只大熊猫体重约90公斤 一米多长,全身长奏黑白相间的毛,竖着黑黑的双耳,圆圆亮亮的一邓慧眼十分惹人喜爱。它带着旅途的倦意,正躺在汽车上的大铣笼里休息。一会儿 大熊猫懒洋洋地爬了起来,抖动了一下肥胖的身躯,在铁笼里踱起方步。一群小朋友争先恐后地挤进人群,友好地把刮掉皮的甘蔗递给大熊猫。它正要伸出前爪去拿甘蔗,抬头看见了一…  相似文献   

6.
纳闷的乌鸦     
老树林中。 深秋的一天,晨曦初露。乌鸦发现鸽子又一次自豪地从它身边匆匆飞过,就张大嘴不解地问:“鸽兄弟,走这么急要去哪儿呀?”鸽子闻声后,立即回旋半圈停落在附近的一棵桂花树上,抖动着其美丽的羽毛急呼呼地回答:“乌鸦大哥,真得快忙死我罗!你看吧,明天有对岸的“鸟甜甜”公司隆重成立请我去飞,后天有“海苦苦”宾馆开业庆典叫我去舞,后天的后天么;有“心寸寸”花店啦,“情圆圆”博览会呀,等等,等等,都约我去欢庆助兴!可不,现在我得马上去林子那边的光彩山比武场参加“黑好汉”比武开幕式呢。”鸽子说着,要飞。乌…  相似文献   

7.
东邻杏     
乔迁新居后,一直享受着东院邻居家杏树的赐予。春天,它把“新开一夜风”的枝条伸到我家院子里,让我观赏“红杏枝头春意闹”;夏日,它张开果累叶茂的枝干遮阳布荫,使我避暑乘凉。麦熟杏黄,不摘自落。一夜轻风过,早晨起来,我在园中拔草,只见一枚枚黄橙橙的杏儿散落一地。我回屋找一只葫芦瓢,小心地把杏儿拣到瓢里放在墙头,意在告示东院大哥你家的杏儿掉进我的园子里了。不料早饭刚端碗,东院大哥端着杏儿来到我家往炕上一放嗔怪地说:“掉到地上谁拣谁吃,搁墙头上干啥?”我的心暖洋洋的。今年杏又熟了。我与东院大哥在各自园中锄…  相似文献   

8.
传说.有一次一群鸟在争论谁能飞得更高,于是它们决定比赛.当其他的鸟都飞回地面时.鹰还在高高地翱翔,大家一直认为鹰是飞的最高的,但是一只很小的鸟(小小的身子,小小的翅膀.本来它注定只能在低空里飞翔)此刻却趴在鹰背上。当鹰也飞不动的时候,这只小鸟从它的背上飞起,它看着低空下的那些鸟,叫着:“看啊,我比鹰飞得更高。”  相似文献   

9.
鸿雁悲鸣     
胡序知 《野生动物》2004,25(1):32-33
大雁是人们熟知的鸟类,全世界共有9种,我国有7种,常见的有鸿雁、豆雁、斑头雁和灰雁等,这些雁在民间被统称为“大雁”。 大雁属于候鸟。每当柳丝轻拂着解冻的春水、桃李绽放着红红的花朵时,一队队的大雁,乘着白云,衬着蓝  相似文献   

10.
黎明时分,推土机的怒吼声渐渐地消失了。密林又恢复了她的平静。风声沙沙,鸽子在咕咕地叫着,成群的犀鸟一惊而过。远处传来了男人的吆喝声,声音越来越近。我的同伴侧耳倾听了一会儿,转身告诉我:“他们要从这儿穿过来了。”  相似文献   

11.
《警犬》2004,(1):9-9
蔡国庆是中国轻音乐协会常务理事,国家一级演员,能养一只小犬是蔡国庆从小就最渴望的事情:蔡国庆说,“那时候我家住在北京使馆区附近,我每天下午一放学总是先要到使馆区去转悠一会儿:每当我看到使馆区里的那些外国人带着他们的小犬出来散步时那种亲密和快乐的样子,我都会无比羡慕。而这些情景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给我留下了一份最美妙的印象:”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农垦科学院哈尔滨特产研究所副研究员李世良培育成功的飞禽新品种“鹅雁”,将于近期大批放飞蓝天。这标志着自然界飞禽家族又增加了新成员。 李世良培育的“鹅雁”是野生大雁与家鹅杂交后产生的新物种,体态似雁也像鹅,飞行高度比大雁略低,长距离飞行速度也比大雁稍慢,但会滑翔,飞行姿态很美。 “鹅雁”是食草类飞禽,人工饲养放飞后大部分当天能飞回主人家。据有关专家介绍,“鹅雁”的培育成功,解决了野生大雁繁殖率低的问题。一只雌野雁一年最多能产8至10枚卵,而一只“鹅雁”最低能产30多个。由李世良副研究员创建的黑龙江…  相似文献   

13.
贾朝伦  吴重华 《警犬》2009,(1):54-55
“瑜佳”是我带的一头史宾格警犬,多么平淡的十三个字,适合于所有带犬民警的开头语,但在我和“瑜佳”经历过五年的种种风风雨雨,高潮和低谷后,这仅有的十三个字,饱含着我对“瑜佳”的一片深情。  相似文献   

14.
龚老师:您好! 在杂志上认识你已经很久了。我出生在伏牛山深处的一个小山村,我与蜜蜂的缘分也许是上天赋予的。记得5岁那年的春天,一群蜜蜂在我家柜子里安家落户。之后,家里人陆续被蜜蜂螫了,惟独我没有被蜜蜂“亲吻”过。因此,对这些“不速之客”心生怜惜。后来也不知道是何原因,它们竟然飞逃了,柜子里留下了少量的蜜和狼藉的巢脾。  相似文献   

15.
早点回来     
孙永斌 《草原》2012,(2):43-49
正九月的麦田像熟透的女人,在风的撩拨下处处透射着诱人的风韵。今年的小麦长势真好,齐腰高的麦秆挂着长长的麦穗直挺挺地立在那里,散发着金色的光芒,真是喜人。今年雨水涝,刚下过雨,麦田里湿漉漉的,被太阳一晒,每一寸肌肤都冒着湿气,整个麦田看起来,比平  相似文献   

16.
<正>我业余养蜂四十多年,对养蜂知识不断更新,技术一步步提高。我和周围养蜂的人对小蜜蜂都有浓厚的感情,都认为《中国蜂业》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对提高养蜂技术、了解蜂业信息起到了指导和桥梁的作用。在《中国蜂业》创刊80周年之际,把养蜂几十年在身边发生的故事赘述一部分,与同仁分享。1968年6月一个星期天的上午,我来到自留地里拔草,发现梨树上结了很大一团蜜蜂。过了一会儿那些蜂就"嗖嗖"地往下掉,漫天飞,紧接着快速往老街那边移动。我追过了好几个菜园,前面菜园里一个正在浇水  相似文献   

17.
对家鹅的行为进行系统观察的报道较少,因此观察鹅的行为,有助于掌握其生物学特性,并为家鹅的饲养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中国鹅的远祖是鸿雁(Anser cygn-oides),常栖息于河川、湖泊、旷野、沼泽的水边,有时也活动在山区、平原、海湾等地。性爱群聚,结群觅食,主食植物,亦食些软体动物。迁徒时,常聚成大群。飞翔时,在高空中一会儿排“人”字,一会儿排“一”字,徐徐向前飞行。  相似文献   

18.
许建红 《科学养鸽》2008,(4):134-135
2007年已经过去,我们现在来盘点一下各大公棚的赛事。赛事虽可圈可点,但也可以说忧多于喜,有的公棚赛事甚至可以用一个“惨”字来形容。为什么要用一个“惨”字来形容呢?因为这些公棚决赛当天仅归十几羽、几十羽,这样的赛绩和交鸽前的赛鸽水平相比相差甚远,实在是有点儿“惨”。多数公棚在训放阶段就已经有大批的赛鸽飞失,当然在决赛上笼时所剩赛鸽就会不多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赛鸽飞失呢?而造成失鸽的原因又在哪里呢?以我之见.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9.
论爱     
谢克强 《草原》2012,(4):62-67
正诗人,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乐是诗人,我神往着,因而我写诗。这些短句,便是我写爱情诗之外的一些断断续续的思索。——题记爱,不是一种表白。爱,有时是从一个浅浅的微笑或一个飞飘的眼神里流溢出一首消魂的诗或一曲迷人的歌。树呵,不要因为你自己没有营造好鸟巢,而去责备鸟儿在天上自由自在地飞。  相似文献   

20.
报告文学在文学创作中,具有“轻骑兵”的美誉和作用。它能及时迅速地反映我们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其魅力足以使读者群为之倾倒。我以为这其中有一个“秘诀”,那就是作家饱含着那种纯真的感情,来侃侃而谈这诸多的人诸多的事。最近,我有幸拜读春山同志的长篇报告文学《永远的绿洲》后,这一方面的感受就更深刻了。《永远的绿洲》写得洋洋洒洒,足有28万字之多,我差不多是一口气读了下来。读后总觉得这几十万字是扯不断的雨丝,是淌不完的春水,润泽着我的心田。说句到家的话,我是被打动了。这打动了我的是报告文学主人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