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贵州喀斯特地区胚胎移植安格斯牛初生至12月龄的体重、体尺等生长发育情况的观测,并与原产地同龄段安格斯牛和黎平本地黄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胚胎移植犊牛基本适应当地自然条件和饲养管理条件,生长性能较黎平本地黄牛明显提高;公犊各年龄段体重明显低于原产地同龄段公犊,甚至低于胚胎移植母犊;不同年龄阶段日增重,公、母犊均以3月龄以前最快。  相似文献   

2.
正1幼牛的消化生理特点幼牛是指犊牛(出生至6月龄哺乳期的小牛)和育成牛(犊牛断乳后至配种或初胎分娩前的牛,也有将12月龄至初胎产犊的牛称青年母牛),是牛群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幼牛阶段生长发育快,生理功能变化很大,如果饲养管理不良,生长发育受阻,成年后难以补偿,直接影响成年后的体型、健康及其生产性能。因此,在幼牛阶段的营养与标准化饲养是提高牛群质量和生产性能的重要环节之一。犊牛出生后2~3周龄,是营养、环境变化最大的时  相似文献   

3.
秦川牛的初生重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原产于陕西省关中平原的秦川牛是我国一个著名品种,它不仅役用性能优良,而且具有独特的肉用性能。秦川牛的初生重是该品种牛的一个重要生物学性状,其平均初生重:公犊(N=352头)26.7(S.E.=0.22)公斤,母犊(N=288头)25.3(S.E.=0.21)公斤;分别占成年母牛平均体重的6.13%和5.81%。影响秦川牛初生重的重要因素是:犊牛性别(P<0.001~0.005),母亲(P<0.001),父亲(P<0.025),出生年度(P<0.025),场别×出生年度(P<0.025),性别×年度×季度(P<0.025)。母牛从3岁(初产)到11岁(第9胎),所产犊牛初生重逐渐增加至最大重量,其平均值:公犊28.9公斤,母犊26.4公斤;此后则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最小二乘法详细分析了影响延边黄牛幼牛生长发育的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并用单元内半同胞相关法估测了初生时,断奶时,12个月龄时的体重、体尺及日增重的遗传参数,从而制定出种公牛的早期选择指数。文中所用数据来自我地区7个牧场1979~1986年间共517头已登记资料。结果表明,影响幼牛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有;犊牛的性别、母牛的产次、出生年度、出生地、种公牛、出生季节等,体重、体尺的遗传相关及遗传力较高,日增重的遗传力较低;利用遗传参数可以早期准确地选择遗传品质优异的个体。  相似文献   

5.
后备乳牛又称培育乳牛,是母乳牛从出生到第一胎产犊前的总称。一般可分为哺乳期犊牛、犊牛、发育牛和育成牛几个生长阶段。后备乳牛选育的好坏直接决定奶牛养殖的成效。在不少奶牛养殖场(户)中,往往是只注重生产牛的饲养管理,而忽视后备牛的饲养管理,导致后备牛淘汰率高,或直接影响后备牛的发育、发情、配种受胎和产犊后的产奶量。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奶牛技术服务实践.就后备乳牛的养殖技术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6.
延边黄牛幼牛正常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在国外,关于各品种牛的生长发育规律,研究已久。国内对我国良种黄牛包括延边黄牛的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还很不充分。幼牛生长发育是遗传基础与其所处的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掌握幼牛生长发育规律,不仅能够搞清延边黄牛的体态结构各性状的遗传性、变异性以及其性状发育所必需的条件,更重要的是,用以更有效地改进和控制延边黄牛的役肉兼用型的品质,而且对于当代取得最佳经济效果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荷斯坦奶牛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究我国南方集约化饲养条件下特定阶段荷斯坦奶牛生长发育及体态结构的变化。[方法]对扬州大学实验农牧场的279头荷斯坦奶牛(49头犊牛、35头青年牛、195头成年牛)进行体尺测量,将测量所得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得出各个生理阶段的体尺指数,用SPSS 15.0软件分析体尺指数在各生理阶段、成年牛胎次间的变化,并绘制散点图对场内犊牛和青年牛的体高、体长、胸围指标进行拟合。[结果]牛只年龄越大,体型越长;犊牛生长发育均衡;青年牛不同月龄体尺发育不均衡;成年牛因胎次的不同其体态结构呈现出无规律性,但要注意对产胎多的母牛加强补充骨骼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结论]为奶牛场的犊牛饲养管理、青年牛培育及饲养管理、成年牛的选种选配工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8.
奶水牛是德宏州自1997年7月以来利用印度的摩托水牛和巴基斯坦的尼里·托菲水牛杂交育成的乳、役、肉水牛。犊牛指出生后至6月龄的小牛。因产犊母牛主要用于挤奶,其所产犊要靠人工饲养。为此,犊牛的正确饲养,对提高犊牛育成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犊牛是指从出生到6个月龄的牛。新生犊牛脱离母体,机体的免疫机制尚未形成,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易患肺炎及消化道疾病,直接影响牛犊的发育和成活。而犊期饲养管理的好坏,可直接关系到成年牛的体质结构和生产性能。科学的饲养管理,可使犊牛由双亲继承到的优良特性充分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牛奶因含丰富的营养成分而日益受到人们的欢迎,从而使饲养奶牛的农民也越来越多。下面就当前饲养奶牛的经济效益作一简要的分析。一.饲养—头奶牛的年获利情况笔者对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店子镇奶牛养殖专业村龙虎村的10家饲养奶牛户进行了调查,现将他们饲养奶牛的经济效益分析如下(以饲养一头成年奶牛,年产鲜奶5吨为例):1.饲养成本。总需资金3630元。(1)饲养费。需资金3050元,其中:①青储饲料5吨,按每吨价130元计算,需资金650元;②干草、秸秆、块根类饲料等4吨,按每吨100元计算,需资金400元;③精饲料2吨,按每吨1000元计算,需资金2000元。(2)饲养费。需资金580元。其中:①管理费,按每头牛每天0.8元计算,年需资金300元;②水电费,按每头牛每年50元计算;③配种赞,按每头牛每年80元计算;④疾病肪疫、治疗费,按每头牛每年150元计算。2.总收入。产公犊牛年收入7800元,产母犊牛年收入12500元。其中:(1)鲜奶收入。年产鲜奶5吨,按1500元/吨计算,收入7500元。(2)犊牛收入。年产公犊牛出售价为300元,年产母犊牛出售价为5000元。3.纯效益。产公犊牛年效益,年收入-年饲养成本=7800元-3630元=4170元。产母犊牛年效益,年收入-年饲养成本:12500元-3630元=8870元。上述算法只是粗略的计算,影响奶牛经济效益的因素还有母牛的折旧、牛奶的市场价格、饲养管理情况以及奶牛产犊情况。若是高产奶牛,再加上较好的饲养管理,效益会更高些。如果是大型饲养场,还  相似文献   

11.
1牛1.1初配年龄。不同用途与不同品种的牛应以其年龄和体重来确定初配年龄。开始配种时的体重以达到成年体重的70℅左右为好。奶牛的初配年龄为18~24月龄,公牛一般为1.5~2岁;母黄牛1.5~2岁,公黄牛2~2.5岁达到初配年龄。但有些早熟品种,饲养条件较好且生长发育良好的,其初配年龄  相似文献   

12.
犊牛出生后所处的环境及摄取营养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其消化机能、防御机能、体温调节机能都不健全。因此,搞好犊牛的饲养管理,对提高犊牛成活率,扩大牛群头数有着积极的意义。1.尽早哺喂初乳初乳对犊牛免疫机能的建立具有重要作用。犊牛出生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吸收初乳中免疫球蛋白的能力减弱,因此及早哺喂初乳十分重要。一般在犊牛出生后0.5~1小时,最迟不超过2小时哺喂初乳。对纯种肉用牛和杂交肉用牛,一般采用随母哺乳方法培育犊牛,在其出生后能站立时即引导犊牛吃初乳。具体作法为:将犊牛头引至乳房下,挤出乳汁于手指上,让犊牛舐食,并…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犊牛早期断奶是国外一些养牛业发达国家在犊牛培育上采用的一项新技术。它的特点之一是哺乳期短,哺乳量少,节省大量鲜奶、减轻劳动强度,降低培育成本。另一个特点是犊牛较早地采食植物饲料,能够促进其消化器官,特别是瘤胃的发育,提高粗饲料的利用率,提高乳牛的终生经济效益。目前,国内普遍存在着犊牛哺乳期长,哺乳量大,培育成本高等问题。而犊牛早期断奶,不仅有利于乳用母犊(包括肉乳兼用牛)的培育,而且为公犊肥育利用开拓了新的境界,解决了公犊肥育成本高的一个关键问题,避免了有利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14.
张辉 《新农业》2023,(22):59-60
<正>犊牛通常指出生6月龄的小牛,如果犊牛饲养管理做得好,会直接影响到牛成年后的生产性能。因此科学的饲养管理方式是犊牛培育工作的关键。本文就出生重40公斤的母犊牛的饲养管理要点作一简要介绍。1保障初生犊牛呼吸顺畅刚出生的犊牛口鼻部有黏液,应立即用毛巾擦净,保障呼吸畅通。同时还要将身体被毛上的黏液擦干,以免犊牛着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延边黄牛和韩延F1牛体重和体尺的对比,分析其生长发育规律,结果表明,韩延F1牛各月龄体重均高于延边黄牛;延边黄牛公、母牛体长的生长发育速度在8月龄左右快于体高,而韩延F1公、母牛的体长的生长发育在4月龄左右就已经快于体高;韩延F1公牛坐骨宽的发育也早于延边黄牛公牛,按性别来说,6月龄前母牛的后躯宽度(腰角宽、坐骨宽)生长强度较公牛大,6~18月龄公牛逐渐超过母牛.  相似文献   

16.
育成牛指断乳后到产犊前的母牛。育成牛从6月龄到24月龄正处于生长发育旺盛的阶段。搞好这一阶段的培育对奶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以后生产性能的正常发挥关系极大。因此,育成牛的饲养管理必须按照其不同年龄的生长发育特点和所需的营养物质来进行。  相似文献   

17.
解冻西德高产奶牛冻胚16枚,其中可用胚13枚,3枚为部分变性胚。将其分别移植给16头受体牛,3头妊娠产犊,二母一公,犊牛健康活泼,毛皮细薄光亮。  相似文献   

18.
<正>母牛配种过早,将影响到自身的健康和生长发育,产奶量少,其所生犊牛体质弱、出生体重小、不易饲养。因此,正确掌握公、母牛的初配年龄,对改善牛群质量、充分发挥其生产性能和提高繁殖率有重要意义。犊母牛出生后各个器官生长速度基本一致,6月龄前后  相似文献   

19.
为加快建立钦州市优质奶水牛核心群,促进钦州市奶水牛业的快速发展,2010-2011年引进广西大学与广西畜禽品种改良站等联合研究生产的良种水牛x精子性控冻精应用到杂交水牛繁育中,取得了很好成效。据统计,2010-2011年共引进良种水牛X精子性控冻精3150头份,人工受精杂交水牛3126头次,目前已产犊牛1639头,其中母犊1469头,公犊170头,母犊率达89.63%。  相似文献   

20.
国际上通常把牛肉分为三种,即牛肉(牛肉的统称或指成年牛的肉)、小牛肉(出生后18个月龄的牛肉)和小白牛肉(出生后4-5月龄犊牛所产的肉),三者以小白牛肉质量最好,档次最高。多年来,国外在发展肉牛生产,增加牛肉产量的途径之一就是“向奶牛要肉”。如日本人爱吃牛肉,且所养的肉牛比奶牛头数多,但他们的牛肉有55%左右出于奶牛群,其中80.3%出自奶公犊牛;欧共体国家生产的牛肉有45%来自奶牛;美国是肉牛业最发达的国家,仍有30%的牛肉来自奶牛;不少国家(如荷兰)除留极少数作种用之外,几乎全部公犊供作肉用,有的还把第一产的奶公母犊牛全作肉用。其理由是公犊增重快,饲料报酬率、屠宰率、瘦肉率较高,经济效益好,还能充分利用奶公犊这一巨大的牛肉资源,缓和国际市场上牛肉供应的紧张局面,不断满足广大消费者对优质牛肉日益增长的需求。本文从我省实际出发,以荷斯坦奶公犊为例,试述用全乳开发生产小白牛肉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