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正>山杏属于蔷薇科李亚科李属,落叶小乔木,具有抗风沙、抗旱、抗寒、耐瘠薄、适应性强等特点,是干旱山区最常见的造林树种。山杏营养丰富,杏仁可药用,治咳嗽气喘,痰多不利,肠燥便秘,也可食用,还是美容和抗衰老的营养佳品,经济价值很高。山杏还可作砧木嫁接经济价值更高的仁用杏,如"大扁"、"龙王帽"等品种。可加速绿  相似文献   

2.
宋国军 《中国林业》2008,(11):52-52
山杏具有抗干旱、耐瘠薄、易管理、结果早等特点,但经济效益远不如仁用杏、鲜食杏。因此,将山杏改接成经济价值较高的品种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山杏的利用价值及其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介绍了山杏的经济和生态价值.并从育苗、栽植、抚育管理及病虫害防治4个方面阐述了山杏的丰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十一五"以来,河北省平泉县高度重视现代林业产业发展,坚持"优生态、调结构、促增收、保稳定"的发展主基调,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山杏产业发展,初步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之路。一、产业发展现状山杏基地面积达67万亩,北五十家子杏仁交易市场形成了"买‘三北’、卖‘全国’、深购远销"的我国北方最大的杏仁集散地之一,市场杏核年吞吐量达3万吨,市场从业人员达3000多人;发展果汁加工、食用菌、活性炭、杏仁饮品等各类林业加工企业67家,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13家。活性炭文化创意产品  相似文献   

5.
山杏属蔷薇科、李亚科、李属的木本植物,具有适应性强、抗旱、抗寒、耐瘠薄的特性,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主要造林树种。同时,山杏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是“一年种、百年收”的铁杆庄稼。  相似文献   

6.
马银祥 《中国林业》2012,(12):42-42
山杏为蔷薇科李属,具有耐旱、耐寒的特性,是高海拔地区的先锋造林树种,也是一种优良的生态经济型树种,在高寒地区具有广泛的推广前景。随着"三北"地区生态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山杏的生态和经济价值日渐显现,育苗管理时应掌握以下技术要点。一、育苗技术圃地的选择及整地。山杏育苗一般选择交通便利、灌溉条件好、光照充足、地势平坦的壤土或沙壤土的地块。高寒地区山杏播种育苗一般在春季进行,开春或秋后对育苗地进行深翻,结合深翻  相似文献   

7.
山杏轻基质容器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适合在北方地区生长,是荒地造林、水土保持的先锋树种。同时山杏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山杏核可以用于加工食品、饮料、榨油等,因此深受广大林农的喜爱。山杏已经成为发展杏树产业主要砧木树种,种子育苗也受到了众多的育苗单位和农民的普遍重视。山杏育苗虽然比较简单,但有几个关键环节如掌握不好,往往造成育苗失败。根据本场多年育苗实践,现将主要技术环节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河南省卢氏县结合生产实践经验,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发展山杏这一干旱山区生态经济林树种。截至目前,全县共完成山杏直播、植苗造林8万多亩,成活率、保存率均达到90%以上。首先,抓观念转变,充分认识发展山杏在退耕还林工程中的优势。野山杏在卢氏县全县均有分布,以往由于缺乏必要的水土保持工程和管理措施,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大多数处于靠天收获的状态,并不为人们所重视。以往该县的荒山造林主要是侧柏、刺槐等一些用材林树种,2004年国家将退  相似文献   

9.
山杏又名野杏,属蔷薇科、杏属、落叶乔木,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上游区域,适宜在海拔200m-2000m的范围内生长。山杏具有抗旱、耐寒、喜光、深根性、生长快之特性,为荒山造林中的先锋树种。山杏的木材纹理致密,色泽暗红,是优良的雕刻用材;种仁营养丰富,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深受群众所喜爱。  相似文献   

10.
山杏新品种光合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山杏新品种的光合生理特性,从而为其丰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以‘甜丰’、‘山杏1号’、‘山杏2号’、‘山杏3号’4个山杏新品种为研究对象,利用LI-6400光合仪,分别在2014年的6、7月对其主要光合参数的日变化规律进行了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山杏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的日变化趋势在不同品种间的差异均不显著,而在不同时间段和不同月份间却存在极显著差异,且各时间段的测定值明显高于18:00时的测定值;4个山杏新品种7月的Pn值变化曲线均为明显的双峰曲线,说明均存在"光午休"现象,4个品种的Pn月均值均高于CK,表明其均有较强的光合生产潜力,其中‘山杏1号’、‘山杏2号’不同月份的Pn月均值均较稳定;不同品种的Tr与Pn之间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6月总体均呈"升—降"的变化趋势,7月总体均呈"升—降—升"的变化趋势,且6月明显高于7月;4个新品种水分利用效率(WUE)的日变化趋势,6月均呈双峰曲线,7月均呈"W"曲线,7月明显高于6月,且4个新品种WUE的变化较CK表现得更稳定,说明其均有更高的水分利用效率,其中‘甜丰’、‘山杏3号’的耐旱性均较强;不同品种光能利用效率(RUE)的月均值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规律,其中‘甜丰’的光能利用效率较其他品种高。  相似文献   

11.
山杏耐寒、耐旱、耐瘠薄土壤,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及生态价值。一般处于野生状态,缺乏管理,造成产量低,果品质量差。为了提高山杏林的经济效益,对山杏林进行果园化管理,从整地、定植、园地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霜冻防治等方面入手,收到了一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承德山杏产业现状与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承德山杏产业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分析,针对山杏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可行的发展建议,进一步探索适合山杏产业发展的各种有利条件和因素,推动承德山杏产业的大发展、快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3.
山杏耐干旱瘠薄,适应性强,经济价值高,是干旱低山丘陵区造林的先锋树种,也是赤峰市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经济林的主栽良种。一、山杏直播造林方法与分析1!整地:不同整地方法和整地季节,直接影响山杏的高生长(见表1)。通过试验对比看出,最佳整地季节为雨季前,回填表土深度是提高苗木高生长量的关键。整地方法:一般为鱼鳞坑、穴状方坑两种,整地时,熟土和表土放在坑的上沿,生土、石块下沿筑埂,整地达到深度后,回填表土和熟土至穴深80%,达不到回填深度的取客土回填,坑面成反坡。2"播种:经过不同时间的直播山杏出苗对比实验(见表2),最佳播种…  相似文献   

14.
新疆的野山杏主要分布在伊犁河谷前山带,以新源县境内较多,有较高的科研与开发利用价值。野山杏可用作果树矮化砧木嫁接同科的桃杏等,可提高这些经济作物的抗寒性抗逆性。野山杏可用作为城市绿化、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农田防护林的优选树种。该树种具有极强的耐旱、耐寒性,很适应在缺水、土层较薄的荒坡地带种植,是退耕还林,荒山造林的首选树种之一。  相似文献   

15.
巴林左旗山杏资源丰富,20世纪70年代曾是全国27个山杏重点基地旗县之一。现有山杏林149万亩,其中天然林70.8万亩,人工林78.2万亩,分布比较集中,产量较高。特别是从l998年开始实施百万亩山杏林建设工程以来,增加山杏林面积70万亩,建成了一批山杏精品园、高产园、丰产园。2004年全旗山杏核产量达300万公斤,创产值1500万元,山杏核深加工实现产值112万元。2005年产山杏核400万公斤,创产值1200万元。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山杏的生物学特性、地理分布、经济价值和主要用途,以培育绿化苗木为出发点,在生产实践中总结了山杏苗木培育的经验,详细地阐述了山杏苗木培育的技术要点及其具体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圃地实生山杏苗嫁接大扁杏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杏是北票地区重要的生态林和经济林树种,在干旱地区造林,它具有耐干旱、抗病虫害、耐瘠薄、分布广、成林快、防治水土流失效果显著等诸多优点。但随着山杏造林面积的扩大,如何提高山杏的商品价值已引起广泛的关注。山杏杏核及果仁的利用价值不及栽培种大扁杏经济效益高,通过嫁接改良技术措施,可将山杏变为大扁杏,进一步提高山区经济。文章在山杏繁育方法、大扁杏嫁接技术方面作了较为详细总结,可作为山杏嫁接大扁杏一套实用技术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刘泽英 《中国林业》2013,(18):12-13
9月8日,由中国绿色时报社、中国经济林协会主办,中国林业杂志编辑部具体负责组织的2013全国山杏(平泉)调研考察座谈会在河北省平泉县举行。专家在会上提出,将山杏产业纳入我国经济林发展规划,加快推进我国北部生态脆弱区和经济落后区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建设,推进北方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会议同时揭晓了平泉华净杯“山花烂漫杏儿飘香”有奖征稿活动评审结果,并授予平泉“中国山杏之乡”称号。  相似文献   

19.
山杏改接大扁杏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杏具有抗干旱、耐瘠薄、易管理、结果早等特点,但其经济效益远不如大扁杏。因此,将山杏改接成经济价值较高的大扁杏势在必行。文章从接穗的采集、嫁接时期、嫁接方法、嫁接后管理等4个方面介绍了山杏高接大扁杏技术。  相似文献   

20.
论山杏的生物经济学特性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杏是我国传统的优良乡土树种,具有很高的生态防护和经济利用价值。本文对山杏的生物学特性及经济利用价值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山杏的发展前景,为山杏种属种质资源的保护、开发和进一步利用提供了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