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川中丘陵区人工柏木林各器官C、N、P、K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掌握养分元素在柏木林中分配格局及各器官养分受限状况等情况,对该区域的人工柏木林叶、枝、干、皮、根等各器官进行取样,分析其含水率、C、N、P、K含量、C/N、C/P以及各元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叶片中C、N、P、K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器官;C/N最高的是枝(69.25±13.09),最小的是叶(34.05±8.41)。各器官的C/P差异较大。其中叶的C/P最小(602.66±208.75)。叶的C含量与皮、枝差异不显著(P>0.05),与干、根的C含量之间差异显著(P<0.05)。叶和皮的N含量与其他器官的N含量之间差异均显著(P<0.05),干、根、枝的N含量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叶的P含量与其他器官之间差异显著(P<0.05),其余器官之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皮和叶的C/N与其他器官之间差异均显著(P<0.05),干、根、枝的C/N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根的C/P与干、枝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与皮、叶的C/P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现行标准的生物化学分析方法,对花尾榛鸡Tetrastes bonasia amurensis各月所吃食物糖类和各种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食物中总糖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均呈现律性变化,其中1-2月和8月-12月总糖含量上近(74.45%,71.74%、76.95%,78.95%,77.38%,74.99%),3-7月总糖含量亦基本相近(68.51%、68.84%,68.65,63.62,66.76%),但与前几个月比较明显低。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含量,1-2月和8-12月的基本相近(78.85%,67.81%,78.99%,75.52%,73.64%,71.26%,78.69%),3-7月的亦基本相近(63. 61%,64.28%,56.415,59.36%,61.68%)。食物中的总氨基酸含量,以繁殖期的5月为最高(10.726%)。基余各月总氨基酸含量顺序为:11月>6月>2月>4月>7月>3月>8月>10月>12月>1月>9月。但总的来看,各类氨在酸与总氮基酸具有相似绫,叟述结果,为评价饲料质量提供了有实际科学价值的重要数据。  相似文献   

3.
开展不同种源银杏同质园试验,揭示环境对不同种源银杏的影响,为选育药用价值高的银杏种源和品种提供依据。收集了川内4个不同种源的银杏种子,经同质园栽培后,对其幼苗生长和叶片药用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并对各测定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1)各种源间种子横径、纵径和百粒重均极显著差异(P<0.01),且均开江最大;(2)各种源间苗高、单株叶数、单叶重和单株叶重均极显著差异(P<0.01),冠幅显著差异(P=0.02)。其中苗高、单株叶数、单株叶重、冠幅均开江最大,单叶重泸定最大;(3)各种源间叶片萜类内酯、白果内酯含量呈极显著差异(P<0.01),黄酮、银杏内酯A和银杏内酯B含量均显著差异(P=0.02,P=0.03,P=0.01)。其中黄酮含量苍溪最高,萜类内酯、白果内酯、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含量均泸定最高;(4)苗高与单株叶重呈极显著正相关(r=0.912);萜类内酯与白果内酯和银杏内酯B含量(r=0.928和0.962)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不同种源的银杏同质园栽培结果表明,由于亲代长期受种源地环境的影响,子代幼苗的生长以及药用成分含量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采用随机多点取样和常规测定方法,研究了陕西牛背梁国家自然保护区山地棕壤土壤有机质、腐殖质、N、P、K、Cu、Fe、Mn、Zn等含量,Ph值和微生物量等,结果显示,山地棕壤有机质含量由表层向底层逐渐降低,Ah层125.27g·kg-1,B层67.28g·kg-1,C层18.94g·kg-1,腐殖质含量高,由Ah层-B层-C层逐步降低,Ah层为70.11g·kg-1,B层为36.42g·kg-1,C层为9.15g·kg-1,富里酸含量大于胡敏酸,微生物生物量Cmic 1712.89mg·kg-1,Nmic 357.28mg·kg-1,C/N值4.8,微生物数量4 133.83个·g-1,pH值Ah层6.02、Bt层5.46、C层5.53,都呈酸性;整个剖面全N含量0.07%~0.30%,全P含量0.021%~0.046%,全K含量2.31%~2.60%,全Cu含量23.15~24.37ppm,全Zn含量100.46~137.27ppm,全Mn含量421.87~456.19ppm,全Fe2O3含量3.91~4.98ppm。  相似文献   

5.
为了了解冀北山地不同树种根际土壤养分的差异,对该地区6个树种[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白桦(Betula platyphylla)、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白榆(Ulmus pumila)、花楸(Sorbus pohuashanensis)、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根际土壤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6个树种根际土壤全量养分中,土壤总有机碳的含量范围为33.90~107.65 mg/g,土壤总氮的含量范围为2.40~8.65 mg/g,土壤总磷的含量范围为490.52~829.60 mg/kg,其中全磷含量最高的为胡桃楸,全氮和全碳含量最高的均为白桦。2)土壤氨态氮含量最高的为樟子松,显著高于其它树种;土壤有效磷含量最高的为胡桃楸;土壤硝态氮、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最高的为白榆。3)根际土壤C/N,C/P,N/P的范围分别为11.64~12.62,69.34~128.10,4.89~10.29;C/N比值最高的为樟子松,C/P和N/P比值最高的均为白桦。4)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H、土壤含水...  相似文献   

6.
【目的】综合评价实生优株枣果品质,以筛选出优异枣种质,为后期适于推广的鲜食枣优良新品种的选育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对16株枣实生优株的植物学特征、物候期及果实品质性状进行观测,并对其果实内在品质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16株枣实生优株的果实脆熟期集中在9月,其果实发育期历时90~119 d,除MX5B1与MX9B4均为早熟优株外,其余优株均为中熟优株;果实感官品质评价结果表明,MX5N3、MX9B4、MX10B5、DNJD5B5、DNJD5B6、DNJD6B4这6株优株果实的口感均较佳;单果质量最大的优株是MX5N3,其单果质量为24.41 g;16株枣实生优株果实中的维生素C含量为1 619.61~4 427.47 mg/kg,其中,BX5N6的维生素C含量最高;16株枣实生优株果实中的可溶性糖含量为20.36%~31.86%,其中,BD2B2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余优株的;16株枣实生优株果实中的可滴定酸含量为0.26%~0.58%,其中,BX4B8和MX9B10的可滴定酸含量均较高,均显著高于其余优株的;16株枣实生优株间果实中黄酮含量的差异较大,BX4B8、MX9B10...  相似文献   

7.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氮磷钾配比和用量对红花玉兰播种幼苗的生长、养分积累、转运效率和利用率的影响,以找到最适施肥比例和用量。试验采取3因素3水平的正交设计,设9个施肥处理,以不施肥作为对照,其中氮施用量为160 mg/株(A1)、320 mg/株(A2)、480 mg/株(A3),磷施用量为80 mg/株(B1)、160 mg/株(B2)、320 mg/株(B3),钾施用量为80 mg/株(C1)、160 mg/株(C2)、320 mg/株(C3)。试验结果表明:(1)施肥对地径生长没有显著影响,能显著提高植株的苗高,比对照提高了20.8%~93.3%,施肥处理后的茎生物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提高了75.5%~206.6%,但根生物量只有4个处理显著高于对照(A2B3C1、A3B1C3、A3B2C1、A3B3C2)。(2)不同的氮磷钾配比会改变植株各器官内的养分积累,A2B3C1处理可显著提高植株氮含量,比CK提高了38.7%;A2B1C2、A1B3C3处理能够提高植株体内的磷含量,比CK提高了2.0%、6.9%;A2B3C1、A3B2C1处理能够显著提高植株体内的钾含量,比CK提高了37.8%、44.2%。(3)A2B2C3处理下,氮的转运效率最高,达到134%;A1B3C3、A2B2C3处理下,磷的转运效率较高,达到63%;A3B2C1处理下,钾的转运效最高,达到77%。(4)A2B3C1(38.7%)的氮利用率最高,A1B3C3(44.8%)的磷利用率最高,A3B2C1(44.4%)的钾利用率最高。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分析,A2B3C1处理下,即施氮量320 mg/株、施磷量320 mg/株、施钾量80 mg/株,氮磷钾配比为4∶4∶1时,最有利于红花玉兰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以湖北省11个重要茶用菊花材料为研究对象,分析测试后比较其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还原糖、可溶性总糖以及维生素C等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差异;探讨不同处理方式对‘神农香菊’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采用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滴定法等方法对11个茶用菊花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含量测定,采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1个茶用菊花主要营养成分中,蛋白质5.307~10.983 mg·g-1,其中‘黄金菊’最高;游离氨基酸5.724~24.238 mg·g-1,其中‘神农香菊1’最高;还原糖49.659~142.406 mg·g-1,其中‘福白菊1’最高;可溶性总糖36.240~159.756 mg·g-1,其中‘黄金菊’最高;维生素C 2.087~4.001 mg·g-1,其中‘福白菊2’最高。所选的湖北11个重要茶用菊花的游离氨基酸、可溶性总糖以及维生素C含量较高,推荐菊花茶作为功能菊花饮品。  相似文献   

9.
墨西哥菜用仙人掌组织培养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墨西哥菜用仙人掌栽培种米邦塔(milpa alta)茎片切块为外植体,研究了茎片年龄、表面消毒方法、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活性炭等对其侧芽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幼茎片较成熟茎片易于表面消毒,且以70%酒精消毒30s,0.1%升汞杀菌8min效果最佳;与不同质量浓度的6-BA组合,低质量浓度NAA(0.05mg/L)较高质量浓度NAA(0.1和0.5mg/L)促进侧芽提早萌发,培养12d侧芽萌发率最高可达51%(6-BA,1mg/L);0.5%活性炭强烈抑制侧芽的萌发,侧芽萌发率仅1%左右.侧芽在1/2MS NAA0.5mg/L生根培养基上生根,移栽后成活。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红树林树种生长与叶片元素含量特征,比较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角果木 (Ceriops tagal)、正红树(Rhizophora apiculata)、红海榄(R. stylosa)、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和桐 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6个树种成活率、生长量、叶片元素含量及化学计量。结果表明,栽植 120 d后,6种红树树种的成活率均在85%以上;苗高净生长量在2.60~10.32 cm之间,地径净生长量在 8.62~16.92 mm之间,以桐花树和正红树的生长较快。白骨壤的叶片N含量最高,角果木K含量较高,红海榄Ca含量较高;6种红树叶片N/P值均小于14,属于N制约型植物;叶片化学元素K/P、N/K、Ca/K、Ca/Mg和K/Mg的值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PCA分析结果表明,6种红树树种均能较好地各聚为一类,每个树种对其生长量因子、叶片元素含量因子和化学计量因子响应不同。  相似文献   

11.
对不同林地土壤及其香榧种子矿物元素分析表明:(1)香榧林地土壤中共检测出21种矿物元素,其中作为大量元素的N、P、K较为丰富,但比例失调;有毒重金属元素Cd和Hg没有检出,As、Cr、Cu的变异系数较大,Zn、Pb的变异系数较小;香榧林地土壤其它矿物元素中,se没有检出,Si、Ni等元素变异系数较大,而Fe、B、Mn、Sn、Sr等含量丰富,且变异系数较小。(2)香榧种子中检测出19种矿物元素,其中主要营养元素N、P、K、Ca、Mg含量丰富,且样品间变异系数均在16%以下;重金属元素Cu、Zn、Hg的含量在安全范围以内。Pb、Cr未检出,仅个别样品As超标;其它元素中的Sn、Al、Mn、Sr及Cu、Zn含量极丰富或丰富,样品间变异系数小;而Na、Ni、Fe、B、Se的含量的变异系数在70.32%(Ni)-147.69%(Fe);(3)多数矿物元素在土壤与种子之间没有相关性;土壤有效P、K含量在一定范围内与种子P、K含量似有一定相关性;大量施肥特别是有机肥与化肥混施有提高土壤中Cd、Pb、Na含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氮(N)添加对油松(Pinus tabuliformis)人工林养分利用策略的影响及其随林龄的变化,以4个林龄油松人工林为对象,研究5个梯度(0、5、10、15和20 g/m2)N添加量对新生枝叶碳(C)、氮(N)和磷(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影响,揭示油松人工林N利用策略及其对N添加的响应.结果显示,油松人工林新生枝叶的TC、TN和TP含量均随N添加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均在10或15 g/m2添加量下最高;枝叶的TC、TN和TP含量在不同林龄间均存在差异,枝的变幅分别为7.53%、13.37%和18.67%,叶的变幅分别为7.74%、13.67%和29.61%.新生枝叶的C/N、C/P和N/P均随N添加量的变化小幅变化,平均变幅为3.99%~9.91%;随N添加量增加,枝叶的C/N和C/P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N/P持续升高;随林龄增加,枝叶的C/N和C/P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均在37年生时最大,枝的N/P持续升高,叶的N/P先升高后降低.油松人工林生长受N限制严重;随N添加量和林龄增加,N限制有所缓解.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广东莲花山土壤有机碳(C)、氮(N)、磷(P)、钾(K)含量垂直分布特征,阐明土壤C、N、P、K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对海拔梯度的响应规律,在广东莲花山500~1 000 m区域以100 m海拔间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海拔下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变化范围分别是38.72~68.17、0.90~1.32、0.011~0.022、5.19~7.08 g·kg-1,土壤全氮、全磷含量随海拔梯度升高而增加,土壤有机碳、全钾含量随海拔梯度的变化,差异不显著。(2)土壤的C/N和N/P分别介于40.12~50.76、43.06~90.86间。不同海拔梯段下土壤C/N无显著差异;整体来看,土壤N/P随海拔梯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3)500~1 000 m海拔土壤速效氮含量介于0.81~2.01 mg·kg-1,均值为1.19 mg·kg-1,其中,500 m海拔下土壤速效氮含量最高,1 000 m海拔下,土壤速效氮含量值达到最小。土壤速效氮含量与土壤速效氮含量的关系呈负相关。土壤速效钾、速效磷含量在500~800 m海拔间变化幅度较小,至900 m海拔下最大。莲花山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异质性,全氮、全磷、速效氮含量、N/P的空间变化强烈。  相似文献   

14.
几种因素组合对红豆杉扦插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扦插季节、插床基质、药剂的选用及浓度处理等因素对红豆杉(TaxusChinesis(pilger)Rehd)扦插成活生根率及生根速度有明显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春夏扦插试验最优组合都为B2C1D2;春播和县插生根率和生根速度有明显差异,春插需96天才开始生根,生根率最高为36.00%;而夏插只需85天就开始生根,生根率最高为86.00%;药剂类型以奈乙酸100×10-6效果最佳,插床基质以珍珠岩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陈辉  何方 《经济林研究》2001,19(2):12-14
运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方案,研究了稀土、赤霉素(GA3)和吲哚丁酸(IBA)三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三信锥栗品种无性系产量增加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微肥不员浓度喷施对产量有显著的影响,以400ppm(A1)为最佳;两种生长调节剂中,则以GA3的效果更好(B1);AB因素两种组合的混合喷施对产量的促进有交互作用,各种组合中以A1B1,即稀土浓度为400ppm,GA3浓度为50ppm的交互效应对产量的提高最显著。  相似文献   

16.
以银杏叶为原料,采用皂化反应、溶剂冷冻和Ⅱ级分子蒸馏分离聚戊烯醇不皂化物,精制银杏叶聚戊烯醇(GP),纯度87.3%。通过建立人脑瘤SF763、人肺腺瘤A549和艾氏腹水瘤Ec移植小鼠模型,GP口服给药,研究GP对人脑瘤SF763裸鼠和艾氏腹水瘤Ec小鼠的生命延长率,观察GP对人肺腺瘤A549裸鼠的抑瘤率。结果表明:生药剂量320mg/kgGP联合2mg/kg阿霉素(ADM),其生命延长率为88%(P〈0.01),GP能明显延长荷人脑瘤SF763裸鼠生命;GP在大于40mg/kg时对人肺腺瘤A549裸鼠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最佳剂量为GP80mg/kg,接种时间11d,抑瘤率为82.2%(P〈0.01);GP对艾氏腹水瘤EC小鼠的生存期呈现负量效关系,GP最佳剂量范围在5-10mg/kg,最高生命延长率为32.77%(P〈0.05)。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凤冈锌硒红茶的品质特征,以凤冈扁形红茶、卷曲形红茶和直条形红茶为研究对象,对3种不同外形红茶的茶色素及儿茶素、氨基酸和香气组分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3种不同外形红茶的茶色素、儿茶素组分和氨基酸组分含量均差异显著。不同外形红茶的TFRB值表现为卷曲形红茶(1.07)>直条形红茶(1.05)>扁形红茶(0.99)。儿茶素组分总量为38.41~60.29 mg/g;其中,扁形红茶显著最高,其次为卷曲形红茶(51.71 mg/g),直条形红茶显著最低。氨基酸组分总量表现为直条形红茶(12.59 mg/g)>扁形红茶(10.99 mg/g)>卷曲形红茶(10.43 mg/g)。3种不同外形红茶中共检测出82种香气组分,其中扁形红茶中检测出63种,卷曲形红茶中检测出59种,直条形红茶中检测出46种;共有香气组分36种。儿茶素对各红茶苦涩味的呈味程度表现为扁形红茶>直条形红茶>卷曲形红茶;氨基酸组分有利于提升茶汤的鲜爽甜味、减轻苦味,效果最明显的为直条形红茶,其次为扁形红茶;芳樟醇、己醛、顺-α,α-5-三甲基-5-乙烯基四氢化呋喃-2-甲醇和苯乙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水杉细根和粗根碳(C)、氮(N)、磷(P)计量特征对N添加的响应,揭示细根和粗根N、P养分分配格局的变化,为科学认识水杉对N沉降的适应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在江苏省东台市林场水杉人工林进行长期N添加试验,设置对照(CK,0 kg·hm-2·a-1)、低N(LN,56 kg·hm-2·a-1)、中N(MN,168kg·hm-2·a-1)、高N(HN,280 kg·hm-2·a-1)4个N添加处理,测定水杉细根(直径<2 mm)和粗根(2 mm≤直径≤5 mm)C、N、P含量及土壤理化性质指标。[结果](1)N添加对水杉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和水解氮含量存在明显促进作用,且随着N添加量增加,这种促进作用有所减弱。N添加对土壤全磷含量、有效磷含量和p H均无显著影响。(2)随着N添加量的增加,水杉细根和粗根N含量、C:P、N:P显著增加,P含量和C:N显著下降。此外,细根和粗根N含量、C:N和N:P在HN处...  相似文献   

19.
对云南玉溪磨盘山华山松人工林(16年中龄林、26年近成熟林、43年成熟林)生物量及N、 P、 K、 Ca和Mg等5种营养元素的分配格局和积累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3种林龄华山松人工林的生物量分别为181.515 t/hm2、284.679 t/hm2、295.311 t/hm2,乔木层生物量分别占林分的91.594%、94.760%、93.838%,乔木层的净生产力分别为10.391 t/( hm2· a)、10.375 t/( hm2· a)和6.444 t/( hm2· a);3种林龄群落各层生物量均为乔木层>枯落物层>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各营养器官营养元素含量大小是树叶>树枝>树根>树皮(或树皮>树根)>树干;3种林龄华山松各器官营养元素含量均以N含量最高,其他元素含量依次为K>Mg>Ca>P,其中树叶中的N含量最高,达到16.733 g/kg~21.368 g/kg;3种林龄群落营养物质总积累量分别为1497.993 kg/hm2、2257.161 kg/hm2和2810.246 kg/hm2,乔木层营养物质年积累量分别为77.532 kg/( hm2· a )、76.679 kg/( hm2· a)、58.759 kg/( hm2· a)。  相似文献   

20.
运用化学分析的方法,测定了采自吉首大学校园的棕榈种子和花序的部分营养成分。结果表明,棕榈种子中的灰分(1.43%)和蛋白质(0.48%)含量高于花序,粗淀粉含量达48.3%。花序中的可溶性糖(0.45%)、粗纤维(45.22%)、粗脂肪(3.17%)、有机酸(2.56%)和维生素C (4.52%)含量高于种子。种子和花序中的微量元素表现为K含量最高,P、M n、Zn、Fe次之,Cu含量最少,种子中的Zn含量低于花序。棕榈种子和花序具有高纤维、高钾和低脂肪、低热量的营养优点,但蛋白质和维生素C含量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