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软骨—硬骨双染色技术对常规养殖条件下的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稚鱼全骨骼进行染色,观察并分析其骨骼畸形发生部位及相应的畸形类型。结果显示,在同一批次繁育的180个军曹鱼稚鱼(25日龄)骨骼标本中,有72个标本存在畸形情况,畸形率为40.00%。骨骼畸形类型共计22种,畸形率由高到低主要表现为米克尔氏软骨畸形、尾上骨缺失、脉棘分叉、基舌骨异位和尾上骨愈合等;所有骨骼畸形均未表现出显著可见的外部形态变化。但正常个体与骨骼畸形个体的全长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本研究表明,骨骼畸形对军曹鱼生长产生了影响。本研究为探索鱼类骨骼畸形的发生过程和原因、减少畸形率和优化苗种培育养殖条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鱼类生活在水域中常常有些复杂的环境因子对它们的产卵孵化有着很大的影响,因而出现畸形的机率就比较多。但是大部分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囊胚期或原肠期)死亡,偶然有一些畸胎存活也是罕见的。  相似文献   

3.
<正>家鱼孵化生产中经常出现孵化率低问题,分析其原因有亲鱼自身、设施设备、孵化用水水质、催产药物剂量、人工操作技能等方面因素,原因众多。实际生产中经常出现一种现象即催产正常、受精卵前期发育也正常,但是卵膜提前脱膜,引起胚胎大批死亡和畸形,使得孵化率偏低。我场在2016年的孵化生产中,出现脱膜过  相似文献   

4.
江河、湖荡等未经人工放养江黄颡鱼的天然水域择优收集的成鱼培育成亲鱼或持有国家发放的江黄颡原种生产许可证的原种场的苗种,经专门培育成亲鱼。亲鱼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无畸形。雌鱼允许繁育的最小年龄为3龄,最小体重为0.3kg。雄鱼允许繁育的最小年龄为3龄,最小体重0.4kg。亲鱼允许使用到6足龄。  相似文献   

5.
五种重金属对早繁鮸鱼胚胎和仔鱼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在水温27.5℃、盐度29条件下,研究了Cu2+、Cd2+、Zn2+、Cr6+和Pb2+5种重金属对早繁鮸鱼胚胎发育和初孵仔鱼的影响。结果表明:重金属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引起各种畸形,如胚胎尾巴弯曲、初孵仔鱼不能出膜、胚胎死亡等;胚胎和初孵仔鱼上出现黑色颗粒,初孵仔鱼脊柱弯曲成L、V、S形或尾部没有展开呈逗号状,褶皱边缘被破坏等畸形。Cu2+、Cd2+、Zn2+、Cr6+和Pb2+5种重金属均延迟胚胎发育速率。综合孵化率、胚胎畸形和仔鱼畸形率等指标得出5种重金属对胚胎的毒性大小依次为Cu2+>Cd2+>Zn2+>Pb2+>Cr6+。计算了5种重金属对早繁鮸鱼初孵仔鱼的LC50和安全浓度,得出5种重金属对早繁鮸鱼初孵仔鱼毒性大小顺序为:Cu2+>Cd2+>Pb2+>Zn2+>Cr6+。  相似文献   

6.
杨保国 《内陆水产》2002,27(8):27-27
夏秋季节,精养池一部分成鱼已达上市规格,及时捕捞上市,既有利于鱼类进一步生长,又可减轻池塘的载鱼负荷。夏秋季捕捞“热水”鱼应把握以下几项关键技术。1.捕捞时间一般选择在晴好天气,气温凉爽,鱼不浮头的下半夜黎明前后,或早晨水温较低时进行(具体时间依照离市场远近程度,销售时间而定)。这时拉网捕鱼对塘鱼的影响小,又可及时将捕起的鲜鱼供应上市。阴雨、闷热天气和塘鱼有浮头征兆或鱼病发生等情况时,不宜拉网捕鱼,以免引起大量死鱼。傍晚不能拉网,否则会引起上、下水层提早对流,加速池水溶氧的消耗,造成池鱼浮头。2…  相似文献   

7.
鰤鱼在我国养殖尚处于初级阶段。综述了石莼、小球藻、维生素等作为鰤鱼饵料添加剂的研究成果。单纯投喂配合饵料会引起颜色体色变黑,品质不高,在饵料中添加南极磷虾油可改善这种状况。  相似文献   

8.
鲫鱼鱼怪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引起鲫鱼鱼怪病的病原——日本鱼怪的外部形态、内部构造,作了进一步的描述,对鱼怪繁殖期的形态变异进行了详细研究,提出不能将抱卵或抱幼的鱼怪,以及正处在性变阶段的个体误定为新种。对鱼怪的生态、生理和生潘史也作了研究。并通过对鱼怪寄生给鲫鱼带来危害的研究,指出凡受鱼怪寄生的鲫鱼其性腺发育无例外的受到严重障碍,所有病鱼的性腺一般发育停留在Ⅰ、Ⅱ期,只有个别的才能发育到第Ⅲ期,完全丧失生殖能力,影响鲫鱼资源。鱼怪病也引起病鱼贫血,胆固醇、血糖、总蛋白含量降低等病理变化;少数几只鱼怪幼虫附着于夏花鱼种的头部、鳃部或胸部在短时间内会造成鱼的死亡。本文还对鱼怪病的防治,提出了初步措施。  相似文献   

9.
《科学养鱼》2005,(1):73-73
一、有异味的鱼不能吃 鱼味不正常,有的鱼有一股煤油味,这种鱼来自污染的水域(主要是酚类污染)。酚类是一种有机化合物,主要来自焦化、炼油、合成纤维等工厂排出的污水。人吃了这种鱼,将造成细胞蛋白质变性、沉淀,损害神经、肝脏和肾脏,甚至引起头晕、失眠等现象。  相似文献   

10.
怎样防止鱼浮头在池塘养鱼过程中,常遇见鱼类经头现象。鱼类浮头是指因为水中缺氧,鱼类无法维持正常的呼吸活动,被迫上升到水面利用表层水进行呼吸。浮头轻者影响鱼类的生长发育,重者会引起鱼类因缺氧窒息死亡,甚至造成池养鱼类的全军覆没,给生产造成极大损失。因而...  相似文献   

11.
鱼鲺病,近几年来,在我县养殖事业中,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寄生虫病,主要危害草、鲢、鳙、鳊等四种鱼。此病传播快,如不及时防治,可造成鱼类不摄食、体消瘦,引起鱼种大批死亡,成鱼陆续死亡。是我县精养鱼塘中较严重的病害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拉萨裂腹鱼(Schizothorax waltoni)胚胎适宜孵化水温,提高胚胎受精率和孵化率,降低初孵仔鱼畸形率,设置5℃、9℃、12℃、14℃、16℃、18℃、20℃、22℃共8个温度梯度进行拉萨裂腹鱼鱼卵孵化实验,统计各温度下的胚胎发育速度、鱼卵受精率和孵化率、初孵仔鱼畸形率及形体指标。结果显示,拉萨裂腹鱼胚胎卵裂期发育最快,到囊胚期、原肠期、器官分化期及出膜期,每个发育时期积累时间逐渐增长;随温度的升高,胚胎发育时间缩短,发育速度加快。各温度条件下,胚胎发育时期与孵化时间均呈幂函数关系,孵化积温随温度升高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水温9~18℃的鱼卵受精率较高,均超过90%;水温12~16℃的孵化率较高,均超过95%;水温9~16℃的鱼苗畸形率较低,均低于4%。初孵仔鱼全长与孵化温度呈二次多项式函数关系;不同水温的初孵仔鱼体高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卵黄囊体积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研究表明,适当提高孵化水温能缩短胚胎孵化周期,但水温过高会影响胚胎孵化率,增加初孵仔鱼畸形率,影响仔鱼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以及器官发育分化。综合考虑胚胎孵化周期、孵化率、初孵仔鱼畸形率及形体指标,拉萨裂腹...  相似文献   

13.
鱼怪病     
鱼类甲壳虫病之一,由鱼怪寄生在鲤、鲫等胸鳍基部体腔内引起。分布地区较广。病鱼胸鳍基部出现小洞,贫血,且严重影响性腺发育。鱼体寄生一只鱼怪即失去生殖能力。可在岸边附近喷洒五氯酚钠等药剂杀灭鱼怪幼虫预防。  相似文献   

14.
鱼拟指环虫病防治方法鳗鱼拟指环虫病害,在日本已有过大量死亡而引起极大危害的记载资料。它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也是我场最常见,危害极大的一种寄生虫病,无论是黑仔鳗、中鳗、成鳗均会发生。它的危害性通常不是直接的死亡,患病初期表现为厌食或停食,从而影响正常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海水养殖事业的不断发展,全国濒海地区都相继利用港湾建池或在浅海区设置网箱养殖鱼虾。随着养殖,首当其冲的问题是病害的防治。据国内外资料介绍属于体表寄生的原生动物引起鱼病的有隐核虫、眼点卵形虫、以及咸水小瓜虫等。由挠足类寄生鱼体致病的主要是鱼虱,于梭鱼体腔内有时可检视到环土线虫,其他如水霉病等亦常有发生。  相似文献   

16.
鱼竖鳞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戌平 《齐鲁渔业》2002,19(4):40-40
鱼患竖鳞病的症状为:体表粗糙,鱼体前部的鳞片竖立,鳞囊内积有半透明液体,严重时全身鳞片竖立,鳞囊内积有含血的渗出液,有时伴有体表充血,鳍基充血。如果是因鱼波豆虫引起的坚鳞病,除有竖鳞的症状外,镜检鳞囊积液,还可发现其中有大量鱼波豆虫。 鱼竖鳞病对鱼的危害较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建宁县今年大面积推广稻(莲)、萍、鱼立体种养技术,引起了国内外注目。7月6—8日,省农科院在建宁县召开了稻萍鱼研究现场会,国家农牧渔业部和浙江、湖北等省内外有关专家、学者30人会集在这里,实地考察,开展现场研究。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农业局水产技术推广站研究成功去除养殖淡水鱼土腥味的技术。通常养殖的淡水鱼有土腥味等异味,食用口感差,养殖效益低,还存在食物中毒隐患。该站研究人员研究确定,有4种藻类是引起鱼肉带土腥味的物质,其中蕾纤维藻能引起土腥味在国内外尚属首次报道。他们同时还研究出有效去除土腥味的多种方法,其中在养殖池中施用生物制剂和在饲料中添加L-肉毒碱两种方法为国内外首创。该成果能使人们吃上不但安全而且优质的水产品。  相似文献   

19.
鱼池中微囊藻(主要是铜绿微囊藻及水花微囊藻)大量繁殖,在水面形成一层翠绿色的水花,江、浙一带群众称之为"湖靛",两广称之为"",福建称之为"铜绿水"。当微囊藻大量繁殖、死后,蛋白质分解产生羟胺(NH2OH)、硫化氢(H2S)等有毒物质,不仅能毒死鱼类,就是牛、羊饮用了这种水,也能被毒死。其主要危害对象为:青、草、鲢、鳙四大家鱼,据测定,如在1升水中有50万个群体时可使鱼中毒,鳙鱼种尤为敏感,若1升水中有100万个群体以上,则可引起鱼类的大量死亡,甚至全军覆没。微囊藻喜生长在温度较高(28℃~32℃),碱性较高(pH8~9…  相似文献   

20.
黄颡鱼的抗病能力较强,在养殖中一般无大病。但由于受季节、气温、水质、饲料及体表无鳞的特点和鱼池中的细菌、寄生虫等因素的影响,也会引起局部感染或患寄生虫病,需提前预防和及时治疗。1烂鳃病1.1症状病鱼体色发黑,离群独游,游动缓慢,少食或停食。体表无异,检查鱼鳃可见鳃丝腐烂,并分泌出大量黏液,病重时鳃丝上附有污物。1.2流行情况及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