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介绍"春马铃薯—早中稻—秋马铃薯"水旱轮作栽培模式的种植效益、茬口安排,总结该模式中春马铃薯、早中稻、秋马铃薯的栽培技术,以为该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赵言文  肖新  胡锋  施国庆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678-6680,6690
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采取实地调查和田间试验方法,研究南方丘陵典型季节性干旱区新型节水单季中稻模式生态系统的物流、能流特征及其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结果表明,与常规稻模式相比,新型节水单季中稻模式的综合效益较高。从经济效益来看,与常规双季稻模式相比,新型节水单季中稻模式的纯收入、成本收益率分别增加104%、144%;与常规单季中稻模式相比,新型节水单季中稻模式的纯收入、成本收益率分别增加83%、21%。从生态环境效益来看,与常规双季稻模式相比,新型节水单季中稻模式的灌溉水量、农药施用量、化肥施用量分别减少34%、5%、32%;与常规单季中稻模式相比,新型节水单季中稻模式的灌溉水量减少8%,且每年削减非点源N污染负荷13.4 kg/hm2。  相似文献   

3.
蕪湖地区是我省水稻主要产区,但因螟虫为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减产。当地水稻栽培制度原为中熟和稻区,中稻与油荣、綠肥、大小麦輪作,或冬漚休閑,螟害以麦茬迟中稻严重,白穗率一般为10—30%,重的达74.8%,損失很大。1955年耕作制度改变,冬作及双季稻面积扩大,早、中、晚稻都有,螟害更加猖獗,其中双季連作晚稻及迟栽单季晚稻受害最重,一般枯心率10—20%,最高达65.9%,是全省的重螟区。因此,現将我所对蕪湖地区水稻螟虫发生消长規律及防治研究結果初步整理如下,供作制定治螟措施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双季間作稻在我区宁国、旌德等地,已有十年的种植历史。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产量不断提高。宁国、旌德两县1964年种植双季間作稻二万余亩,一般两季亩产都在七百斤以上,有不少社、队两季亩产达到和超过了全国农业发展綱要規定的指标,有些田块已突破了千斤。如宁国三元公社1964年栽种双季間作稻一千八百六十一亩,占水田面积的51%。早、晚稻两季亩产达七百二十二斤,比中稻、单季晚稻产量分別增产33.5%和53.4%。其中有九百八十一亩早、晚两季亩产达到八百斤,有一百二十五亩两季产量突破了千斤大关。  相似文献   

5.
Z优272既有中稻早播、早栽、早熟、高产的特点,又有中稻低位分蘖、早发多发苗成穗的特性,2008年以来在泸县作中稻+再生稻栽培并推广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累计推广种植面积4.47万hm2,蓄留再生稻3.06万hm2;中稻+再生稻产量达14.656~16.308 t/hm2。  相似文献   

6.
Z优272既有中稻早播、早栽、早熟、高产的特点,又有中稻低位分蘖、早发多发苗成穗的特性,2008年以来在泸县作中稻+再生稻栽培并推广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累计推广种植面积4.47万 hm2,蓄留再生稻3.06万 hm2;中稻+再生稻产量达14.656~16.308 t/hm2。  相似文献   

7.
根据多年总结与验证,避、除、治是防治稻瘿蚊切实可行的措施: 1避 改革耕作制度,避过主害代.尽可能地将混栽调整为统一稻作类型,切断桥梁田.单季晚稻改早中稻,提前到3月20日以前播种,把单季晚稻分蘖期和三代发生高峰期错开,避过三代危害;  相似文献   

8.
2018年蝼蛄在我县单季中稻直播田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8万亩次,造成靠近田埂边水稻秧苗断垄、缺苗,给农户带来不小损失。通过对当地蝼蛄生活习性及其对直播单季水稻幼苗为害情况观察分析,总结蝼蛄发生特点,偏重发生原因,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杂交稻较常规稻具有明显的根系优势、分蘖优势和穗粒优势。我市中稻面积及产量在水稻总量中的比重越来越大,随着优质稻米需求量的增加,单季中稻面积占全年水稻播种面积的80%以上,而多年种植的汕优63严重退化。现据2000-2001年两年的试验示范,探讨重穗型新组合特优175的增产潜力与超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为了确保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加强河北二季作区马铃薯早疫病和疮痂病的防治,提升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本文分别对马铃薯早疫病和疮痂病病原菌及症状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并在选用抗病品种、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对策.针对河北省二季作区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病害频发的现状,应该全方位考虑本地气候条...  相似文献   

11.
德化县地处戴云山山区,中稻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10月上旬收割。为了延长马铃薯的生育期,减少霜冻的危害,经过多年摸索,采取早中稻-秋马铃薯种植制,中稻提早10—20d于4月上中旬播种,9月中下旬收割,收后立即整畦播种马铃薯,比常规栽培播种期提早了10—20d,从而延长马铃薯生长期,在冬至寒冻来临之前已收获上市。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川优12号系福建省南平市农科所用川香29A与自选恢复系南恢12配组而成的高产优质杂交中籼新组合,2007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07011)。该组合于2006年引进少量在福建省建瓯市玉山镇试种,表现丰产性好,耐肥抗倒,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生育期适中,品质较优,适宜在该镇作单季中稻推广种植。介绍了该组合的特征特性和单季中稻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正> 稻茬秋马铃薯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是当前秋马铃薯生产上一项省工节本、增产高效的新技术。它是在早中稻收获后的茬口田上,采用免耕土表播种,播后施肥再覆盖稻草栽培马铃薯的一种新方法。稻茬田实行免耕稻草覆盖栽培秋马铃薯,具有省工省力省时,保温保湿防渍防草,优化马铃薯生产环境,秸杆还田培肥地力,促进马铃薯及后作增产增收等好处。加快推广对促进马铃薯生产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有着重要作用。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1.深沟高厢,规范整田。收获水稻  相似文献   

14.
一季中熟稻在蕪湖地区水稻生产上占有很大比重,約为水田面积的60——70%。适期早栽是中稻最有效的增产措施。伹由于前茬有一部分是小麦与紫云英留种田,小麦、紫云英成熟迟,这部分中稻必定要迟栽。中稻迟栽比适期移栽要減产20——40%。迟栽中稻的主要部分是麦茬中稻,近年来麦田面积增加很大,迟栽中稻面积比重也就不小。因此,进一步分析迟栽中稻減产原因、研究探討其增产技术,对全面提高中稻产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福建省屏南县稻作面积不断减少。为保证屏南县粮食安全生产和提高水稻种植效益,从品种选择、培育壮秧、适时移栽、平衡施肥、科学管水、综合防治病虫害等环节,总结了屏南县山区单季杂交中稻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中优205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选育而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高产稳产性突出,适应性广,米质优。2004年4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可作杂交中稻中熟种和杂交晚稻迟熟种推广。作单季晚稻栽培时,可在浙江省及邻近省籼稻区种植;作连作晚稻栽培时,可在浙中、浙南低海拔地区种植。2004~2005年在浙江衢州市早夏制种,一般产量2300kg/hm^2,高产田块可达3400kg/hm^2。现将其早夏高产制种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中稻收获后有一段时间适宜的温光资源.如何利用这段有利的温光条件进行农业生产技术或模式创新是值得挖掘和探讨的课题.每年9~11月,中稻收获后,当阳市温度由高至低变化.根据秋马铃薯生长发育特点,该时期气候、温度、土壤等各方面条件非常适宜马铃薯的生长和种植.在种植结构调整中,开展秋马铃薯和中稻配茬种植模式,既能充分利用中稻收获后一段时期的温光资源,又能充分发挥马铃薯的生产和市场优势,获得较高的效益.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单季中稻施肥技术浅析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对安徽省单季中稻施肥的种类和数量、时间与方法等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施肥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就高产栽培条件下单季中稻施肥技术的改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前,华南早稻、西南南部中稻进入返青至分蘖期,西南中北部单季中稻、江南早稻进入移栽至返青期。3月中旬以来,伴随大范围的降水过程,稻飞虱、稻纵卷叶螟陆续迁入我国南方稻区发生为害。与常年同期相比,稻飞虱迁入期偏早、数量偏大,褐飞虱比例为近年来最高年份,稻纵卷叶螟迁入期、迁入量均与常年相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确立安庆市单季中稻主要害虫的防治模式,以达到最佳经济效益。[方法]通过不同防治模式的对比试验,分析不同单剂和混剂对单季中稻主要害虫(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飞虱)的防治效果,按节约成本、增加收入的原则,评价最佳防治模式。[结果]2种防治模式的对比试验表明,在水稻生长分蘖期施用5%锐劲特750 ml/hm2,穗期施用40%毒死蜱1200 ml/hm2+25%扑虱灵1200 g/hm2的防治模式可全程控制单季中稻田主要害虫的为害,较常规防治方法每公顷可提高经济效益千元以上,减少成本176元,同时减少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保护了稻田的生态平衡。[结论]该防治模式防治效果显著,并达到最佳经济效益,是安庆市单季中稻主要害虫的最佳防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