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社区居民既是旅游扶贫效益的利益获得者,也是旅游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居民参与对社区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河北省涞源县白石口村为案例地,采用参与观察与深度访谈,研究旅游开发地社区居民对于旅游扶贫效应的感知与态度。研究发现:多数当地人认同旅游业有助于减轻贫困,改善了社区的居住环境,为部分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但由于居民自身的知识、技能与资本的不足、加之旅游景区提供的就业机会有限,导致居民无法深入参与旅游发展中,从而造成贫富差距拉大以及各方利益的冲突。面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低迷态势,政府、社区居民、旅游景区开发商需采取多种"自觉"行动,助推旅游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
社区参与乡村旅游中居民行为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区居民在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文中在对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理论,分析了乡村旅游中社区居民与旅游者之间的博弈行为,得出博弈模型的混合战略纳什均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与周边社区居民的影响密不可分。通过构建动态博弈模型,对当今我国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居民之间普遍存在的利益问题进行探讨,得出不同情况下该动态博弈的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最后对最优的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的策略组合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实现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居民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是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促进社区经济发展,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江宁区"五朵金花"旅游村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与实地走访,调查研究了社区居民参与旅游意愿和利益分享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结果表明:近82%的居民有参与意愿,参与旅游后家庭年收入平均增长43.45%,居民对旅游积极影响感知强烈,总体均值达4.2。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对江宁区"五朵金花"旅游村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逐渐成为乡村旅游优化升级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从博弈论视角出发,探究地方政府、旅游企业、社区居民和旅游者四大利益相关主体之间的博弈关系,寻求各方发生利益冲突的原因所在,构建利益诉求表达及分配机制、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和土地补偿制度、加强社区参与合作、加强旅游教育培训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包括政府部门、当地居民、相关企业、游客等韶山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利益相关者,分析韶山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的政府间博弈、企业间博弈、政企博弈、企业与游客间博弈,探索韶山红色旅游融合发展机理,最后提出政府、企业、游客、居民及多个利益相关者选择旅游融合发展是韶山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7.
李巍  张雅琴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2):115-119,122
分析研究旅游开发居民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制定旅游发展政策,更好地发展高寒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以郎木村4个社区为案列研究区,选用旅游开发的居民满意度模型,通过问卷分析法获取实验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案例地旅游社区居民满意度进行评价研究,定量分析旅游开发背景下高寒民族旅游社区居民实际生活与愿景间的差距.结果表明:①旅游开发居民满意度模型适用于高寒民族旅游社区,且模型拟合程度高.②旅游获益和利益分配是影响居民满意度的关键因素,旅游获益及利益分配和正面旅游影响感知均对居民满意度产生直接的正向积极影响.③旅游获益和利益分配对负面旅游影响感知的影响呈现极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旅游获益和利益分配对正面旅游影响感知的影响呈现负相关关系,这一结论呈现显著的地域差异性.④藏族居民满意度最高,其次为回族,汉族居民满意度最低;通过对案例地的分析,居住时长这一因素对居民满意度产生的影响很小;吉科河、卡哇、仁贡玛和加科社区居民满意度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8.
旅游产业的发展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否协调,这不仅是两个系统之间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旅游业与居民生活水平协调质量测度既强调分析二者在发展过程中的同步性,也强调了研究二者在发展过程中的增长性。2001年至2012年间黄山市旅游业与居民生活水平协调指数维持在0.8至1.0的之间,协调等级较高,2013年下降幅度较大。黄山市旅游业与居民生活水平协调质量指数在2001年至2012年间基本上处于稳步提升阶段,2013年出现了下降。未来黄山市既要保证旅游业的增长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同时又要保证二者在增长过程中的协调性与同步性,在实现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的同时又能保障居民更多地享受到旅游产业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徐娟  严贤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4,(34):12174-12176
在国内外有关生态旅游社区参与理论和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从社区参与的角度,分析瓦屋山森林公园社区居民参与生态旅游发展的结果.由于缺乏当地居民在旅游发展中的作用,开发人员、经理和社区的利益关系模糊,形成一个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形式单一、社区居民参与旅游缺乏政府支持等问题.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利润分配过程和模式,以期为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社区的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陈丽军 《湖北农业科学》2016,(16):4330-4334
依托大别山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加快产业化扶贫开发是促进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结合国内外旅游扶贫开发实践,提出"以政府为主导,搭建旅游产业发展的平台;以社区参与为主线,构建旅游扶贫的利益共享机制;以当地居民为主体,提高社区居民从事旅游业的专业化水平;以大旅游为主业,提升旅游扶贫的整体效益"的大别山旅游扶贫开发路径。  相似文献   

11.
区域旅游产业均衡发展博弈分析及政府治理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远权  马良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339-17342
笔者通过构建博弈论模型对区域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两种均衡机制进行了分析,证明完全市场竞争机制作用下的利益分配机制无法实现区域旅游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政府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在服务型政府的行政模式下,保障市场主导型的区域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旅游景区环境保护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艳  宋健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600-20601,20610
通过建立旅游景区环境保护博弈模型,对一次性博弈和无限次重复博弈的均衡进行分析,揭示旅游景区环境破坏的动因,并提出确保博弈停留在均衡状态的对策。研究发现:游客和经营商在一次性博弈中,不治理环境是经营商的占优策略,结果导致旅游景区环境的破坏。在游客和经营商的无限次重复博弈中,帕累托最优均衡(游客选择旅游,经营商选择治理环境)的实现,依赖于参与方(游客或经营商)对触发策略(旅游或治理环境)的选择。政府对经营商的监管可以强行促使其治理环境,从而改进博弈均衡的效率,实现旅游景区的环境保护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赵慧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511-11513
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农村旅游正呈现蓬勃发展之势。但是,农村在发展旅游业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以黄山区作为实证案例,运用博弈论分析了农村发展旅游业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首先对农村发展旅游业过程中3个主要参与方政府、企业、村民进行了两两博弈策略分析,即政府与企业、企业与村民、村民与村民,并由此得到博弈三方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上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政府、企业、村民提出加强黄山区农村旅游环境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兴起,我国乡村旅游已成为旅游发展整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在梳理旅游供应链和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动态的基础上,基于供应链视角对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进行了逻辑架构,解析了以乡村旅游资源为核心的乡村旅游基本发展模式、旨在促进乡村居民全面发展的乡村旅游扶贫发展模式、以满足城市居民旅游需求为导向的个性化定制发展模式,从而揭示了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进程与演进态势。  相似文献   

15.
韩新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704-8706
介绍了旅游产业生态网络及其结点企业耦合的内涵,探讨了旅游产业生态网络中结点企业耦合的必要性,构建了旅游企业耦合的博弈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分析。最后建议旅游企业在竞争的同时,应依托产业生态网络这一平台加强相互合作。  相似文献   

16.
风景名胜区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在旅游产业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然而其发展水平与整个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扩张不相适应。制约风景名胜区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风景名胜区的体制复杂、政出多门、利益划分不清导致的管理体制不顺。万佛湖风景名胜区应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的政府派出型管理体制模式,构建统一的管理机构,采用政企分开的运营体制,并建立相应的配套机制,最终实现景区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黔东南州的苗侗民族特色旅游村寨为研究案例,立足于人类学、民族学的田野调查与跨文化比较研究的视野,深入考察这些村寨分布与旅游开发的现状,分析旅游开发的利益分享问题与原因,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苗侗民族特色村寨旅游开发中的利益分享机制:明确分享主/客体、成立第三方利益协调机构、多元化的利益分享方式、群众参与经营、参与决策、参与分配规则、确保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利益分享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从景区企业的角度,通过博弈分析景区竞合机制,利用战略联盟形式来探讨未来旅游景区竞合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9.
赵国栋 《农业考古》2020,(2):95-101
西藏有丰富多彩的茶文化,其茶园面积也在快速增加,茶产业正快速发展。目前,从“人-经济-社会”的三维角度看,西藏茶文化尚未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但却十分必要。其必要性来自于更宏大的机制。本文核心脉络是从西藏茶及其文化的的生态性、文化性、产业性,生态旅游的可行性与功能性分析等多个角度展开对西藏文化产业“三维成长与动力理论”模型的解读,并引出关于对人类社会的“人-经济-社会”的三角正反馈互构机制的讨论。本文认为:西藏茶及其文化具备生态基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茶叶在西藏的出现是人与生态环境博弈的重要结果、茶叶在西藏的使用生动地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西藏的茶叶贸易受生态性的制约;西藏茶文化与产业结合形成茶文化产业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在“三维成长与动力理论”模型中,生态是吸引力与基础,文化是精华与“密码”,而旅游则是纽带与筋骨,西藏茶文化产业是对“生态+文化+旅游”三维成长与动力理论模型的一项较好的检验;三个主要维度的讨论肯定了西藏茶文化生态旅游在该理论模型中的功能与发展路径;推进西藏茶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但符合“美丽西藏”建设范畴,而且从“人-经济-社会”的三角正反馈互构取向看,它也是“美丽西藏”建设的重要动力和活力;该三角正反馈互构取向呼唤着关注人类社会终极方向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