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实施21年来,取得显著成效。延绵千里的绿色屏障如同一道绿色长城,保护着京津等地生态环境。绿进沙退生态改善来到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的四五道岭生态景区,只见樟子松、小叶杨郁郁葱葱,一直延伸至远处。绿叶、蓝天、白云融入金色的晨曦中,令人陶醉。  相似文献   

2.
正2021年6月17日是第27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全球主题为"恢复生态、保护土地、复苏经济",我国的主题为"山水林田湖草沙共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02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日。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强依法治沙、科技治沙、工程治沙,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互促共赢,持续推进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相似文献   

3.
许云飞 《国土绿化》2018,(11):53-53
10月22日—28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宣传办公室、甘肃省林业厅、甘肃省武威市人民政府联合在北京王府井步行街举办了"美丽中国·生态民勤"摄影展。此次摄影展共分"治理荒漠·中国生态奇迹""昔日民勤·风沙肆虐家园""战风斗沙·众志成城治沙患""绿进沙退·书写绿色篇章"4个部分,通过百余幅摄影作品,生动展示了我国防治荒漠化及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防沙治沙取得的巨大成就,讲述了民勤人民抗风斗沙、顽强拼搏的感人故事,弘扬了沙区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6月17日是第27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我国确定的主题是"山水林田湖草沙共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目前,我国已成功遏制荒漠化扩展态势,荒漠化、沙化、石漠化土地面积以年均2424平方公里、1980平方公里、3860平方公里的速度持续缩减,沙区和岩溶地区生态状况整体好转,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受影响人口最多、风沙危害最重的国家之一。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261.1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2%。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面积为1007万公顷。长期以来,我国荒漠化石漠化防治工作坚持依法防治、科学防治,不断健全法律法规,优化顶层设计,持续深化改革,加强监督考核,实施重点工程治理,  相似文献   

5.
正10月22日,"美丽中国·生态民勤"摄影展在北京王府井步行街开幕。此次摄影展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宣传办公室、甘肃省林业厅、甘肃省武威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摄影展共分"治理荒漠·中国生态奇迹""昔日民勤·风沙肆虐家园""战风斗沙·众志成城治沙患""绿进沙退·书写绿色篇章" 4个部分,通过百余幅摄影作品,生动展示了我国防治荒漠化及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防沙治沙取得的巨大成就,讲述了民勤人民抗风斗沙、顽强拼搏的感人故事,弘扬沙区人民  相似文献   

6.
<正>第六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7月29日在内蒙古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出席开幕式,宣读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致论坛的贺信并致辞。马凯指出,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荒漠化防治,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荒漠化土地面积由上世纪末年均扩展1万多平方公里转变为目前年均缩减2400多平方公里,在世界上率先实现由"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的历史性  相似文献   

7.
正工程期长达70年、地跨13个省(区、市),大型林业重大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行至今日,以"增绿增质增效"作为三北工程构建"生态美、百姓富"的新方向,5年来动能不断释放,为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作出了新贡献。不凡业绩年均造林育林千万亩据统计,2012年-2016年,三北工程累计完成造林育林5028万亩,其中人工造林2805万亩、封山育林2007万亩、飞播造林55.5万亩,工程建设以年均造林育林千万亩的速度向前推进。防沙治沙取得重大进展,沙化面积持续减少。5年来,工程区治理沙化土地近6万平方公里。据第五次沙化和荒漠化监测结果显示,工程区土地沙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林业》2001,(12):15-16
经过全区各族群众20多年的艰苦努力,我区全面完成了“三北”防护林工程第一阶段建设任务。据统计,1978~2000年全区共完成人工造林面积7721万亩、飞播造林469万亩,封山(沙)育林1524万亩,超额完成了规划任务。现在,“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在内蒙古愈来愈显示出强大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 在平原农区和滩区,区域内农田林网化程度由建设前的22.8%提高到70%以上,使3000多万亩的农田得到林网庇护。 在沙区大力营造防风固沙林,使局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进沙退”的理想正在变成现实。重点…  相似文献   

9.
三晋林讯     
<正>2016年全省营造林26.669万公顷2016年,山西围绕"生态治理与脱贫攻坚结合,山上治本与身边增绿并进"的工作思路,高标准完成营造林26.669万hm2。全省各级林业部门实施重点区域国土绿化、退耕还林、林业生态保护、林业产业提质增效、森林质量提升和林业扶贫攻坚六大工程,推动荒山增绿、群众增收。全年营造林26.669万hm~2,  相似文献   

10.
<正>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由上世纪末年均扩展1.04万平方千米转变为目前的年均缩减2424平方千米,沙化土地面积由上世纪末年均扩展3436平方千米转变为目前的年均缩减1980平方千米,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沙区经济持续发展、民生不断改善,提前实现了联合国提出的到2030年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联合国荒漠化防治公约》副执行秘书普拉迪普·蒙珈在第25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纪念大会上说,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荒漠化防治取得巨大成就,中国的森林覆盖率由1949年的9%提高到目前的近23%,土地荒漠化得到有效逆转,7000多万依赖退化土地生活的人们实现了脱贫。  相似文献   

11.
正【锁黄沙筑绿屏·胡杨精神】黄沙滚滚不见路,跟着驼铃找宁夏。这是60多年前,被沙所困的宁夏的真实写照。天高云淡木成荫,山水叠翠景宜人。60多年后,宁夏实现了人进沙退的逆转,沙化土地面积减少2584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增至2015年的12.63%。寒风凛冽,百余亩"天使林""师生林"等公益林在阳光下傲然挺立,与一片片、一坡坡幼林一道,默默抵御着风沙的侵蚀。紧邻银川河东机场的这片万亩荒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冀州市紧紧围绕实现"一人一亩林"的目标,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遵循"绿色、健康、生态、文化、宜居、宜业"理念,全民动员、全力发动,打响了植树造林攻坚战,增加绿量、提高质量,形成"生态冀州、美丽冀州"名片。2012-2014年连续3年造林绿化突破5万亩,共完成通道绿化656公里,建成林业园区万亩以  相似文献   

13.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当全球土地荒漠化频频向世人发出警报的时候,呼伦贝尔市市委、政府把再造绿色屏障作为一项千秋伟业去实践、去追求,向茫茫沙海宣战,有效地延缓了土地荒漠化进程,创造了绿进沙退的人间奇迹。  相似文献   

14.
正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承担的中央财政推广示范资金项目"卫矛种质资源保存及繁育技术推广与示范" ([2019] HZT 07号)于2019年在哈尔滨市宾县万人欢林场全面组织实施。项目建设3年来,共建立种质资源原地保存区3.4 hm~2,异地保存示范区2.2 hm~2,大苗培育示范区3.5 hm~2,建立繁育圃0.7 hm~2,采穗圃0.7 hm~2。繁育圃播种繁育的苗木出苗率95%以上,扦插繁育苗木3.6万株,栽植苗木3万株,成活率达96.8%;采穗圃苗木成活率达100%,新生枝生长量平均达35cm左右,  相似文献   

15.
<正>辽宁省多年来持续开展防沙治沙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聚焦沙化荒漠化土地治理,以三北工程建设为抓手,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第六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调查结果显示,辽宁省2019年沙化土地面积、荒漠化土地面积较2004年分别减少151万亩、288万亩,降幅分别为18%、28%。  相似文献   

16.
正从空中看,黄河在宁夏绕了一个弯,依偎着腾格里的沙丘,拐出了一个大大的"几"字。黄河两岸,一边是黄沙漫漫的中国第四大沙漠,另一边却是绿洲田园的"塞上江南"。面对土地荒漠化这一"地球癌症",宁夏深入实施生态立区战略,担当维护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一代代治沙人不忘初心,前赴后继。从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再到人沙和谐,奇迹接连在这片土  相似文献   

17.
<正>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把再造绿色屏障作为一项千秋伟业去实践,去探索,向茫茫沙海宣战,有效地延缓了土地荒漠化进程,创造了绿进沙退的人间奇迹。呼伦贝尔沙地是我国四大沙地之一,位于大兴安岭西麓呼伦贝尔高原上,呈不规则形状分布于呼伦贝尔草原腹地之中,由海拉尔河流域、伊敏河流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长株潭城市群"绿心区"的现状以及所存在的问题,构建了以昭山风景区为中心的"绿心"区域"一心、一带、多廊道、多斑块"的生态建设框架,提出了"绿心区"湘江风光带建设、大昭山和金霞山森林公园保护建设、城区产业结构调整、空间生态布局优化、加强人居环境建设、受损生态区恢复与主要污染源治理等生态重建的重点目标及与此配套的"绿心"区域建设的主要技术与保障措施,为"绿心"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人与沙的抗争──乌盟实施“进一退二还三”建设畜牧业大盟的发展战略戴荣强乌兰察布盟辖4旗5县2市,总人口272.3万,总土地面积8305.5万亩,其中风蚀沙化面积3720.7万亩,水土流失面积3955.2万亩。天然草场面积5152.5万亩,其中退化学场...  相似文献   

20.
<正>毛乌素沙地面积超过4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鄂托克前旗、鄂托克旗等7个旗区境内,是我国四大沙地之一。鄂尔多斯市用60多年时间,坚持不懈治理毛乌素沙地,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向“人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走上了生态与发展良性互动的生态文明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