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分析了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机理,认为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具有克服农产品交易的空间和时间障碍,以使农产品价值顺利实现的功能;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影响着农产品交易主体的交易能力,以及农产品交易效率;文章最后给出了完善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田富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679-3681
分析西安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收入、就业分布、技能培训和社会保障现状,计算西安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分析西安农村劳动力流动动因、效应、数量、构成、方式、流向分布、规模及收益;提出要以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推动劳动力流动。  相似文献   

3.
城市土地扩张效率评价对于制定科学的用地调控政策、促进城市土地合理高效扩张及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山东省县级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城市土地扩张效率评价模型,对城市土地扩张效率进行测度并分析其时空差异。结果表明:2005—2017年山东省县级城市土地扩张效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扩张效率低值区和中值区城市数量不断增加,高值区城市数量不断减少,中高值区城市数量相对稳定,不同时段不同扩张效率级别城市空间分布差异明显。从空间上看扩张效率显著升高型和低效扩张稳定型城市主要分布在鲁西南、鲁东和鲁北地区;高效扩张稳定型城市主要分布在鲁中和鲁南地区;扩张效率显著降低型城市呈集团式分布特征,主要分布在莒县、平度市、鄄城县及泰安市辖区及周边区域。针对不同土地扩张效率类型城市,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土地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4.
A级旅游景区的数量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地区的旅游业发展程度.基于对长株潭城市群98家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的梳理和定位,通过GIS空间分析技术以及地理分析方法,具体分析长株潭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长株潭城市群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表现为凝聚型分布,具有不平衡的特点,整体呈现中心集中、周边分散、小型组团的分布格局,分布最集聚区域为长沙中部开福区、天心区和芙蓉区的交界处;(2)市域尺度上,3市各设区市内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具有不均匀、不平衡分布的特征,其中,长沙市为随机型分布,株洲市与湘潭市则为凝聚型分布,在3市中长沙市景区的数量与质量均占明显的优势地位;(3)长株潭城市群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空间分布主要受到资源禀赋、交通条件、经济产业条件以及社会政治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重庆市116个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投资效率的测度分析发现:重庆市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投资效率偏低且"一区两群"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产业基础和经济发展水平、政策辐射、市场和政府的协同作用、区域资源要素禀赋、发展理念及战略定位等对现有投资效率有重要影响.研究认为效率改进应从区分项目的经济属性,政府市场合理分工;创造项目市场化条件,尽量发挥市场力量;发展市场化融资手段,充分利用市场资金;创新投融资体制,健全城投运作机制4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鲁甸县十年来耕地利用状况的调查研究,全面了解耕地数量、质量分布、生产能力、养分含量、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变化,找出耕地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可持续利用耕地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对农业生产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不同的基础设施投入会产生不同的边际效应.文章选取新疆南疆红枣主产区为研究区域,基于1999~2017年的统计数据,采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对红枣产量的影响效率.实证结果表明,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对红枣产量的影响因基础设施的类型不同而具有差异性:农村灌溉投资对...  相似文献   

8.
马鹿冬季生境破碎化因子斑块尺度结构的地理统计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地理统计学的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半方差分析技术,研究黑龙江省完达山地区冬季马鹿生境破碎化因子的斑块尺度结构,揭示了马鹿数量分布与生境因子斑块结构之间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①马鹿冬季生境因子中的9个生境破碎化因子具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其Moran’sI值的显著性达73%;其他有蹄类的干扰等6个生境因子在不同距离范围内表现出不同的空间自相关的特征,说明在不同空间尺度下表现出马鹿生境不同尺度的结构特征;居民点、农田和废弃运材路这3个因子在全部14个距离梯度下均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特征,这不仅说明它们对生境破碎化在大尺度的空间格局上影响的高度一致性,而且说明这3个因子在马鹿冬季生境破碎化过程中影响的范围较大,发挥着一定的作用;②马鹿在冬季破碎化的生境中,数量分布的半方差随空间距离梯度的变化呈“巢状结构”特点,反映出马鹿数量分布的空间格局存在着多尺度的变异,而马鹿分布数量的分维数D接近于2,说明马鹿数量分布的空间格局变异主要发生在较小的尺度上,表明了马鹿生存微生境的重要性,但较大的标准差也表明,在较大的尺度上的居民点、农田和废弃运材路等人为活动的影响不容忽视,表现为样点内马鹿足迹链数量的差异很大,较高的数量持续一段时间后往往随之以较低的数量.这充分显示了马鹿数量分布的多尺度和生境因子等级斑块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微生境的脆弱性,即一旦一定微生境因子的斑块尺度发生变化,则可能导致马鹿数量分布空间格局的较大改变.此外,揭示马鹿生境破碎化因子在不同空间尺度上自相关的特性和分布的格局,对今后关于马鹿的生境研究时应用取样尺度的有效性、独立性和代表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数字经济背景下,农户信息素养对其绿色生产水平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对于农户信息素养和绿色生产效率关系的考察研究还相对匮乏。为了帮助农户更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适应绿色农业发展的趋势,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本研究利用陕西、山西和河南三省共计643户农户的调研数据,运用Tobit模型、门槛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等方法,从多个角度深入研究了农户信息素养对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首先,农户信息素养对绿色生产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随着信息素养的不断积累,其影响进一步增强;2)机制分析揭示了绿色生产行为是农户信息素养提高绿色生产效率的重要中介路径;3)数字基础设施对农户信息素养的影响产生了正向的调节作用,强化了信息素养对绿色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据此,为促进农业绿色与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建议提高农户的信息素养水平,引导农户参与绿色生产行为培训,同时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这些措施有望在释放农户绿色发展潜力、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涉农龙头企业的地域性引领能力最为突出,因此扶持发展涉农龙头企业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为了研究我国涉农龙头企业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ARCGIS核密度分析、统计分析方法,以山东省涉农龙头企业为例,对山东省的涉农龙头企业的空间布局特点和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从分布特征、点密度和空间形态对涉农龙头企业的空间分布进行了探析,并从自然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分析其空间格局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耕地、交通、财政对企业分布存在正向影响。对此,提出了优化农业财政投入、巩固完善各县域交通基础设施、解决农村劳动力外流问题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民宿以其个性化的服务区别于传统酒店而深受旅游者的青睐。近年来,中国的民宿业开始呈现出品牌化、专业化和集群化的趋势。选取安徽省南部六市的民宿作为研究对象,基于高德地图API获取该区域内的民宿POI数据并对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皖南地区民宿在空间上呈"一大一中一小一微"的集聚分布格局;影响其空间分布的两个主要因子为旅游景区数量和森林覆盖率,影响力次之的因子为人口密度,而公路交通和地区经济发展等因子影响力较弱;皖南地区民宿类型多为乡村民宿,其选址和分布与地区经济发展特别是第二产业发展呈反向关系,民宿选址多为工业污染少的乡村地区,对县级道路依赖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2.
基于淮河生态经济带25个城市2008—2017年数据,运用超效率SBM模型衡量区域生态效率变化趋势,并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生态效率的协调发展现状。结果表明:淮河生态经济带生态效率存在区域差异性,随着产业结构优化步伐的加快,区域生态效率虽有波动但上升速度明显,产业结构优化对改善区域生态效率有显著作用;从产业生态耦合协调度来看,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生态效率的协调程度仍处于失调阶段,且下游城市的产业结构优化和生态效率的耦合协调程度较高。随着区域经济不断提升,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并建立良好的产业结构体系是改善区域生态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休闲农业示范点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福建现有的171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为样本,综合运用最邻近点指数、变异系数、网格维模型、核密度估计和相关分析法,从分布形态、均衡程度、分布密度3个维度定量分析福建省休闲农业示范点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福建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空间分布属凝聚型分布形态,具有较高集中性;示范点分布密度具有明显差异性,从闽东南向闽西北地区按4个梯度递减;示范点分布规律受景区、城市、交通等资源条件影响较大,呈现"傍景"、"环城"、"沿路"分布格局;同时,福建省休闲农业空间分布与人口结构、总GDP、私家车保有量和第三产业总值显著中度正相关,但与城镇恩格尔系数、农业第一产业比重相关性不大,说明福建省休闲农业发展与地区综合经济实力有显著相关,但产业特色不明显,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认为福建各地休闲农业应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增强集聚能力,打造核心增长极;要因地制宜开发建设,培育品牌,促进差异化发展;要强化政策引导,促进产业耦合协调发展;要加强服务,强化支撑发展,进一步提升区域发展竞争水平。  相似文献   

14.
基于新经济增长模型构建了产业集聚影响地区收入差距机制模型,并采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动态考察了产业集聚、制度以及技术和劳动力等因素的变化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经济从最初的不均衡状态向鞍点稳定均衡点的运动轨迹以及集聚因素对地区经济收敛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方面,产业集聚存在一个最优规模,集聚水平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该地区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在适度的范围内,提高产业集聚规模不仅能缩短地区收入差距收敛的时间,而且能缩小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15.
我国热带农业产业发展需求、存在问题及发展潜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从国家战略物质储备、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市场供应与区域经济发展,分析了我国热带作物产业发展的需求;同时分析了热带作物产业在品种选育、热作产业关键技术、规模化经营、节本降耗和增效、基本建设条件、产业组织创新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产业基础、技术、生产、市场需求,探讨了我国热带农业产业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6.
以京福高速公路建设对三明区域经济发展影响为例,阐明高速公路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深刻影响.文中分析了高速公路建设对三明区位优势改变的影响,对三明经济布局的影响,对三明工业、农业与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产业结构的生态影响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产业结构不仅是区域经济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而且反映了人类活动对区域生态质量的影响,体现了经济与环境的关系。通过收集西洞庭湖区各县级不同产业类型的产业产值和反映生态质量的指标,采用AHP分析和通径分析等研究方法,构建生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产业结构的生态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产业结构对生态质量有显著的影响;②西洞庭湖地区的产业结构都具有趋同性,且缺乏完整性。各产业内部结构层次的提升被忽视,导致各企业生产对资源的高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无法实现产业内部生产循环式发展;③产业结构对生态质量既有直接影响也有间接影响,对生态质量直接影响的大小顺序依次为重工业、林业、农业、轻工业、畜牧业、建筑业、渔业、交通运输业,对生态质量的间接作用中,属于第一产业的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影响是正向的,他们对生态质量的间接影响是有利的,而第二、第三产业中的重工业、轻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对生态质量的影响是负向的。  相似文献   

18.
郭佳君  李茜 《农学学报》2021,11(1):85-90
为进一步解决农业资源分散、产业布局零乱等问题,进行增长极理论与农业产业空间布局研究,本研究基于增长极理论聚集和扩散效应,以武乡县、孝义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不同发展模式的农业产业空间布局。将农业产业空间布局划分为突出区位优势和主导产业的空间布局、以产业链为重要支撑空间布局、以产业园区或基地为载体空间布局和以农业产业强镇为载体空间布局。制定发展策略为突出区位优势和主导产业,创建区域特色典型品牌;强化特色,创建立体化产业链发展;聚力园区或基地,拓展产业提质增效空间;寻优规划,梯次推进联动发展模式。通过资源流转,推动特色产业为极点的市县内部形成优化空间布局,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典型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区发展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甘肃省典型的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区为例,介绍了甘肃省马铃薯及中药材产业区地域分布及发展现状,运用区位商及集中系数对甘肃省典型的马铃薯及中药材产业区进行实证分析,并依据农业产业区发展阶段的划分对两个产业区所处的发展阶段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马铃薯产业区处于形成期,中药材产业区处于由形成期向扩张期的过渡阶段。最后提出了加强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强物流体系建设及大力发展优势农产品龙头企业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利用31省市2005~2010年的相关数据对我国金融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中国金融产业存在不断增强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与空间集聚性,邻接地区的金融产业集聚具有溢出效应;资源禀赋能部分解释中国金融产业区域集聚,在控制新经济地理与产业政策因素影响下,资源禀赋因素对金融产业集聚的影响不再显著;新经济地理变量和产业政策变量对金融集聚有正的促进作用;中国金融产业区域差异明显,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