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分别从杭州华家池黄松田稻田土和浙江金华老黄筋泥稻田土中分离得到能利用甲烷的Z5-6菌株和J2-6菌株,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实验鉴定,初步认为2菌株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吸水类群(Hygroscopicus)的能氧化甲烷的菌株,暂命名为吸水链霉菌甲烷氧化菌株 S. hygroscopicus strain methane-oxidizing Z5-6和S.hygroscopicus strain methane-oxidizing J2-6。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放线菌菌株合成纳米硒(Selenium nanoparticles,SeNPs)的物理化学特性和抑菌促生活性,为菌株在富硒花魔芋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能谱分析仪(EDS),对从健康花魔芋根际土壤中筛选的放线菌菌株A1的细胞形态及其合成的纳米硒进行观察和元素组成分析;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亚硒酸钠Na2SeO3和菌株A1合成的纳米硒进行晶型结构表征;利用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仪(FTIR)对菌株A1合成的纳米硒表面官能团结构进行表征分析。以小麦和玉米种子为材料,将菌株A1的富硒发酵滤液和非富硒发酵滤液分别稀释0,5,50倍,用皿内发芽试验测定纳米硒对种子的促生作用;以花魔芋软腐病原菌菊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hrysanthemi)CZS-B6为靶标菌,用滤纸片扩散法和牛津杯法分别测定菌株A1的富硒发酵滤液和非富硒发酵滤液原液的抑菌效果;通过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和分子鉴定确定菌株A1的分类地位。【结果】菌株A1介导200 mg/L Na2SeO3合成的红色单质硒为球形纳米颗粒,非晶态,颗粒表面存在Se、C、O、N等有机元素和C-O、N-H、C-H等官能团。经菌株A1富硒发酵滤液原液处理后,小麦和玉米幼苗的主根长及总鲜质量均显著高于无菌水对照(P<0.05);富硒发酵滤液原液对花魔芋软腐病原菌菊果胶杆菌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其拮抗圈直径分别为14.6 mm(滤纸片扩散法)和13.1 mm(牛津杯法)。菌株A1的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其为波卓链霉菌(Streptomyces bottropensis)。【结论】波卓链霉菌菌株A1介导合成的生物纳米硒具有抑菌和促生活性,在绿色富硒花魔芋种植及软腐病防治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旨在明确甘蓝型油菜温敏不育系373S温敏不育基因表达与特定细胞质之间的关系。以甘蓝型油菜373S(微粉)为父本,以具有cam细胞质的Shaan 2B为母本,杂交、回交及自交得到BC1及F2代群体。结果表明,在上述具有cam细胞质的BC1及F2中,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分离比分别符合3∶1与15∶1,表明该群体中不育性状受2对基因控制。分离群体中的不育株表现出温敏不育特征,其不育花形态与373S没有明显差别;与373S比较,该分离群体中的不育植株结实角果数及自交结实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不育期时间率(不育期时间所占百分比)无显著差异;花冠直径、四强花药长度、二弱花药长度无明显差异,花柄长度、花瓣长度、花瓣宽度、四强雄蕊长度、二弱雄蕊长度略有增加。细胞学观察表明,该分离群体中的不育株小孢子的发育过程、染色体形态、胼胝质沉积与373S无明显差异,均在花粉母细胞时期出现异常。本研究成功地将373S温敏不育基因从pol细胞质导入cam细胞质,说明该温敏不育性状是由细胞核内温敏不育基因导致,与细胞质背景无关。  相似文献   

4.
利用低功率的X光机,在3.08到18.48戈瑞(Gy)范围内对污染生鲜肉的微生物进行辐照,通过微生物存活率与辐照剂量的相关性分析,得出在此辐照条件下的D10值,并探讨对X射线辐照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环境污染菌大肠杆菌、蜡状芽孢杆菌及其芽孢的D10值分别为5.41、5.00和23.81 Gy,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核增生李斯特菌的D10值分别为5.35和6.45 Gy,腐败菌荧光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及青霉孢子的D10值分别为3.62、4.39和16.39 Gy。供试菌株中蜡状芽孢杆菌芽孢和青霉孢子对辐照的抗性较强,荧光假单胞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辐照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5.
为了获取具有解磷、促生作用的红树根际解磷真菌,采用NBRIP(National Botanical Research Institute''s phosphate)培养基初筛法从红树根际土壤筛选得到解磷真菌,并分析菌株对不同难溶性磷酸盐的溶解差异和高效解磷真菌对桐花树的促生效果。结果表明:解磷能力最强的PSF-FJ1、PSF-FJ2和PSF-FJ3菌株对该生境中具有代表性的难溶性磷酸盐的溶解顺序为Ca3(PO42>AlPO4>FePO4>卵磷脂,菌株PSF-FJ1对Ca3(PO42的溶解能力可达773.36 mg·L-1,培养液酸化是溶解Ca3(PO42的关键机制之一。通过ITS基因序列分析方法,将具有吲哚-3-乙酸(IAA)和铁载体合成潜力的高效解磷真菌PSF-FJ1鉴定为Penicillium sp.。与未接菌相比,接种PSF-FJ1使得桐花树幼苗的总生物量提高了23.13%,植株根系活力增强了64.91%,叶片Pn、Tr和Gs分别显著提高37.92%、40.04%和41.70%,叶片光合色素含量显著增加,更多的磷元素和氮元素被植株吸收。研究表明,解磷真菌Penicillium sp.PSF-FJ1可有效促进桐花树幼苗的生长,该菌株可开发为新型生物菌肥并可尝试应用于滨海红树造林工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硫化氢(H2S)对盐碱胁迫下裸燕麦光合生理的影响,为揭示H2S增强裸燕麦耐盐碱性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盆栽砂培裸燕麦品种‘定莜9号’为材料,在抽穗期灌根施用50 mmol/L的盐碱溶液,同时喷施50 μmol/L H2S供体硫氢化钠(NaHS)溶液或结合灌根施用1 mmol/L H2S合成抑制剂羟胺(HA),研究H2S对盐碱混合胁迫下裸燕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叶黄素循环色素含量和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卡尔文循环关键酶活性及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盐碱混合胁迫下,喷施NaHS可显著缓解裸燕麦叶片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气孔限制值(Ls)、水分利用效率(WUE)的下降和胞间CO2浓度(Ci)的提高;显著提高光化学淬灭系数(qL),紫黄质脱环氧化酶(VDE)和玉米黄质环氧化酶(ZEP)基因相对表达水平以及转酮醇酶(TK)活性;降低紫黄质(V)、单环氧玉米黄质(A)、玉米黄质(Z)含量和叶黄素循环的脱环氧化状态(A+Z)/(V+A+Z)以及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活化酶(RCA)、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和景天庚酮糖-1,7-二磷酸酶(SBPase)活性;缓解裸燕麦根系和地上部干质量的下降幅度;而对裸燕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Fm)、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m-Fo)/Fm]、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Ⅱ)]、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非调节性能量耗散量子产量[Y(NO)]、调节性能量耗散量子产量[Y(NPQ)]和相对电子传递速率(ETR),以及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bisco)和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FBA)活性无显著影响。增施HA后部分或完全逆转了上述喷施NaHS的作用。【结论】H2S通过加快叶黄素循环运转、提高光系统Ⅱ反应中心开放程度、协调卡尔文循环关键酶活性,缓解盐碱胁迫对裸燕麦光合作用和生长的抑制作用,从而增强裸燕麦耐受盐碱胁迫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沙棘种皮棕色素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定了从沙棘种粕提取沙棘种皮棕色素的工艺路线,对该色素的性质进行了研究。沙棘棕色素的水溶性好,对光、热稳定性高,着色力强,可作为食用色素。  相似文献   

8.
采用表型鉴定与细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从患病草鱼体内分离的病原菌株16-1进行分类鉴定,综合该菌株的表型特征与16S rRNA基因序列,确定其为维氏气单胞菌。随后,对该菌株的细胞黏附特性及其携带的黏附素基因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株能以聚集性方式黏附于鲤鱼上皮瘤细胞(EPC)周围,平均黏附菌数随共孵育时间延长而增加,90 min达到峰值,说明该分离株具有良好的细胞黏附性。黏附因子检测表明,该菌株同时携带ompAI、ompAII和ahl13种黏附素基因,这些黏附素基因在分离菌株与不同来源参考株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介于95.8%~99.5%和95.0%~100%(ompAI),96.3%~99.1%和97.9%~100.0%(ompAII),78.6%~99.6%和75.5%~99.4% (aha1),说明所携带的ompAI和ompAII黏附素基因在不同来源的维氏气单胞菌之间具有较高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9.
延长油田增油细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离筛选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增油细菌。【方法】以原油为唯一碳源,利用富集培养和稀释平板法从延长油田油污土壤中分离增油菌株;通过排油能力测定、原油附着与乳化性能观察、代谢产物表面活性物质分析及原油降解试验,从分离的菌株中筛选增油性能较好的细菌菌株,并通过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及16S rDNA全序列分析,对筛选的排油及乳化性能较好的细菌进行鉴定。【结果】①从原油及油污土壤中筛选出25株细菌,从中选择10株代谢产物中含有表面活性成分脂肽或糖脂的优势细菌用于后续试验,该10株菌均可导致原油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化,提高原油在油水发酵液中的乳化度,同时降低原油对瓶壁的附着度。②4株乳化及排油效果较好的菌株6-1、P1H132、AP1H11和6-3Y对原油的降解效果较好,与原油作用后,原油组分中有34.0%~55.3%的组分被细菌完全降解而消失。③4株细菌的鉴定结果为:6-1为Rhizobium pusense,P1H132Zhihengliuella aestuarii,AP1H11Bacillus licheniformis,6-3Y为B.aryabhattai。【结论】获得的10株增油细菌具有良好的增油潜力,其中已鉴定的4株细菌可用于进一步的增油试验,在微生物采油和原油污染处理方面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壳寡糖(COS)对黄曲霉毒素B1(AFB1)诱导大鼠肝细胞(BRL 3A细胞)毒性损伤的干预作用。采用CCK-8法分别测定AFB1对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和COS对细胞的无损害作用浓度;用试剂盒检测COS预处理细胞6 h后再加入AFB1继续培养24 h的细胞存活率、活性氧(ROS)水平、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和细胞凋亡率;通过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测定Nrf2、Keap1、Ho-1、Nqo1、Bax和Bcl-2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最后通过RNA-seq研究分析差异表达基因的层次聚类和富集途径。结果:AFB1对BRL 3A细胞的IC50为15.86 μmol/L,COS浓度小于125 μmol/L时不会对细胞造成毒性损伤;COS可以缓解AFB1引起的细胞内ROS水平和MDA含量升高,增强SOD和GST酶活性,进而提高细胞自身的抗氧化能力,降低细胞凋亡率;AFB1可引起促凋亡基因Bax的显著表达(P<0.05),并显著降低Nrf2、Keap1、Ho-1、Nqo1的转录水平(P<0.05),而COS预处理则能显著提高Nrf2、Keap1、Ho-1、Nqo1基因的表达(P<0.05),显著降低Bax的表达水平(P<0.05);在RNA-seq的富集途径结果中,COS还可能通过细胞色素P450对外源物质的代谢作用、药物代谢-细胞色素P450和p53信号通路途径来缓解AFB1诱导的细胞毒性损伤(P<0.05)。结果表明:COS预处理对AFB1诱导大鼠肝细胞的毒性损伤具有干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Nrf2信号通路、细胞色素P450对外源物质的代谢作用、药物代谢-细胞色素P450和p53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1.
有斑百合花色素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有斑百合花色素的稳定性进行研究,为开发天然色素提供试验依据.在常温下用90%乙醇-0.1 mol/L HCl溶液浸提有斑百合花瓣,过滤、定容得到色素原液,然后对该色素液在酸碱性、热、光、食品添加剂、金属离子及氧化剂、还原剂等作用下的稳定性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有斑百合花色素为水溶性、醇溶性色素,其耐热性、耐光性和耐氧化性都很差,有一定耐还原能力,对食品添加剂如蔗糖、有机酸等适应能力较强;强碱性环境以及部分金属离子(Cu2+、Mn2+)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较大,多数金属离子如Na+、K+、Al3+、Mg2+、Ca2+对该色素无明显影响.表明该色素在食品、化妆品等工业方面具有很大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紫荆花红色素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分光光度法探讨了纯化的紫荆花红色素的稳定性和理化性质.结果表明,紫荆花红色素属花色苷类,最大吸收波长为526 nm,易溶于水等极性溶剂,不溶于石油醚等非极性溶剂.红色素水溶液颜色随pH变化而变化,在酸性条件下呈红色,pH>10时呈褐色.色素耐光性、耐热性较好,苯甲酸钠、蔗糖、抗坏血酸、苹果酸、柠檬酸等添加剂对其影响较小,H2O2、Na2SO3对色素有一定的破坏作用.金属离子Na+、Mg2+、Zn2+、Al3+对色素稳定性无影响,Cu2+、Fe2+对色素影响较小,Fe3+可使紫荆花红色素变为褐色,因此应避免与Fe3+接触或共存.  相似文献   

13.
以5种忍冬属藤本植物为试料,研究其开花过程中花色及其有关色素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开花过程中,各个种的花色变化明显,花中有关色素的质量分数普遍发生明显的变化.忍冬花蕾初期叶绿素质量分数最高,随着花朵发育,叶绿素呈下降趋势;各个种之间类胡萝卜素的变化无明显规律;忍冬开花过程中在花朵中没有检测到花青苷,火焰忍冬、贯月忍冬和台尔曼忍冬花朵红色主要是花青苷类物质的成色作用;格雷姆忍冬的呈色主要为黄酮类物质的作用,忍冬和火焰忍冬随着花蕾发育到开花过程中总黄酮和黄酮醇呈下降趋势,贯月忍冬和台尔曼忍冬总黄酮和黄酮醇含量在开花过程中变化不明显.结果表明,供试的5种忍冬属植物花中各色素组分的相对质量分数影响花的呈色.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根系对色素腺体密度和棉酚含量的影响,以离体条件下的无根幼苗、不同生根状态幼苗以及无菌种子苗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茎叶色素腺体密度、棉酚含量以及棉酚生物合成关键基因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根状态幼苗中,色素腺体密度和棉酚含量与一定范围内生根数呈显著正相关,随后趋于平稳。荧光定量PCR显示,棉酚生物合成关键基因GhCDN1GhWRKY1表达量在生根数多的无菌苗中显著增高,而对棉酚合成具有反馈调节作用的 GhCYP706B1表达量呈现相反趋势;无根幼苗茎叶腺体密度和棉酚含量均显著低于有根幼苗,棉酚生物合成关键基因GhCDN1GhWRKY1 GhCYP706B1表达量反而高于有根幼苗。有根幼苗中根的棉酚含量显著高于茎和叶,无菌种子苗根系中棉酚生物合成关键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茎和叶。说明棉花根系能对棉酚含量产生直接影响,同时影响腺体密度。本研究进一步验证了根系是棉酚主要合成部位,地上部分也存在少量的棉酚合成,只是不能引起棉酚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5.
微波辅助提取玉米天然黄色素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启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178-3179,3194
探讨微波辅助提取玉米黄色素的新方法,研究色素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微波功率360 W,时间为90 s,溶剂浓度为70%,原料与提取剂配比为1 g∶8 ml;玉米黄色素对酸、碱和热稳定性较好,对光稳定性较差;食品添加剂蔗糖和柠檬酸对其稳定性影响较小,而维生素C和苯甲酸钠影响较大;耐氧化性较好,耐还原性稍差。  相似文献   

16.
对黑豆色素在pH值、温度、光照、氧化剂、还原剂、金属离子等不同因素影响下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豆色素在酸性条件、避光条件下稳定性好;色素耐热能力较强;K+、Mg2+对色素影响效果不明显,Fe3+、Cu2+、Zn2+对黑豆色素稳定性影响较大,色素的抗氧化、抗还原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17.
王忠民  石秀花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0):2051-2053,2056
以干制的野玫瑰花为原料,5%的柠檬酸溶液为溶剂浸提得玫瑰色素,研究了该色素的溶解性、光谱特性、颜色反应、色价及不同pH条件的色调等。结果表明:野玫瑰所含色素属花青苷类色素。玫瑰色素(pH 1~3)易溶于酸性含水的极性溶剂中,不溶于非极性有机溶剂中;玫瑰色素水溶液紫红透明,其对热稳定性较高;食品添加剂和大多数金属离子对色素稳定性无不良影响;Fe2+、Fe3+可引起玫瑰色素溶液变色。  相似文献   

18.
吴庆智  毛晓英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5):158-158,192
综合论述了桑椹红色素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桑椹红色素的发展前景,提出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红曲色素高产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经平板分离纯化的红曲霉为出发菌株,用紫外诱变的方法进行了筛选,选育出的红曲霉菌株产色能力强,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20.
草莓红色素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草莓为原材料,对影响草莓红色素稳定性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色素不耐高温,光照稳定性差;pH值对草莓红色素的影响显著,色素溶液在pH为3.0~7.0之间相对稳定;除金属离子Al^3 、Sn^2 、Fe^3 易导致溶液变色外,大多数金属离子对草莓红色素无影响;低浓度糖、高浓度抗坏血酸对草莓红色素有一定保护作用,而亚硫酸钠、双氧水、苯甲酸钠对色素有明显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