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奇台县近55年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勇  邢玉萍  曾雪华 《现代农业科技》2009,(22):286-286,288
利用奇台县国家基准气候站1952~2006年气温资料,分析奇台县近55年来的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5年来奇台县气温有上升趋势(0.25℃/10a);4季气温也呈上升趋势,尤其以春季变暖最明显(0.73℃/10a),冬季变暖趋势次之(0.43℃/10a);气温以20世纪80年代为界分为冷、暖2个阶段,前段为冷期,后段为暖期。  相似文献   

2.
基于汉中1955~2015年逐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实测数据,利用RClimDex软件计算了11项极端气温指数,运用线性拟合、Mann-Kendall法分析了汉中极端气温事件变化趋势和突变特征。结果表明:(1)近60年汉中增温趋势明显,极端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分别以0.06℃/10 a、0.45℃/10 a趋势增加;(2)夏日日数、热夜日数、暖日日数、暖夜日数、作物生长期分别以2.91 d/10 a、3.31 d/10 a、0.67 d/10 a、2.66 d/10 a、3.89 d/10 a的趋势增加;(3)霜冻日数、冷日日数、冷夜日数和气温日较差分别以-4.41 d/10 a、-0.57 d/10 a、-1.93 d/10 a、-0.15℃/10 a的趋势减少;(4)汉中各极端气温指数突变年不一,主要集中在20世纪60至70年代、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叶。  相似文献   

3.
基于汉中1955~2015年逐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实测数据,利用RClimDex软件计算了11项极端气温指数,运用线性拟合、Mann-Kendall法分析了汉中极端气温事件变化趋势和突变特征。结果表明:(1)近60年汉中增温趋势明显,极端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分别以0.06℃/10 a、0.45℃/10 a趋势增加;(2)夏日日数、热夜日数、暖日日数、暖夜日数、作物生长期分别以2.91 d/10 a、3.31 d/10 a、0.67 d/10 a、2.66 d/10 a、3.89 d/10 a的趋势增加;(3)霜冻日数、冷日日数、冷夜日数和气温日较差分别以-4.41 d/10 a、-0.57 d/10 a、-1.93 d/10 a、-0.15℃/10 a的趋势减少;(4)汉中各极端气温指数突变年不一,主要集中在20世纪60至70年代、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叶。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选取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气象局1980—2018年的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以及极端最低气温等观测数据资料,对新绛县近39年来的温度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绛县近39年来年平均温度主要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595℃/10 a;偏冷期为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20年代90年代末期以及21世纪以来的年份以偏暖期为主。极端最高气温呈波动性上升的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22℃/10 a,即每10年新绛县年极端最高温度增加0.22℃。极端最低气温整体上呈现出上升的变化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065℃/10 a,达到了显著性检验水平,这充分表明新绛县近39年的年极端最低气温增温趋势比较显著。在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下,新绛县年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均呈增暖趋势,导致一些异常气象灾害频发,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选取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气象局1980-2018年的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以及极端最低气温等观测数据资料,对新绛县近39年来的温度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绛县近39年来年平均温度主要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595℃/10a;偏冷期为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20年代90年代末期以及21世纪以来的年份以偏暖期为主。极端最高气温呈波动性上升的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22℃/10a,即每10年新绛县年极端最高温度增加0.22℃。极端最低气温整体上呈现出上升的变化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065℃/10a,达到了显著性检验水平,这充分表明新绛县近39年的年极端最低气温增温趋势比较显著。在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下,新绛县年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均呈增暖趋势,导致一些异常气象灾害频发,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孙晓光  王腾  卓永  党星 《农学学报》2017,7(3):47-54
为了解昌都极端气温的变化特征,为本地农牧业生产和防灾减灾等提供参考,利用1961—2015年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近55 年昌都极端气温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极端最高、最低气温显著上升,增温率分别为0.25℃/10 a 和0.46℃/10 a,霜冻日数、冷夜(昼)日数减少,暖夜(昼)、夏天日数增多;大部分指数存在通过显著性检验的突变现象,冷事件突变点集中在1990s,暖事件集中在2004—2006 年,且只发生1 次突变现象;各项极端气温指数普遍存在通过显著性检验的3~5 年的震荡周期,同时也存在分布时段不同的其他震荡周期;极端气温指数对气候变暖有很好的响应,冷事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较暖事件大;由于昌都独特的地理位置,极端气温具有其独特的变化特征。极端气温的变化将对昌都的农牧业生产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利用沽源县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站1971—2010年40年的气温观测资料,运用线性气候倾向率分析方法得出,沽源县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年极端最高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年极端最高气温升幅最大,气温倾向率为0.458℃/10年;年平均最低气温升幅最小,气温倾向率为0.263℃/10年。年极端最低气温呈下降趋势,气温倾向率为-0.353℃/10年。一年当中,以夏季气温升高幅度最大,秋季最小。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阿拉善盟1962-2016年逐日温度观测资料,着重采用线性趋势分析的方法针对近55年来阿拉善盟极端温度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5年来阿拉善盟极端高温频次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7次/10年;暖夜及暖昼日数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其气候倾向率分别为4.9d/10年及2.0d/10年。极端低温频次有所减少,气候倾向率为-1.5次/10年,冷夜及冷昼日数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其气候倾向率分别为-4.9d/10年及-2.7d/10年。  相似文献   

9.
利用安徽省马鞍山市国家基本气象站1960—2016年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研究了马鞍山市极端气温变化趋势,并采用回归系数法和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分析了马鞍山市极端气温的各种指数。结果表明:最高年平均气温、最低年平均气温分别以0.2、0.3℃/10 a,夏季日数、热夜日数、暖昼日数、暖夜日数分别以3.6、2.7、1.3、1.2 d/10 a的速率显著上升;霜冻日数、结冰日数、冷昼日数、冷夜日数分别以-3.4、-0.3、-0.2、-0.3 d/10 a的速率下降。Mann-Kendall检验发现,除结冰日数未发生突变外,其余指数均发生突变,表明了马鞍山市极端气温有偏冷转为偏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昌乐县近49a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英洁  秦涛  张爱玲  张贵明  于江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1):244-245,266
利用昌乐县1961~2009年的气象观测资料,研究了昌乐县近49a来气温、降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昌乐县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0.386℃/10a),特别是20世纪90-00年代升温明显,且冬季增暖幅度最大。可以80年代末为界,将昌乐县近49a分为冷、暖两个阶段,80年代末以前为冷期,其后为暖期。年降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116.5mm/10a),年际变化大,夏季降水减小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11.
包维民  盛艳姣  孙艳  杨晶  李叶妮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369-18371
根据桓仁地区1954~2009年的气温及降水资料,分析了桓仁地区的气候变化特征,得出近56年来桓仁地区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平均气温倾向率为0.29℃/10 a,四季气温也呈上升趋势,冬季变暖尤为明显,倾向率为0.71℃/10 a;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其倾向率为-26.83 mm/10 a,夏季降水量减少较为明显(-12.17 mm/10 a),秋季次之(-10.22 mm/10 a),冬季降水量略显增多,其倾向率为0.34 mm/10 a。以1987年为界,可将桓仁地区气候分为2个阶段:1954~1987年为相对冷期,1988~2009年为相对暖期。  相似文献   

12.
根据塔里木灌区-阿拉尔垦区1987~2014年逐日地面气象数据和2000~2014年逐年平均皮棉产量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塔里木灌区-阿拉尔垦区农业气候资源的动态变化对膜下滴灌棉花种植的影响。结果表明:(1)1987年后,塔里木灌区-阿拉尔垦区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和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减幅分别为0.063℃/10 a(p0.01)、0.115℃/10 a(p0.01)和0.054 mm/10 a(p0.05);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年日照时数呈增加趋势,增幅分别为0.263℃/10 a(p0.05)和57.9 h/10 a(p﹤0.01)。(2)1987年后,塔里木灌区-阿拉尔垦区四季气温呈"春暖―夏暖―秋冷―冬冷"的动态变化;降水量呈"春多―夏少―秋多―冬多"的动态变化;日照时数均呈增加趋势,春、秋季增幅较大。(3)塔里木灌区-阿拉尔垦区膜下滴灌棉花产量的增幅与≥12℃终日的提前和≥12℃持续天数的延长有关,与≥12℃初日的提前关系不明显;与春季生育期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的降低和日照时数增加有关,与夏季生育期平均最高气温的升高有关,与其它不同生育期气候要素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根据衢州市1973-2014年逐日气温观测资料,采用ArcGIS空间插值技术和Mann 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了极端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衢州地区极端高温较多地出现在衢州的西部和东部,衢州中部和西北部极端高温出现次数相对较少。(2)极端高温出现次数均呈波动上升趋势,极端低温出现次数呈波动下降趋势。(3)平均极端最高气温呈明显波动并缓慢升高趋势,平均值为384 ℃,平均最大值为410 ℃(2003年),最小值为363 ℃(1999年)。平均极端最低气温在1990年前呈明显上升趋势,平均值为-50 ℃,平均最小值为-89 ℃(1980年),最大值为-18 ℃(2002年)。(4)极端高温年均出现次数在1999年明显突变,2006年后增加比较显著。极端低温年均出现次数在1983-1984年存在明显突变,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减少比较显著。极端最高气温在20世纪80年代波动剧烈,1987-1988年的突变较显著。极端最低气温在1985年以前波动剧烈,1985-1986年突变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选用世界气象组织(WMO)提供的6种极端气温指数对尚志市1953 201 2年近60年来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资料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得出了尚志市近60年来的极端气温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近60年来,尚志市暖日和暖夜显著增多,分别以1.9 d/10a和3.7 d/10a的速度增加;冷日和冷夜显著减少,分别以1.9 d/10a和3.9 d/10a速度减少;年极端最高和最低气温分别以0.2 C/10a和0.6 C/10a速度显著升高;年极端低温升高趋势高于年极端高温,即夜间增暖幅度高于白天增暖幅度,夜间气温上升对增暖贡献更大.尚志市与黑龙江省极端气温比较发现,极端气温变化趋势一致,但增加和减少速度明显低于黑龙江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明气候变化对耕地作物种植结构的影响,为研究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选取滇中高原核心地区(昆明、玉溪和楚雄)为研究区,分析其主要气候因子及耕地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特征,并探讨气候变化与其耕地作物种植结构变化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1990-2019年,研究区及3市州的气候变化有显著的暖干化趋势,且变化趋势近似。其中,研究区的年均温呈极显著上升趋势,而年降水量和Kira干湿度指数则呈显著下降趋势,3个气象要素的变化幅度分别为0.44℃/10a、-4.98mm/10a和-0.46/10a;昆明、玉溪及楚雄的3个气象要素的变化幅度分别为0.46℃/10a、3.852 mm/10a和0.41/10a,0.42℃/10a、3.796 mm/10a和0.36/10a,0.44/10a、7.029 mm/10a和0.61/10a。研究区的耕地作物种植结构呈显著旱化趋势:灌溉需水量相对较小的玉米、薯类、蔬菜及其他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比重大幅上升,分别增长2.75百分点/10a、0.85百分点/10a、8.10百分点/10a、1.64百分点/10a;而灌溉需水量相对较大的水稻和小麦的播种面积比重快速下降,分别下降5.97百分点/10a和5.32百分点/10a。气候因子与耕地作物种植结构因子两组变量之间呈极显著的典型相关(置信水平为99%),3市州典型变量的典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887、0.915和0.919。【结论】研究区气候的暖干化趋势导致当地需水量大的作物播种面积减少和耕地种植结构“旱化”。提出进一步调整作物种植结构,提高其“旱化”程度,增加经济效益高且需水量较小的作物比重,提升工程蓄水和环境蓄水能力,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和发展设施农业,提高农业用水的利用效率等研究区适应气候暖干化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张有菊 《安徽农业科学》2013,(23):9703-9704
利用济阳县1962~2010年的气温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气候倾向率以及气温年、季、月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9年来济阳的气温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增加速率为0.119℃/10a;不同季节气温的增温幅度不同,冬季上升幅度最大,其次是春季,而夏季平均气温略有下降;各月气温变化中,2月份增温幅度最大,增温率为0.714℃/10a;5月份增温率最小,呈负增长.济阳近49年来经历了2个时期,分别为冷暖交替期和偏暖期,1962 ~ 1986年为冷暖交替期,1987年至今为偏暖期.极端最高气温下降了,极端最低气温明显上升了,低温和高温天数减少了.  相似文献   

17.
运城市40a来气温变化及对棉花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6,(11):1680-1683
温度是影响棉花生长的重要因子。选择山西省运城市1971—2010年地面气象观测站的年气温资料,运用线性回归分析法研究运城市棉花生育期气温变化的特点。结果表明,运城市最近40 a,年平均气温逐步上升,呈暖干化趋势,气温变化倾向率为0.30℃/10 a;春、冬季变暖趋势明显,夏季气温有所下降;≥10℃有效积温增长速度为41.3℃/10 a;棉花播种季节温度升高趋势为0.52℃/10 a。气温升高对提高棉花产量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要注意低温冷害对棉花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18.
利用平远县气象观测站1962要2011年的气温资料,重点分析了平远县极端气温事件的变化趋势、与平均气温的相关性以及持续性。结果表明,近50年平远县极端高(低)温阈值分布呈单峰型;极端暖事件发生频次呈上升趋,极端冷事件除冷昼日数呈略微上升之外,其余呈下降趋势,且未来将持续现有趋势;平远县极端暖事件与年平均气温的呈正相关性,极端冷事件则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利用武汉站1951~2011年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采用GPD方法分别计算了武汉汛期降水、盛夏高低温、冬季低温各重现期下极端事件的重现值,并利用M-K突变检验分析了武汉一年当中关键时期的极端事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武汉汛期1年一遇指标达92mm,30年一遇指标超过了250 mm特大暴雨量级;汛期极端降水频数从20世纪80年代前期开始出现增长趋势,特别是2005~2008年,增长趋势明显,突变发生在1978年前后。盛夏极端高温1年一遇指标达37.9℃,最低温度1年一遇指标达30.1℃;近10年是极端高温的一个频发时期,平均强度呈线性增长趋势,上升趋势为0.058℃/10a;从80年代末开始,夏季极端低温频数迅速增涨,平均强度也呈线性增长趋势,上升趋势为0.086℃/10a,频数突变发生在1991年,强度突变发生在1993年。冬季极端低温1年一遇指标为-7.5℃,50年一遇指标达-18.3℃;寒冬极端低温集中发生在50~70年代,80年代开始温度逐渐回暖,极端低温强度升高趋势为0.323℃/10a;强度突变发生在1984年,频数突变发生在1987年。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铜仁市10个区、县气象站1980—2019年的气象资料,采用常规统计方法、M-K突变检验法以及异常分析等方法对铜仁市近40年温度、降水、日照、蒸发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呈波动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22℃/10 a,且在1998年发生突变,成为铜仁市先冷、后暖两个阶段的分界点;四季气温也呈上升趋势,其中以春季升温最为明显,40年间显著偏暖年共出现4年。降水主要集中在6月,12月最少;从四季来看,夏季降水最多,春季次之。年蒸发量与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且夏季减少最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