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芒果畸形病的病因学及综合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芒果畸形病在中国作为一种新兴的病害,正在各芒果产区不断蔓延,如何有效地控制该病害的发生和蔓延已成为农业科研工作者和广大芒果种植户面临的重大难题.本文在查阅大量研究论文的基础之上,对芒果畸形病的致病因子和防治措施进行了综述,以期对中国芒果畸形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确定引起贵州兴义芒果畸形病的病原菌种类,为防治该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典型的芒果畸形病株花序为试验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纯化菌株,通过离体接种和活体接种方法进行分离菌株的致病性测定、采用形态学结合r DNA-ITS序列的分子系统学方法鉴定病原菌的种类。【结果】分离真菌菌株MGXJB-1在离体条件下能侵染芒果果实,形成褐色的水渍状圆形病斑,在活体条件下能侵染芒果花序并引起畸形病害,根据培养特征和显微形态学特征结合r DNA-ITS序列的分子系统学鉴定该菌株为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结论】贵州兴义芒果畸形病的病原菌为腐皮镰刀菌(F.solani),是国内首次报道腐皮镰刀菌(F.solani)能够引起芒果畸形病害。  相似文献   

3.
芒果畸形病(Fusarium sp.)是四川省攀枝花地区芒果近年来发生的一种新病害,主要为害花序和新梢。被害花序畸形,簇生,节间缩短,鳞片肿大,不结果;新梢受害,节间缩短肿大,叶片小,簇生,畸形,干枯。病树生长势减弱,结果少。重病果园病树率可达70%~80%,病枝率达90%以上,对当地芒果产业构成了严重威胁。现将近年来攀枝花地区芒果畸形病防治情况总结如下,并提出今后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4.
四川攀西地区芒果病虫害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2013年对四川攀西地区芒果病虫害进行调查,结果为:病害46种,害虫共33种,分属8目20科,发现国内未见报道的芒果新害虫榕母管蓟马。分析阐述主要病虫害炭疽病、白粉病、畸形病(丛芽病)、细菌性黑斑病、幼果果肉生理性褐变黑果病、主干裂皮病、低温、蓟马、桔小实蝇、叶瘿蚊、介壳虫的危害情况;当前严重威胁攀西芒果产业发展的危险性病害为芒果畸形病(又称丛芽病)、芒果猝死病(又称速死病)和芒果果实象甲。编写"攀西地区芒果病虫害名录",并提出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检测芒果畸形病的有效方法。利用Fusarium proliferatum的钙调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外侧引物PRO1/PRO2和内侧引物O1/O2,采用引物PRO1/PRO2可以从芒果畸形病病原菌基因组中扩增出527 bp的特异性基因片段,采用引物O1/O2可获得477 bp的基因片段。巢式PCR的检测灵敏度达5×10-5ng/μL,是常规PCR的100倍。此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检测灵敏度,为芒果畸形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有效的防治提供技术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新农药噻霉酮对芒果炭疽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防治芒果炭疽病的新药剂供生产上应用,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对新农药噻霉酮防治芒果炭疽病进行了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6%噻霉酮1 000倍液对芒果叶片炭疽病防效最好,最佳防治时期是叶片刚萌发时;防治芒果果实炭疽病的最佳浓度为3 000倍液.选择合适时期和有效浓度防治芒果炭疽病是有效控制病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芒果畸形病是世界性的芒果重要病害。采用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法用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载体(pCT74-sGFP)转化芒果畸形病病原菌(Fusarium proliferatum),获得了表达GFP的转化子。转化子经过单孢纯化后连续继代培养仍能发出稳定而强烈的荧光,通过GFP特异性引物PCR扩增转化子基因组获得预期片段,表明GFP基因已成功转入芒果畸形病病原菌基因组中且稳定遗传。GFP标记菌株生长正常,致病性和野生菌丝无差别。获得GFP标记的转化子,为应用发绿色荧光的芒果畸形病病原菌研究病原菌的侵染方式、扩展过程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芒果畸形病又称芒果簇芽簇花病,是世界性的芒果重要病害。该病在国外各芒果产区发生普遍,危害趋势日益严重,防除较困难。该病在四川省攀枝花市和云南省华坪县的晚熟芒果产区已有发生。盐边县现有芒果基地10万余亩,种植芒果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9.
在开展芒果病虫害监测的过程中,海南省三亚市、东方市、儋州市等芒果产区遭受多个台风雨后,爆发1例危害十分严重的真菌病害——芒果枝枯病。本文阐述了芒果枝枯病的症状、病原菌的鉴定、发病条件和防治方法,以期为果农更好地采取防治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芒果细菌性黑斑病的发生与防治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芒果性细菌性黑斑病在广东省的发生情况和发病规律,对病原细菌的生理生化特性进行了并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明确罹病秋梢为翌年病害的主要侵染来源,梢期嫩叶紫色至淡绿色时为感病的最敏感期,新梢期台风雨为病害发生流行的最重要的诱因。目前广东栽培的主要芒果品种的抗病性有一定的差异,生物农药BGS与波尔多液等铜剂交替使用,可有效地防治芒果细菌性黑斑病。  相似文献   

11.
田间采综合防治措施对芒果蒂腐病有明显的防治效果,采后第14天调查,综合防治区发病率为16.6%,而一般防治区为40.0%,改善施药方法,提高施药质量对芒果蒂腐病有较好的防治作用;40%多硫酮600倍液对芒果蒂腐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另外试验表明,芒果采后至药剂处理相隔对间越长,蒂腐病发生越严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华坪县芒果软鼻子病的调查,掌握软鼻子病的发病状况及危害特点,分析引起病害的原因,建议采取增施钙、镁、锰、锌等中微量元素肥,保花保果,推迟芒果开花坐果时间等技术措施防治芒果软鼻子病。  相似文献   

13.
海南省芒果作物病害调查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2004年4月~2006年5月对海南省芒果主产区进行为期2年的芒果作物病害调查,通过实验室内对病害及其病原物种类的鉴定并参阅相关资料,发现目前海南省芒果作物上的病害共有42种,其中真菌病害32种、细菌病害5种、线虫病害3种、寄生性植物2种;对芒果致病较重的病害主要有白粉病、流胶病、枝枯病、蒂腐病、细菌性果腐病、软腐病、灰霉病、煤烟病、幼苗立枯病、果腐病等10种。调查结果对于科学制定芒果病害综合防治措施,保障海南省芒果种植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蚧壳虫是荔枝、龙眼、芒果等果树的主要害虫.受害果树树势衰弱,不长新梢,不抽花穗,容易形成老化树,很难座果,并且诱发煤烟病,影响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15.
芒果贮藏期的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芒果贮藏期间较易发生的炭疽病、蒂腐病、曲霉病的主要症状、病原菌以及发病条件等,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印度北方邦,研究了芒果采后施用不同的药剂防治黑腐病、蒂腐病以及炭疽病引起的果腐,这三种病害分别由黑曲霉菌、球二孢菌、炭疽病菌引起.试验包括杀菌剂处理(即苯菌灵、杀菌灵、多菌灵和氯酸钠),热水处理和施用芥子油.几个综合处理对防治上述真菌病害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了满足实际病虫害诊断对专家系统韵需求,根据芒果病虫害特征诊断与防治的特点,结合芒果病虫害的相关信息,基于案例模糊推理的推理机制和结构框架,以VS2008和SQL Server 2000为开发工具,建立了芒果病虫害诊断系统的知识库规则库和案例库,并设计了推理机制,通过专家系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构建了面向农户的数字化芒果病虫害诊断系统.系统的实施对于推广植保知识、指导农户科学防治芒果病虫害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8种杀菌剂对芒果果腐病原粉红单端孢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8种杀菌剂对芒果果腐病均有抑制效果,除氟硅唑外,其余7种均可用于防治芒果粉红单端孢菌引起的病害.其中,多菌灵对粉红单端孢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其EC50和EC75值分别为1.30和3.09 mg·L-1;其次依次为咪鲜胺锰盐、戊唑醇、腈菌唑和醚菌酯;代森锰锌和百菌清对病菌的抑制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9.
根据百色市右江河谷地区芒果发生的主要病虫害种类,提出了防治对策,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方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药剂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有效控制百色市右江河谷地区芒果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为百色市右江河谷地区芒果生产健康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对嘧菌环胺和氟嘧菌酯2种药剂的复配应用提供依据,采用室内生长速率法,以柑橘疮痂病菌、茶树芽枯病菌、芒果炭疽病菌、苹果腐烂病菌和葡萄黑痘病菌为作用目标,研究嘧菌环胺和氟嘧菌酯复配剂对不同病原菌的协同增效作用.结果表明:嘧菌环胺对5种病原菌的EC50为0.40~1.78 mg/L,氟嘧菌酯对5种病原菌的EC50为0.13~0.94 mg/L;嘧菌环胺和氟嘧菌酯按适当比例混配对5种不同病原菌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混配比例为1∶3时,对柑橘疮痂病菌和茶树芽枯病菌的共毒系数分别为195.03和201.48;混配比例为6∶1时,对芒果炭疽病菌的共毒系数为196.29;混配比例为1∶5时,对苹果腐烂病菌的共毒系数为195.27;混配比例为1∶10时,对葡萄黑痘病菌的共毒系数为198.89.综合比较并考虑防治成本,嘧菌环胺与氟嘧菌酯防治柑橘疮痂病以1∶5~3∶1复配较好,防治茶树芽枯病以1∶5~9∶1复配较好,防治芒果炭疽病病以1∶9~9∶1复配较好,防治苹果腐烂病以1∶10~5∶1复配较好,防治葡萄黑痘病以1∶10~5∶1复配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