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以新鲜小麦胚芽为原料,用微波灭酶、混合和压片等方法,研制小麦胚芽咀嚼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小麦胚芽咀嚼片的最佳工艺参数和配方参数。结果表明:小麦胚芽咀嚼片较好地保留了小麦胚芽中的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微波稳定麦胚的机制,以小麦胚芽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测量频率、含水率、脂肪含量及添加不同无机盐条件下麦胚粉体的介电特性(介电常数ε'和介电损耗因数ε″)。实验结果表明,在2个常用微波频率下,小麦胚芽ε'在频率为915 MHz时略大于2 450 MHz时,但ε″在2 450 MHz时明显大于915 MHz时;小麦胚芽介电特性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大,当其含水率从4%增至16%时,其ε'和ε″分别从2.61和0.02升高至4.32和0.8;不同脂肪含量的小麦胚芽的介电特性相差较小,尤其是ε″;对比添加5种无机盐后小麦胚芽介电特性发现,Na Cl对其ε'和ε″有明显增加作用,尤其是当Na Cl的质量分数为1%时,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3.
小麦胚芽脱脂后,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小麦胚芽蛋白质的提取工艺,试验结果表明,提取小麦胚芽蛋白质的最佳工艺条件是:pH值9.5、提取时间80min、温度50℃和料液比为1∶6,在最佳条件下小麦胚芽蛋白的提取率为63.16%。并对得到的小麦胚芽蛋白进行了测定与分析。以脱脂小麦胚芽为原料,采用碱性蛋白酶(Alkaline Protease,Alcalase)水解制备了小麦胚芽多肽。并对脱脂小麦胚芽肽进行了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4.
采用超声波处理小麦胚芽球蛋白以提高其功能性质.研究了超声波处理对小麦胚芽球蛋白理化和功能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超声波处理后,小麦胚芽球蛋白的巯基和二硫键含量、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随着超声波功率的增加,小麦胚芽球蛋白的疏水性、起泡性、起泡稳定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都降低;当超声波功率大于900 W时,由于小麦胚芽球蛋白重新伸展,疏水基团暴露增多,引起疏水性、起泡性、起泡稳定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增加.此外.超声波功率对小麦胚芽球蛋白的溶解度有显著影响,随着超声波功率的增加其溶解度明显增加.因此,通过选择适宜的超声波功率水平能够改善小麦胚芽球蛋白的理化和功能性质.  相似文献   

5.
尚丽娟 《农业机械》2012,(36):73-75
胚芽是小麦生命的根源,是小麦中营养价值最高的部分。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发和研究小麦胚芽。本文对小麦胚芽的营养方面做了详细研究,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选取了两种在我国较为常见且消费量较大的生湿面制品,并模拟现在市场上生湿面制品的物流和销售环境,进行了生湿面制品中丙二醇添加量对其货架期水分含量影响的研究。采用了0、0.15%、0.5%、1%、1.5%、2%、2.5%和3% 8个丙二醇浓度序列,作为试验的变化因素,检测了饺子皮样品和面条样品在两种不同环境下的延展性,进行了感官特性分析,并研究了其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储藏天数下,丙二醇浓度越大,饺子皮和面条的延展性越好,在生湿面团中添加一定量的丙二醇(≥2%)具有良好的改善面团延展性并维持样品稳定性的作用。此外,对于4 ℃和25 ℃储藏条件下的生饺子皮和面条,随着丙二醇添加量的增加,样品表面含水量增加,柔韧性与弹性增大,而且随着丙二醇浓度的增大,饺子皮和面条的生面香程度增大,且对于熟饺子皮和面条,随着丙二醇含量增加,样品硬性和嚼劲增大。   相似文献   

7.
麦胚制品开发前景看好麦胚制品是采用特殊工艺提取小麦胚芽后的食品,现已开发出能作为主食食用的有麦胚片、麦胚粉、麦胚通用粉、麦胚自发粉、麦胚冲调粉等系列产品。小麦胚芽含有高蛋白、高脂肪、高纤维素。维生素E及锌、铁、硒等微量元素,其成分高于一般食品几倍乃至...  相似文献   

8.
小麦收获后正值高温高湿季节,一旦保管不当,很容易生虫霉变。通过总结和探索,现向农民兄弟介绍几种安全储藏小麦的新技术。 农膜密闭法 选用较厚的塑料农膜,根据储粮的多少,截制成筒形状备用(接逢用电烙铁烫牢即可)。  相似文献   

9.
经过一年的劳作,农人们喜获丰收,但是要保存好丰收的成果,需要考虑到谷物的晾晒与储藏。在山西,农作物以小麦、谷子、玉米等为主,因此,晾晒和储藏的方式有所不同,储藏的工具也多种多样。同时,山西人以面食为主,且种类非常丰富,因此,加工工具的门类也很齐全。1.晾晒与储藏工具谷物脱粒完毕,接下来的工序是晾晒、储藏。大量的谷物、豆类的晾晒是在场圃上进行,少量的可放在晒箩里晾晒(见图1)。现在的山西农村在晾晒玉米时,一般会在院落里  相似文献   

10.
辐照对鲜食核桃发芽率与胚芽内源激素含量的影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讨辐照对鲜核桃的抑芽效果及胚芽内源激素与其萌发的关系,以辽河4号鲜核桃为试材,用不同剂量~(60)Co γ射线处理后,研究了常温(20±3)℃下和(0±1)℃冷藏30d后再于(27±1)℃温度下贮藏核桃的发芽率及0、0.1、1.0kGy剂量处理核桃胚芽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两种贮藏条件下,对照样品胚芽分别在20d和12d萌发,萌发时内源激素ABA(脱落酸)含量下降,GA_3(赤霉素)、IAA(生长素)、ZR(玉米素核苷)含量及w(GA_3)/w(ABA)、w(IAA)/w(ABA)和w(ZR)/w(ABA)的比值增加,以对照样品减幅和增幅最大.表明内源激素ABA对鲜核桃胚芽萌发起抑制作用,GA_3、IAA和ZR起促进作用; 0.05kGy剂量辐照处理即可完全抑制鲜核桃胚芽的萌发.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玉米胚芽的稳定性,分别采用短时微波、紫外照射和挤压法3种工艺对新鲜玉米胚芽进行稳定化处理。以玉米胚芽的脂肪酶(LA)和脂肪氧化酶(LOX)为指标进行稳定化处理方式择优,结果表明,挤压法在玉米胚芽灭酶效果方面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2.
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进行了柑橘货架期的快速鉴别模型的研究.在两个不同的时间采集从市场上购买的黄岩地区的32个柑橘(同一时间采摘)的近红外光谱,并将不同时间采集光谱时的柑橘的货架期分别定为1类和2类(间隔为10天),对不同货架期的柑橘样品光谱进行主成分特征提取,将提取的特征变量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建立了基于主成分和神经网络的近红外光谱柑橘货架期的快速鉴别模型.所建模型对1类中7个样品货架期的鉴别结果中有4个样品的货架期预测准确率在90%以上;对2类中8个样品货架期的鉴别结果准确率均在90%以上.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很好地进行柑橘类水果的货架期的快速鉴别.  相似文献   

13.
2014年11月18日,在全国粮食科技创新大会闭幕式上,国家粮食局发布了4项粮食行业自主创新重大科技成果及前沿技术。这些重大科技成果的应用,将对粮食储藏技术产生革命性的影响。这4项粮食重大科技成果及前沿技术是,粮食储藏"四合一"升级新技术、呕吐毒素超标小麦安全利用技术、粮食库存识别代码及物联网技术应用、食用植物油适度加工关键技术。其中,粮食储藏“四合一”新技术研究开发与集成创新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相似文献   

14.
对小麦麸皮进行了不同的处理,研究其对水溶性阿拉伯木聚糖得率的影响,包括发酵、超声波、添加木聚糖酶以及挤压等。以得率为指标得出它们的影响程度顺序为:添加木聚糖酶>挤压>发酵>超声波。  相似文献   

15.
以小麦秸秆和烟煤为研究对象,基于同步热分析技术,研究了小麦秸秆掺混质量分数为100%、60%、40%、20%、10%和0的动态燃烧特性,并优化了小麦秸秆与烟煤的掺混比例。研究结果表明,烟煤燃料比远大于小麦秸秆,说明烟煤更利于燃烧。从灰分特性分析,混燃有利于降低秸秆积灰和结渣风险。从混燃的燃烧速率(DTG)曲线可以看出,随着小麦秸秆质量分数降低,挥发分阶段燃烧速率由2079%/min逐渐降低为208%/min。小麦秸秆固定碳燃烧阶段最大速率(4033%/min)出现在419℃。由于烟煤质量比例的增加,混合燃料热稳定性提高,固定碳燃烧阶段逐渐向高温方向移动至525℃,并在过渡阶段出现2个燃烧峰。着火温度随着秸秆添加比例的降低逐渐升高,秸秆质量分数大于20%的着火温度区间为260~268℃,此时着火性能相比小麦秸秆并无显著下降。随着秸秆比例降低,燃尽温度则由520℃缓慢上升至596℃。从综合燃烧特征指数(SN)分析,在秸秆质量分数不小于40%时,SN大于3.60×10-7%2/(K3·min2),此时混燃组合可保证较好的燃烧特性。由差时扫描量热(DSC)数据分析可知,小麦秸秆质量分数为40%时,整体放热量为单独烟煤的84.14%。在提高整体放热量并保证较好燃烧特性的原则下,与烟煤掺混的小麦秸秆添加40%为较优比例。  相似文献   

16.
赵贵兴 《农业工程》2012,2(4):34-41
大豆胚芽是大豆加工副产物,用其提取得到的胚芽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植物甾醇等活性物质。该文着眼大豆胚芽的综合利用,开发富含维生素E等功能性成分的大豆胚芽油,并将其制成微胶囊,不仅充分发挥了大豆胚芽油的营养和保健功能,也可增强脂肪酸及其维生素E的稳定性。该文对大豆胚芽油的制备、精炼及其微胶囊化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为大豆胚芽的合理有效利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较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灌溉方式下适宜的生物质炭添加量。【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方式(漫灌、滴灌、微喷灌、喷灌)与生物质炭不同添加量(0、10 t/hm~2和20 t/hm~2)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灌溉水利用效率及氮肥表观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与漫灌处理相比,滴灌、喷灌和微喷灌处理在节水约50%的条件下,其籽粒产量均有所降低,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滴灌降低了秸秆产量,并增加了小麦收获指数。喷灌降低了每穗的实粒数,提高了空瘪率。生物质炭添加对冬小麦氮肥表观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节水灌溉处理的氮肥表观利用效率较漫灌处理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与漫灌处理相比,滴灌、喷灌、微喷灌处理均显著提高了灌溉水利用效率(p0.05),增幅分别为42.79%、39.09%和47.71%,且滴灌、喷灌和微喷灌条件下添加生物质炭处理的灌溉水利用效率也显著高于漫灌条件下的生物质炭处理(p0.05)。【结论】滴灌、喷灌和微喷灌在不明显降低作物产量的条件下可节水约50%。生物质炭添加量对不同灌溉方式下的小麦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均没有显著影响。综合考虑作物生长、产量、灌溉水利用效率等因素,初步认为滴灌为华北地区冬小麦较为适宜的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18.
大米在储藏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研究两种大米在常温(15℃)和高温(30℃,40℃)下储藏前后的水分含量、脂肪酸含量、粘度值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情况,判断高温储藏条件下大米的品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时间的增加,大米的水分含量、粘度值、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而脂肪酸值则呈上升趋势,且高温30℃和40℃时比常温时的品质劣变明显。  相似文献   

19.
食用油不同储藏技术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40℃条件下对花生油和大豆油进行充N2、加脱氧剂、负压和加TBHQ方式储藏,同时以15、25和40℃条件下的常规密闭避光进行对照,储藏150d,每隔30d取样测定指标,研究了储藏期间花生油和大豆油的酸值、过氧化值及羰基值及P-茴香胺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同样的储藏条件下,温度越低储藏效果越好;在40℃条件下,加TBHQ效果最好,脱氧效果稍优于负压,充N2效果最差;在高温下,充N2、加脱氧剂和负压等气调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温下油脂氧化酸败问题,而添加抗氧化剂TBHQ可以极大地减缓食用油品质劣变。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南美白对虾肉(PV)的贮藏稳定性,研究了蔗糖、菊糖和海藻糖对PV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与状态图的影响。采用静态称量法研究了25℃下PV和按虾肉质量添加10%蔗糖(PV-S)、10%菊糖(PV-I)和10%海藻糖虾肉(PV-T)的吸附等温线。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了PV、PV-S、PV-I与PV-T的Tg和冻结点温度(TF)。分别采用Gordon-Taylor方程和Clausias-Clapeyron方程拟合Tg与TF数据,构建了虾肉的状态图,探讨了添加糖类对PV的Tg与状态图的影响。结果表明,PV、PV-S、PV-I与PV-T的水分吸附等温线呈III型,GAB模型为描述PV、PV-S、PV-I与PV-T水分吸附特性的最适模型。PV、PV-S、PV-I与PV-T的平衡含水率随着水分活度aw的增大而增大。aw一定时,平衡含水率随着糖类添加而降低。添加糖类降低了PV的单分子层含水率。PV、PV-S、PV-I与PV-T的Tg随着含水率增加而降低。相同aw时,Tg值高低顺序依次为PV-I、PV-T、PV-S、PV。根据状态图,PV、PV-S、PV-I和PV-T的最大冷冻浓缩溶液时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分别为-71.35、-64.76、-58.36、-59.36℃,与之对应的溶质含量分别为73.2%、73.4%、72.6%、73.4%,即非冻结含水率分别为26.8%、26.6%、27.4%、26.6%。添加糖类尤其是菊糖与海藻糖能显著提高南美白对虾肉的贮藏稳定性,延长其货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