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中国盆景的继承与发展问题,我们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理论到实践进行科学的、艺术的、美学的研究,继承发展其精华,并在其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下面,我们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探讨。一、突出民族文化特色民族风格是中国盆景得以生存的灵魂。千百年来,一直成为中国盆景的发展导向,赋予了中国盆景特有的文化、精神内涵和纯朴自然的风貌。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美学思想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中国盆景的发展。中国盆景正是借鉴了这些传统的理论,形成并丰富了自己的艺术语言。盆景艺术创作基于中国绘画,自宋代绘画艺术空前发展至现代,画理、画论中描绘了许多关于盆景民族风格  相似文献   

2.
雷柏阳先生在贵刊1996年第6期《关于盆景的“意境”和鉴赏标准》一文中,几乎把盆景艺术在创作过程与欣赏活动中的意境全否认了;把近几年国内各名家所创作的具有意境美的作品,简单化地看成是以题名取胜而已。笔者对此不敢苟同。盆景的题名,是中国盆景的特色和组成部份。题名的深入浅出、意蕴含蓄,体现出创作者的文化艺术修养。作者借助题名来传达作品的内容,概括景观特色,深化意境,使欣赏者顾名思义,顺藤摸瓜,如揭帘幕,见题名而省悟到寓托在景物中的内在意象。如《骄杨颂》,创作者心有成竹,借物寓情,立意塑造了一株轻扬向上、绿染重霄九的珍珠黄杨的英姿飒爽  相似文献   

3.
如果中国盆景艺术是一座殿堂,那么,地方特色就是构筑殿堂的砖瓦。地方特色奠定了中国盆景的基调,是中国盆景独有的亮点。中国盆景艺术之所以能异彩纷呈,青春常在,领军世界盆景艺术,皆为地方特色之功。没有地方特色就没有中国盆景艺术昨日的精彩和今日的辉煌。地方特色是中国盆景艺术流派形成的基础。盆景是最受环境、土壤、气候、素材、地域文化等因素影响的艺术创作形式之一。人们在一定地域内进行盆景创作,都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由上述因素造就的规律行事,创作出风格相近的盆景作品来,这种因地域而产生的相近风格就被称为地方特色。而随着地  相似文献   

4.
盆景艺术家赵庆泉近年来的作品,在国内外赢得了很高的声誉。他从中国古代山水画和自然界中吸取营养,在继承中创新,作品题材广,布局巧,画面美,意境深。创作师法自然,顺乎自然之理,巧夺自然之功,在平凡中蕴藏奇美。一、民族风格和时代特征融为一体:纵观近年来赵庆泉在各种刊物上发表的作品照图,构成了妙造自然,生气远出的画面。过目即给人以绘画般的艺术美感,品味起来具有诗歌般深远的意境。诗情与画意集于一身。更为可贵的是使盆景这一古老的传统艺术,满足了时代  相似文献   

5.
意境,是中国美学的一个特有范畴。研究盆景的意境,可为盆景的创作、欣赏与评价提供理论启示,亦可为盆景艺术理论增添新的内容。意境不是“意”与“境”的简单加和。意境的“意”不等于“立意”的“意”;意境是艺术作品中情、景交融,并与艺术对象的情感经验相互沟通时产生的一种艺术境界。景象、情感与欣赏经验是意境的三元素。  相似文献   

6.
中国盆景艺术的美学特点是求雅脱俗,形神兼重,十分讲究含蓄美、朦胧美,意境深远。讲究以实景托虚景,虚实结合;讲究层次和景深,以达到“有限变无限,有界变无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引人入胜,令人遐思”、“不尽之意,回味无穷”。中国盆景素以诗情画意见长,优秀的作品耐  相似文献   

7.
<正>嘉善春鹃盆景造型是以毛鹃或夏鹃老桩为砧木,以春鹃为接穗,采用盆景造型手法,完美结合中国传统盆景与嘉善春鹃特色,作品将扬派盆景"云片"造型手法和岭南盆景"蓄枝截干"修剪艺术融为一体,并传承浙派盆景"重风骨、尚气韵"的艺术风格,逐步形成缩龙成寸的大树风貌,尽显严谨、稳健、端庄之美和雄迈、洒脱、奔放之气,盆景体量不求大,重在追求整体美感,兼具花的绚烂夺目和盆景的人文意境,尤其体现观花盛况,表现深远的艺术意境。  相似文献   

8.
格调清新 造诣精湛——简评沈水泉盆景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沈水泉先生酷爱盆景艺术,潜心钻研近30年,业余创作的盆景在历届全国及省市级展览上多次获奖。其盆景作品格调之高雅,造诣之精湛,与其为人的低调、虚心好学以及对盆景艺术孜孜不倦的研究探索是分不开的。其作品以鲜明的时代精神展示了杭州盆景的地方风格和特点,传承了前人的长处,发扬了自我的个性,立意构图讲究意境,造型吊扎错落有序,注重节奏布势,有自然流畅、清新淡雅之长,作者真、善、美之品格尽显其中。  相似文献   

9.
盆景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艺术之一,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艺术风格与流派,从取材到创作,有一套丰富的经验。我们发展盆景艺术,首先必须将前人留下的宝贵遗产很好地继承下来,如果让其失传,将是极大的损失。但是,时代在前进,各种艺术也都在发展,盆景同样也必须和时代相适应。因此,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还要进行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10.
《中国花卉盆景》88年第3期彩色插页盆景欣赏栏里,由张夷同志创作的题名《昭君出塞》的山石盆景,无论从石料的选取,艺术的加工,还是意境的创造,都很有特色,耐人寻味。灰白色石头,经过作者的艺术处理,形成一座座起伏的山峰;灰白色的基调,  相似文献   

11.
受中国古代诗词、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的影响,中国盆景艺术讲究对意境美的追求。这是一个值得进一步发扬的好传统。但在这种追求中,不少作品热衷于对古老苍劲、虬枝盘曲氛围的营造,喜欢刻意表达一种历史的沧桑感。这种趋势发展过了头,就会误入歧途。这恐怕也是目前清新自然之作不多见的原因之一。翻开《中国花卉盆景》1997年第8期封三,一股清新之气扑面而来,心中涌起一种期待已久的喜悦。带来这喜悦的,便是伍宜孙大师的3幅作品:一  相似文献   

12.
<正>目前,大型乃至超大型树木盆景已司空见惯,不足为奇,并似乎已成为一种时尚。树木盆景究竟是大好还是小好?笔者认为,宜小不宜大,小型盆景好处多多。符合盆景创作要求盆景盆景,盆中之景。众所周知,盆景是用艺术手法将大自然美景以及人文景观再现于盆盎之中的艺术表现形式,是微缩景观。小中见大,缩龙成寸,以小树展现大树或古术风采,早己成为树木盆景创作的准则和目的。以"咫尺之石,观五岳太华;一勺之水,目睹千里江河",是对盆景艺术的极好诠释。将与自然大树一般大小的树桩移植于盆中,有悖于盆景的创作要求,难冠盆景之名,不宜追奉。而小型盆景,恰好以其有限的体量,无限的魅力,很好地承接了盆景创作原则,是应该提倡的盆景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盆景,是指清代以前的盆景。如今能够保留下来的实物已为数不多,盆龄在500年左右的更绝无仅有。但是从这些为数不多的盆景中,使我们看到前人的创造精神和他们为中国盆景艺术发展所付出的巨大劳动。对传统盆景,我们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理论到实践进行科学的、艺术的、美学的研究,继承  相似文献   

14.
从历届全国及省级盆展中,我们高兴地看到盆景艺术从形式到格局都具有新的突破。不少作品都以较强的艺术内涵而倍受人们的青睐。在立意布局上,已不满足于靠简单规范的形式表现景物,而以明确的主题喻示其艺术底蕴,向更高层次的意境深度开拓。如上海段子敏的《丛林狮吼》,以“狮吼”为鲜明主题,用太湖石为素材,“狮尾”部栽植小叶虎刺,点出丛林景观效果。该作品大胆采用艺术的奇特手段,既体现出“雄狮”猛健的壮观神韵,又具有浓郁的山水风情,把自然美与艺术美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布局独特,立意新奇,使人顿足留连,耳目一新。盆景和中国画异曲同工,讲究“意在笔先”,但创作所采用的材料不同,能表现的意境深度也各有差异。中国画是平面构图,而盆景创作则是利用具体材料表  相似文献   

15.
<正>当前盆景艺术百花齐放,繁花似锦,但笔者经一番冷静思考,认为仍有诸多不能尽如人意之处,亟待从业者深入探讨。盆景创作缺乏精品意识目前盆景艺术界有两个方向:一是依赖继承传统。二是推崇西方美学反叛传统。纵观当前盆景艺术创作整体倾向,绝大部分还是在传统的大本营里安营扎寨,布摆方阵。而一些思维活跃、敢于  相似文献   

16.
“继承传统,开拓创新,为创立既有民族风格,又有时代精神的盆景艺术而努力”这是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制订的中国盆景艺术的发展方向。它反映了时代的需要,也反映了盆景艺术家的心愿;它包含有理论问题,更有实践问题;它是协会的总任务、总目标。我们这里所说的盆景艺术的创新研究,必须坚持沿着这个“方向”前进,只有这样,才能把我国盆景艺术提高到与时代相适应的水平上来。  相似文献   

17.
象形山水盆景是以形象雅石作主峰,置于相应的山水环境之中而显示其特色的一种盆景形式。正如《苏本一谈盆景艺术》一书指出:“象形山水盆景是兼雅石和山水盆景双重特色的盆景。其形象式主峰与相应的山水环境有机结合,展示出景、形、神、情的统一,它以浓郁的诗情画意使创作意境得到深化而显示其艺术特色。”(见该书88页)它或雄、或秀、或奇,其形象的神韵和内涵,都显现出自然景观与心交融的灵意。象形山水盆景形象式的主峰,大多有人或动物个性化的形貌特征。它把形象美和山姿美有效地统一起来。因此,它比一般山水盆景更具直观性、可感性和趣  相似文献   

18.
盆景艺术的一朵奇葩——挂壁盆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种新形式的盆景艺术——挂壁盆景,象一朵新生的奇花在这盆景艺术的百花园中诞生。挂壁盆景既继承了传统的技艺,又综合吸收了贝雕、树皮画等艺术的精华,是传统的盆景艺术同现代工艺美术的巧妙结合。在有限的空间里,充分体现出缩龙成寸、以小见大、以形传神的艺术魅力。挂壁盆景在取材、制作  相似文献   

19.
江西省首届花博会于2002年9月28日至10月13日在南昌举办,展示出近20年来革命老区在自然生态环境的优化、花卉产业的发展、文化艺术的普及、城市园林绿化等方面所取得的可喜成就。展地共分室外园林人文景观和室内花卉、盆景、根艺、赏石、科技等两大展区。为了给首届花博会增添光彩和展示江西盆景艺术发展水平,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江西籍会员,积极参与了这一活动,参展人数与作品均居省级历届展会之首。作品亮丽多彩,风格各异,品位较高,表现出赣鄱大地的盆景艺术特色。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多数作品均以园培树材和中、小型为主,表达出协会会员在新时代的创作理念和对中国盆景艺术发展方向的正确认识、以实实在在的范典,表达出他们对“老、大、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和中国花卉盆景编辑部在北京举办的第七期盆景、园艺培训班上,赵庆泉先生为学员们讲述了水旱盆景的制作过程,使我这个喜爱水旱盆景创作的工作者从实践中又提高了一步。现将赵先生的讲述,按我的学习体会记录下来,与喜爱盆景的同道共享。中国盆景与优美的自然景致有着密切联系。可说是微型的造园艺术,可以表现树木的景象,亦可表现山水的景象。水旱盆景是其中的一种形式,它是树木盆案和山水盆景的有机结合,是以植物、山石、水、土为主要材料,在浅口水盆里表现水、旱、树、石兼而有之的自然景象。赵庆泉先生在继承中国传统水旱盆景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创新,并逐渐形成了清新、秀丽的个人风格。他创作的水旱盆景以树木为主,山石为辅,表现大多为比较“完整”的自然号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