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评价生物有机肥料的环境效应,进一步改善生物有机肥的性能。[方法]施用生物有机肥,研究生物有机肥对土壤氨挥发和土壤氮、磷、钾淋溶的影响。[结果]施用生物有机肥后果园根区域土壤氮挥发损失率减少;与施用化肥相比,氮、磷、钾的淋溶损失率减少。[结论]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以减少土壤中氨挥发损失和氮、磷、钾的淋溶损失,增强土壤的保肥性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烤烟合理施用有机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广东南雄紫色土烟田施用不同有机肥对烟株根际土壤酶活性、速效氮含量的影响。[结果]600 kg/hm2有机肥可在不同程度提高大田期烟株根际土壤转化酶、过氧化氢酶、蛋白酶、碱性磷酸酶及脲酶活性,以施用生物有机肥效果最为显著;烟株根际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也随有机肥种类的不同而在烟株大田期呈不同的变化,但其与烟株根际土壤转化酶、过氧化氢酶、蛋白酶、碱性磷酸酶及脲酶活性极显著相关;以生物有机肥处理烟株根际土壤速效氮含量变化最符合生产优质烟叶烟株的吸氮规律,且显著提高成熟期烟株根系活力,提高烟叶的田间耐熟性。[结论]施用生物有机肥对延缓烟株衰老、确保烟叶的田间耐熟性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果园土壤污染生物修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弄清土壤污染的生物修复作用机理。[方法]通过果园田间试验和土壤模拟试验,研究施用果树生物有机肥对果园土壤生物修复的作用。[结果]生物有机肥提高了根域土壤多酚氧化酶、脲酶、磷酸酶等酶的活力;促进了根域土壤对Pb2+等重金属的钝化;增加了有益真菌、放线菌、细菌等活性菌的数量,降低了根腐病菌、疫腐病菌、白/紫纹羽病菌和线虫等有害生物的数量。[结论]该研究为生物有机肥在果树上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施用有机肥对高粱吸收重金属汞的影响。[方法]以高粱(青选一号)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汞水平下施用有机肥对土壤汞的形态转化及植物吸收汞的影响。[结果]同一汞水平、不同有机肥水平下,高粱苗期土样中的汞全量差异不显著;同一有机肥水平下,随着汞施用量的增加,土样中汞全量递增。施用有机肥可明显降低土壤中有效态汞的含量。高粱幼苗茎叶和根的汞含量随着汞施入量的增加而增加,茎叶的含量明显小于根。同一汞水平下,不施有机肥和施用有机肥的高粱幼苗茎叶和根的汞含量差异显著。[结论]施用有机肥明显降低了高粱幼苗茎叶和根中汞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施用有机肥对高粱吸收重金属汞的影响。[方法]以高粱(青选一号)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汞水平下施用有机肥对土壤汞的形态转化及植物吸收汞的影响。[结果]同一汞水平、不同有机肥水平下,高粱苗期土样中的汞全量差异不显著;同一有机肥水平下,随着汞施用量的增加,土样中汞全量递增。施用有机肥可明显降低土壤中有效态汞的含量。高粱幼苗茎叶和根的汞含量随着汞施入量的增加而增加,茎叶的含量明显小于根。同一汞水平下,不施有机肥和施用有机肥的高梁幼苗茎叶和根的汞含量差异显著。[结论]施用有机肥明显降低了高粱幼苗茎叶和根中汞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河蟹对水稻不同生育期根际土壤的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设置生物有机肥田和河蟹生物有机肥复合种养稻田的水稻大田实验,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对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的稻田土壤进行16S rRNA基因分析,并解析土壤理化因子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河蟹引入生物有机肥田后,水稻的不同生育期根际土壤...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生物有机肥对烟草青枯病的田间防效及其对烟草根际病原菌数量和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方法]试验采用由拮抗菌经二次发酵制成的生物有机肥对2个青枯病发病严重的田块进行田间烟草青枯病害防控试验,2个田块的处理相同,分别为常规施用无机肥处理(CK)和无机肥配施生物有机肥处理(BOF),2个田块分别标记为CK1、BOF1和CK2、BOF2。通过测定不同处理的青枯病发病率和烟叶产量,探究生物有机肥的田间防效。利用荧光定量PCR研究根际土壤病原菌数量变化,并用Biolog-ECO板研究不同时期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结果]BOF1和BOF2处理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控率分别达到68.1%和70.5%,烟叶产量分别提高8.9%和10.8%,产值分别提高24.9%和25.9%;施用生物有机肥能显著降低根际土壤青枯菌的数量,在移栽后40、60和80 d BOF处理的青枯菌数量均比CK处理少1个数量级;施用生物有机肥能显著增加烟草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功能多样性,改变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结论]在大田中施用生物有机肥通过减少根际土壤病原菌数量和增加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对烟草青枯病具有较好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8.
不同有机肥处理对土壤及芹菜中重金属残留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控制重金属在土壤和西芹的污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美国西芹为试材,设不同肥料(对照、普通有机肥、沼渣、精制有机肥)和不同施用量(精制有机肥高、中、低)处理,测定了土壤和芹菜中的重金属含量。[结果]沼渣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影响最低,精制有机肥影响最大。土壤中主要受影响的元素为Cd和Zn。土壤中Cd均因施用有机肥而有所增加,并且随施肥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重金属在西芹各部位含量高低表现为:根>叶>茎。但Zn的分布与其他重金属不同,表现为叶>根>茎。西芹对重金属的富集比率顺序为Cd>Zn>Cu>Pb>Cr。[结论]施用有机肥改变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含量,Cd和Zn的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综合处理模式对工程扰动地玉米产量及其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以马龙县工程扰动1年土壤和玉米为研究对象和材料,研究不同处理对工程扰动土壤养分、酶及其玉米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与处理①(牛粪+全量化肥)相比,处理②(玉米秸秆还田+生物有机肥+石灰粉+地膜覆盖+80%化肥)和处理③(绿肥还田+生物有机肥+石灰粉+地膜覆盖+80%化肥)可使土壤的团聚结构和稳定性显著增强,有机质含量和CEC显著提高,脲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增强。[结论]不同有机肥配合石灰粉、地膜覆盖措施、绿肥还田等综合技术可以明显改善云南黄红壤供肥性能。  相似文献   

10.
连续施用生物有机肥提高设施黄瓜产量和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估田间连续施用生物有机肥对设施黄瓜的促生效果,以期为有效改善施肥模式和提高设施黄瓜产量提供新的途径。[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连续3季施用化肥、有机肥及生物有机肥对设施黄瓜产量、生物量、品质及病原菌数量的影响。[结果]相比于化肥(CF)处理、有机肥(OF)处理和空白对照(CK),连续施用生物有机肥(BIO,含解淀粉芽孢杆菌SQR9)的每一季均增加了植株株高、茎粗、叶绿素含量和产量;第1季增产幅度分别达11.06%、9.41%和18.60%,第2季分别达30.63%、3.67%和75.44%,第3季分别达9.63%、7.44%和69.95%,且第1季和第2季BIO处理产量显著高于CF处理和对照;同时生物有机肥的施用也明显提高了果实维生素C、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提高了黄瓜品质;连续2季施用BIO后,根际土壤中病原菌数量最低且显著低于CF处理和对照;连续施用3季后,BIO处理根际土壤中病原菌数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和对照。[结论]连续施用含解淀粉芽孢杆菌SQR9的生物有机肥可以有效提高设施黄瓜产量和品质,并且可以降低土体和根际土壤中病原菌的数量。  相似文献   

11.
宁夏六盘山不同森林类型土壤贮水与入渗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评价六盘山不同森林类型的水源涵养生态功能,本文对六盘山7种森林类型林地土壤的贮水和入渗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纯林林地的土壤饱和贮水量依次为5 151.867 t/hm3,4 798.500 t/hm3,4 632.533 t/hm3;不同混交林林地的土壤饱和贮水量依次为6 261.542 t/hm3,5 380.267 t/hm3,5 254.222 t/hm3,5 019.700 t/hm3;土壤贮水量随土壤容重和孔隙度变化的差异不显著,土壤持水率随土壤容重和孔隙度变化的差异极显著。不同纯林林地的土壤初渗速率依次为7.18mm/m in,9.06mm/m in,13.77mm/m in;稳渗速率依次为0.70mm/m in,2.04mm/m in,2.15mm/m in;不同混交林林地的土壤初渗速率为9.32mm/m in,8.20mm/m in,6.94mm/m in,3.38mm/m in;稳渗速率为2.74mm/m in,1.22mm/m in,2.50mm/m in,1.42mm/m in;土壤初渗速率和稳渗速率随土壤容重和总孔隙度变化的差异不显著,土壤初渗速率和稳渗速率随土壤毛管孔隙度与非毛管孔隙度变化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2.
磁场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研究了磁场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磁场作用下,土壤胶体ξ电位降低,电荷密度有所提高,土壤持水力,膨胀量下降;土壤微团聚化作用增强,<0.01毫米粒径的微团聚体数量减少,0.01-0.05毫米粒径的微团聚体数量增加;土壤比表面减少,土壤粘结力降低,土壤物理性质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3.
磁场对(土娄)土理化性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结果表明,在磁场作用下,土壤比表面减小,渗透系数增加;<0.001mm的微团聚体数量减小,0.001~0.005mm的微团聚体数量增加;速效氮释放能力提高,磁处理后的(土娄)土粘化层水势提高,膨胀度下降,耕作层水势降低,膨胀度上升;土壤物理性质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4.
15.
晋东南地区旱地农田土壤水分状况及水分循环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农田土壤水分的定位观测资料,应用水分平衡法研究了晋东南地区主要作物对土壤水分的利用和农田土壤水分循环的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农田土壤水分常处于亏缺状态,亏缺量比裸地多,土壤干旱层加深。作物对土壤水分的利用能力、收获时土壤有效水分剩余量因作物而异。冬小麦对土壤水分的利用量较多,用水层较深。春玉米、春谷子利用量较少,用水层也较浅。作物收获时,农田土壤中还有较多的有效水分未被利用,说明旱地土壤水分资源尚有一定的生产潜力,有待进一步开发。  相似文献   

16.
土壤类型,土壤理化特性以及地形小气候对柑桔产量及品质影响很大,紫红土,红沙土为高产优质土,灰红土为中产优质土,麻沙土为中产中质土,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土壤中大于0.02mm砂粒含量增加。柑桔产量和品质明显提高,两者呈极显著正相关和显著正相关,土壤和叶片中的各种营养元素与柑桔产量及品质的相关性,除土壤交换性钙有显著正相关外,其它都不够显著·红壤桔园普遍缺磷、少钾、低钙,微量元素中主要缺乏锌和硼,随海拔高度上升,冰糖橙产量有所下降,果实含酸量明显增加,品质变差。  相似文献   

17.
宁南山区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力和水分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在3个有代表性的气候年份(1981-1983年),6种地区类型,两种肥力条件下对宁夏南部山区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糜子和谷子的生产力和水分利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当前粮食作物平均生产水平为亩产75公斤,蒸腾蒸发量(ET)280mm,水分利用率(WUE)0.27,作物对土壤储水利用程度为53.3%。提高土壤肥力可显著提高作物对土壤水分的利用效率和利用程度。根据试验资料,预测了该地区粮食作物的生产潜力,讨论了3种作物对气候、土地的适应能力及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18.
采用幼苗密集种植、尼龙网分隔根-土界面的方法研究小麦根际微区土壤交换性钾与缓效钾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小麦根际微区内,仅在根表的1 mm 范围内交换性钾呈现相对富集,其他部分的交换性钾呈亏缺状况,其亏缺率与亏缺范围因土壤质地和施钾量的不同而有改变。砂土钾的迁移速率大于轻壤土。前者的亏缺区也大于后者,增施钾肥后根际交换钾的亏缺率增大,加速了钾向根表的迁移和供应。此外,小麦根际微区的缓效钾也呈现亏缺状况。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棕壤耕地面积点173.3余万公顷,主要粮食作物是冬小麦与夏玉米,采用的灌溉模式有15种,对不同灌溉模式下的土壤水状况用土壤有效水指数法进行了研究。计算出各模式下土壤月初有效水含量及土壤供水量。研究结果表明在一般降雨年份及干旱年份,现有灌溉模式的土壤在4、5月份供水不足。多雨年份夏玉米不需灌溉,冬小麦仍需灌溉3次,灌溉定额以225mm为最佳。正常降雨年份夏玉米生育期内需灌水两次,灌溉定额以10  相似文献   

20.
毛乌素沙地主要固沙灌(乔)木林地水分平衡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以定位观测资料为基础,对毛乌素沙地流动风沙土、天然油蒿和鼻柏灌丛及沙柳和樟子松人工林下0cm-100cm风沙,1997上4月-1998年10月水量平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0cm-100cm的土层内,土壤贮水量没有明显的贮水稳定层。流动沙丘各土层之间贮水量的变率,1997年差异较小,年平均为5.5%;1998年明显增大,年平均值为17.0%,并且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相差10%.油蒿群落土壤贮水量的变化主要发生在0cm-80cm的土层内,尤其是0cm-20cm土层变动明显,0cm-100cm土层内年均变率为16.2%;樟子松和沙柳人工林地两年贮水量变率各层次之间差异最小,年均变率分别为18.7%和14.7%;臭柏群落土壤贮水量的变化主要集中在0cm-60cm或0cm-80cm的土层内,并且以0cm-20cm和40cm-60cm土层变化较明显.土壤贮水量的变幅大小,同时受降雨量及降雨时空分布的影响,1998年度的变率明显高于1997年度。各样地土壤贮水量季节变化一般出现两个高峰.第1个高峰出现在4月,第2个贮水高峰值一般出现在7月或8月,此期间是该地区的雨季,其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46.7%,成为土壤水分的恢复补给时期。5月-7月上旬,植物进入生长盛期,耗水量增加,加之降雨补给较少,形成第1个主要失水时期;8月-10月,降雨量逐渐减少,气温和地温较高,植物枝叶茂盛,土壤蒸散量大,形成第2个失水时期,生长期内土壤总贮水量,有植被的沙地较流动沙丘低约100mm-200mm。沙地水量平衡研究结果表明:流沙的年蒸散量最小,两年平均为191.38mm,并且1997年的蒸散量大于1998年约32mm。油蒿、沙柳、樟子松、臭柏样地的蒸散量均大于流沙,而且表现出1998年度大于1997年度的特征(除樟子松外)。4种植物中,以臭柏群落蒸散量最高,年均255.25mm,其次是沙柳,年均值为277.624mm,油蒿和樟子松年均蒸散量分别为263.28mm和246.225mm。4种植物的年均蒸散量均小于同期降雨量334.3mm(均值),基本能够维持土壤水量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