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木萌蘖与平茬高度关系的研究目前几乎局限于伐桩萌枝,为探讨中国沙棘根系萌蘖(根蘖数量、生长量、根系扩散)能力对平茬高度的响应规律及其生物量调节机制,对伐桩0、10、20 cm及未平茬(对照)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随平茬高度增大,根蘖能力及克隆生物量先升后降,且根蘖能力与水平根、垂直根、叶片生物量呈正相关。平茬使克隆对水平根、垂直根、叶片的生物量投资和分配加大,从而增强了根系萌蘖能力。其中,水平根对根蘖数量起主导作用、垂直根对根蘖生长起主导作用、叶片通过促进根系发育而起间接作用。由于水平根、垂直根、叶片生物量随平茬高度的增大先升后降,因此根蘖能力也呈先升后降趋势。  相似文献   

2.
通过种植试验研究了日光温室茄子长季节再生的适宜平茬高度。平茬高度为30 cm时茄子植株的再生生长量最大,平茬高度为90 cm时产量最高。该研究可为日光温室茄子长季节再生优质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宁夏荒漠草原的人工柠条林带为对象,研究不同月份平茬和留茬高度为0、5、10和15cm对柠条营养成分及再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各个生育期内,柠条蛋白质、粗脂肪、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粗灰分质量分数呈现波动变化,其中粗蛋白质量分数变幅为11.19%~15.38%,6月最高。留茬高度对柠条当年再生速度、分枝数、地上生物量无显著影响;留茬0cm植株地径的日增量和冠幅最高,留茬15cm最低;返青率随着留茬高度的增加而降低。5、6月平茬柠条的再生速度、冠幅增量、地径增量和萌枝长增量显著好于其他月份平茬,返青率以5-7月平茬柠条较高。研究认为,从饲用营养成分和柠条再生考虑,宁夏荒漠草原柠条最佳平茬时期为6月,高度为齐地平茬。  相似文献   

4.
选择30年以上的柠条灌木林,选取不同的留茬高度、坡向、坡位进行平茬复壮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区域内,半阳坡平茬植株萌蘖、生长优于阳坡;下半年萌蘖、生长优于上半年;中下坡位优于上坡位;留茬高度低的植株萌蘖、生长优于留茬高度高的植株,最适留茬高度为5 cm以下。  相似文献   

5.
对树头菜进行不同高度平茬,通过平茬对其更新复壮,为其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对树头菜的经营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对10年生树头菜采用0、20、50、100 cm等4种平茬高度,生长期间调查其生长状况,主要包括丛高、冠幅、枝粗、枝长、枝数及其生物量.结果表明,以4种平茬高度进行试验,树头菜均表现出良好的生长趋势,多数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在4种不同平茬高度中,20、50、100 cm平茬处理的各项生长指标皆优于平茬高度为0 cm的处理,其中以平茬高度为100 cm处理的10年生树头菜对其萌蘖效果最好,该处理的其丛高(183.29 cm)、冠幅(164.33 cm)、枝粗(12.81 mm)、枝长(114.45 cm)、枝数(9.56条)等生长指标相比其他处理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6.
【目的】揭示中国沙棘根蘖能力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积累特征对平茬高度的响应规律,确定最有利于根蘖及NSC积累潜力发挥的平茬高度,探讨根蘖能力调控的NSC积累与分配策略。【方法】以15 a中国沙棘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平茬(对照)和平茬高度0,10,20 cm 3个处理,采用回归分析探究根蘖能力(根蘖植株数量和生长量、根系延伸能力和分枝强度)、各构件(叶片、枝条、树干、伐桩、垂直根、水平根)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积累能力(含量、储量)和分配格局与平茬高度的关系,采用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探究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积累能力与根蘖能力的因果关系及其作用途径。【结果】① 随着平茬高度的增大,中国沙棘根蘖能力和NSC积累能力先升后降,最有利于根蘖能力和NSC积累潜力发挥的适宜平茬高度为10~13 cm。② 平茬后,中国沙棘各个构件NSC含量以及叶片、垂直根、水平根NSC储量与其分配比例大多大于或显著大于对照。③ 中国沙棘根蘖能力与NSC积累能力呈正相关,根蘖植株数量、生长量与根系延伸能力、分枝强度呈正相关。其中,树干和水平根的NSC储量对根蘖植株数量起主导作用,叶片和垂直根的NSC储量对根蘖植株生长量起主导作用。【结论】中国沙棘通过NSC含量、储量及其分配格局调节对平茬高度做出响应,从而决定根蘖潜力的发挥程度。由于NSC积累能力随沙棘平茬高度的增大先升后降,因此根蘖能力亦呈先升后降趋势。在此调节过程中,沙棘叶片、水平根、垂直根NSC积累能力与分配比例的提高对其根蘖潜力发挥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7.
比较不同再生高度对2个茄子品种的萌蘖情况、采收时间、产量的影响,为不同茬口茄子再生栽培模式的确定提供依据。通过对莫尼卡、北京圆茄5号2个品种不同剪枝高度处理(4个处理:10cm、20cm、30cm、40cm)的调查研究,分析了不同处理高度对再生栽培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剪枝高度增加,再生茄子萌蘖数增加、开花期提前、结果前期产量增加,并结合本研究结果给出了茄子再生剪枝方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阐述通过对大泉林场沙生灌木良种基地沙木蓼进行人工平茬并设计10cm、15cm、25cm、35cm留茬高度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留茬高度对沙木蓼萌蘖条数、最大生长高度、最大生长粗度、基部直径7-15mm种条数量及其平均高度和平均粗度、单株平均获得插穗数有显著影响;从总体水平和平均获得插穗数看,15cm留茬高度为沙木蓼采穗圃最佳留茬高度。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不同平茬高度对杂交桑树苗木生长的影响,以一年生杂交桑为研究对象,进行了5 cm和10cm两种高度的平茬试验。结果表明:留茬5 cm的桑树叶片数、枝条数、叶片重、杆重和总鲜重高于10 cm组;叶片和枝条含水率低于10 cm组,但均无显著差异。5 cm与10 cm的平茬高度对植株生长没有显著影响,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益,推荐杂交桑树的适宜平茬高度为5 cm。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中国沙棘平茬后萌蘖能力对内源激素的响应机制,采用单因素回归设计,平茬梯度分为0、10、20 cm,观测萌蘖发生及生长动态,分析内源激素含量、比值与萌蘖数量、生长量的时空动态关系。结果表明:萌蘖数量及生长量与ABA含量呈负相关,与IAA、ZR、GA_3含量及IAA/ABA、ZR/ABA、GA_3/ABA比值呈正相关,但激素比值的相关显著水平更高。因此,ABA对萌蘖发生、生长具有抑制作用,IAA、ZR、GA_3具有促进作用,但IAA/ABA、ZR/ABA、GA_3/ABA比值的调节作用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1年生平茬后的云南松苗木为材料,研究不同氮、磷配施对云南松苗木的萌蘖能力的影响,并筛选最佳的氮磷配施用量。【方法】以1年生云南松苗木为研究对象,采用2因素3水平3×3回归设计,研究云南松苗木平茬后土壤氮、磷配施对云南松苗木萌蘖能力的影响。【结果】云南松苗木平茬后的萌蘖数量符合Logistic增长过程并不受氮、磷肥配施的影响;施用氮、磷肥可促进云南松苗木的萌蘖能力,可影响苗木第二次萌蘖的时间和高峰,且苗木萌蘖数量配施效果较单施好;云南松苗木萌蘖数量对氮、磷配施的响应规律符合二元二次回归方程,在施氮肥0.29 g·株-1、磷肥1.02 g·株-1时,苗木的萌蘖数量达到最大;施用氮、磷肥可促进云南松苗木潜在萌条和有效萌条生长,潜在萌条单施且单施磷肥效果比配施效果好,有效萌条在0.4、0.8 g·株-1的氮磷配合施用时效果更佳。【结论】氮磷配施比单施更利于萌蘖数量的增加,高磷处理有利于潜在萌条的生长,中等浓度的氮磷配合施用更有利于有效萌条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王学梅  谢华  崔静英  裴红霞  秦小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249-22250,22334
[目的]为目光温室茄子长季节再生优质高产栽培奠定基础。[方法]通过种植试验研究了日光温室茄子长季节再生的适宜平茬时间和平茬高度。[结果]日光温室茄子平茬时间应选在8月20~30日进行;适宜的平茬高度宜在门茄分枝以上5~10cm处。[结论]该研究可为日光温室茄子长季节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柠条是干旱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其适应性、抗旱性很强[1]。为促进柠条人工林更新复壮和发挥最大生态效益,本文选择对28年生的柠条灌木林进行0 cm、5 cm、10 cm 三种不同留茬高度处理。结果表明:(1)柠条萌蘖性极强,首次平茬后植株生长迅速,生态效益显著。(2)选择留茬高度10 cm平茬处理方式的效果好于其它两种处理[2]。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平茬后云南松苗木的生物量分配特征及其相对生长关系,为综合分析其平茬后的补偿性生长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1年生云南松容器苗为试验材料,设置重度平茬(平茬高度5 cm)、中度平茬(平茬高度10 cm)和轻度平茬(平茬高度15 cm)3个平茬高度处理,以不平茬作为对照,1年后采用全株收获法测定根(主根和侧根)、茎(主干、侧枝、萌条枝)、叶(母株针叶和萌条针叶)生物量,并计算各器官的生物量占比,比较分析各处理不同器官生物量分配的差异及平茬高度与各器官生物量间的相关性;采用异速生长方程分析各器官间生物量的相对生长关系。【结果】 云南松苗木除重度平茬的叶生物量显著(P<0.05)小于对照外,其余不同平茬高度处理间根、茎、叶、地上部分和单株生物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平茬高度处理间根、茎、叶生物量的再分配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随着平茬高度的降低,根生物量更多地分配到主根,茎生物量更多分配到侧枝,叶生物量更多分配到母株针叶。从生物量占比来看,处理间根质比、叶质比存在明显差异,与对照相比,重度平茬可显著提高根质比、降低叶质比(P<0.05);随着平茬高度的降低,云南松苗木根质比(16.38%~23.52%)逐渐增加,叶质比(48.12%~40.94%)逐渐减小,茎质比(33.79%~35.54%)的变化较小。相关性分析表明,平茬高度与主根生物量、侧枝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萌条枝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与萌条针叶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即平茬高度的降低有利于主根生物量和侧枝生物量的积累,但会减少萌条枝和萌条针叶生物量。相对生长关系分析表明,重度平茬叶 单株生物量间和轻度平茬地上部分 单株生物量间为异速生长关系;其余的叶-茎、叶-根、茎-根、地上部分-根生物量等的相对生长关系均为等速生长。【结论】平茬通过影响云南松苗木器官间的相对生长关系进而影响生物量在各器官间的分配;平茬高度降低可促进生物量向根分配,减少向叶分配,而对茎生物量分配无显著影响;平茬后的云南松苗木生物量分配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支持最优分配假说。  相似文献   

15.
以2年生杜梨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粗度和高度的砧木在距地面5cm处短截后对萌蘖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杜梨的粗度影响萌蘖数量,在一定范围内(试验中为4.64~10.18mm),萌蘖数量随粗度的增加而增多;粗度超过9mm,发枝量显著增多。随着杜梨高度增加,萌蘖数量有增加的趋势,但是也有例外,说明植株高度有时还难以代表整株的营养水平,对萌蘖数量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珍稀濒危植物天然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在荒漠地区自然生态平衡中由于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已处于濒临灭绝状况,本文研究了保护挽救物种资源。【方法】采取平茬技术在天然沙冬青上的应用,探索沙冬青老林平茬复壮后萌蘖丛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运用隶属度函数法对灌水前后萌蘖丛和对照丛沙冬青的抗干旱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灌水前后萌蘖丛的抗旱综合评定结果均大于对照丛,随着干旱胁迫的解除,沙冬青抗干旱能力呈现减弱的趋势,平茬处理下的沙冬青萌蘖丛抗干旱能力最大。【结论】平茬提高了沙冬青植被的养分保有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因此抗旱能力增强,同时为天然沙冬青保护和开发决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适宜的荆条经营技术。[方法]以多年生山区生物质能源树种实生荆条林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平茬高度、不同轮伐期及其干质量热值、连续平茬和栽植密度等经营技术研究,分析不同处理的荆条地上部生物量。[结果]采取平茬高度控制在10 cm左右,平茬2年后要休养2年以上,种植密度为1 m×1 m,轮伐期控制在3年1次以内,能有效提高荆条基部新萌发枝的地上部生物量。[结论]通过不同平茬高度,不同轮伐期及干热值连续平茬和栽培密度等处理,可有效提高荆条枝条地上部生物量。  相似文献   

18.
为了河西地区防护林持续稳定的发展,对防护林内衰退的花棒林进行不同平茬时间和不同留茬高度的平茬试验,选取新发枝条数、株高、冠幅、新枝地径、地上生物量、生长势等6项指标评价平茬效果。结果表明:1平茬后花棒的萌芽期推迟10 d左右,但新发枝条的生长势明显好于未平茬植株,合理的留茬处理更能促进这一优势的发挥。2平茬时间和平茬高度对新枝生长状况和地上生物量积累及分配均有影响,花棒平茬一般应在冬末春初土壤结冻期进行,不同平茬高度平茬效果为10 cm>5 cm>20 cm>30 cm。  相似文献   

19.
西藏西部的阿里地区植被稀少、自然环境极其恶劣,班公柳(Salix bangongensis C.Wang et C.F.Fang)和秀丽水柏枝(Myricaria elegans Royle)是维持西藏阿里地区脆弱生态的主要灌木树种,但两树种人工林分存在较为严重的早衰甚至死亡现象.为了解平茬复壮对改造两树种人工混交林退化早衰的效果,以阿里地区狮泉河镇班公柳和秀丽水柏枝人工混交林为试验区,设置未平茬(CK)和留茬高度10、30、50 cm共4个平茬处理,分析不同平茬高度下两种主要灌木灌丛高度、最大地径、冠幅、萌生枝数、最长枝长、生物量等主要生长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平茬高度下,班公柳和秀丽水柏枝灌丛高度、最大地径、冠幅、萌生枝数、地上生物量有所差异.班公柳在留茬高度10 cm时,灌丛高度较高,达到107.33 cm,最大地径为10.18 mm,地上生物量达到444.8 g·丛-1,显著大于其它处理;留茬高度50 cm时冠幅最大,萌生的枝数远大于其他处理,达到304个/丛;不同平茬高度下班公柳最长枝长略有差异,但不显著.秀丽水柏枝在留茬高度50 cm时,灌丛高度、地径、冠幅、萌生枝数、最长枝长度、生物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班公柳对照处理的生物量仅为留茬高度10 cm时的1/4,秀丽水柏枝对照处理的生物量仅为留茬高度50 cm时的1/5.综合各生长指标的数值,班公柳10 cm平茬高度、秀丽水柏枝50 cm平茬高度对其复壮更新及健康生长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梨枣平茬前后生长发育与土壤水分的定量关系,选用4a生梨枣(Ziziphus jujuba Mill.)为试验材料,在梨枣平茬前后连续2a分别设置4个不同的土壤水势水平,研究梨枣平茬前后在萌芽开花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对土壤水势的响应。结果表明:在萌芽开花期,梨枣平茬前后在高水分处理下,距地面10cm处的茎直径生长量均极显著地大于其他3个处理,并且平茬后平均茎直径生长量比平茬前减少627.87μm;在相同的田间管理与修剪方式下,平茬后当年梨枣新生长的树高与冠幅半径可以达到平茬前水平,平茬后当年新生长的枣吊平均长度、枣吊数量、叶面积、花芽数量分别比平茬前减少6.5%、6.7%、0.8%、52.46%,坐果率却提高1.69倍;平茬后梨枣在萌芽开花期的土壤质量含水量较平茬前升高2.875%,总体耗水小于平茬前,水分利用效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