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正>1建立严密的消毒制度在仔猪的养殖过程中,消毒制度的建立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来说,仔猪的免疫力非常低下,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如果圈舍没有做好消毒措施,很容易导致仔猪消化不良,痢疾病等症状的出现。仔猪在刚出生没多久时体质非常弱,病原体和其他寄生虫很容易侵入体内,没有做好消毒工作,圈舍就容易滋生病原体,那么仔猪就很容易生病[1]。建立严密的消毒制度不仅仅是针对仔猪的圈舍,还要注意工作人员的消毒工作。在不同的季  相似文献   

2.
1购买仔猪前应充分做好圈舍卫生消毒工作,应增加温度,一般温度在30℃,仔猪方可进入圈舍。  相似文献   

3.
凌新康 《养猪》2000,(2):44-44
仔猪出生后 ,体温调节机能不强 ,对气温变化的适应力弱 ,抗病力差 ,如果护理不善 ,仔猪挨冻受饿 ,脐带消毒不严 ,吃初乳不及时 ,以及病原微生物的侵袭等因素都可引起仔猪发病或生长发育受阻。因此 ,必须做好初生仔猪的护理和常见病防治工作。经笔者多年的农村工作实践 ,现将技术介绍如下。1 圈舍管理产仔母猪圈舍要牢固 ,干燥清洁 ,每天应清扫两次 ,墙壁和地面要定期消毒 ,可用 5%碱水或 3 %来苏儿等消毒药喷洒。夏秋阴雨季节应防止漏水和流水入圈 ,冬春寒冷 ,舍内地面应垫上木板 ,铺上稻草 ,堵塞风洞 ,防止贼风吹入。2 产仔母猪管理2 .1…  相似文献   

4.
本文总结了加快仔猪生长的技术要点,主要是选种、饲养管理、抓好仔猪开食工作、做好圈舍保暖工作、消毒工作和仔猪早期断奶保育工作。  相似文献   

5.
本文总结了仔猪常见传染病(仔猪副伤寒、仔猪水肿病、仔猪黄白痢)的临床症状,并针对性提出了预防措施,注射疫苗、药物保健、注意圈舍温度、通风以及做好卫生消毒工作等对仔猪成活率的提高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母猪分娩期的饲养管理技术措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敢 《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0(10):184-185
对母猪分娩期圈舍冲洗消毒、临产猪的管理、分娩管理、仔猪管理等技术要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梅季天气忽寒忽暖,时雨时晴,对仔猪生长十分不利,又加上空气湿度大,圈舍湿度高,仔猪极易发生各种疫病。此时又是传染性胃肠炎、水肿病、仔猪副伤寒的多发季节,仔猪饲养须注意以下“五忌”: 一、忌防疫不严:梅季雨水多,圈舍湿度大,垫草极易污染霉变,要及时清除舍内污染的垫草及粪便;另外由于梅季气温适宜(15℃~20℃),细菌极易繁殖,要加强栏舍消毒。每  相似文献   

8.
<正>影响仔猪的成活率的因素有很多,现就通过饲养管理提高仔猪成活率的注意事项介绍如下:1做好产前准备分娩前一定要注意母猪乳房、乳头及外阴部附近的清洁和消毒,并对分娩圈舍或产床和保育箱消毒。分娩当天对母猪饲喂少量饲料或不喂料,以免母猪吃的过饱而影响仔猪的产出。2接产临产母猪快要分娩时,接产员要经常注意观察,并做好接产准备,做好消毒、记录等工作。仔猪出生后,接产人员应立即用手指将仔猪的口腔、鼻孔的黏液掏出  相似文献   

9.
1病因养殖户缺乏养猪饲养管理知识,尤其是仔猪时期的饲养管理,表现在:为了尽快获取利益,养殖户提前了给乳猪投料的时间;一次性投料过多,过急过快。两种情况均会导致仔猪消化机能紊乱,出现对饲料的不耐受,即消化吸收不良性腹泻。养猪户疏于仔猪的日常管理,体现在:没有进行圈舍全面消毒,使圈舍内有害菌存活数量增多,引起仔猪消化道感染后,杀死了仔猪消化道的大量的有益生物菌群而发生腹泻;没有按时抽样检查仔猪体温变化,特别是感冒后的仔猪表现在体温高,消化能力也急剧下降;因而发生腹泻;没有给仔猪提供充足的活动环境,营养环境。比如仔猪体质…  相似文献   

10.
1做好圈舍的消毒 入栏之前,要做好圈舍的修整工作,防止漏雨。清除粪便、杂草,搞好环境卫生。用2%来苏儿冲洗地面和墙壁,再用20%石灰水喷洒墙壁消毒。  相似文献   

11.
1 自繁自养由于一些养配种公猪的户不重视环境消毒和淘汰老配种猪,种公猪猪体不洁,往往带病配种,给母猪、仔猪健康生长带来隐患。因此,养殖户最好能自养公猪和母猪繁殖仔猪,自己育肥,既可避免买猪时带进传染病,也可利用杂交一代的杂种优势,提高猪的育肥效果和降低养猪成本。2 严格消毒养猪的场地、圈舍、用具等都要进行彻底消毒,猪舍和用具每年春秋进行1次大消毒,以后每月消毒1次。母猪分娩室在临产前要彻底消毒。消毒时,先将圈舍内的粪尿清扫干净,铲去表层土壤,再用消毒药液如:20%的石灰乳(不可放置过久)、2%火碱溶液、3%…  相似文献   

12.
仔猪腹泻是养猪生产中经常发生的仔猪肠道疾病,特别是新生仔猪,发病较高,死亡快,严重危害养猪生产,我门在长期的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实践中,探索出一条治愈率较高的防治措施,仅供同行参考。1预防措施1.1母猪预防加强对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供给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饲料,保证母猪常年不断青饲料。保持圈舍干燥、清洁,定期进行消毒。在母猪产前21d,肌注K88、K99疫苗,尤其是冬季产仔的母猪,肌注此苗非常关键,效果比较理想。1.2仔猪预防保持圈舍干燥、卫生,经常消毒。仔猪生后3d、7d、15d用三九克痢(中药成分)或新奇(长效乳酸环丙沙星成分),作三针保健…  相似文献   

13.
<正>新生仔猪腹泻是仔猪出生后,饮初乳数次后发生的腹泻,大多数以白痢为主,少部分会发生黄痢或血痢,新生仔猪发生腹泻,机体迅速脱水,机体软软无力,行动、反应迟钝,极易被母猪踩死或压死,若不及时医治,仔猪死亡率很高,给养殖业带来极大损失。笔者总结归纳了当地养猪场综合防控仔猪腹泻病的经验,供读者参考。1病因分析(1)临产母猪圈舍消毒不严格,在产床上、料槽、保温箱内存在病菌。(2)母猪临产前自身消毒不严格,母猪身上残留病菌,特别  相似文献   

14.
<正> 将有关的技术组装配套,能形成“一消一补一治”的防治仔猪白痢的综合技术。它具有防白痢、促发育、多增重、效益高的功用。 “一消”就是用菌毒敌消毒仔猪的环境。方法 是:产仔猪前8天,用1:200倍稀释液,对圈舍四 周、地面、垫草和装仔猪的用具消毒,用喷雾器喷湿 为度。条件好的地方,可每隔7天消毒1次连续3次 “一补”就是给仔猪补铁。仔猪出生后,从12~30日龄都处于严重的缺铁性贫血阶段,导致生长发  相似文献   

15.
仔猪黄痢、白痢、红痢、血痢是养猪生产中常见的多发病 ,不仅给养猪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 ,还间接影响仔猪生长发育。 1 993年至 1 998年 1 2月 ,泗水县及邻近地区发生本病较为严重 ,据调查统计 :发病 4368头 ,占存栏率的 1 .6%。其中仔猪黄痢 860头 ,占发病率 1 9.7%;仔猪白痢 2 866头 ,占发病率 65.6%;仔猪红痢 340头 ,占发病率 7.8%;仔猪血痢 30 2头 ,占发病率 6.9%;治愈 3898头 ,治愈率 89.2 %;死亡 470头 ,致死率 1 0 .7%。1 饲养管理方面圈舍、运动场保持清洁卫生、干燥 ,及时清除粪便污物。圈舍、场地、用具定期消毒 ,可用威岛牌消…  相似文献   

16.
<正>仔猪是养猪业生产的基础,仔猪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反映出一个猪场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猪场的经济效益,只有提高仔猪的成活率,才能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下面就从几个方面谈谈如何提高仔猪的成活率。1母猪的饲养管理1.1从猪舍卫生抓起加强消毒,消灭蚊蝇,圈舍及时清扫,定期进行消毒,可明显减少猪舍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及时消灭蚊蝇,可明显减少疫病在猪舍内的传播机会,保证母猪健康。  相似文献   

17.
1入栏前仔猪入栏前,要清理和消毒猪舍。地面清洗干净后,用2%的火碱水喷洒,24小时后冲洗干净,或用20%的石灰乳涂刷消毒。用火焰喷灯彻底消毒猪舍走廊、地面和墙壁。圈舍内猪床应设计合理,可采用木板式垫床或者其他各种牢固的隔凉保温材料,注意不要有尖锐物露在外面。2入栏当天进猪当天,既猪入圈时即可肌肉注射猪瘟疫苗,每头猪最高可达5倍量,即按说明的5倍量使用,同时注意冻干苗的质量鉴别,主要方法有:①看疫苗瓶上的有效期,过期疫苗决不能用;②看疫苗颜色。合格的疫苗是白色,细看微带粉红,如果疫苗发黄,或者黄白相间,颜色不均,说明是变质苗,…  相似文献   

18.
1原因分析大肠埃希氏菌为猪肠道的正常菌群,且多数为益生菌,同时也存在一定比例的致病菌。这些致病菌随同粪便一起被排出体外,污染母猪的乳头和体表、圈舍、饲料等,仔猪通过吮吸母猪乳头,舔啃圈舍、饲料、母猪皮肤等,而食入病原菌,引起感染,这是引发仔猪黄白痢的主要原因。初生仔猪的胃腺发育不完善,分泌胃酸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引起仔猪腹泻的病因复杂,发病率高,危害性大。如何有效地防制仔猪腹泻,我们的经验是加强饲养管理和消毒防疫为主的综合方案,可使仔猪腹泻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降低。1饲养环境全封闭式圈舍、高床产仔、网床育幼。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严格的卫生和消毒制度。1.1卫生条...  相似文献   

20.
仔猪黄痢是初生仔猪常发的急性、致死性传染病,带菌病猪是主要传染来源。该病潜伏期很短、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对临产前母猪注射大肠肝菌疫苗、加强圈舍消毒和饲养管理是预防该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