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为评价犬新鲜冰冻血浆对抗凝血灭鼠药中毒的治疗效果,利用健康比格犬建立抗凝血灭鼠药中毒模型,监测发病症状及治疗过程中身体指标变化情况,将犬新鲜冰冻血浆与维生素K1联合使用作为治疗手段与维生素K1作为治疗手段进行对比,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发现,犬抗凝血灭鼠药中毒症状主要以可视黏膜发白,凝血不良引起的各种类型出血为主;血红蛋白(HGB)、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总蛋白(T-Rro)、血浆纤维蛋白原(Alb)不同程度降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P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升高。利用犬新鲜冰冻血浆进行辅助治疗时,出血症状会很快减轻,并且PT、APTT指标恢复较快,输注2 d与4 d的疗效无显著差异。组织多处出血和可视黏膜发白是抗凝血灭鼠药中毒的主要临床特征,PT和APTT是该中毒病比较准确的诊断指标,犬新鲜冰冻血浆与维生素K1联合使用对治疗此类中毒具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1.止血药维生素K3:易溶于水,遇光易分解,内服肌注易吸收熏是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凝血酶原)Ⅱ、Ⅶ、Ⅸ、Ⅹ的必需物质,参与这些因子的无活性前体物形成活性产物的羧化作用。用于预防幼雏的维生素K缺乏症及治疗禽类维生素K缺乏所致的出血症,肌内注射一次量,2~4毫克/只,或混饲,每吨  相似文献   

3.
1周龄AA肉鸡1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 VitA组、 VitK组、 VitA VitK组,自由采食以玉米、豆饼为主组成的基础日粮.各组处理如下:对照组喂基础日粮; VitA组喂基础日粮 600000IU维生素A/kg日粮; VitK组喂基础日粮 400mg维生素K/kg日粮; VitA VitK组喂基础日粮 600000IU维生素A/kg 400mR维生素K/kg日粮。通过对不同周龄肉鸡体质量、料重比和凝血机能等指标的测定,得到结果如下:(1)大剂量维生素A显著抑制肉鸡生长.增大料重比;大剂量维生素K对料重比影响不显著,但有促进生长之趋势;二者互作抑制肉鸡生长.增大料重比的作用更加明显。(2)大剂量维生素A、K对凝血酶原时间无显著性影响,但二者互作却显著延长肉鸡凝血酶原时间;大剂量维生素A显著降低凝血因子Ⅸ的活性,大剂量维生素K却明显升高凝血因子Ⅸ的活性,二者互作时,凝血因子Ⅸ的活性接近 VitA组,说明主要显示了维生素A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不同剂量益母草碱对大鼠的抗凝血作用,筛选出抗凝血效果最佳的剂量,为进一步治疗血瘀引起的相关动物疾病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将50只SD大鼠[雌雄不限,体重(200±20)g]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益母草碱低剂量组(15 mg/kg)、益母草碱中剂量组(30 mg/kg)、益母草碱高剂量组(60 mg/kg)和阳性对照组(丹参滴丸),每组10只,灌胃给药7 d,第8天腹主动脉采血,测定大鼠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和血栓调节蛋白(TM)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益母草碱低剂量组的PT显著延长(P<0.05),D-二聚体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浆TM含量显著升高(P<0.05);益母草碱中剂量组的PT、APTT、TT显著延长(P<0.05),FIB含量显著下降(P<0.05),D-二聚体的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益母草碱高剂量组的PT极显著延长(P<0.01),TT显著延长(P<0.05),FIB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临床预后的价值.[方法]纳入2007年1月~2009年12月138例符合诊断的ACS患者,入院24h内检测血浆NT-ProBNP水平,根据血浆NT-ProBNP水平分为3组:A组<200 pg/L,B组200-500 pg/L,C组>500 pg/L.随访患者住院期间、30 d、3个月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再次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和心力衰竭的复合终点)发生率.[结果]138例ACS患者随着血浆NT-ProBNP水平的不同,各组住院期间及30 d、3个月时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呈明显不同.随着血浆NT-ProBNP水平的升高,B组(200-500 pg/L)和C组(>500 pg/L)在心源性死亡及再次心梗、再发心绞痛、心力衰竭等方面发生率呈明显递增趋势.3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7.97%,28.99%,66.67% (P<0.01);经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是ACS患者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OR=3.253,95%的可信区闻1.582~6.992,P<0.01),结果显示其独立于年龄、吸烟史、心电图、Killip分级、左室射血分数、肌钙蛋白、肌酸激酶等临床评估因素.[结论]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升高独立于各因素预测近期病死率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对评估ACS患者近期临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牛磺酸(Taurine)又称牛胆素,是一种小分子β-含硫氨基酸,1927年首次从牛胆汁中分离出来。1976年,K.C.Hayes等[1]证明其具有生物学功能。此后许多学者对其生物学功能进行了深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它在渗透压调节,增强细胞膜抗氧化、抗自由基损伤及抗病毒损伤方面有重要作用。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是水溶性抗氧化剂,也是血浆中最有效的抗氧化剂。有研究表明,牛磺酸能够提高禽类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阿奇霉素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再灌注心肌损伤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选择ST段抬高AMI并成功实施PCI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常规药物+口服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分别于入院后、PCI术后1d及术后7d,测定外周血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的含量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含量.并于术后7d、14 d行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左心室舒张束期容积(LVED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两组患者PCI术后1 dIL-6及hs-CRP含量均升高,且两组 间无差别,而术后7 d IL-6及hs-CRP含量均较前明显降低(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其含量也降低(P<0.05),LVEDV和LVEF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在PCI未前和术后应用阿奇零素,均可显著减轻AM I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抑制炎症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研究了全混合日粮(TMR)粒度对奶牛采食、咀嚼活动和生产性能的影响,以探讨TMR适宜的粒度及制作过程中苜蓿、羊草的适宜搅拌时间。选用4头经产泌乳中期[泌乳时间(85±7)d]荷斯坦奶牛[体重(616.8±44.3)kg]进行4×4拉丁方设计。通过改变苜蓿、羊草搅拌时间改变TMR粒度,分为4组,分别为细颗粒牧草(FH)组(苜蓿搅拌12 min,羊草搅拌20 min)、中细颗粒牧草(M FH)组(苜蓿搅拌9 min,羊草搅拌15 min)、中长颗粒牧草(M LH)组(苜蓿搅拌6 min,羊草搅拌10 min)和长颗粒牧草(LH)组(苜蓿搅拌3 min,羊草搅拌5 min)。共进行4期试验,每期持续19 d,其中预试期14 d,采样期5 d。记录采样期前3 d的产奶量并采集奶样测定乳成分,采样期的第2和3天视频监控记录奶牛咀嚼活动,采样期最后2 d采集粪样测定养分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TMR粒度对干物质、有机物、中性洗涤纤维、氮的表观消化率有显著影响(P0.05),与MLH组和LH组相比,FH组和MFH组的表观消化率较高。TMR粒度对奶牛干物质、物理有效中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氮的摄入量,产奶量和乳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没有观察到TMR粒度对奶牛咀嚼时间有显著影响(P0.05),也没有观察到TM R粒度对血浆生化指标有显著影响(P0.05)。结果提示,TM R适宜的粒度分布如下:≥19.00 mm、8.00~(19.00)mm、1.18~(8.00)mm和1.18 mm的干物质比例分别为45.20%、25.50%、16.55%和12.75%;TM R中苜蓿和羊草适宜搅拌时间分别为9和15 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