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集雨高效利用技术 通过集水窖、日光温室膜面或沟垄急流等微工程,蓄积降水径流,为无灌溉条件的旱地积蓄自然降水,辅助农田蓄水保墒技术,保证半干旱地区春季作物出苗,并在关键时期进行补充灌溉,确保粮食生产稳定,促进高效经济作物种植,提高农民收入。根据不同区域和作物特点,可分为水窖集流节灌技术、日光温室膜面集雨微灌施肥技术、玉米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沟播技术等三种模式。  相似文献   

2.
《现代农业》2006,(2):24-25
一、集雨高效利用技术通过集水窖、日光温室膜面或沟垄集流等微工程,蓄积降水径流,为无灌溉条件的旱地积蓄自然降水,辅助农田蓄水保墒技术,保证半干旱地区春季作物出苗,并在关键时期进行补充灌溉,确保粮食生产稳定,促进高效经济作物种植,提高农民收入。根据不同区域和作物特点,可分为水窖集流节灌技术、日光温室膜面集雨微灌施肥技术、玉米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沟播技术等三种模式。增产增收情况:①水窖集流节灌技术,一个蓄水50立方米的水窖,可解决2亩粮食作物的抗旱用水,能确保旱地玉米产量300千克/亩以上,旱地小麦产量达到200千克/亩以上,比常…  相似文献   

3.
旱地大豆全膜微垄沟播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全膜微垄沟播技术是由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研究提出的一项旱作农业创新技术,其要点是在地表起等间距微垄,并在垄与垄之间形成集雨沟槽,然后用地膜全地面覆盖,在沟内播种作物。该技术体系集垄面雨水集流、覆膜抑蒸、垄沟种植技术于一体,能大幅度提高土壤水分的保蓄率、降水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增产效果极其显著,适用于大豆、西葫芦等中等密植作物或蔬菜。同时,全膜覆盖强化了地膜的增温功能,能够促进大豆生长发育,促进大豆早熟和扩大大豆种植区域。为在旱作农业区大面积推广大豆全膜微垄沟播技术,特制定本规程。  相似文献   

4.
<正>八、谷子微垄覆膜侧沟播栽培技术内容简介:谷子微垄覆膜侧沟播栽培技术指采用微垄膜侧沟播地膜覆盖及配套农机农艺结合轻简栽培技术于一体,实现旱地谷子集雨保墒高效生产的综合技术。该技术充分发挥了微积流、保墒、增温作用,变无效降水为有效降水,提高了自然降水的利用率。采用配套轻简栽培技术,谷子单产提高30%以上,实现了谷子高  相似文献   

5.
针对旱地谷子生产完全依赖自然降水、产量低而不稳,人工间苗除草、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工的问题,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将微垄膜侧沟播技术、简化栽培技术和机械化生产技术进行集成,形成了谷子微垄膜侧沟播轻简化栽培技术.本文介绍了谷子微垄膜侧沟播轻简化栽培技术的技术要点,包括播前准备、播种、配套机具、田间管理、收获、残膜回收等主要环节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
为了使农田雨水在玉米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技术中得到高效利用,进一步探索降水利用率、不同水分环境与产量水平下的作物需水特征和水分生长模型,作物水分状况信息及水分平衡等方面的规律,2011年4月15日开始,作者在秦州区汪川镇良种场设立了玉米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技术试验土壤墒情监测点。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技术是一项充分接纳和利用自然降水、最大限度保蓄土壤水分、显著提高降水利用效率和降水生产效益的有效旱作农田节水技术。  相似文献   

7.
旱作农田高粱垄膜沟种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垄膜沟种技术在播前土壤墒情不足时,把地膜当做田间微集水面,使播种后的降雨汇聚到种子播种处或高粱根部,改变了降雨的时空分布,提高了自然降水利用率.特别是在春季干旱,土壤墒情差的条件下,可使5 mm左右的微量降水通过汇聚而变成能使作物种子发芽的有效水.研究表明,垄膜沟种技术可显著提高土壤贮水量,增加高粱产量,增产幅度为38.24%.  相似文献   

8.
定西旱地几种作物膜侧沟播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膜侧沟播栽培技术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延伸和发展,它克服了地膜覆盖栽培中影响自然降水入渗、蒸发损失大、作物生长后期高温早衰等不良现象,提高了自然降水的有效利用率,促进了作物生长和单产的提高,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抗旱增产的主要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9.
针对旱地谷子生产完全依赖自然降水、产量低而不稳,人工间苗除草、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工的问题,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将微垄膜侧沟播技术、简化栽培技术和机械化生产技术进行集成,形成了谷子微垄膜侧沟播轻简化栽培技术。本文介绍了谷子微垄膜侧沟播轻简化栽培技术的技术要点,包括播前准备、播种、配套机具、田间管理、收获、残膜回收等主要环节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
<正>青稞是临潭县西路地区的主要作物,常年播种面积位居各类作物之首。青稞膜侧沟播栽培技术是在地膜小麦穴播栽培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它克服了地膜覆盖自然降水不能直接渗入、作物生长后期高温早衰等缺点,提高了自然降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