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甘南高原是青藏高原的组成部分,甘南高原是高寒草原气候。甘南草原高寒气候是在甘南独特的地理环境条件下形成的。甘南高寒草原生态环境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启动器"、"晴雨表",是我国重要生态环境的"协调器"、"调度室"。甘南高寒草原生态环境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地区、关键地区、战略地区。研究甘南高原高寒草原气候,分析甘南高原高寒草原气候条件,有利于甘南高原高寒草原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甘南与全国同步是实现小康社会,有利于民族稳定、国家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2.
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如何加快推进对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难题。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文章以"三江源生态环境固定监测点"为主要研究,就如何才能发挥其应有的积极效用展开深入、细致的探讨和分析,希望能为更进一步做好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草业现状及持续利用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春夏以来,由于生态环境等不断恶化,导致"沙尘暴"多次袭击.2001年元旦"沙尘暴"又再次袭击,使人们又一次尝到了由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而造成的恶果.因此,发展草业,是恢复优化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走之路和必然选择.特别是中国西部是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尽快恢复和发展牧草植被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农牧耦合是提升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综合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研究采用土地利用耦合模型,定量分析了西藏藏南地区"牧繁农育"和"农草牧补"两种农牧耦合模式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耦合度。结果表明,2008-2016年"牧繁农育"模式的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农草牧补"模式的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效益虽呈增加趋势,但社会经济效益处于波动状的稳定状态;虽然"牧繁农育"模式和"农草牧补"模式均处于协调发展状态,但"牧繁农育"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较"农草牧补"随年际的变化具有相对稳定性,这为类似地区定量评价农牧耦合模型效益提供了范式。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西部草原现状及草原"三化"已成为吉林西部地区环境恶化,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这不仅给人们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也直接威胁着吉林西部生态安全。通过分析草原生态环境恶化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提出草原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  相似文献   

6.
正甘肃省陇中地区位于黄土高原的西南部,属于干旱、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是我国生态环境破坏较严重的区域之一,也是以"苦甲天下""十年九旱"闻名的"三西"地区。自明清以来,陇中地区持久的农业垦殖,导致森林破坏、草原消失,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水土流失不断加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最终,这片土地陷入了"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恶性循环的衰败之途。鉴于整个陇中黄土高原丘陵区生态的现状及所属自然气候条件,发展草产业成为了新时代背景下再造一个秀美山川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分析了宁夏地区近些年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及取得的成就,提出通过"绿色、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理念,讨论建立适合宁夏地区条件的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寻求一条既能促进畜牧业发展,又可保护生态环境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保护草原资源、确保生态环境安全,是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加快草原地区发展、促进牧民增收增效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任务.值得注意的是,生态保护与牧民增收已成为草原地区最突出、最尖锐的矛盾,因此,必须实现统筹协调、兼顾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海北州属典型冰川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地处"一湖三河"流域,境内的巨大水体、高山和草地是阻挡西部荒漠东侵的重要生态屏障,对促进区域生态稳定发挥着巨大的自然调节功能。海北州生态地位特殊,区域的生态环境变化对青海省内东部湟水谷地、西部柴达木盆地、南部江河源地区、北部甘肃等地区  相似文献   

10.
"美丽中国"作为在宪法中崭新宣示和确立的法理念,凸显生态环境价值的高度性、生态环境建设的系统性、生态环境保护的法治性。草原生态环境是承载"美丽中国"法理念的战略领域和空间。"美丽中国"法理念是指导我国草原生态环境法治保护的重大法理念,要按照"美丽中国"法理念的要求全面提升草原生态环境法治体系及其实施,主要是进一步提高草原生态环境法治的战略定位;完善草原产权制度、草原产业制度、草原公共设施和产品投入建设制度、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草原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保障制度、草原生态环境违法犯罪法律责任制度等;提高草原生态环境行政执法的到位性和执法力度;加强和完善草原生态环境司法保护。  相似文献   

11.
辽西地区是辽宁省主要天然草地分布区,也是全省草地沙化、退化和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环境治理任务最繁重的地区.总结多年来生态环境治理的经验,认为在辽西地区特定的自然条件下,必须把草地建设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一项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果洛州地处“江河源”核心地区,其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下游地区及全流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生态环境现状、环境恶化的原因、治理草地退化的对策方面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石漠化"是喀斯特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遵义市位于贵州省北部,岩溶面积20236.21 km~2、占土地面积的65.78%,石漠化面积4673.76 km~2、占土地面积的15.19%,严重危及到当地生态安全,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笔者以该市石漠化较为严重的务川县为例,对其通过人工草地种植、围栏封育、草地改良方式实施退牧还草工程治理石漠化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发现,实施退牧还草工程使石漠化地区的植物平均盖度、草群平均高度、草产量大幅增加,植物种数增加、毒害草种数减少,极大地改善了石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提高了草地载畜量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生态移民是青海省退耕还林还草、"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过程中的一项具有战略发展、集扶贫开发、环境保护与治理、产业调整、新牧区建设等多项内容为一体的综合性开发建设工程,科学合理地实施生态移民工程是加快"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步伐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能切实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牧民生活质量,有利于国家长远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现就对青海省同德县和兴海县生态移民集居点生产生活情况的调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营造林是国家在1979年开始为防治西北、华北、东北水土沙化和风沙灾害而决定实施的防护林工程,是影响一个地区生态环境、国计民生的"千秋大业"。根据营造林工程过程,从设计环节、施工环节、质检环节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对营造林的质量进行真实掌控。  相似文献   

16.
<正>海北州属典型冰川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地处"一湖三河"流域,境内的巨大水体、高山和草地是阻挡西部荒漠东侵的重要生态屏障,对促进区域生态稳定发挥着巨大的自然调节功能。海北州生态地位特殊,区域的生态环境变化对青海省内东部湟水谷地、西部柴达木盆地、南部江河源地区、北部甘肃等地区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河西地区是一个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发展生态型养殖业对实现畜牧业与生态环境的兼容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对河西地区生态型肉杂鸡产业化发展现状、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河西地区生态型肉杂鸡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正全国人大代表、荣昌区委书记曹清尧说,荣昌是我国生猪养殖重点地区,日产粪污量4300吨。"这么大量的污染物如果排入长江,‘一江碧水’就很难实现。既要吃肉,又要环保,唯一做法就是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为此,曹清尧提出了《关于加大国家对长江上游地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建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  相似文献   

19.
陈锦林 《中国蜂业》2010,61(1):35-35
"三山夹两盆"的独特地理生态环境造就了新疆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大面积、多样性的植物分布.新疆北部为阿尔泰山山脉,南部为昆仑山山脉,天山山脉把新疆分为南北两大部分,习惯上称天山以南地区为南疆.南疆地区目前有蜂群7万群左右,主要蜂种为意大利蜂杂交品种,少量为东北黑蜂杂交品种.大多以双箱养殖,蜂蜜年产量2000多吨.南疆地区以其特有的甘草蜂蜜、罗布麻蜂蜜远近闻名.  相似文献   

20.
马全兰 《青海草业》2001,10(4):25-26
湟中县属青海生态环境脆弱地区之一 ,通过分析其生态环境特征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