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1 毫秒
1.
李学武 《四川畜牧兽医》2006,33(7):15-15,25
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是通过围栏建设、草种补播以及禁牧、休牧、划区轮牧等措施恢复草原植被、改善草原生态,提高草原生产力,促进草地畜牧业协调发展而实施的一项基本建设性草原工程项目。通过实施以草原围栏禁牧、休牧、草场补播为主要措施的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建设项目,达到天然草原植被盖度明显增加,产草量明显提高,“三化”草原植被得到有效恢复,人为破坏草原的行为得到有效遏止,基本实现草畜平衡,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天然草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初步实现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黑水县实施国家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的效果监测,表明实施退牧还草是恢复草原植被、提高草原生产力和改善草原生态环境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黑水县实施国家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的效果监测,表明实施退牧还草是恢复草原植被、提高草原生产力和改善草原生态环境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施草原植被恢复项目,有效恢复石油开发区草原植被,提高了植被覆盖度,使草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逐步实现了草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5.
宁南山区自实施禁牧封育以来,草原植被得以休养生息,加之近几年实施退牧还草工程、草原生态补奖政策,草原植被恢复,无论草高度还是草产量都有大幅度提高,全区天然草原生态状况总体好转,但原生态治理任务仍然艰巨。笔者对治理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对全区的草原治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以3S(GIS、RS、GPS)技术为主要手段,辅以地面样方监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对玛曲县2005年退牧还草工程实施的生态效果进行量化评价.通过对工程区内外、工程实施前后草原的鲜草产量、盖度的监测比较分析,对工程区内外高度、可食比例等指标的监测比较分析,可看出退牧还草工程的实施,减轻了草原放牧压力,工程区草原植被平均盖度、高度、鲜草产量和可食比例与工程区外相比均有提高,工程实施后草原植被平均盖度、鲜草产量均比项目实施前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7.
2011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是目前影响较大的草原保护项目。该项目对退化草原进行禁牧封育,并以财政资金向农牧户兑付禁牧补助。为了探索草原奖补项目实施的效果,本研究以甘肃省庆阳市宁县为例,对其2011年和2016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情况做对比,调查该县项目实施前后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变化,包括草地植物多样性、草原植被盖度、草群高度、草地生产力等指标;利用遥感数据,建立NDVI模型反演宁县草原生产力及盖度变化情况,对其政策实施效果做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8.
夏悦  王国会  沈禹颖  马景永 《草业科学》2022,38(9):1869-1881
草地是我国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草原安全与国家生态安全息息相关.黄土高原作为我国重要的草原分布地,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探究黄土高原草地植被演变历程对该地植被的恢复重建及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文献查阅、史料探究等方法系统研究了黄土高原草地植被的嬗变历程.研究表明:在地质历史时期,黄土高原植被类型以草原为主.更新世到全新世中期,黄土高原草地植被随气候变迁经历了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的多次转变.到全新世晚期,由于暖期结束、气候总体变冷变干、人口基数增加和农耕文明的发展,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向干草原转变,草原带逐渐南移,草地植被破坏严重,面积不断减少,荒漠草原分布范围变广.随着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的展开,生态建设成效逐渐凸显.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草)、天然草原植被恢复与建设和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修复试点等生态项目实施下,黄土高原的草地退化和水土流失等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如今黄土高原山青草盛,绿意盎然,植被恢复已经到达区域水资源承载的极限,生态建设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仍需要探索新的治理思路与模式.  相似文献   

9.
草地是我国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草原安全与国家生态安全息息相关。黄土高原作为我国重要的草原分布地,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探究黄土高原草地植被演变历程对该地植被的恢复重建及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文献查阅、史料探究等方法系统研究了黄土高原草地植被的嬗变历程。研究表明:在地质历史时期,黄土高原植被类型以草原为主。更新世到全新世中期,黄土高原草地植被随气候变迁经历了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的多次转变。到全新世晚期,由于暖期结束、气候总体变冷变干、人口基数增加和农耕文明的发展,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向干草原转变,草原带逐渐南移,草地植被破坏严重,面积不断减少,荒漠草原分布范围变广。随着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的展开,生态建设成效逐渐凸显。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草)、天然草原植被恢复与建设和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修复试点等生态项目实施下,黄土高原的草地退化和水土流失等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如今黄土高原山青草盛,绿意盎然,植被恢复已经到达区域水资源承载的极限,生态建设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仍需要探索新的治理思路与模式。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对阜康市的温性草原、温性荒漠草原、山地草甸草原、高寒草甸草原和温性草句草原等6个样区进行调查,通过样地植被组成、植被盖度、草群高度、物种数量、产草量等调查,了解阜康市2007-2011年草原资源与生态状况的动态变化情况。研究发现:各个样地的降水量在2008年出现最低值,当年各样地草群高度、植被盖度、产草量均有明显的下降;2009-2011年温性荒漠草原草群中优良牧草比重减少,草地植被中不可食草群高度、盖度增大,草地生产功能减弱;山地草甸草原和温性草甸草原的草群高度和产草量在2009年开始下降,但其盖度变化不大;温性草原的草群高度、植被盖度、产草量及各类主要植被的产草量受降雨影响较大;高寒草甸草原的草群高度、植被盖度、产草量波动较小。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家退牧还草工程的实施,北塔山牧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得到了较好的推进与发展,在西部大开发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引导下,通过围栏封育、改良补播、牧民定居等措施,草原生态明显改善,草场植被有效恢复。本文对北塔山牧场实施退牧还草工程的效果进行了总体评价,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草原沙化治理主要是通过围栏封育、补播改良、治虫灭鼠等重要措施,来改变沙化草原植被状况,恢复草原生产力和生态功能,改善和提高草场等级.近几年,随着退耕还草、辽西北草原沙化治理工程以及封山禁牧的实施,草原沙化治理的面积逐年增加,但草原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相似文献   

13.
实施围栏封育是天然草原植被恢复的主要保障措施之一。武威市在天祝县实施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完成退牧还草围栏建设34万hm2,占全县草原面积的86.87%。在退牧还草围栏区实施禁牧和休牧,并进行了不同草原类型围栏封育期限及利用模式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山地草甸经过5年的禁牧,植被盖度、高度显著提高,但第5年比第3年增加可食牧草产量、牧草盖度、高度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禁牧封育3年后,山地草甸草原生产性能及植物群落特征无显著变化,即可解禁利用;温性草原经过5年的禁牧和休牧,产草量、植被盖度、高度均有显著提高,表现为正向性演替。从禁牧和休牧第5年产草量、植被盖度、高度比较无显著变化(P0.05),故温性草原禁牧5年即可解禁利用。  相似文献   

14.
张瑛 《草业科学》2006,23(8):82-82
经过3年多的草原围栏建设,宁夏91万hm2天然草原得到有效保护,草原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干草原、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的植被覆盖率分别增加50%、20%、25%,草原沙化趋势得到一定程度遏制。由于长期过度放牧,宁夏244·33万hm2天然草原中重度退化面积占89·2%,给农牧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造成极大影响。为实现草原先“绿起来”再“富起来”的目标,全区在实施天然草原禁牧封育退牧还草工程的同时,利用国家1·8亿元专项资金实施草原围栏建设,使人工草地占天然草原总面积的比例达到20%以上。积极引导广大农牧民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实行舍饲圈养,调整畜…  相似文献   

15.
《草业科学》2008,25(7)
现有草业资源甘肃拥有1780万公顷的草原资源,2007年底,多年生人工草地留床面积达到113.5万公顷,其中,苜蓿面积53万公顷。以苜蓿为主的草产品加工能力达到105万吨,是我国草原资源大省、种草大省,草原生态地位十分突出。2000年以来,甘肃实施了天然草原植被恢复与建设、草  相似文献   

16.
《草业科学》2008,25(8)
现有草业资源甘肃拥有1780万公顷的草原资源,2007年底,多年生人工草地留床面积达到113.5万公顷,其中,苜蓿面积53万公顷。以苜蓿为主的草产品加工能力达到105万吨,是我国草原资源大省、种草大省,草原生态地位十分突出。2000年以来,甘肃实施了天然草原植被恢复与建设、草  相似文献   

17.
<正>新源县位于新疆西部天山北麓伊犁河谷东端,可利用天然草地面积为459296.3公顷,分为夏草场、春秋草场和冬草场。新源县优质、广袤的草地资源为草原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但长期以来天然草原面临着超载过牧、退化等问题。近年来,通过国家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退牧还草工程等草原生态建设项目,使得天然草地植被、草地生态系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改善,极大地促进了天然草地资源的可  相似文献   

18.
特快专递     
《北方牧业》2003,(19):22-22
<正> 由国务院办公厅、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的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现已基本完成组建工作,开始运转。目前,草原监理中心主任、畜牧兽医局副局长宗锦耀向记者介绍了草原监理中心有关情况。草原监理中心作为国家开展草原保护与建设工作的重要力量,将针对草原生态保护,牧区经济发展的双重要求,在草原执法、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草原防火防灾、草原建设项目执行情况监查等方面迅速开展工作。近年来,国家在草原建设方面已展开了一系列项目,如天然草原植被恢复、牧草种子基地建设、草原围栏、退牧还草等,今年还将启动已垦草原退耕还草工程。为确保各项目达到预期目的,草原监理中心受农业部委托,将加大项目实施的监督检查力度。《河南畜牧兽医》  相似文献   

19.
《草业科学》2008,25(10)
现有草业资源甘肃拥有1780万公顷的草原资源,2007年底,多年生人工草地留床面积达到113.5万公顷,其中,苜蓿面积53万公顷。以苜蓿为主的草产品加工能力达到105万吨,是我国草原资源大省、种草大省,草原生态地位十分突出。2000年以来,甘肃实施了天然草原植被恢复与建设、草  相似文献   

20.
《草业科学》2008,25(3):F0003-F0003
现有草业资源甘肃拥有1780万公顷的草原资源,2007年底,多年生人工草地留床面积达到113.5万公顷,其中,苜蓿面积53万公顷。以苜蓿为主的草产品加工能力达到105万吨,是我国草原资源大省、种草大省,草原生态地位十分突出。2000年以来,甘肃实施了天然草原植被恢复与建设、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