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州蜜柑树龄、着果状态与果实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柑桔品质的主要因素是遗传种质(品种、品系及其砧木),但立地条件、栽培技术、植株树龄等因素对之也有影响。为此,本试验就不同树龄、着果方向、结果枝叶数、果形大小与果实品质的关系进行测定和分析,以为制定柑桔高产优质技术措  相似文献   

2.
柑桔是我县经济拳头产品之一,由于七十年代前种植品种单一,80%以上都是中熟品系尾张。这些植株随树龄增长逐年老化,树冠内膛枝条逐渐干枯空虚,尤其是老龄植株和外围枝条郁闭的植株空膛现象日趋严重,产量逐年下降。从一九八三年起,我们以尾张等中熟品系为试材,在内膛采用芽接  相似文献   

3.
针对云南省玉溪市柑桔品种多、杂、乱、老、劣,品质下降,区域布局欠合理,导致柑桔果品季节性过剩,销售难现象时有发生的问题,在调查玉溪市柑桔各主产县(市)柑桔种植环境条件及主栽品种特性、抗逆性、种植效益等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比较优势指数分析方法对玉溪市柑桔各主产县(市)柑桔业的优劣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溪市柑桔主栽的“宫本”“大浦”“兴津”“冰糖橙”“沃柑”等品种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丰产性,比国内其他柑桔产区相同品种成熟早,对抢占市场较为有利,种植效益较高。华宁县和新平县为玉溪市柑桔优势产区,元江县具有成为优势产区的潜力,易门县、峨山县、通海县和澄江市为一般产区。结合柑桔产业发展实际情况,提出了玉溪市柑桔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建议。  相似文献   

4.
普宁市蕉柑种植历史悠久,曾是当地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近年来,因环境污染、树龄老化、黄龙病等问题,蕉柑被大量砍伐,种植面积、产量锐减。如何使普宁蕉柑产业早日走出低谷,再现昨日辉煌,是摆在每个普宁柑桔从业人员面前的迫切课题。  相似文献   

5.
柑桔是我国南方的主要水果,近十年来,我国栽培面积在飞速发展,目前已达1600多万亩,居世界第一位,年产量达到400万吨,已超过日本。鲜果的供应状况也大为改观,但由于品种结构不合理,有时还出现暂时过剩,造成经济损失。因此,除搞好贮运保鲜以外、必须大力开展柑桔果品的加工,如罐头食品、柑桔汁,蜜饯等,还应大力提倡柑桔酿酒,从而达到以多种渠道消化果品和延长市场供应、调节丰缺、满足消费者的多方面需要。  相似文献   

6.
柑桔是广东最重要的果树之一。目前,广东种植的柑桔品种以中熟品种为主,高达95%以上,集中在11—12月成熟;品种结构和成熟期搭配极不合理,早、中、晚熟品种比例严重失调;鲜食品种比例过大,加工品种极少。因而常导致区域性、季节性滞销,造成柑桔果品结构性过剩。因此,针对现在广东柑桔生产现状和国内外柑桔市场变化,品种结构调整、成熟期合理搭配是广东柑桔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晚熟柑桔比例过小,这一问题如不解决,广东柑桔的发展空间将受到制约。夏橙于次年的春、夏季成熟,是重要的淡季水果,鲜果供应期长,品质优,是鲜食和加工制汁…  相似文献   

7.
柑桔日灼病和裂果病都属于生理病害。发病因子为栽培管理、土质、水份、地势、品种、树龄和着果部位等,发病后对产量和果实品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柑桔品种熟期结构极不合理,成熟期过于集中,季节性、结构性过剩现象突出,柑桔留树保鲜成了暂时调节品种熟期结构不合理,缓解成熟期集中的有效栽培措施。本文通过对柑桔留树保鲜原理的总结和分析,从适宜留树保鲜的生态区域的选择,适宜留树保鲜果园的选择,适宜留树保鲜的柑桔品种及果实选择,留树保鲜果园的管理等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柑桔留树保鲜的主要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
柑桔营养与施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伊美 《福建果树》1992,(4):32-37,3
一、柑桔营养特点及需肥规律柑桔系亚热带常绿果树,周年多次抽梢和发根,且挂果期长,故树体具有一定的营养特点和需肥规律。(一)柑桔树体的矿质营养成分:柑桔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吸收大量养分供根、枝(干)、叶、花、果等器官的生长,且各元素含量在不同种类、品种、树龄之间有一定差异。综合资料表明,柑桔果实以钾、氮  相似文献   

10.
<正>柑桔类是福建三明市果树的主要种植类型,纽贺尔脐橙是柑桔类中主要种植品种之一,为了验证和展示测土配方施肥的效果,2010~2011年在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莘口镇沙阳村连续2年进行了脐橙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品种、树龄与产量水平试验品种为纽贺尔脐橙,树龄9年,产量水平2500kg/667m2。1.2试验土壤类型选择当地主要土壤类型山地红壤灰红泥土土种。  相似文献   

11.
为缓解中熟柑桔生产产能相对过剩、销售日益困难的现实,重庆市奉节县大力发展晚熟柑桔。文章对奉节发展晚熟脐橙的必要性、生态适应性、品种选择、区域布局、关键技术研发及运行模式等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期为奉节晚熟柑桔栽培提供相关的理论基础和生产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板栗是潍坊市的主要干果树种,适栽地区在南部山区,其栽培面积大,分布广,但因树龄老化,品种杂,严重制约了板栗生产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采用大树低干嫁接良种的方法,更新复壮,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正>目前,我国大量建于20世纪80—90年代的苹果园,树龄开始老化,品种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种植效益低下,进入淘汰更新期。近年来由于苹果超量发展,种植面积过大,产能过剩,苹果整体销售价格下降,生产效益下滑,老果园淘汰进程加快,苹果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加速,这对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有益的。但在实际操作时,有些地方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为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埋下了较大的隐患,不得不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14.
蒋贵运 《广西园艺》2002,(4):J005-J006
高接换种是改造柑桔低产果园、优化品种结构的有效途径。由于市场变化和中熟温州蜜柑占比例过大等原因 ,中熟温州蜜柑经济效益较过去明显下降 ,许多果农采取高接换种进行改良。但部分果农换种心切 ,技术不当 ,致使高接的效果不佳 ,甚至全树死亡 ,极大地挫伤了果农高接换种的积极性和延缓品种优化的进程。1 中熟温州蜜柑高接换种死树的原因1 .1 树龄大、树势弱 调查发现 ,被嫁接的中熟温州蜜柑大部分异常死树均为树龄大 ,树龄己达 1 5年左右 ,树势弱 ,主枝、副主枝粗大 ,嫁接后愈合困难。1 .2 嫁接口太大 从嫁接口粗度调查表明 ,接口粗…  相似文献   

15.
矮化密植是世界苹果发展的潮流和方向.静宁作为甘肃苹果主产县和全国苹果生产重点县之一,苹果种植面积大,种植时间较长,目前有部分果园已进入衰老期,品种老化,树龄较大,结果能力下降.在产能过剩背景下,由于效益低下,继续种植已不划算,迫切需要进行挖除、改造、重建,以适应苹果产业发展新形势.基于这一目标,静宁县李店镇王沟村示范性地于2012年对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所栽植的33.3 hm2连片果园进行挖除改造,经多年运营,取得老果园挖除重建经验,也走过一些弯路,对其进行总结,以启来者.  相似文献   

16.
近10年来,湖北省秭归县针对果园老化、品种退化、主导品种市场竞争力日渐减弱的现实,以高接换种为主要措施,大力推行柑桔品种改良,取得了显著成效,品种结构得到优化,产业效益得到提高,品改技术不断完善,秭归柑桔品牌得到提升;同时,也为其他产区推广果树品种改良积累了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品种定向、统一种苗管理、统一品改要求和统一品改政策等诸多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7.
曹艳华 《中国园艺文摘》2009,25(11):137-137
大连地区梨树栽培历史悠久,品种多以‘安梨’、‘花盖’、‘白梨’、‘苹果梨’等为主,树龄多在30年以上。由于品种、树龄老化,多数梨园果品品质差、效益低。对梨园选用新品种进行高接换头改优后,不但能改善果品的品质,而且高接后生长旺盛,早结果、早丰产,能够达到迅速推广优良品种和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国营杨村柑桔场坪塘分场现有柑桔面积4500亩,其中结果树面积3000亩。主要品种为蕉柑、椪柑和甜橙,树龄为11—18年生,柑园土壤为低丘陵山地红壤土及古河滩冲积旱地红壤土。在各级党委和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近年来广大干部职工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认真总结生产中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同时加强科研工作,因地制宜地在柑桔栽培管理上进行了一些技术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1974年柑桔总产量6.2万担,1975年7.7万担,1976年9.2万担,1977年12.4万担。1977年的平均亩产超过了4000斤,同时出现了一些大面积亩产7000—8000斤的丰产片。这些改革的措施,主要是:  相似文献   

19.
2007年和2008年调查了不同柑桔品种的陷痕果发生率,包括广东省龙门县、廉江市、增城市的红江橙,江西省安远县、寻乌县,广东省中山市的华盛顿脐橙、朋娜脐橙、纽荷尔脐橙、纳维林娜脐橙和卡拉卡拉脐橙.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陷痕果率差异显著,不同柑桔品种在不同年份的陷痕果率无显著性差异;纳维林娜脐橙、卡拉卡拉脐橙、华盛顿脐橙、红江橙是高陷痕果率品种,纽荷尔脐橙是低陷痕果率品种.山地种植的沙糖桔陷痕果率显著大于水田的,树冠外围陷痕果发生比例显著小于树冠内膛.随着树龄增长,纽荷尔脐橙的陷痕果率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20.
柑桔内膛腹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嫁接部位的选择内膛腹接在二、三、四级骨干枝上进行,因树龄而异。选择生长旺盛的枝干嫁接,老化、裂皮、病虫为害严重、表皮受损面积大及干枯的枝干不宜嫁接。接口部位应在枝干两侧或上方,接芽和树干基部、接芽和接芽之间间距30~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