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玉米粗缩病又称“坐坡”、“生姜玉米”,是由玉米粗缩病毒引起的一种具有毁灭性的病毒病,严重时可造成大幅度减产或绝收。近几年河北中南部玉米粗缩病的发生有逐年加重的态势,在一些地方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应该引起各地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徐州地区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玉米粗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播引起的一种病毒病,对玉米危害很大,一般发病田块减产20%~30%,严重的达50%以上。近年来该病在徐州市发生普遍,尤其是2008年,大蒜茬夏玉米粗缩病发生较重,造成部分田块严重减产。通过对玉米粗缩病发生的原因及主要症状进行分析,结合徐州地区的实际情况及玉米粗缩病的发生规律,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指导当地玉米生产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玉米粗缩病是一种具有毁灭性的病毒病害,严重时可造成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2004年以来,玉米粗缩病在一些地方回升,每年都出现发生严重的地块,并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今年通过对农田取样调查,自然界有一定灰飞虱发生量,预示着玉米粗缩病严重发生的态势,望各地不要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4.
由于近几年灰飞虱连年大暴发,2006年由其传播的玉米粗缩病在我区的青饲夏玉米上大流行,一般田块减产10%~20%,严重田块减产50%以上,损失严重。笔者经调查分析,总结出玉米粗缩病的发生规律,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5.
玉米粗缩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玉米病害,在玉米整个生育期均可感病,其中以出苗到9叶期是粗缩病易感生育期。玉米粗缩病对玉米的产量影响很大,一般减产2~3成,严重的将会在5成以上,甚至绝收。自2007年玉米粗缩病在鹤山区玉米大田点片发生以来,呈逐年加重发生趋势,近两年,鹤山区60%以上的玉米田都  相似文献   

6.
徐春红 《新农业》2009,(10):27-27
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引起的病毒病。玉米感病后,轻者减产,重者绝收,是一种严重威胁玉米生产的毁灭性病害,农民俗称为癌症。过去粗缩病在大连市只有零星发生,危害不重。2008年由于受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沿海部分地区玉米粗缩病发生较重,株发病率达到20%~30%,个别严重地块发病株率达到80%。  相似文献   

7.
2011年,作为玉米主产区的辽宁,尤其在南部沿海一带,玉米粗缩病危害严重,对玉米产量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地块可减产三成以上。现对玉米粗缩病产生原因,危害程度及防治办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玉米粗缩病2008年在大连地区首次大发生,病田率在80%以上,一般减产5%~10%,严重地块病株率30%~85%,减产30%~70%。大连地区气候温和,冬无严寒,使得玉米粗缩病的传毒媒介灰飞虱安全越冬,玉米粗缩病逐年加重,严重影响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我国玉米粗缩病大发病面积逐年增大,受灾面积也逐年扩大,已成为我国玉米减产重要因素。但是由于我国多数农民对玉米粗缩病缺乏了解,致使农民将玉米减产因素归结于玉米种子质量存在问题,从而延误了对玉米粗缩病的防治,不利于玉米的增产。因此本文主要对玉米粗缩病的发生特点进行分析,并根据其特点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玉米粗缩病在大连玉米栽培史上2008年是首次发病并呈严重流行性危害,全市病田率达80%以上,一般减产5%-10%,发病严重区域、地块病田率达100%,个别品种田间病株率高达30%-85%,减产幅度30%-70%,已成为大连地区除叶斑病外严重病毒性病害。通过对生产上某些典型性地块调查,初步掌握了粗缩病的田间发生规律、分布范围及发病趋势,总结了发病成因,确定了玉米粗缩病田间病株率达8%以上对玉米产量影响达显著水平的指标;并提出了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玉米粗缩病是一种由灰飞虱传毒的病毒病。近年来,由于灰飞虱数量增加,带毒率不断上升,造成玉米粗缩病渐趋严重,对玉米产量影响极大。轻度的可减产2~3成,严重的达到5成以上,甚至绝产。该病在蒜茬地和早播玉米地发生较重。  相似文献   

12.
薛龙毅 《河南农业》2009,(12):31-31
玉米粗缩病是一种具有毁灭性的病毒病害。严重时可造成玉米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13.
夏玉米粗缩病的发生特点与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粗缩病是危害玉米生产的主要病毒病害之一,也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就兖州市来讲,由于夏玉米实行间作套种,播期提前,造成玉米粗缩病大发生,大面积减产。特别是2007年,一般田间病株率达到40%~50%,平均减产10%-30%。如何控制夏玉米病毒病,特别是玉米粗缩病的危害,已成为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玉米粗缩病是由粗缩病毒引起的玉米病毒病,每年在不同的地区都有发生,造成玉米减产。通过调查观察,总结了玉米粗缩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包括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的方法,为玉米粗缩病的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MRDV)引起的一种病毒病。是近几年来在威海市普遍流行的玉米病害。玉米粗缩病病毒主要以灰飞虱为传毒媒介,其发生轻重与灰飞虱的发生程度呈正相关。感染玉米粗缩病病毒的玉米植株叶片宽短僵直,叶色浓绿,节间粗短,顶叶簇生状如君子兰。叶背、叶鞘及苞叶的叶脉上具有粗细不一的蜡白色条状突起,有明显的粗糙感。植株严重矮化,雄穗退化,雌穗畸形,严重时不能结实。重病地块减产率达95%。本文针对玉米粗缩病的发生规律制定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玉米粗缩病是由灰飞虱带毒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该病毒病一般会引起玉米减产20%~30%,严重者需毁苗改种其它作物。这是一个容易被广大农民忽略防治的病毒病。本文着重阐述了玉米粗缩病的发病症状、发病条件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玉米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玉米粗缩病及玉米螟的发生严重影响了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在病虫害流行的严重地块,往往造成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该文主要对玉米粗缩病及玉米螟的发生规律、症状特征、防治措施等进行介绍,以供玉米种植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所引发的一种病毒病,该病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都影响很大.严重时可造成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对玉米来说是一种毁灭性病害。该病主要通过灰飞虱传播。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病,苗期特别是5叶期前为敏感期,2叶1心时最易感病。近年来,由于玉米品种抗病性差以及耕作制度改变等原因,该病在我国玉米主产区流行,给玉米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如何控制玉米粗缩病的危害,已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玉米粗缩病(MRDV)是一种世界性的病害,意大利、法国等许多国家都有发生。20世纪50年代我国新疆南部、甘肃西部曾严重发生,70年代在河北省流行。近年来在佳木斯局部地区开始发生,危害逐年加重。染病玉米减产严重,甚至出现绝产。因此,尽快控制玉米粗缩病的危害是玉米生产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兼饲料作物,是河南秋粮的主要作物。近年来,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玉米的产量,轻者减产20%左右,重者减产80%以上,甚至绝产,严重挫伤了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一、玉米粗缩病的症状患玉米粗缩病的玉米病株植株节间缩短,矮化粗壮;叶片宽短僵直,叶色浓绿,呈对生状,叶背面叶脉上产生粗细不一的蜡白色条状突起,有明显的粗糙感;根和茎部的维管束肿大,根系不发达,易拔出。轻者雄穗主轴缩短,能抽雄,但被半包在喇叭口里,雄穗败育或发育不良,花丝不发达,结实少;重者雄穗退化,雌穗畸形,不结实。二、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1.传播途径: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所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主要依靠灰飞虱传毒。灰飞虱成虫和若虫在田埂地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