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麻黄属(Ephedra L.)为麻黄科仅有的一属.世界上已经描述的麻黄属植物有67种,中国有15种2变种1变型.新疆麻黄草的种类很多,有蛇麻黄(Distachya L.)、木贼麻黄(Equisetina Bge)、昆仑麻黄(Fedrschenkoae Pauls.)、蓝麻黄(glauca Rgl.)、中麻黄(intermedia Schrenk)、西藏中麻黄(intermedia Var.tibetica Stapf)、沙麻黄Ilomatolepis Schrenk)、单子麻黄(monosperma C.A.Mey.)、膜果麻黄(Przewalskii Stapf)、喀什麻黄(Przewalskii Var.kaschgarica(B.Fedts-ch.et Bobr.)C.Y.cheng)、细子麻黄(regeliana Florin)、草麻黄(Sinica Stapf)等.  相似文献   

2.
以采于新疆青河县的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和达坂城柴窝堡的木蓼(Atraphaxis frutescens)、戈壁藜(Ilj inia regelii)和木本猪毛菜(Salsola arbuscula)种子为研究对象,去除种子附属物作对照,对成熟鲜种子和短期野外土壤中贮藏和室内干贮藏后种子的生活力和萌发进行了研究,以研究种子附属物及贮藏方式对种子萌发及生活力保持的作用.结果 表明:木贼麻黄、戈壁藜和木本猪毛菜成熟鲜种子在各变温下的萌发率均接近100%,木蓼在4个温度下萌发率均较低,大部分种子处于休眠状态.鲜种子的附属物抑制木贼麻黄种子萌发,促进木蓼种子的萌发.短期贮藏后,附属物不利于木贼麻黄以及野外贮藏木蓼种子生活力的保持,有利于野外贮藏的戈壁藜种子生活力的保持.附属物抑制贮藏后木蓼种子的萌发,对木贼麻黄、戈壁藜贮藏后种子及木本猪毛菜鲜种子的萌发均无影响,木本猪毛菜无论有无附属物,贮藏后种子均失去生活力.在植被恢复播种和贮藏中,可以考虑去除木贼麻黄的种子附属物,保留木蓼和戈壁藜种子的附属物,木本猪毛菜种子不宜贮藏至第2年.  相似文献   

3.
膜果麻黄抗旱特性的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共和县塔拉台地区膜果麻黄的水势、束缚水含量、自由水含量、蒸腾强度和持水力 ,分析探讨了膜果麻黄适应干旱环境的方式。膜果麻黄的水势为 -2 8.6巴 ,束缚水含量 46.5 % ,持水力曲线平缓 ,蒸腾强度 73 5mg g·h。结果表明 :膜果麻黄耐旱能力非常强。  相似文献   

4.
民勤荒漠区4种植物的防风固沙功能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沙蒿(Artemisia desertorum)、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和膜果麻黄(Ephedra przewalskii)是民勤荒漠区主要的牧草,分布面积较大。为了研究荒漠区牧草植物的防风固沙功能,在牧草利用的同时兼顾防风固沙功能。本研究用民勤荒漠区4种主要防风固沙植物样方调查资料,通过计算单株植物的纵断面积和单位面积上的纵断面积,以及单株植物的固沙沙堆体积和单位面积上的固沙沙堆体积,对4种主要植物群落的防风功能和固沙功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丛)的防风功能的排序为白刺>梭梭>沙蒿和膜果麻黄,单株(丛)的固沙功能白刺>膜果麻黄,单位面积上防风功能的排序为沙蒿>梭梭>白刺>膜果麻黄,单位面积上的固沙功能白刺>膜果麻黄;单位面积上防风固沙功能的排序为白刺>沙蒿>梭梭>膜果麻黄。如果只选择防风,则应选用沙蒿;如果侧重点是固沙,则应选用白刺;如果二者兼顾,则应选用白刺和沙蒿。  相似文献   

5.
1麻黄本品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sinicaStapf.中麻黄E.intermediaSchrenketC.A.Mey.或木贼麻黄E.equisetinaBge.的干燥草质茎。1.1性味归经味辛、微苦,性温。入肺、膀胱经。1.2功效发汗解表...  相似文献   

6.
麻黄为多年生草本灌木,属裸子植物,是冬季羊和骆驼喜食的干草。又因其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而倍受商家青睐。近年来,由于从麻黄中提取的麻黄素在国际市场上走俏,全国各麻黄主产区对野生麻黄植物采集频繁,致使野生麻黄已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于是人们开始大量人工栽培麻黄。 麻黄植物雌雄异株,结实率较低,种子产量也很低。因此麻黄种子奇缺且价格昂贵。据近几年的调查,麻黄种子价格曾达到每kg2000多元,几年中价格上下幅差达1000元左右。可见人工栽培麻黄用种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另外麻黄种子空壳率高,约有10%~60%无种胚,种用质量参差不齐,给购买者带来很大的风险性。因此,在种子贸易中,无论买方或  相似文献   

7.
不同种子处理和栽培因子对草麻黄种子成苗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不同种子处理和栽培因子对草麻黄Ephedra sinica种子成苗率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低温(<4℃)层积处理15 d和1%CuSO4·5H2O溶液浸种1 h后播种,2个处理后的种子平均成苗率均高于对照,且差异显著;盐碱度较低(pH值为8.0左右),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适宜草麻黄种子萌发成苗;土壤绝对含水量对种子成苗的影响较大,含水量低于24.34%时,草麻黄种子的成苗率随着土壤绝对含水量的升高而升高,适宜的土壤绝对含水量为19%~24%;草麻黄种子的成苗率随着温度的逐渐上升呈现S型曲线,当温度为20~25℃时,成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对分布于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的19种常见的马先蒿属植物的种皮纹饰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研究,结果发现,该属植物种子表面纹饰有4种不同类型,即网纹型、膜质网纹、海绵质网纹和条纹型;膜质网纹可能是最进化的类型,海绵质网纹次之;网底为平滑的膜、膜下为精细网状,可能是网纹中较进化的类型,网底为精细网状结构的网纹次之,网底为密集不规则突起的网纹是网纹中的原始类型。条纹是原始特征,并向网纹演化;种皮纹饰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膜质的结构可能对种子有保温作用;另一方面海绵质网状结构及网纹中网底的精细网状结构可能还有利于种子在萌发时吸收水分。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荒漠植物囊果草生物学特性及其种群分布格局的生态适应意义,以北疆地区温性荒漠中的特有植物囊果草为研究对象,对其生物学特性、种子传播方式及野外种群的分布格局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囊果草具膀胱状膜质果囊和膨大的不规则块状根茎,每株平均具果囊8.29个,果囊底部和侧面具网状脉络,且底部脉络较粗,不易破裂,顶部无脉络但具蓝紫斑,成熟时易破裂,每个果囊内平均包含球形种子2.82个。囊果草的花具有暂时闭合特性。囊果草为风滚式传播植物,一方面,地上果囊随风滚动时释放内部种子完成远距离传播,随着果囊体积的增大,果囊在不同粗糙程度微地形条件下的移动距离呈线性递增趋势,随地面粗糙度的增加,果囊最短移动距离显著减小(P<0.05),散布的种子数量则显著增加(P<0.05),且果囊移动距离与散布种子数量之间显著负相关(r=0.30,P<0.05);另一方面,地下块状根茎以营养生殖的方式在原位萌发。囊果草种群的分布格局与其生殖方式密切相关。在小尺度范围内(0~50m),随着空间尺度的扩大,囊果草种群幼苗和成株的分布格局表现为从均匀分布到聚集分布再到随机分布的特点;在中等尺度范围内(3.0~17.5m),幼苗和成株的空间关联性表现为正关联,随着空间尺度的递增,二者之间的关联性逐渐减小且关联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中国10个地方鸡种卵壳超微结构研究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中国 10个地方鸡种卵壳外表面、内表面、横断面和壳膜外表面、内表面的超微结构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进行了比较研究 ,从而看出鸡种间卵壳结构具有明显差异 ,中国地方鸡种具有遗传多样性。根据遗传距离较近的品种间卵壳的超微结构相似的理论 ,对 10个鸡种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赋值 ,通过数值分类法进行了遗传相似度的计算和聚类分析 ,从而得出遗传距离最近的是白耳鸡和狼山鸡。  相似文献   

11.
不同处理对麻黄种子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低温层积、GA3、CaCl2、KH2PO4处理人工老化处理的麻黄Ephedra sinica种子,研究不同处理对麻黄种子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麻黄种子随着人工老化时间的增加,种子活力和发芽率逐渐下降.在利用最佳处理组合的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已老化的麻黄种子,种子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随着老化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脱氢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则相反,4种最佳处理组合处理后种子的电导率与丙二醛含量均低于对照,2种酶活性均高于对照,且CaCl2·2H2O和KH2PO4处理的2种酶活性均高于层积和GA3处理.  相似文献   

12.
民勤荒漠草地主要植物群落生境条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选择民勤境内4种主要荒漠植物群落,从生境条件和生态位2个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沙蒿Artemisia arenaria、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麻黄Ephedra przewalskii和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 4种群落的土壤机械组成差异主要表现在>0.05 mm的土壤颗粒上,沙蒿和麻黄0.25~1.00 mm的粗砂均较多,麻黄土壤中≥1.0 mm的石砾含量最多,白刺土壤中0.05~0.25 mm的细砂粒最多,梭梭林地的全氮含量普遍高于其他3种群落;2)群落中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最大,在4个优势种中,梭梭的生态位宽度最大,其次是麻黄,白刺的生态位宽度最小;3)沙蒿、沙米Agriophyllum squarrosum、沙拐枣的生境条件大致相同,五星蒿Bassia dasyphylla、沙米、盐生草Halogeton arachnoideus与白刺的生境条件大致相同,盐生草、刺蓬Salsola ikonnikovii、白刺、沙米与梭梭生境相近,泡泡刺与麻黄的生境相近。  相似文献   

13.
麻黄繁殖生物学及种子生产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野生麻黄地和地下部形态结构,开花结实特性,生殖生态学特征和种子生产特性。结果表明,麻黄在自然条件下依靠强大的根茎分生能力,以一种雌、雄分株的“群片”方式分布。从开花特性分析,麻黄有很强的有性生殖能力和种子生产潜力,但由于严酷自然环境的影响,严重的落花、落果以及受精后发育不良是引起种子空壳率高及产量低的主要原因。调节水、肥条件改善生长环境是提高麻黄种子产量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4.
民勤荒漠草场植物群落自然更新和退化演替初探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目前,甘肃民勤沙区荒漠植被正在严重退化.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花棒Hedysarum scoparium不能自然更新,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沙蒿Artemisia arenaria、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麻黄Ephedra przewalskii等可进行自然更新.自然更新能力强弱排序为沙拐枣、白刺、沙蒿、麻黄、泡泡刺N.sphaerocarpa,沙拐枣和沙蒿自然更新的速度最快,麻黄最为缓慢.当地植物主要围绕种源(母株)进行更新,更新幼苗的数量与土壤之间存在一定关系.除白刺外,幼苗普遍出现在当地主风向西北向的下风向.除梭梭人工林群落外,生态位宽度大的植物种其繁殖更新能力亦较强.幼苗成活低的限制因子主要是降水量及其分布.尤其是沙蒿、沙米Agriophyllum squarrosum的自然更新对降水最为敏感.当地梭梭人工林大面积衰退,梭梭人工林内沙拐枣植株明显增多,存在梭梭人工林向沙拐枣群落演替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风沙土麻黄基地土壤培肥措施及肥料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土壤培肥措施对风沙地改良效果,通过温室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研究了麻黄Ephedra sinica地风沙土土壤N、P、K养分资源特征,养分生物学特征及培肥措施对麻黄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风沙土土壤全量养分资源和速效养分资源都十分贫乏.风沙土土壤自身对于N、P、K的吸附效率很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施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各种营养元素在麻黄生长中都表现出明显的缺乏,缺乏顺序为:K>N>P.根据麻黄生物学产量的变化,可以将麻黄生长发育过程分为4个阶段:快速生长阶段、缓慢生长阶段、第2次快速生长阶段和植株产量下降阶段.施肥对麻黄产量具有明显影响,对麻黄的增产作用顺序为N>P>K.施用有机肥、翻压秸秆等培肥措施均能明显提高风沙土土壤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  相似文献   

16.
试验采用了酸、碱、有机试剂、植物激素、热水浸泡、超声波以及擦破种皮等11种方法对4种野生草种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所有方法处理对马唐的种子萌发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野豌豆种子在擦破种皮处理下,发芽率从1.11%提高到96.67%,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他处理对野豌豆种子发芽率均无明显影响(P0.05);香附子和稗草种子在20%NaOH的方法处理下,发芽率分别从10%和2.22%提高到86.67%和58.33%,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此外,1 000mg/L赤霉素浸种处理也可极显著提高香附子种子的发芽率(P0.01)。其他方法处理对香附子和稗草种子发芽率均无明显影响(P0.05)。不同野生草种的休眠特性不同,试验选用的马唐种子无休眠性;野豌豆种子需物理破皮;20%的NaOH和1 000mg/L赤霉素处理可打破香附子种子休眠;20%的NaOH处理能打破稗草种子休眠。  相似文献   

17.
通过野外调查和种子萌发试验,研究了东祁连山高寒地区常见的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和燕麦(Avena sativa)人工草地群落土壤种子库大小及物种构成,并与相邻天然草地进行比较,旨在为东祁连山人工草地植被恢复提供支持信息。结果表明:垂穗披碱草草地、燕麦草地和天然草地的土壤种子库种子密度平均数分别为22611.45±4725.88,4210.88±1913.44和2937.01±2471.60 个·m-2。垂穗披碱草草地种子库萌发的幼苗中共发现4种植物,分别是高山紫菀(Aster alpinus)、迷果芹(Sphallerocarpus gracilis)、甘肃马先蒿(Pedicularis kansuensis)和萼果香薷(Elsholpzia bensa var. calycocarpa);燕麦草地种子库萌发的幼苗中共发现6种植物,分别是独行菜(Lepidium apetalum)、旱雀麦(Bromus tectorum)、微孔草(Microula sikkimensis)、迷果芹、蓝翠雀花(Delphinium caeruleum)和萼果香薷;天然草地种子库萌发的幼苗中共发现6种植物,分别是异针茅(Stipa aliena)、二裂委陵菜(Potentilla bifurca)、高原毛茛(Ranunculus tanguticus)、黄花棘豆(Oxytropis ochrocephala)、独行菜和蓝翠雀花。垂穗披碱草草地和燕麦草地土壤种子库可萌发的幼苗多为一年生植物;垂穗披碱草草地与燕麦草地和天然草地之间可萌发土壤种子库数量差异较大,后二者之间差异较小;天然草地与燕麦草地物种构成差异较小,与垂穗披碱草草地物种构成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8.
在青海湖地区的不同样地上,对甘肃棘豆、宽苞棘豆和黄花棘豆3种棘豆土壤种子库的密度进行了测定,种子密度随着植被中种群分盖度的大小而变化幅度很大,每平方80~2 220粒;同时采用四脞法对土壤种子库中的棘豆种子进行种子活力测定,其中77%的种子具有活力;用尼龙袋法测定甘肃棘豆种子在土壤种子库中的寿命,5年后埋置在土壤环境中的甘肃棘豆种子有50%的还存在,其中5%的种子具有活力;暴露在土壤表面环境中的种子有33%的种子存在;5年期间,埋置的种子和暴露在土壤表面的种子每年分别约有5%和14%的种子在发芽。  相似文献   

19.
党广清  吉汉忠  王春 《青海草业》2009,18(2):48-49,52
我国麻黄科的植物仅有一属(麻黄属)12种4变种,我省有7个种,海晏县内有4个种,其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良好的固沙作用,可作为骆驼的饲料。研究麻黄植物对环湖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将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国家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进行退耕还林(草)工程必不可少的优良种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