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棉花枯萎病是我国棉花生产上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种植抗病品种是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我国选育的许多抗病品种,在生产上已经收到明显效益。但是,近三十年来一些农作物抗病品种的抗病性丧失现象不断发生,使其有效使用年限大为缩短。这种情况在棉花抗枯萎病品种中是否存在?对此我们  相似文献   

2.
甜菜抗(耐)丛根病某些光合性能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6个甜菜品种的叶绿素含量、叶面积系数、光合生产率和产糖量与抗丛根病的关系。结果表明:病地和无病地上种植抗病品种的叶绿素含量、叶面积系数、光合生产率和产糖量均高于感病品种,这些指标的差异均是生长后期比生长前期明显。  相似文献   

3.
1大面积推广种植抗病品种 目前本团大面积推广种植的是抗病品种新陆中14号.该品种于2000年引进,三团试验站枯黄萎病病圃种植鉴定结果表明,抗枯黄萎病表现突出,但产量不高,晚熟,经过试验站2年的定向选择和驯化,于2003年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棉花枯、黄萎病是新疆植棉区棉花生产的两大主要病害,而防治枯、黄萎病经济、有效的方法除轮作倒茬外,就是培育和种植抗病品种。随着病区的扩大和病情的加重,抗病品种已成为棉花生产发展的迫切需求。针对该团目前种植的棉花品种,对其抗病性进行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5.
玉米黑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渠元春 《玉米科学》2002,10(4):073-074
玉米黑粉病在有些地区已上升为玉米主要病害,发病损失很重,成为当地玉米生产的一大障碍.本文对该病的发生特点进行了叙述和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防治措施,并提出了只有培育种植抗病品种才是根本地、彻底地解决黑粉病为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抗病品种在香蕉枯萎病绿色防控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防治土传性香蕉枯萎病,在田间进行了抗病品种和微生物菌剂(肥)的筛选和应用。结果表明,种植不同的香蕉抗病品种对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种植粉杂1号和贡蕉的防效最好,分别为78.62%和72.41%。而施用微生物菌剂和生物有机肥对香蕉枯萎病也均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其防效分别为87.51%和77.51%。在此基础上提出以种植抗病品种和应用防病微生物菌剂(肥)为主的病害综合防控技术,并进行应用示范。3个示范片连续3年对病害的总体防控效果达90%以上,从而有效控制了香蕉枯萎病的为害,同时减少了香蕉产量的损失。  相似文献   

7.
赵凤民 《北方水稻》2008,38(1):10-12
针对黑龙江省近年来稻瘟病重发生的事实,结合黑龙江省的水稻生产现状,从品种、气候条件、栽培因素三个方面分析了稻瘟病重发生的主要原因,引发了关于稻瘟病防治方法、抗病品种抗性丧失(罹病化)的思考。对于如何延长抗病品种种植寿命,从合理利用抗病品种,清除越冬菌源,测土配方施肥,做到联防联治,科学使用防治药剂五个方面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1 克服抗病棉花种子带菌的必要性棉花枯萎病是检疫性病害,严重地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近百年的研究表明,防治棉花枯萎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是种植抗病品种。自1952年我国选育成第一个抗枯萎病品种川52-128以来,经广大棉花育种工作  相似文献   

9.
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病经济有效的措施,而培育抗病品种的关键乃在于抗病性鉴定方法的正确与否。本文报道了大豆品种资源与抗病转育后代对大豆孢囊线虫病抗病性简便、迅速、准确的鉴定技术,其中包括病土的选用、种植管理、鉴定时间及病级标准等技术环节,将有助于从我国丰富的大豆资源中筛选出类型更多的抗大豆孢囊线虫病的抗源材料,并加速抗病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大豆抗(耐)胞囊线虫病品种及其系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胞囊线虫病是大豆生产上的重要病害,给大豆生产造成巨大损失.种植抗病品种是经济有效、环境友好型防治方法,国内外大豆抗胞囊线虫病育种取得了较大成绩.汇总我国自1978年以来所审定的大豆抗(耐)胞囊线虫病品种,系谱分析了其抗病基因来源,指出了我国抗病品种遗传基础狭窄,抗病品种抗性单一的问题,提出了利用新的抗源或新型抗病基因是拓宽抗病品种遗传基础的重要途径,并就未来研究从3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对我国抗病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针对黑龙江省近年来稻瘟病重发生的事实,结合黑龙江省的水稻生产现状,从品种、气候条件、栽培因素三个方面分析了稻瘟病重发生的主要原因,引发了关于稻瘟病防治方法、抗病品种抗性丧失(罹病化)的思考。对于如何延长抗病品种种植寿命,从合理利用抗病品种,清除越冬菌源,测土配方施肥,做到联防联治,科学使用防治药剂五个方面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棉花黄萎病严重发生的原因主要有:缺乏有效的种子检疫与处理措施,缺乏抗病品种,缺乏化控措施和生物控制措施,棉花连作面积较大,棉杆还田增加菌量以及黄萎病本身的特点等。防治措施有种植抗病品种,种子处理,物理防治,轮作套种,加强管理等。  相似文献   

13.
李谦  刘元寿 《杂交水稻》1990,(3):13-14,10
本文分析了1989年黔江县稻瘟病发生特点和流行原因。阐述了气候状况、品种抗性、栽培管理和防治等因素对稻瘟病流行的影响,主导因素是抗病品种单一化,大面积连年种植引起抗性丧失。提出坚持以抗病品种为基础的综合防治方法,即注意不同抗源的品种搭配和轮换种植,搞好品种的的合理布局;推广健身栽培技术;狠抓种子消毒,三环唑药剂浸秧,关键时期喷药防治,可以抑制稻瘟病的继续危害。  相似文献   

14.
国际热带农业中心(CMT)推出两个抗稻瘟病(Magno-porthegrisea)持续时间长的G种,名称为“oryzicaLianos4和5.属半矮秆、长拉、米质优,食0性好,目前已种植15000万公顷.因为精症病原菌变异快,生理小种多,一些抗病品种很快变成感病品村.而这两个品种种植已达5年,仍十分抗病,持续抗病时]和大大超过其他抗病品种.对稻瘟病持续抗性好的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15.
棉花抗枯萎病“86—1”品种,经全国抗病品种区域试验鉴定,在长江、黄河流域棉病区推广种植。几年来充分表现出抗病性强,可把枯萎病发病率压低到3%以下,并  相似文献   

16.
采用火棉胶法和水合氯醛法研究了大豆叶片气孔密度、茸毛密度与灰斑病抗性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叶片正面和背面的茸毛密度并没有什么差异;但抗病品种叶片正面及叶片背面的气孔密度明显少于感病品种,这是抗病品种抵抗菌丝侵入的第一结构屏障。  相似文献   

17.
棉花是博州的经济作物,农民70%的收入来自棉花。由于新陆早12号品种在博州长期种植,其抗病性有所下降,目前明显表现感病,为了选择适宜博州栽培的抗病品种,对新引进的几个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1材料和方法供试品种为中棉所42,中棉所297-5,惠远602,新陆早23号,博陆早2号,惠远704,  相似文献   

18.
棉花枯萎病是危害棉花最严重的病害之一。近几年来,由于采用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危害。但目前推广的抗病品种在丰产性和品质方面还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因此,品种既抗病又高产成为抗病育种急待解决的问题。我们从1972年开始,经六年的努力。选育出高抗枯萎病、高产、品质好的新品种“86—1号”。根据1976—1977年两年全国抗病品种区域试验结果,被推荐为长江流域病区和黄河流域高水肥枯萎病区的推广品种。在无病点试验表明,“86—1号”与当地推广的感病丰产品种比较,也有所增产。  相似文献   

19.
对大豆灰斑病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的叶片组织结构,主要包括栅栏组织层数,栅栏组织密度,上下表皮细胞密度,蜡质含量及叶比重等,进行了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抗病品种叶片的栅栏组织排列整齐,紧党性,而且层数相对较多,可以抵抗病菌的侵入和扩展,成为抗病的一个结构屏障;抗病品种的叶片蜡质含量高于感病品种,表明大豆叶片本身具有的蜡质层是抵抗和延迟病原菌侵入的另一个结构屏障。在叶比重上,抗病品种与感病品种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玉米尾孢菌、弯孢菌叶斑病严重流行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近几年来,由于气候适宜和感病品种多年的大面积种植,导致我国玉米种植区的玉米尾孢菌、弯孢菌叶斑病的危害越来越重,辽宁、河北、河南等地均有发生,尤以辽宁发生最为严重,一般减产10%~20%,个别地块的感病品种几乎绝产,所以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应以推广抗病品种为重点,采取合理的品种布局及药剂防治等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