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毛白杨三倍体育种的研究进展.应用染色体加倍、种间杂交和花粉辐射技术,成功选育出了20个回交杂种异源三倍体无性系,最优三倍体无性系8年生单株材积达到了0.36m3,超过一般二倍体的2.55倍.由此表明,育种材料的遗传组成和育种方法是获得较高遗传增益的基础.二倍体选种增益一般为45%,回交杂种增益为155%,而异源三倍体最优无性系的增益为255%.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山核桃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及其染色体核型特征,进而确定山核桃染色体数目及倍性水平,探索山核桃无融合生殖现象与其倍性水平的关系,丰富山核桃生殖生物学等相关研究内容,同时也为山核桃杂交育种及系统分类等研究提供一些细胞学资料。【方法】1)以山核桃雄花序为研究材料,采用DAPI荧光染色技术对山核桃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进行研究。2)以山核桃根尖为材料,采用核型分析技术分析山核桃染色体核型。【结果】1)山核桃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分2次进行。第1次为减数分裂,所形成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分为前期Ⅰ、中期Ⅰ、后期Ⅰ和末期Ⅰ4个阶段,其中前期Ⅰ最为复杂,分为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和终变期5个时期,所经历时间最长,占整个分裂周期的70%;第2次为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再减半,同样分为前期Ⅱ、中期Ⅱ、后期Ⅱ和末期Ⅱ4个阶段,历时较短。2)在减数分裂同步性方面,同一小花的不同花药间及同一花序轴的不同小花间表现较为一致。3)山核桃大多数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正常,配成16个二价体,有一定比例的异常花粉母细胞出现,主要表现为中期Ⅰ出现落后染色体,异常率为8.86%,中期Ⅱ表现为不对称分裂,异常率为15.79%。4)山核桃核型公式为2n=32=20m+12sm,染色体相对长度变化范围为4.006(±0.449)~9.559(±1.175),臂比大于2的染色体比例为25.000%,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之比为2.417±0.456,核型不对称系数为62.875,核型分类属于2B。【结论】1)山核桃虽然存在无融合生殖现象,但是其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仍遵循大多数被子植物减数分裂规律,在整个减数分裂进程中,前期Ⅰ所需时间最长。2)山核桃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同步性程度较高,不利于山核桃散粉期的延长。3)山核桃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异常情况主要出现在中期Ⅰ及中期Ⅱ2个阶段。4)山核桃核型属于比较对称的类型,其染色体数目为2n=32,减数分裂配对成16个二价体,在倍性水平上属于二倍体。  相似文献   

3.
杂种马褂木杂种优势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在叶培忠先生的鹅掌楸属种间杂交育种研究基础上按遗传设计与环境设计开展了扩大北美鹅掌楸遗传基础条件下的正反交以及前人从未做过的回交和F1 间杂交 ,并进行了杂种马褂木杂种优势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1)正反交F1 、BC1 和F2 4种交配系统杂种的 1a生幼苗普遍存在显著正向生长杂种优势 ;幼苗生长性状在家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而在家系内具有很大变异性 ;回交家系表现特别优良 ,因而家系选择、单株选择以及BC1 和F2 利用潜力很大。 (2 )初步提出“光合优势假说”(Photosyntheticsuperiorityhypothesis)作为杂种马褂木和其它杂种树木杂种优势机理的理论解释。 (3)简单估算了一些重要遗传参数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绣球花发育的形态学指标与减数分裂进程的对应关系,观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及花粉特征,为绣球种质创新奠定工作基础。【方法】采集不同发育阶段的花序,卡宝品红压片后,观察可育花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情况,统计减数分裂异常现象出现的比例,利用液体培养基培养并测定花粉萌发力。【结果】1)绣球‘无尽夏’花序边缘的装饰花开放之前,可育花的花粉母细胞细胞质浓厚、核仁明显。当花序边缘的装饰花微微开放时,可育花的花蕾直径在3~3.5 mm,花药宽约0.5 mm,长约1 mm,此时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进入粗线期。随着可育花进一步发育,可以观察到从终变期到花粉粒的各个时期。花序边缘的装饰花完全开放时,可育花的减数分裂已经结束,此时可育花的花蕾直径在4 mm左右,花药宽约1 mm,长约1.5 mm。2)绣球‘无尽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正常,2个杂种F1的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出现大量异常现象。Hydrangea macrophylla ‘Magical Jade’×H. chinensis的杂种F1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I有46....  相似文献   

5.
2018—2019年在徐州市铜山区房村镇,于美国白蛾各代蛹期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开展生物防治示范,系统调查了释放天敌不同种类、不同释放量和美国白蛾不同世代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利用白蛾周氏啮小蜂与白蛾黑基啮小蜂2种天敌混合释放,对美国白蛾第2代蛹的寄生率和天敌总寄生率分别为49.10%和54.12%,均显著高于释放1种天敌(白蛾周氏啮小蜂),表明释放2种天敌可显著提高寄生效果.释放45枚/hm2柞蚕蛹所繁出的白蛾周氏啮小蜂对第1代蛹的寄生率和天敌总寄生率分别为55.23%,65.79%,与75枚/hm2释放量处理均无显著差异,表明增加天敌释放量未能提高寄生效果.放蜂后,白蛾周氏啮小蜂对美国白蛾越冬蛹的寄生率高达61.04%,极显著高于第1代蛹(46.75%),第1代蛹又极显著高于第2代蛹(28.75%),表明该蜂对第1代蛹和越冬蛹的寄生效果显著优于第2代蛹;第1代蛹、第2代蛹、越冬蛹的天敌总寄生率分别为66.99%,38.18%,70.18%,总寄生率均极显著高于相应世代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寄生率,表明其他寄生性天敌对害虫具有较好的自然寄生作用.因此,利用白蛾周氏啮小蜂生物防治美国白蛾的最佳时期为第1代蛹期,经济释放量为45枚/hm2.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FISH技术追踪三倍体‘银中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特定染色体的行为,明确其配对和分离规律,丰富对杨树异源三倍体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行为的细胞遗传学认识。【方法】以三倍体‘银中杨’花药为材料,对不同酶液组合和酶解时间进行筛选,在此基础上均进行减数分裂染色体制片,以45S rDNA序列为探针,利用FISH技术,对‘银中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行为进行追踪和分析。【结果】1)筛选出适于‘银中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制片的酶解条件为3%纤维素酶+1%果胶酶混合液在37℃下酶解3 h,结合压片和冷冻脱盖片,可获得细胞分散度良好,细胞质薄,背景干净,染色体形态清晰的制片,适用于FISH分析。2)45S rDNA探针信号定位于‘银中杨’3条同源染色体上,它们在中期I呈现III、II+I、I+I+I 3种配对形式,其中三价体发生的频率最高,达69.28%,II+I和I+I+I的配对类型分别占28.10%和2.61%,表明信号所定位的染色体亲缘关系可能较近,但也存在联会松弛的现象。3)约80.37%~93.44%的细胞在后期I至中期II发育阶段呈现2/1分离模式,约63....  相似文献   

7.
<正> 我所于1963年克服了小叶杨、胡杨间远缘杂交的困难,获得了小叶杨×胡杨的胡杨类型和小叶杨类型的二种F_1杂种,并于1978—1979年利用15年生的小×胡F_1(小叶杨类型)进行了回交、自交及和其它速生杨树的较为广泛的杂交,产生了大量的第二代杂种。按表型观察不仅小×胡F_1的胡杨类是真正杂种,并且经回交证明,小叶杨类型也是真正杂种。小叶杨类型还是一种具有能育,易于繁殖和易于和其他杨树杂交的育种学重要特性的杂种。幼苗盐土锻炼及盐培鉴定证明若干杂种二代较现有杂种杨如小×钻等具有了更大的耐盐性。因而在具有胡杨遗传因素的速生原始材料中,为  相似文献   

8.
赣北地区广腹螳螂 Hierodula patellifera(Servllle)和中华大刀螂Tenoderaaridifolia sinensis(Saussure)的两种主要卵寄生蜂为广腹螳小蜂 Podagrion philip-pinense cyanonigrum Habu和中华螳小蜂 Podagrion chinensis Ashmead。它们的卵鞘寄生率分别为25.58%和24.67%。卵粒寄生率为28.51%和17.16%。一年发生1—2代,以1代为主,高龄幼虫在寄主卵内越冬。第1代成蜂羽化盛期在5月下旬至6月初,第2代在10月中、下旬,雌蜂率分别为70.42%和65.15%。  相似文献   

9.
李世杰  赵鸿宾 《林业科学》1994,30(4):306-312
通过对黑松、赤松、油松及其种间自然杂种的形态特征和生长特性比较、主分量分析及过氧化物酶同功酶分析,在日本松干蚧疫区,选择出“黑赤松”和“黑油松”两类种间自然杂种,它们的胸径、树高生长量均高于同龄父、母本和对照(樟子松)的38%以上。10龄左右种间自然杂种的松干蚧危害表症率为0,而对照油松、赤松则分别为22.92%和30.77%。该2杂种的引种范围可达辽宁中部和东部。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品种杂种落叶松针叶内抗氧化酶活性的差异,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日本落叶松、兴安落叶松和长白落叶松的杂交后代,共2代7个家系的杂种落叶松针叶内的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及其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代7个家系杂种落叶松针叶内的CAT、POD和SOD的活性差异极显著(P<0.01),F1代CAT、SOD的活性普遍高于F2代,POD活性低于F2代。在抗氧化酶方面,F1代杂种优势高于F2代,F1代日3×兴2、F2代日12×兴9等具有较好的潜在抗虫性;结合其他抗虫生理指标,该研究结果在选育落叶松抗虫品种过程中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秋水仙碱诱导美洲黑杨花粉染色体加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美洲黑杨抗寒性,多倍体育种是一条有效途径。本试验在掌握美洲黑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的基础上,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美洲黑杨花粉染色体加倍的有效处理时期及有效处理浓度。结果表明:(1)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之前利用各浓度(0.3%、0.5%、0.8%)的秋水仙碱处理美洲黑杨雄花芽均能获得一定比例的2n花粉;(2)利用0.5%的秋水仙碱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粗线期处理美洲黑杨雄花芽,2n花粉得率最高,为35.5%。本研究为美洲黑杨通过获取2n花粉途径进行多倍体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于1993年5月,在广东省阳西县程村镇进行质型多角体病毒防治第一代马尾松毛虫试验.示范试验3种处理的病毒用量为15GPIB/hm2,75GPIB/hm2,150GPIB/hm2,虫口减退率分别为41.3%,75.9%,80.4%,对照区的虫口减退率为17.1%.大田试验虫口减退率为75.6%,两种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油茶种间杂交是油茶种质创新的重要途径,明晰亲子代染色体遗传变异规律,有助于指导杂交后代植株的筛选与回交组合的合理配置,并为后续杂交育种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亲本及F?代18个优良单株的扦插苗根尖为材料,利用改良去壁低渗染色体制片技术和核型分析软件对亲本及杂交子代的染色体核型特征进行研究,并利用核型似近系数聚类法分析亲本及杂交子代的染色体遗传与变异。【结果】1)父本‘华硕’与母本‘攸杂2’的核型类型均为2B型,以m型染色体占多数,sm型染色体占少数,母本‘攸杂2’的核型公式为2n=91=53m (4SAT)+38sm(2SAT),染色体相对长度变化范围为1.26%~2.97%,臂比值大于2的染色体比例为17.8%,染色体长度比为2.36,核型不对称系数为62.36%;父本‘华硕’核型公式为2n=90=62m(2SAT)+28sm(4SAT),染色体相对长度变化范围为1.50%~3.00%,臂比值大于2的染色体比例为4.4%,染色体长度比为2.00,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9.38%。2)杂交子代的核型参数多数介于父本与母本之间,以m型和sm型染色体为主,少数有st型染色体,且在杂交子...  相似文献   

14.
利用杂种一代自由授粉的种子造林,所产生的杂种二代具有明显的增产能力。7年生的落叶松高生长比对照平均增加39.6%,其保存率也普遍高于对照。杂种二代与杂种一代一样具有较强的抗寒能力和适应性。充分利用杂种一代,可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促进营林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油茶尺蛾(Bistonmarginata Shiraki)是近年来广东省中山市阔叶混交林内出现的重要害虫。在林间,森得保原药与钙粉比例1:16,1:20,1:24和1:30的杀虫率分别为91.71%,87.28%,84.71%和81.90%。用30倍钙粉稀释的森得保粉剂防治1113.5hm^2林地的油茶尺蛾幼虫,平均虫口减退率为80.13%。  相似文献   

16.
濒危植物四合木结实特性与植株年龄和生境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濒危植物四合木种群初次结实年龄 ,果实空间分布、果实数量、果实重量、结籽率、花果转移率随年龄和生境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四合木种群初次结实年龄为 4a。果实的空间分布为树冠上部 >中部 >下部 ,上、中部显著高于下部。平均单株果实的数量分布随年龄变化曲线呈山峰型。在 4~ 1 8a范围内 ,随着年龄增大 ,结实量增加 ,到 1 8a以后 ,随着年龄增加 ,结实量逐渐减少 ,1 3~ 2 7a为结实高峰期。果实重量随年龄变化趋势与果实数量随年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自然状态下 ,四合木结籽率为 1 2 6%~ 2 80 % ,花果转移率为 5 4 3 9%~ 71 43 % ,结籽率、花果转移率与年龄的关系呈双峰型。结籽率低的主要原因为 :( 1 )传粉过程受到障碍 ,即传粉媒介 (昆虫 )的访花频率极低 ,使得柱头上的花粉量受到限制。这是结籽率低的内因。( 2 )土壤水分供应不足 ,从而使胚珠不能正常发育。这是导致结籽率低的外因。  相似文献   

17.
利用同功酶遗传标记测定了英国南部Underdown落叶松杂种种子园商品种子的杂种率。欧洲落叶松无性系种子杂种率为65%;日本落叶松为19%。检测了种子园中各配子间的支配状况。两亲本树种的繁殖能力及花期的差异是两树种杂种比例存在显著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高温诱导银灰杨花粉染色体加倍创制杂种三倍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验证高温处理诱导银灰杨花粉染色体加倍选育三倍体的可行性,获得银灰杨三倍体新种质,选育抗逆性强的银灰杨新品种,服务于西部生态环境建设。【方法】以银灰杨为研究对象,利用醋酸洋红染色法和花粉染色体加倍技术,在研究雄花芽减数分裂规律的基础上,开展高温诱导银灰杨花粉染色体加倍技术条件优化以及杂交创制三倍体的研究。【结果】银灰杨花粉母细胞完成减数分裂大约需要5~6天。其减数分裂过程与其他杨属植物相似,无明显差异。但银灰杨同一花芽不同部位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进程存在明显的不同步性,花芽顶部花粉母细胞发育最快,基部次之,中部发育最慢。筛选出高温诱导银灰杨花粉染色体加倍的最佳处理技术组合为当花粉母细胞发育至双线期至终变期时,利用38℃或41℃的高温,持续处理6 h,可获得56.33%的2n花粉。利用2n花粉比率高的花粉与银白杨雌配子杂交,获得杂种苗木911株,检测出三倍体42株,三倍体得率最高可达10.71%。三倍体得率与2n花粉比率间存在弱正相关(r=0.599,P=0.116),说明提高2n花粉比率有助于提高三倍体得率。【结论】尽管银灰杨同一花芽不同部位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同步性差,但在双线期至终变期进行高温处理,仍可获得56.33%的2n花粉,三倍体得率可达10.71%,证明了高温诱导银灰杨花粉染色体加倍选育三倍体的可行性,并首次获得银灰杨三倍体。  相似文献   

19.
利用同功酶传标记屯英国南部Underdown落叶松杂种种子园商品种子的杂种率。欧洲落叶松无性系种子杂种率为65%;日本落叶松为19%检测了种子园中各配子间的交配状况。两亲本树种的繁殖能力及花期的差异是两树种杂处比例存在显著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为了培育速生、丰产的油茶优良品种,我所于1970年和1971年连续进行了油茶有性杂交育种试验,培育出了普小油茶杂种和普黄油茶杂种。目前杂种第一代(F_1)保存10株(其中普小油茶杂种2株,普黄油茶杂种8株),生长良好,平均树高分别为56厘米和79.4厘米。1976年开始开花结实,1977年收杂种第一代(F_1)种子67粒,今年培育出杂种第二代(F_2)苗木21株,幼苗高生长比广西岭洒软枝油茶快57.0—6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