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源热泵系统在日光温室中的应用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源热泵系统是调节日光温室温度的一种新手段.为对其经济效益做出综合评价,以长春市岔路河镇某日光温室为例,计算其水源热泵系统的热负荷.通过对水源热泵、煤、燃气3种供暖方式的费用比较可知.用煤供暖的费用最低.而热泵系统的费用略高.当煤电价格比大于1.558时,热泵供暖费用才比燃煤费用低.  相似文献   

2.
分别介绍了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系统和非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系统的结构,以及两种太阳能热泵系统在国内外发展的过程和研究成果;论述了太阳能热利用技术与热泵技术的结合对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和热泵系统的供热系数的影响;提出了针对太阳能的间歇性在系统中加上辅助热源低谷电能等方法,来应对在极端恶劣的天气下用户的供暖问题。结果表明,在系统的集成方面和自动控制方面进行优化后,太阳能热泵系统可以解决全天候的供暖问题。该系统特别适合非集中供热方式的普通居民、城镇和乡村用户。  相似文献   

3.
太阳能热泵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太阳能与热泵的节能优势,对缓解当前的能耗问题意义重大。近年来,太阳能热泵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到室内采暖系统中。本文利用太阳能和热泵技术的结合设计了一种小型太阳能热泵采暖系统,针对银川地区气候条件,对太阳能热泵采暖系统进行试验研究,分析了蒸发端水温对系统吸热量、制热量、压缩机吸排气压力、压缩机coph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小型太阳能热泵采暖系统是可行的,末端温度可以满足采暖需求,系统节能和能量高效利用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为了改善北方农村地区冬季供暖效果,文章以太阳能与生物质能联合供暖系统为基础,山西省吕梁市归化村100 m^2的农村住宅为实验平台,通过对供暖季系统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数据的采集整理,并与太阳能加辅助电加热供暖系统进行比较得出本系统良好的热舒适性及节能性。实验表明,太阳能与生物质能联合供暖下房间各时段平均温度维持在17.3℃~17.5℃且波动不超过±0.5℃。比较了常见辅助热源的经济效益,并计算了本系统的环境效益,对本系统在北方农村地区的应用与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设计了一种由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热泵和翻粮机组成的太阳能辅助热泵就仓干燥系统,用于粮食就仓干燥。对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平均热效率达到63%,热泵性能系数达到5.4,联合系统能够提供充足、稳定的热量,并且干燥效果明显、干燥时间短、耗电量小、干燥均匀性好。应用该系统可安全、节能、有效地降低仓储玉米含水率。  相似文献   

6.
太阳能辅助热泵综合就仓干燥系统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种由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热泵和翻粮机组成的太阳能辅助热泵就仓干燥系统,用于粮食就仓干燥.对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平均热效率达到63%,热泵性能系数达到5.4,联合系统能够提供充足、稳定的热量,并且干燥效果明显、干燥时间短、耗电量小、干燥均匀性好.应用该系统可安全、节能、有效地降低仓储玉米含水率.  相似文献   

7.
北方寒冷地区,农村直接爱益式被动式太阳房在采暖季节室内温度较低,舒适性差。本研究采用热泵辅助供暖的方式对被动式太阳房在采暖季节进行供暖实验,通过与煤炉、电加热器、分散式锅炉供暖的比较,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同时对热泵供暖进行优化,找出影响热泵3供暖性能及年成本价格的因素,并对其在小城镇的推广做了分析。结果表明,热泵作为被动式太阳房在北方寒冷地区及电力充沛而集中供暖有困难地区的辅助热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设计了一台太阳能热泵联合干燥谷子装置,对太阳能集热系统和热泵干燥系统主要部件进行设计和选型。并联合干燥试验对干燥装置综合性能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联合干燥模式不仅可以实现连续干燥作业,而且具有节能、干燥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太阳能供热模式和供热温度对R22热泵制热性能的影响,设计搭建太阳能热泵实验系统。系统结构主要包括太阳能集热器、储热器(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及测试系统等。对太阳能间歇供热和连续供热两种不同的太阳能供热泵模式下,压缩机的工作性能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间歇供热泵模式下,压缩机制热量随着供热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制热系数在1.53~2.07之间,但是蒸发温度过高时压缩机工作不稳定。连续供热泵模式下压缩机的工作性能较为稳定,制热系数在1.91~2.42,均高于同温度下的间歇供热模式,更适于太阳能辅助热泵制热系统。  相似文献   

10.
为充分利用新疆的光热资源,提高农牧民的生活水平,探索高寒地区利用太阳能供暖的新方法 ,对位于乌鲁木齐市三坪农场的一户农舍进行维护结构改造后,利用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进行了太阳能供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建筑物外墙传热系数降低到0.40 W/m~2·k以下时,可以实现太阳能供暖,室外温度为-10℃时,室内温度最高达到30.6℃,夜间太阳能供暖装置停止工作,但是由于墙体的保温性能好,室内的平均温度仍然高于室外平均温度13.4℃。  相似文献   

11.
鉴于现有烟叶烘烤存在能源浪费与污染环境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烘烤方式——太阳能-空气源热泵联合用于烟叶烘烤。本文着重对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用于烟叶烘烤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热泵技术是一种很好的节能型空调制冷供热技术,把热泵技术与太阳能热利用技术结合可提高太阳能集热器效率和热泵系统性能,同时解决全天候供热问题.为此,论述了太阳能热泵的技术原理和特点以及在提供热水方面的应用和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3.
针对牧草种子干燥设备在能耗、排放和太阳能使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太阳能储热供热为主,尾气由热泵除湿后回收使用为辅的节能零排放干燥模式,完成了集热、储热和热泵等主要工作部件以及整机的结构设计,用移动式设计实现了太阳能集热可控和整机安全贮存.试验结果表明:处理量161 kg/h,度电处理量8.4 kg/(kW·h),干燥能力3 367 kg·%/h,干燥强度6.7 kg/(m3 ·h);太阳能相变储热干燥、太阳能一热泵联合干燥、热泵干燥和电加热干燥4种供热干燥模式的耗电量之比是0.9:1.0:1.2:1.5.  相似文献   

14.
赵海波  杨昭 《农机化研究》2013,35(4):222-225
以燃气热泵干燥装置为研究对象,建立其干燥数学模型,分析了不同干燥空气温度条件下,燃气热泵干燥装置的COP,SMER,除湿费用和CO2排放量的变化情况,并与电动热泵干燥装置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燃气热泵干燥装置在高温干燥时的SMER比电动热泵干燥装置高65%,除湿费用和CO2排放量分别只有电动热泵干燥装置的60%和17%,具有更好的经济性能和环保性能。  相似文献   

15.
温室太阳能与地源热泵联合供暖系统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甲鱼温室太阳能与地源热泵联合供暖系统的各组成设备进行能量平衡及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分析,建立了能量利用质量模型——Exergy分析模型,通过可用能损失、可用能效率及可用能损失比等评价指标对系统的热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地表水换热器的可用能效率最高,达到92.0%;而太阳能集热器、热泵机组和储热水箱的可用能损失较大,可用能损失比达到88.1%,不可逆性大,是系统优化的关键.试验期间水源热泵机组的制热性能系数达到2.26.  相似文献   

16.
《农村电气化》2002,(9):47-47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日益提高 ,供暖领域正进行着一场变革。人类从最初的以火取暖 ,到后来的火墙、煤炉、大型锅炉、中央空调等 ,都在试图摆脱烟尘、噪声、耗水、占地、无法计量以及供暖的垂直失调与水平失调等问题的困扰。“节能、节地、节水、减少污染”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1 低温辐射供暖电热膜是传统供暖方式的革命低温辐射供暖电热膜是近年来从欧美等西方国家引进的一项新的供暖技术 ,它以电为能源 ,通过红外线辐射传热 ,具有室内温度恒温控制、运行经济和节约能源等优点 ,是传统供暖系统的更新换代。由…  相似文献   

17.
针对凉果干燥加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太阳能干燥结合中高温热泵干燥的新工艺,介绍了太阳能干燥和中高温热泵干燥的组合方式。  相似文献   

18.
太阳能热泵技术是空气源热与太阳能热利用技术的融合,能够有效提高空气中太阳能与低品位热能的利用效率,是一种多功能复合型设备。在绿色低碳环保的社会环境下对太阳能热泵技术进行研究具有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热泵太阳能组合干燥器在龙须菜加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采用热泵太阳能组合干燥器对龙须菜的干燥加工应用,实践证明采用热泵和太阳能组合的方式可以结合两者的优点,缩短干燥时间,提高干燥效率。  相似文献   

20.
解决新农村住宅冬季采暖问题是绿色节能建筑的一项技术壁垒。本文试验对比研究甘肃省民勤县两处相同朝向大小的新农村居住建筑室内空气温度和平均辐射温度,其中一处经外墙保温改造且利用太阳能主动采暖技术,另一处是未加任何改造的原始新农村住宅建筑。试验实时监测改造建筑的室内相对湿度、温度竖直分布和空气流速,并对室内温度与相关因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环境最低温度为-16.2℃的条件下,改造建筑的室内平均温度、平均辐射温度分别高出未改造建筑5.4℃和3.3℃,改造建筑室内湿度为58%,室内空气流速为0.28m/s;得到太阳能热水供暖时室内温度与暖气片热水温度和环境温度的二元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