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张兆玲 《兽医导刊》2016,(16):111-111
本文首先对新疆地区牛羊布病对检测方法进行简单介绍,重点对布病流行的调查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布病防控的相关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分析,同时体会粗有效的防控建议,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提高新疆地区在牛羊布病防控方面的水平,也为后期更好的分析新疆牛羊布病流行传播的风险,研究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布病是布鲁氏菌病的简称,该病具有传染性强、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的特点。牛羊一旦感染该病,治愈率较低,终身携带病菌,严重时会患病牛羊甚至死亡。牛羊布病主要由布鲁氏菌引发,会对牛羊生殖器官造成感染,引发牛羊不育、流产及其他病症。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人类如果误食患病牛羊肉或与患病牛羊紧密接触,可能会自身感染布病。因此,探讨牛羊布病流行传播的风险及防控对策,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布病又名布氏杆菌病,是一种在猪牛羊养殖中常见的疫病类型,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疫病,具有传染性特征。在部分牛羊混养模式下,布病容易发生和传播,防控难度较大。布病会对牛羊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造成破坏,轻则降低饲料转化率,影响牛羊长势;重则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此外,如果人类食用带有布病的牛羊肉,也可能感染布病,因此必须重视对牛羊布病的防控。1布病的特征和危害布病也称布鲁氏菌病、布鲁氏杆菌病、波状热,该病在一年四季都可发生。病原是布鲁氏菌,这种病菌的生存能力较强,潜伏期一般在7d-3周不等,牛羊感染后会出现急性或者慢性症状。患病牛羊表现性欲下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若公畜患有睾丸炎症,交配后可导致母畜流产,同时母畜也会通过阴道传播病菌,饲料、饮水、干燥土壤、皮毛也是主要的传播途径,人在剥牛皮、剪羊毛、屠宰病畜中也有交叉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4.
牛羊布鲁氏菌病(简称牛羊布病)在我国属于二类动物疫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具有极强传染性的人畜共患病。为了让牧民群众进一步了解牛羊布病,从而有效做好牛羊布病的防控工作,以牛羊布病为研究对象,以青海省大通县景阳镇为个例,开展1次牛羊布病流行病学调查,同时针对此次调查提出加大牛羊布病的宣传力度,提高牛羊饲养管理水平,加大牛羊布病监测经费投入等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5.
牛羊引种布病不但很容易威胁到牛羊的健康,危害畜牧业的正常发展,同时它作为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性疾病,对畜牧从业人员身体健康的危害也不可小视。布病全称"布鲁氏杆菌病",临床表现一般为发低热、出汗及关节疼痛等。牛羊引种布病的防控应成立专门的工作机构并建立相关责任机制,充分做好宣传工作,做好监管、抓好落实,一旦疫情发生,及时上报,根据布病防控的相关规范进行处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一些地区牛羊布病频繁发生。该疾病传染性强,人畜共患,对人们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结合目前国家布病防控要求,各地需紧紧抓住检疫、检测、扑杀、无害化处理等环节,通过综合手段防治布病。但是由于养殖区域分散,布病防控难度较大,并且部分地区防治资金投入不足,使得布病防控形势严峻。基于此,本文从布病流行传播特征以及发病表现入手,讨论牛羊布病防治工作中的问题,提出如何做好牛羊布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牛羊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疫情开始出现反弹和回升,给养殖业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严重挑战。2015年青海省重新调整畜间布病防控工作,将全省分为监测净化区和免疫区,牛羊种畜和奶牛的监测净化和对其他牛羊的免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通过对2018-2022年青海省牛羊群布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掌握近年来青海省牛羊群布病发病趋势和流行特点,系统评估畜间布病发生风险,指出了布病防控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一步的防控建议,以期为制定本省布病防控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采取血清学的监测手段,对塔城地区2014年牛羊布病监测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开展牛羊布病危害风险评估,并提出防控建议,指导基层开展科学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9.
为了全面掌握阎良区牛羊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牛羊布病)分布状况和流行态势,加强牛羊布病疫情风险分析评估,为牛羊布病防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17-2018年对全区牛羊规模养殖场户和部分散养户组织开展了牛羊布病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2017年辖区畜间布病个体阳性率为0.07%,群体阳性率为0.19%;2018年辖区畜间布病羊只个体阳性率为1.54%,场群阳性率为4.31%;牛个体阳性率5.45%,场群阳性率28.57%。结果表明,辖区内牛羊布病点状发生的可能性较大。牛羊布病净化工作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应进一步加大牛羊布病防控工作投入,切实落实畜间布病以净化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确保公共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10.
为全面了解牛羊布鲁氏菌病的流行和防控情况,本文以2015年兰州市布病防控情况为基础数据,对该市所辖八县区2016~2020年牛羊布病检测情况、免疫情况、检疫监管情况、经费支持情况、宣传培训情况和近期现场抽检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下一步的防控工作提出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布鲁氏菌病是危害多种动物和人类的传染病,也是我国重点防控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之一。受市场等因素调节,牛羊反刍动物数量增加,且动物及其产品流通频繁,动物疫病发生风险加大,许多地方畜间布病呈上升趋势。为切实加强畜间布病防控工作,肃南县按照省、市业务部门的防控要求,结合当地高寒牧区畜间布病流行实际,制订防控工作计划,全面落实动物疫病主动监测、定点检疫、消毒灭源、阳性畜扑杀及无害化处理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加强本市畜间布鲁氏菌病防控工作,文章依据全市2022年度牛羊养殖、调运数据以及布病专项监测结果,对岳阳市调运牛羊落地报告和监管、牛羊布病监测等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和对策,以期为畜间布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确保岳阳市畜间布病防控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13.
牛羊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病,该疾病对牛羊养殖业的危害比较大,同时也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由于牛羊养殖的规模化发展,牛羊布病的流行也呈现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对人的危害性明显增加。为此,应该做好牛羊布病的防控工作,做好日常的饲养管理、做好该病的宣传工作、重视该疾病的监督管理,一旦发病,必须及时上报,采取科学的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4.
布鲁氏菌病是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对牛羊的危害比较严重。其发病呈慢性经过,主要侵害牛羊的生殖器官、胎膜及多种器官组织,引起发炎和坏死现象,同时有肉芽肿形成。临床可见患病母畜流产和不孕,而公畜表现睾丸炎和关节炎等症状,很多动物对布病都有易感性,自然感染以羊、牛和猪为主要群体。多年来,我国相关的主管部门很重视定期对牛羊群进行布病监测、检疫和消毒处理,一旦发现感染病畜严格进行淘汰处理,使布病的发生和传播从根本上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近几年布病的发生又呈上升的趋势,对畜牧业的有序发展和社会的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了一定的威胁。为了进一步加强布病的防控工作,在2014-2016年对青海省内多个牛羊饲养地区的布病流行情况进行了监测,现将监测结果和防控建议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广西贺州市家畜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流行情况,2019—2022年对部分猪、牛、羊规模场开展布病血清学监测,并对阳性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猪场群布病阳性率为0,牛为1.00%(2/200),羊为3.86%(17/440);猪个体阳性率为0,牛为0.03%(8/24 030),羊为0.88%(156/17 732)。2019—2021年未见牛布病阳性,2022年检出牛布病阳性,呈低流行率;羊布病阳性在2021年出现一次小高峰,2022年有所降低。羊只买卖、交换种公羊和混饲是导致布病阳性的主要因素。未整群扑杀阳性场的一次复阳率为33.33%,二次复阳率达50.00%。结果表明:贺州市家畜布病以牛羊感染为主,猪群布病流行风险较低,未整群扑杀场群存在复阳风险。建议积极推进牛羊布病净化场建设,坚持监测和阳性场整群扑杀的防控策略,强化流通检疫监管和生物安全管理,防控布病发生及蔓延。  相似文献   

16.
为了全面掌握高陵区畜间布病分布及流行情况,通过对全区牛羊养殖场(户)抽样监测和发放并填写《畜间布病基线调查问卷表》方式进行了布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全区牛羊布病的个体阳性率为0.011%,群体阳性率0.18%;牛羊养殖场(户)在布病防治上普遍存在防疫意识淡薄,防护和消毒措施不到位等情况。调查为今后开展布病防控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必要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以牛羊为主的草畜产业发展迅速,牛羊的养殖密度大大增加,然而在养殖过程中,避免不了会有一些疫病的发生,其中牛羊布鲁氏杆菌病就是一种常见的人畜共患繁殖障碍性传染病,牛羊一旦发病,生殖系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炎以及病变等情况,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使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受到严重损害。因此,养殖场户应对此病加以重视。本文对牛羊布病的流行传播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牛羊布病提出了有效的防控措施,旨在提高牛羊养殖效率,以减少养殖户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8.
用病原学分离与血清学鉴定的方法,对青海省2009—2011年全省畜间牛羊布病发生情况进行了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近几年,我省畜间布病防控工作总体逐年见效,除种公牛外,其他畜种布病发病数和阳性率都有所下降,其中羊布病发病数和阳性率下降明显;牛布病感染阳性率(1.07%)高于羊(0.81%),奶牛最低(0.28%);种畜布病感染阳性率高于同种其他牲畜,是最危险的传染源。防控:全面实施"检疫、监测、效果考核、消毒、免疫、扑杀"等综合防控措施,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增加资金投入,落实扑杀补助,扩大监测范围,坚持自繁自养。同时,加强布病防控知识宣传和技术推广,群防群治。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牛羊养殖业的发展,牛羊布病发病率增高。牛羊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不仅影响养殖业发展也给畜牧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还威胁人类健康。结合牛羊布病的病源,流行病学特点、发病机理,分析牛羊布病的防控措施,旨在为确保牛羊养殖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全面了解鄂尔多斯市牛羊布鲁氏菌病的流行情况,为全市牛羊布鲁氏菌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结果:2011-2013年对该地牛羊进行布病检测,全市牛羊布病群体阳性率分别为1.01%、0.73%和0.32%,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鄂尔多斯市牛羊布病感染率已处于较高流行水平,布病防控虽有一定效果,但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