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太原市蔬菜硝酸盐污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测定了太原市郊菜区6类14种主要蔬菜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结果表明,不同菜区,不同种类的蔬菜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各类蔬菜中硝酸盐含量依次为叶菜类〉根菜类〉豆类〉瓜菜类〉葱类〉茄果类。卫生学评价显示已有多种蔬菜硝酸盐含量达到生食不宜的中度或重度污染水平。对影响蔬菜中硝酸盐累积的气候、施肥、收获时期等因素也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部分地区蔬菜中的含砷量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夏立江  华珞  韦东普 《土壤》1996,28(2):105-109
本文通过对北京、上海、武汉等几大城市的主要菜区,土壤及蔬菜中含砷量的调查研究,分析不同地区相同种类蔬菜含砷量状况及同一地区不同种类蔬菜含砷量的状况,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相同种类蔬菜的含砷量各不相同,同种土壤中根菜、果菜、叶菜类含砷量又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3.
2011年以来,麦积区按照"大抓大路菜,狠抓设施菜,强力推广复种菜"的工作思路,采取"区上办大点、乡镇保任务、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经营"的工作措施,多措并举给力蔬菜产业发展,全区蔬菜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4.
南宁市郊部分菜区土壤和蔬菜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对南宁市郊 1 2个主要菜区土壤和蔬菜中重金属 ( Cu、Zn、Cd、Pb)含量调查和分析测定 ,采用重金属污染单因子评价方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 ,以国家规定的蔬菜卫生标准评价蔬菜重金属污染状况 ,结果表明 :南宁市郊部分蔬菜区土壤不同程度地受到了 Cu、 Zn、 Cd、 Pb的污染 ,依次是 :Cd>Pb>Zn>Cu;蔬菜中 Cd、 Pb积累较 Cu、 Zn高 ,供试点中大部分蔬菜 Cd、 Pb含量超出了国家规定的蔬菜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5.
对兰州蔬菜主产区榆中县生产环节中产生的尾菜进行了田间调查。结果表明,榆中县蔬菜在生产环节中年产生尾菜约90万 t,平均单位面积产生量为37.52 t/hm2,尾菜量占蔬菜总产量的平均比例为31.29%;产生尾菜最多的是花椰菜35万t,占全县尾菜量的1/3多。在各种蔬菜中,尾菜比例最高的是青梗松花菜、西兰花和花椰菜,尾菜占总产量的比例在50%左右,单位面积产生的尾菜量也最多。  相似文献   

6.
《农业信息探索》2011,(2):35-36
从萝卜白菜满眼白到黄瓜、番茄、甘蓝姹紫嫣红,冬令时节菜市场里的色彩变化,成为近年来我国蔬菜生产发展的一个缩影。"十一五"期间,在"菜篮子"工程和标准园创建的带动下,我国蔬菜产业素质稳步提升,区域化、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初步形成了华南和长江上中游冬春蔬菜、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夏秋蔬菜、黄渤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等五大区域和以"南菜北运"、"西菜东运"为代表的"大市场、大流通"格局。  相似文献   

7.
根据重庆市蔬菜产业规划布局,提出了浅丘平坝纯菜型、粮菜型、高山生态型、山地节本增效型、休闲观光型、采摘体验型等重庆蔬菜高效栽培六大模式,并对六大栽培模式适宜的菜类、品种、播种期、定植期、采收期、成本、产值、纯收入等进行了详细介绍,为重庆蔬菜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1优化蔬菜生产条件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是蔬菜健康生长的基础,务必选择在远离工厂、医院等污染源3000m以外,水质、大气、土壤无污染的地域,能有山、河隔离带更为理想。农田灌溉水、土壤、大气、生活饮用水、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等环境质量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基地面积应大于5hm2,土地连片便于轮作,运输方便。基地选定后还应合理规划,完善排灌设施,健全田间道路网络,培肥土壤等,创造一个优质、高效、低耗的无公害蔬菜生产生态环境。2细化蔬菜栽培技术粗耕细作是广大菜区的优良传统,但传统的栽培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无公害蔬菜的要求。细化栽培技…  相似文献   

9.
《土壤肥料》2004,(6):53-53
《吉林蔬菜》由吉林省蔬菜花卉科学研究所主办。本刊辟有试验总结报告、综述、工作研究、菜篮子工程专题报道等,尤其大量刊登有关蔬菜种植新技术、植物保护、家庭小菜园、致富天地、各地高产典型经验介绍及食用菌、蔬菜贮藏保鲜、蔬菜营养食疗、名优特菜和花卉栽培技术等文章。本刊面向全国城郊的广大蔬菜种植户、广大农技推广人员、院校师生、农业主管领导,  相似文献   

10.
农药残留是瓜类蔬菜最主要的安全风险因素。本文通过整理、汇总分析国内外瓜类蔬菜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从瓜菜种类、农药种类、常用农药残留限量值等3个方面进行了比对分析,为完善我国瓜类蔬菜农药残留标准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我国“十五”计划期间推进生态农业发展的目标和措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分析发达国家和我国生态农业研究与建设实践的概况,指出当前生态农业研究和实践潮流标志着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是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具体体现,我国生态农业实践是探索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成功模式。针对我国生态农业建设基础和发展需要,对国家“十五”期间生态农业建设提出了高、中、低3 种可选择目标的建议,并对加速推进生态农业建设提出了4 项主要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生态工程技术在设施农业应用的重要性与发展前景。并简析了实际生产中设施生态农业模式内涵及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山西省生态脆弱性的控制影响因素和基础影响因素,计算了山西省生态脆弱性综合指标值,并结合农业经济指标将山西省分成5个生态农业经济类型区,指出生态农业经济分区需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运用计算机和GIS技术 ,以三峡库区秭归县为例 ,建立了区域土壤资源与生态环境数据库 (RSEDBS)。该系统采用ARC/INFOGIS管理空间数据 ,VisualFoxPro管理属性数据库 ,二者通过公共标识码 (ID)共享数据 ;并运用计算机程序语言 (C )开发了DEM、层次分析、模糊数学和综合环境指数等应用模型建立模型子库 ;将空间数据库、属性数据库和应用模型库通过内部和外部接口集成一起 ,对秭归县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 :秭归县生态环境质量较好的乡镇分布在西部和南部的山区 ,且具有覆盖度高、人口密度低、降雨量充沛等特点 ;生态环境质量较差的乡镇分布在沿江地区 ,主要存在人口密度大、覆盖率较低、降雨相对不足、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因此 ,为了实现秭归县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必须根据区域生态特征 ,优化配置人口、资源与环境。  相似文献   

15.
利用甘肃省定西地区建国以来时间序列数据 ,研究了该区生态环境脆弱性与贫困性耦合关系和驱动因子时间演进趋势及其分异规律 ,揭示出贫困地区经济与环境互动机理 ,即经济与环境矛盾更尖锐突出地表现为贫困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与贫困性的矛盾 ,贫困地区“脆弱 贫困”恶性循环是自然与人为共同作用的结果 ,而以人为作用为主。贫困地区生存方式可选择余地与其生态环境脆弱性密切相关 ,中国政府在贫困地区实施的一系列可持续发展政策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有效途径和有效缓解生态环境脆弱性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6.
双链型牧草-鹅-鲜食玉米生态农业模式高效配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研究并实施了双链型牧草鹅鲜食玉米生态农业模式高效配套技术,该模式实现种草与养鹅在时间的有效衔接,提高了牧草产量和利用率。并分析了牧草鹅鲜食玉米生态农业模式与传统稻麦轮作种植的比较效益  相似文献   

17.
吉林西部土地盐碱化的生态地质环境研究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本文从生态地质环境的角度对吉林西部土地盐碱化的成因进行了系统分析 ,认为吉林西部土地盐碱化的形成过程 ,是在脆弱的生态地质环境基础上叠加了人类不合理活动的综合结果。脆弱的生态地质环境为土地盐碱化的发生提供了客观基础 ,在众多的生态地质环境因素中 ,又以气候、地形、地质、水文和水文地质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最为显著。地质环境为土地盐碱化提供了物质来源并塑造了发育空间 ;气候条件决定了盐碱化发生的必然性 ,特别是冻融作用不可被忽视 ;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对土地盐碱化产生更直接的影响 ;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触发和加剧了土地盐碱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苜蓿生产力动态及其水分生态环境效应   总被引:128,自引:3,他引:128  
李玉山 《土壤学报》2002,39(3):404-411
根据长期田间试验实测数据 ,分析了苜蓿人工草地鲜草产量水平 ,产量随生长年限的变化 ,以及产草量和降水量的关系 ;苜蓿对肥料的敏感性较低 ,但肥料有延长苜蓿经济性生长年限的功能 ;水量平衡法计算苜蓿耗水量时 ,土层计算深度具有重要意义。当采用2m和 1 0m两种不同计算深度时 ,所得耗水量差值巨大 ,特别是在揭露水分生态环境演变趋势上 ,会得到不同结论。 1 0m测深研究结果表明 ,在黄土高原 ,苜蓿草地年蒸散量大于年降水量 ,根系吸水层达 1 0m以下 ,多年连续种植会导致土壤干燥化 ,形成生物性土壤下伏干层 ,从而对陆地水分循环路径发生影响。据此提出黄土高原草地生产要改高产目标为适度生产力目标 ,以减缓或阻止下伏干层的形成 ,并提出了相应的农业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粤北山区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与综合整治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粤北山区是广东省主要的贫困地区之一 ,水土流失严重、旱涝灾害频繁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造成农业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原因是脆弱的生态环境和长期的人为干扰 ,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措施主要有 :恢复和重建森林生态系统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积极调整农业结构 ,建立结构功能合理的立体生态农业体系、加大农业环境问题的综合整治、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减轻生态环境压力、办好不同类型区生态环境治理试验示范、依靠科技进步 ,实现农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结合生态农村园发展的要求及对同安造水村的综合考察,从多角度来分析市场形势和造水村的人文、地理等各条件的综合状况,为造水村观光农业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较为科学的理论依据,同时,为同安区汀溪镇发展成为厦门市的后花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