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探究不同生长期香菇培养料中木质纤维素的变化特征,促进其高效降解利用,以香菇培养料为研究对象,采用范式抽提法、X-射线衍射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和光学显微成像法对各生长期香菇培养料的木质纤维素含量、纤维素结晶度、木质纤维素相关的官能团和纤维形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香菇生长进程的推进,木质纤维素各组分含量显著下降,纤维素生殖生长阶段降解较多,半纤维素、木质素、综纤维素降解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进入转色后降解速度加快。二茬菇时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综纤维素含量分别比原料降低了34.73%、61.58%、57.15%、42.33%。各生长期的香菇培养料均具有典型的纤维素X射线衍射特征,纤维素结晶区被破坏,典型衍射峰的结晶度持续减少。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显示,木质纤维素的红外光谱特征官能团主要吸收峰的位置未发生改变,但振动强度减弱,与木质纤维素各组分的降解利用规律一致;特征峰比值I1723/I1510、I1383/I1510、I1157/I1510呈现不断减少趋势,而I897/I1510在转色和一茬菇呈增大趋势,表明香菇对木质纤维素各组分的降解程度不同,该生长期木质素相比纤维素有着更快...  相似文献   

2.
杉木微晶纤维素的制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杉木木材为原料,经过制取纤维素和稀酸水解,制备了微晶纤维素(MCC)。水解的最佳条件是:使用质量分数为6%的盐酸,m(杉木纤维素):m(盐酸)=1:20,水解温度为92℃,水解时间为25min,产率达到94.6%。对制得微晶纤维素作了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与确认。  相似文献   

3.
采用一种操作安全、简便的新方法-固相法工艺制得了氟化石墨,并对产品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等方法进行了测试,同时探讨了一些影响氟化石墨制备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为了利用溶解浆在生产粘胶纤维时废液中的半纤维素,用杨木未漂浆和漂白浆为原料,通过碱处理提取半纤维素,并用梯度乙醇沉淀的方法制备出10组半纤维素。采用高压液相、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等技术对半纤维素的结构及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浆料通过不同体积分数乙醇沉淀出的半纤维素,其结构均以木糖为主链,半纤维素中木糖质量分数高达100%。红外光谱及XRD结果显示,10组半纤维素的化学结构及结晶度均相似,随乙醇体积分数的提高,半纤维素中糖苷键逐渐减少。由热重分析可知,半纤维素在700℃时固体残留量随乙醇体积分数的升高而增加。其中,75%乙醇沉淀出的半纤维素,在温度至700℃时,最高固体残留率为36.2%。  相似文献   

5.
以稻草为原料采用微波-超声辅助水解氧化法制备稻草微晶纤维素,运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等对微晶纤维素产物进行了初步表征和分析;扫描电镜观察了稻草纤维素和微晶纤维素。结果表明:微波-超声辅助法制备的微晶纤维素保持纤维素的化学结构特征,形态上由松散状变为较规则的排列,纤维素的无定形区被大部分除去。微波-超声辅助水解氧化法制备微晶纤维素工艺条件在反应时间与消耗能量方面明显低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由于强亲水的纳米纤维素与有机高分子材料之间的界面相容性差,使其作为一种有前景的增强剂应用受到限制。采用丙烯酸丁酯(BA)对纳米纤维素(CNF)表面进行原位乳液接枝聚合改性可以提高纳米纤维素与聚乳酸等高分子材料的相容性。方法本研究优化了纳米纤维素表面接枝聚丙烯酸丁酯(PBA)链接枝率的影响条件,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光谱(XRD)、透射电镜(TEM)、热重(TG)、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散射X射线微区(SEM-EDS)分析等手段对聚丙烯酸丁酯修饰前后的纳米纤维素进行了表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改性纳米纤维素与聚乳酸基体的相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改性纳米纤维素(PBA-g-CNF)在1 734 cm? 1出现了典型的羰基红外吸收;改性纳米纤维素的结晶度指数为48%,较纳米纤维素的61%有所下降;纳米纤维直径由50 nm增加至 80 ~ 100 nm;最大热失重温度由改性前的340 ℃增加至改性后的354 ℃;纳米纤维素中的C和O的原子数比为1.89,改性纳米纤维素的C和O的原子数比为3.76,C和O元素在改性前后纳米纤维素中分布均匀;改性纳米纤维素与聚乳酸的共混膜材料拉伸断面呈现出韧性断裂过程。结论 聚丙烯酸丁酯改性纳米纤维素是成功的,且改性过程主要发生在纳米纤维素的表面。改性后的纳米纤维素与聚乳酸之间展现了良好的界面相容性。   相似文献   

7.
用红外光谱法测定聚磷酸铵晶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鉴别Ⅰ-型和Ⅱ-型聚磷酸铵产品结构的有效方法,测定了用X-射线衍射法确定为Ⅰ-型和Ⅱ-型的聚磷酸铵的红外光谱,结果发现Ⅰ-型和Ⅱ-型聚磷酸铵晶体在红外光谱中存在明显的区别:Ⅰ-型聚磷酸铵在760、680、600cm^-1附近出现吸收峰,而Ⅱ-型聚磷酸铵在这三处不出现吸收峰。从而确定了使用红外光谱法测定Ⅰ-型和Ⅱ-型聚磷酸铵晶体结构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用X射线衍射法对陆地棉纤维细胞壁中纤维素微晶的相对取向指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对取向指数随果枝节位由内向外略有减少,随果枝序号自下而上略有减少。  相似文献   

9.
用X射线衍射法对陆地棉纤维细胞壁中纤维素微晶的相对取向指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对取向指数随果枝节位由内向外略有减少,随果枝序号自下而上略有减少。  相似文献   

10.
羧甲基纤维素—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介质中用过硫酸钾作引发剂制备了羧甲基纤维素(CMC)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接枝共聚物(CMC-g-MMA),合成水泥复合材料的偶联刑.实验得到最适合的反应条件.共聚物采用傅立时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进行表征.并采用X射线散射能量分析测量共聚物中羧甲基纤维素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结构单元的比例.结果表明,MMA被接枝到CMC结构单元上,产物的微观形貌发生变化.热分解温度与CMC相似,但热分解行为发生变化.接入MMA单元后,CMC的结晶度明显下降.由EDXA测得接枝聚合物分子中甲基丙烯酸甲酯与羧甲基纤维素结构单元之比为3.8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