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6 毫秒
1.
本研究在野外调查和室内化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所获得的数据,筛选出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pH值、土壤质地、成土母质、耕层厚度、障碍因素、农田建设、灌溉能力等10个评价因子,组成昭平县耕地评价指标体系,利用GIS对耕地地力进行综合评价,将昭平县14173.9hm2耕地地力分为七个等级。实践表明,以“3S”技术进行耕地地力评价能准确地反映耕地地力状况,对耕地的高效、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掌握泰州市姜堰区耕地地力以及各等级耕地分布情况,对中低等级土壤改良利用提出对策和建议,在县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支持下,按照姜堰区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对耕地生产潜力进行划分,全区耕地地力共分为4个等级,通过对耕地地力进行评价,得出中低产田分布区域、面积和障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科学提出土壤改良利用措施,旨在进一步提高耕地地力,提升姜堰区的农业生产力。  相似文献   

3.
按照地力等级的划分指标,通过对5700个评价单元耕地地力综合指数(IFI值)的计算,对照分级标准,翼城县耕地划分为8个地力等级,通过系统的的系列工作过程,进行耕地地力调查和质量评价,主要用于耕地资源合理配置研究,包括耕地数量平衡与人口发展配置研究、耕地地力与粮食生产能力分析、耕地资源合理配置意见,同时提出来适合县域情况的耕地地力建设与土壤改良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德惠市耕地地力等级评价因子的基础上,利用单因子指数法、综合指数法,确定了每个评价因子的权重,并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耕地地力的评价,最后利用耕地地力综合评价等级指数确定耕地的级别为6个等级,并根据分级情况提出具体的改良措施,为德惠市耕地退化治理和耕地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模糊物元分析法在耕地地力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模糊物元分析方法,以耕地的理化指标为评价依据,对黑龙江农垦总局某农场的耕地地力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完全依据耕地的地力要素对耕地进行评价,从而克服了凭经验确定地力的主观方法的弊端,能准确地反映耕地地力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利用GIS技术建立耕地地力评价信息系统,选取立地条件、理化性状、养分状况、土壤管理和剖面性状等5大地力要素,12个评价指标,建立耕地地力评价体系及其模型。以始兴县为研究区域,运用空间分析、层次分析、模糊数学和综合指数等方法,对耕地地力进行综合评价,获取了耕地地力等级面积及其分布信息,经实地调查分析符合当地实际,表明该评价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7.
《农技服务》2015,(1):4-5
在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基础上,进行了耕地地力评价研究。利用"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3.0版",对全县耕地地力进行了评价,对全县耕地进行了分等定级,查明了各等地的主要属性,绘制了《柘城县耕地生产潜力图》等16套图件,为全县实施"百千万"粮田工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区域耕地质量进行评价,是农业发展所必须的基础性工作,对区域种植业合理布局及耕地土壤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构建包含立地条件、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养分状况在内的3个子目标、10个指标的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采用模糊数学理论确定指标隶属度,结合层次分析法进行加权求和,对陵水黎族自治县各乡镇进行耕地地力综合评价。研究表明,陵水县耕地地力为中等水平,且各乡镇耕地地力分布不均,其中以椰林镇和英州镇最高,黎安镇和群英乡最低;降雨特征和地形因素是耕地地力在研究区内空间分布不均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的和硕县耕地地力评价与耕地土壤改良分区制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采用综合指数法对和硕县耕地地力进行定量评价,并基于GIS方法对区域内耕地土壤改良利用进行分区.[方法]应用和硕县第二次土壤普查成果,结合野外调查数据,利用专题图叠加确定评价单元11728个,选取了土壤管理、物理及剖面性状、化学性状等12个影响因子,采用模糊评价、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等,建立耕地地力评价体系及其模型,对和硕县耕地地力进行评价,并运用GIS手段实现土壤改良利用分区空间制图.[结果]和硕县耕地总面积为30 073.32 hm2,根据地力水平分为四个等级,一至四级地分别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0.47;、34.91;、38.18;和16.43;.[结论]从耕地自然条件出发,得到了和硕县耕地土壤培肥改良利用区、耕地土壤微肥改良利用区、耕地环境条件改良利用区和耕地土壤不良质地构型的空间分布.和硕县耕地大部分属于中等水平,土壤改良分区的空间表达有助于耕地资源的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10.
为合理利用耕地和科学施肥提供依据,需对耕地地力进行评价和分等定级,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利用建议。以江苏省溧阳市为研究区域;选择了成土母质、质地、坡度、坡向、障碍层类型、灌溉保证率、排涝模数、pH、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水溶态硼等12个因素作为耕地地力评价因子;应用相关分析、因子分析、模糊评价、层次分析等数学分析原理,建立了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耕地地力等级评价的方法;以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CLRMI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为软件技术支撑将各种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进行处理与整合,将溧阳市58611.1 hm2耕地地力划分等级。结果表明,溧阳市耕地地力划分为5个等级,其中一等地9905.3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16.9%;二等地17759.1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30.3%;三等地22272.2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38.0%;四等地8557.2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14.6%;五等地117.3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0.2%。由此得出,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完全依据耕地自然要素评价地力,由此获得的评价结果既克服了凭经验确定分级指数主观方法的弊端,又避免了纯数学方法带有较大盲目性的弱点,能更准确地反映耕地的地力等级差异;同时,根据评价结果显示,耕地地力分级基本符合溧阳的实际,同时反映出溧阳市耕地地力的整体水平较高。提出生产利用建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便于在生产上应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木桶原理的县域耕地地力综合评价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耕地地力评价通过定量的方法对耕地进行分等定级,可以摸清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土壤肥力状况及分布特征、土壤障碍因素,为政府和农业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对了解当地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有重要作用。以婺源县为例,基于木桶原理,在分析耕地地力评价因子的基础上,利用SPSS方法进行因子分析,选取了11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最后确定耕地的等级。该结果与当地实际情况基本相符,通过木桶原理得到的耕地等级既简单又直观,为耕地地力评价方法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为摸清桂林市五城区耕地地力现状,以指导五城区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改良,促进五城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利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取得的数据,在收集整理相关图件和其它资料的基础上,在GIS支持下,将桂林市五城区土壤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叠加确定评价单元。按照农业部耕地地力评价因子选取的原则,选取立地条件、耕层理化性状及耕层养分状况等六个方面10个因子,采用模糊评价法、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累加法等对五城区耕地地力进行定量化分析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五城区耕地地力等级以三、四级耕地面积最大,占耕地面积的57.53%,其次是一、二级耕地,占耕地面积的27.6%,五、六级耕地面积最少,占耕地面积的14.67%,可见五城区耕地地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相似文献   

13.
桃源县在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了主要耕地地力的调查任务。通过对桃源县主要耕地地力评价分级结果统计、不同土壤类型耕地地力分级结果统计,掌握了各级耕地在全县的面积与分布,对各级耕地的基本属性、土壤肥力障碍因素等进行了综合评价。提出了合理的耕地地力改良利用措施,旨在合理利用桃源县土地资源,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取得更大的社会、生态、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杭州市富阳区耕地地域地貌地形、耕层土壤进行抽样调查和检测分析,按照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地力评价与分等定级,指出该地域耕地存在的质量问题,提出了耕地保护及有效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掌握开平市水稻田的地力以及各个等级的水稻田数量情况,对开平市中低产水稻田土壤改良利用提出科学的对策和建议。在县域资源管理系统的支持下,按照《全国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技术规范》系统、科学地对开平市水稻田进行耕地生产力划分,全市的水稻田地力共分为8个等级。通过对水稻田进行地力评价,得到开平市中低产田的面积、成因和障碍性因素,并且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水稻田土壤改良的应对措施,旨在进一步提高水稻田的耕地地力,进一步提升开平市地区耕地的农业生产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借用机器学习算法——判别分析算法来简化耕地地力评价工作,探索区域尺度上机器学习方法在地力评价应用的新途径。[方法]基于辉县市测土配方施肥财政补贴项目耕地地力评价工作获取的基础数据,依据我国农业部标准《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技术规程》(NY/T 1634—2008)和该市耕地地力评价实践经验,选取研究区表层土壤质地、土壤剖面特征、地表砾石度、速效钾、有效磷、有机质含量、灌溉保证率、排涝能力、地貌类型、坡度等10个土壤和立地条件因素作为耕地地力水平的判别变量,构建Fisher典则判别函数模型,对5 922个评价单元的耕地地力状况进行判断分析和归类分级。[结果]经对判别结果进行统计验证和回代验证,显示预测判别正确率高达91.4%。[结论]在耕地地力评价与分级标准确定的前提下,判别分析算法在区域尺度上对分析耕地地力状况、预测耕地地力等级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15年度的耕地地力调查点位数据,进行耕地资源管理单元数据更新.运用2010年耕地地力评价时建立的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评价耕地地力综合指数,采用累积曲线分级法划分耕地等级,分析了耕地地力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8.
在多年开展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实施及利用耕地地力评价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可操作性强的耕地地力评价成果利用模式:利用耕地地力评价成果中的土壤养分测试数据和肥料田间试验数据建立粮食、蔬菜和大宗特色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标体系;利用耕地地力评价成果,提出不同农作物的适宜种植区、土壤类型、土壤养分、大权重评价因子及主要改良方向;利用测土施肥配方技术指标体系中的产量回归方程估算主要农作物的产量。因此,利用地力评价系统提供的土壤有效养分测试数据和空间数据,扩大了农作物施肥指标体系的使用范围,提高了应用的可操作性和智能化程度;利用农作物施肥指标体系提供的施肥数学模型,地力评价系统可对规划的农作物进行目标产量的估算,提高了地力评价系统评价内容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一种基于决策树算法的耕地地力等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吉林省德惠市的图斑数据作为实验数据,选择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4个方面作为耕地地力等级的评价指标,利用数据挖掘中的决策树分类技术建立耕地地力等级评价模型.通过实验分析,得到的分级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表明该方法对耕地地力等级评价具有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大豆主产区域耕地地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地力评价是通过对耕地资源的科学评价,了解耕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而合理利用现有的耕地资源。通过对中国大豆区域耕地地力评价指标等级划分情况、不同区域大豆施肥情况以及大豆施肥技术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耕地质量变化、农业结构调整和大豆生产等提供科学依据,以保障农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